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下語文知識(精選5篇)
八年級下語文知識 篇1
春酒
一、重點字詞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氣氛fēn 薏yì草 煨燉wēi dùn
枸杞gǒu qǐ 斟zhēn酒家 醅pēi
2.解釋下列詞語。
(1)一馬當先:作戰時策馬沖鋒在前。形容領先;帶頭。
(2)顧名思義:看到名稱,就聯想到它的意義。
二、重點句子背記知識清單
1.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2.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八年級下語文知識 篇2
端午的鴨蛋
一、重點字詞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粽zòng子 門楣méi 莧xiàn菜
籍jí貫 囊náng螢映雪 車胤yìn
2.根據解釋寫出相應的同語。
(1)沒有人能說明它的奧妙(道理),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不明白。 莫名其妙
(2)因而也感到榮幸。 與有榮焉
(3)經歷過滄海,對別處的水就難以看上眼了。
曾經滄海難為水
(4)由晉朝車胤和孫康利用螢火蟲的光和雪的反光刻苦讀書的故事得出的成語是囊螢映雪。
二、重點句子背記知識清單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
(元稹《離思五首(其四)》)
三、文學(文體)常識背記知識清單
《端午的鴨蛋》選自《汪曾棋全集》,作者是汪曾棋,江蘇高郵人,作家。
八年級下語文知識 篇3
吆喝
一、重點字詞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招徠lái 鐵鉉xuàn 囿餑yòu bō
餑鈸bō 荸薺bí qí 秫秸shú jiē
2.解釋下列詞語。
(1)隔閡: 彼此情意不通,思想有距離。
(2)隨機應變:跟著情況的變化,掌握時機,靈活應付。
(3)合轍押韻:這里指押韻。
(4)油嘴滑舌:形容說話油滑。
二、重點句子背記知識清單
1.叫賣實際上就是一種口頭廣告,所以也得變著法兒吸引顧客。
2.聽過相聲《賣布頭》或《改行》的,都不免會佩服當年那些叫賣者的本事。得氣力足,嗓子脆,口齒伶俐,咬字清楚,還要會現編詞兒,腦子快,能隨機應變。
三、文學(文體)常識背記知識清單
蕭乾,作家、記者、翻譯家。《吆喝》選自《北京城雜憶》。
八年級下語文知識 篇4
范進中舉
一、重點字詞
1.注音。
帶挈(qiè) 醺(xūn) 腆(tiǎn)著 啐(cuì) 緊攥(zuàn)
桑梓(zǐ) 商酌(zhuó) 錠(dìng)子 瘟(wēn)
2.解釋下面的詞。
(1)范進道:“岳父見教的是。”見教:指教。
(2)我一天殺一個豬還賺不得錢把銀子,都把與你去丟在水里。把與:拿給。
(3)老太太沒奈何,只得央及一個鄰居去尋他兒子。央及:懇請,請托。
(4)范進道是哄他。道是:以為是。
(5)這自然,何消吩咐。何消:不必,不用。
(6)你而今相與了這個張老爺,何愁沒有銀子用?相與:結交。
3.用恰當的詞語填空。
(1)走出大門不多路,一腳踹在塘里,掙起來,頭發都跌散了,兩手黃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眾人拉他不住,拍著笑著,一直走到集上去了。
(2)范進因這一個嘴巴,卻也打暈了,昏倒于地。眾鄰居一齊上前,替他抹胸口,捶背心,舞了半日,漸漸喘息過來,眼睛明亮,不瘋了。
二、重點句子背記知識清單
1.范進不看便罷,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兩手拍了一下,笑了一聲,道:“噫!好了!我中了!”
