探索“三自一導”模式 推進素質教育
在引導學生自己質疑,思考的過程中,學生自己質疑的是往往“逆反表現”。他們喜歡抓住許多日常生活問題,對照政治課文的知識點進行質問。此時,老師要抓住這個機會,肯定學生的提問能力的同時,要善于聚焦集思,從歷史的發展的辨證的角度,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把分散的、現象的、感性的問題上升到理性并納入到所要達到的教學目標的軌道上來,從而形成集體求索的態勢,使學生在情感上能接受在。
三、養成學生善于自己求索的學習習慣
“三自一導”中的“自己求索”,不僅僅是學生單個、單向思索的過程,更是指學生之間、師生之間、課前課后老師之間的多邊互動的過程。這過程或是小組的討論,或是全班的交流,或是師生的切磋,或是學生之間的相互糾正,或是正反方的辯論,或是老師的適時點撥,或是學生或老師的小結。這樣在學生自己讀書、自己質疑的基礎上,通過這些方式激發學生好奇心、解答的欲望、求知欲、拓寬知識視角、從多角度、多方位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參與程度。當然在學生自己求索中應掌握一個“度”,應掌握好“大方向”與“主題”,學生自己求索的目的在于抓重點、明思路、排難點、解疙瘩、澄疑點、解迷惑,做到有的放矢。因此老師的主導地位不能忽略,適當的引導歸納總結是不可少的,這也就是“ 三自一導”的“一導”。這樣可以達到相對統一的認識,使學生的認識系列化、規范化。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歸納能力、培養自己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三自一導”教學對我們來說還是初步嘗試,在有限的時間中探索的一種教學模式。它是一種教育觀點的轉變、是對傳統教學方法的“揚棄”過程,也是對傳統教學方法的挑戰。必然會遇到一些困難。比如:學生主體方面的不適應性、缺乏學習“主動性”,“三自”的效果跟預期值有一定的差距;還比如“一導”方面,教師主導方面往往受到傳統教學的束縛和在藝術手法方面也欠缺成熟等等。為此我認為要更好更有效地推行這種教學模式必須努力做到以下幾點: 1.不僅要求教師有更多的信息與理論貯備和教法上的深入研究,而且還要求教師堅持教學相長,堅持教學民主,努力提高駕馭課堂的本領;要更新教學理念,要更深入學生的實際、教材的實際、課堂的實際,社會的實際。這樣能更好地直面紛繁的社會現實、更客觀地直面學生獲得的眾多的信息的事實。在如何導讀、導問、導向方面做的更好、更細更有效。
2.要充分認識并時刻記住——實施“三自一導”的目的在于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于引導學生從“學會”到“會學”轉變。為此必須重復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結合不同的課型,設置切合學生實際能激發他們興趣的不同的問題。盡力做到“老師要他們學”到“他們要學”的根本性轉變。正如馬克思所說:“只有當對象對人來說成為·屬·人·的對象,或者說成為對象化了的人,人才不致在自己的對象里面喪失自身。”古人云:“施教之功,貴在引導,要在轉化,妙在開竅。”檢驗“三自一導”是否真正到位,最根本的是看學生是否真正動起來了,是否真正開竅了,是否真正積極主動、生動活潑地學習了。
最后我們有理由和信心相信,經過我們課題組的共同努力。 參考文獻:《中學政治教學參考》“三自一導”教學的實踐與思考(藤永義張愛群);走進新課程(教育部基礎教育司組織編寫)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