2.屠戶把銀子攥在手里緊緊的,把拳頭舒過來,道:“這個,你且收著。……”
三、文學常識背記知識清單
吳敬梓(1720xx年~1754年),清代最偉大的小說家之一,安徽全椒人。字敏軒,號粒民,因家有“文木山房”,所以晚年自稱“文木老人”,又因自家鄉安徽全椒移至江蘇南京秦淮河畔,故又稱“秦淮寓客”。
《儒林外史》全書共五十六回,約四十萬字,描寫了近兩百個人物。小說假托明代,實際反映的是康乾時期科舉制度下讀書人的功名和生活。作者對生活在封建末世和科舉制度下的封建文人群像的成功塑造,以及對吃人的科舉、禮教和腐敗事態的生動描繪,使小說成為中國古代諷刺文學的典范,也使作者吳敬梓成為中國文學史上批判現實主義的杰出作家之一。《儒林外史》是中國文學史上一部偉大的現實主義的章回體長篇諷刺小說。
八年級下語文知識 篇5
快開學了,小編在這里為大家整理8年級下語文知識點,方便大家新學期的學習。
八年級下語文知識點歸納總結
1、《藤野先生》是魯迅先生寫的一篇回憶性散文,被收在《朝花夕拾》里這篇回憶性散文表達了作者對藤野先生的真摯懷念,贊揚了他正直熱誠、治學嚴謹、沒有狹隘的民族
添改講義——認真負責 治學嚴謹
糾正解剖圖——嚴格要求 熱情誠懇,教學認真
關心實習——正直熱誠 沒有狹隘的民族偏見
了解裹腳——求實精神
本文記敘線索:“我”與藤野先生的交往(明線)
“我”的愛國感情的變化(暗線)
清國留學生:不學無術,附庸風雅,思想腐朽
“實在標致極了”:反語,表達了強烈的憤懣、諷刺之情表達了作者對他們的厭惡譏諷和輕視
日暮里:勾起了魯迅家國之愁思
水戶:這是富有民族氣節和愛國熱情的抗清志士朱舜水的客死之地
大概是物以希為貴罷:魯迅作為弱國子民的辛酸,也是他強烈民族自尊心的體現
刺耳:“萬歲”歡呼,極大地刺傷了魯迅的民族自尊心
2、《我的母親》作者是學者胡適文章選自《胡適自傳》
文章回憶了作者童年、青少年時期,母親嚴格要求和深情關愛下成長的幾件事,表達了對母親的深切懷念和感激之情,贊美了母親優秀的品格
母親為人:仁慈溫和,嚴父慈母,克己謙讓,寬容善待,很有剛氣
3、《我的第一本書》選自《文化名人憶學生時代》(下),作者牛漢“我的第一本書”指的是小學一年級國語課本,又表明這第一本書在我人生中的分量這人生中的第一課蘊含著生活的艱辛,人間的溫情,同學的友誼和上學的樂趣“我的第一本書”也是本文的敘事線索
作者寫“第一本書”的態度:崇敬,珍愛
父親:知書識理,關心孩子的學業,溫和善良,理解孩子,樂于助人,尊重孩子的友情,對孩子負責
4、《列夫·托爾斯泰》節選自《三作家》,作者茨威格是奧地利著名小說家,傳記作家本文是一幅列夫·托爾斯泰的“肖像畫”,作者不僅為我們展現了托爾斯泰獨特的外貌特征,更為我們揭示了托爾斯泰深邃的精神世界字里行間洋溢著作者的無限崇敬與贊美之情
5、《再塑生命》節選自《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作者海倫·凱勒,美國女作家,自幼因病成為盲聾啞人本文敘述了莎利文老師高超的教育藝術,同時也表現了作者求知的熱望及艱辛而愉快的生活經歷“再塑生命”從字面意思看,是“重新塑造生命、重新獲得生命”的意思但在本文中,再塑生命,是指“愛的光明照到了我的身上”,本來,“我在那個寂靜而又黑暗的世界里,根本就不會有溫柔和同情”但是,在莎利文老師的教育下,“我”的靈魂被喚醒,再次擁有“光明、希望、快樂和自由”
6、《雪》選自魯迅的散文詩集《野草》作者的思想感情是通過對北方的雪的贊頌表現出來的像江南的雪那種平和恬靜的美固然能讓人喜歡,但更崇高的美應該像北方的雪那樣,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在悲壯的戰斗中得到升華
7、《雷電頌》選自郭沫若的歷史劇《屈原》這部歷史劇是郭沫若同志于1942年在重慶寫的部歷史劇,它借古諷今,揭露了國民黨統治下的黑暗現實,抨擊了蔣介石的反動統治,傳達了人民反對國民黨獨裁統治的真實意愿課文選的《雷電頌》是第五幕第二場屈原的一段獨白這篇獨自,一是對風、雷、電的期待與歌頌,一是對光明的渴望與追求
1風雷電:象征變革社會現實的力量
2洞庭湖、東海、長江:象征了國家和人民
3有形的及無形的劍:屈原的佩劍(陸離),斗爭的精神,堅定的信念
4土偶木梗的群像:無德無能,昏庸腐朽,欺民惑眾的當權者和官僚
5小島:象征一個理想的社會
8、《短文兩篇》中的《日》和《月》選自散文集《龍·虎·狗》,作者巴金,主要作品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愛情三部曲》(《霧》《雨》《電》)
《日》通過“飛蛾撲火”“夸父逐日”兩個事例,贊美了他們為追求光和熱而英勇獻身的精神,表達了自己寧可轟轟烈烈地戰死,也不愿寒冷寂寞地偷生的戰斗決心
《月》通過“我”對寒冷月光入侵的感受,寫現實世界的寒冷和毫無生機,贊頌了像姮娥一樣為改變現狀而不惜犧牲的獻身精神
9、《海燕》是一篇著名的散文詩,作者高爾基,主要作品有自傳體三部曲《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長篇小說《母親》,劇本《小市民》等《海燕》是高爾基在3月寫的“幻想曲”《春天的旋律》的結尾部分,原題為“海燕之歌”全文運用象征的手法,通過對海燕在暴風雨即將來臨之際勇敢歡樂的形象的描寫,深刻反映了俄國革命前夕急劇發展的革命形勢,熱情地歌頌了俄國無產階級革命先驅者堅強無畏的戰斗精神,是一曲無產階級戰斗的頌歌海燕象征勇猛堅強、樂觀自信、富于獻身精神的無產階級革命先驅者的形象;“海鷗、海鴨、企鵝”象征形形色色自私、怯懦的假革命者和不革命者;“烏云、狂風”象征勢力
10、《組歌》選自《淚與笑》,作者紀伯倫,黎巴嫩詩人、畫家著有散文詩集《淚與笑》《先知》《沙與沫》等組歌共包括五首散文詩,即《浪之歌》《雨之歌》《美之歌》《花之歌》和《幸福之歌》《浪之歌》用海浪自述的口吻,寫了海浪對海岸的愛情、對身邊事物的友愛,表現了作者對純真愛情和博愛精神的贊美,也曲折地表達了他對祖國忠貞不渝的感情和炎熱的衷腸
《雨之歌》用擬人手法,以雨的自述的形式,描述了雨滴在大自然中的運行、變化過程,頌揚了雨滴帶給自然界的種種好處,歌頌了雨滴無私的奉獻精神及博大的胸懷表現了一種生活的美,抒發了詩人熱愛生活的熾熱感情,蘊含著作者熱愛祖國、愿為祖國奉獻終生的精神
11、《敬畏自然》是一篇議論性的散文,選自《大自然的智慧》,作者嚴春友全文運用了層層推進、水到渠成的論述方法從否定“征服自然”的口號開頭,運用總括與具體展開相結合,巧妙運用對比的手法使立論充分,最手作出“敬畏自然”的結論告訴人類應該從根本上轉變觀念,再也不宣稱什么“征服自然”,應該敬畏自然,愛護自然,因為人類“只是大自然機體上普通的一部分”,人類和大自然中的其他事物是兄弟關系
12、《羅布泊,消失的仙湖》節選自《善待家園——中國地質災害憂思錄》,作者吳崗本文是一篇報告文學,通過羅布泊今昔對比,揭示羅布泊由一個美麗的湖泊消失,是生態環境遭受人為破壞的悲劇將生態意識,環保意識,可持續發展意識的理念滲透課文,以強烈的呼聲,警醒世人,要樹立全民環保意識,搞好生態保護
13、《旅鼠之迷》作者位夢華,這是一篇很別致的科學小品,文章采用記敘的框架、對話的方式來介紹科學知識從三個方面介紹北極旅鼠有三大奧秘,即,繁殖能力驚人,為動物世界之最;旅鼠的繁殖并非年年如此,一旦繁殖過多,就有種種奇怪地自殺行為,或停止進食,或在天敵面前主動挑釁,或改變毛色,吸引天敵;死亡大遷移,數百萬旅鼠匯成浩浩蕩蕩的隊伍,奔向大海,葬身大海旅鼠的奇異行為給我們一個啟示:人類也不應該毫無節制地繁衍下去
14、《大雁歸來》節選自《沙鄉年鑒》(一本自然隨筆和哲學論文集,被稱為“美國資源保護運動的圣書”),作者利奧波德,美國著名環境保護主義者文章用擬人的手法介紹了大雁遷徙的特性、規律及與人類的關系,認為大雁是人類的伙伴,動物使寺球充滿生機,充滿詩意,充滿樂趣;人類應該珍愛有益無損的動物,和諧共處,不應該憑借自己的優勢去傷害它們,一個“愛”字貫穿全文很顯然,“保護野生動物,珍愛野生動物”就是全文的主旨在寫法上,形象性、知識性和抒情性的完美結合,是本文的一大特色
15、《喂——出來》選自《不速之客——星新一短篇小說選》,作者星新一,日本現代科幻小說作家,以微型小說著名,作品最大特點是構思巧妙本文是一篇科學幻想小說,以環境污染為題材,講的是一場臺風吹倒了一座古廟,廟底露出個無底洞,通過對這個洞一番研究后,后來成民填垃圾的地方,終于有一天,里面的東西又都飛了出來小說揭示了人與自然環境的關系,警示世人要正視環境問題小說的題目充滿懸念,原是一個年輕人的喊叫,其實也蘊含隊們對大自然認識的淺薄無知結尾再寫小石頭飛來,這種循環式結構耐人尋味,發人深省
16、《云南的歌會》是一篇極富情趣的散文作者沈從文,湖南鳳凰人,現代作家、歷史文物研究家文章描繪了三個場合中唱歌的情景,在內容上各有側重,在手法上也各不相同第一部分是山野對歌,主要寫唱歌人;第二部分寫山路漫歌,主要寫唱歌環境;第三部分寫村寨傳歌,主要寫唱歌的場面字里行間洋溢著對自然、對人、對藝術的品味與贊賞生活的美好,人生的美好在作者抒情的筆調中汩汩流淌而出
17、《端午的鴨蛋》作者汪曾祺,江蘇高郵人,作家文章在結構上按照“端午風俗—家鄉的鴨蛋—端午的鴨蛋”這一框架,先濃墨重彩地描繪出“端午”的氣氛,再通過說鴨蛋,寫家鄉鴨蛋的名聲、特色最后涉及正題“端午的鴨蛋”,著重寫“鴨蛋絡子”,于平淡的生活中發現情趣、發現詩意,在小小的鴨蛋里嘗出生活的滋味,在悠然恬然之間,流露出對兒時生活的懷想,對故鄉的熱愛
18、《吆喝》選自《北京城雜憶》,作者蕭乾,作家、記者、翻譯家文章以平易而又不乏生動幽默的語言介紹了舊北京街市上動人的一景——吆喝,按照從早到晚和一年四季的順序作介紹,在緩緩的追憶語調中流露出愉悅和懷想,引人體味生活中蘊含的濃郁情趣
19、《春酒》作者琦君,中國臺灣女作家文章通過寫“過新年”“吃春酒”“吃會酒”幾件事時,以我的天真可愛,母親的善良能干,鄉人的淳樸厚道,來表, 現濃濃的人情民風之美和思鄉之情構思精巧,語言生動傳神
20、《俗世奇人》是馮驥才描繪20世紀初天津地層市民和小生產者的生活的系列小說課文節選了其中的《泥人張》和《好嘴楊巴》《泥人張》通過寫泥人張智斗海張五來表現他的沉穩、干練,面對海張五的羞辱能鎮定自若,喜怒不形于色在斗爭的兩個回合中,他善于后發制人,以獨特的方式,一招制敵《好嘴楊巴》中,描寫了一個在小吃制作中構思奇妙和手藝精巧的楊七能夠隨機應變、處亂不驚的楊巴課文的語言本色樸素,具有濃郁的天津風味,并且幽默傳神,極富表現力
21、《與朱元思書》選自《藝文類聚》,作者吳均,南朝梁文學家本文是駢體文
駢體文:以偶句為主,講究對仗和聲律的文章,
文中總說的句子是: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側面表現水清澈的句子是:游魚細石,直視無礙;
《小石潭記》中“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跟《與朱元思書》一文中的: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有異曲同工之妙
寫出水流湍急的句子是: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既表現了富春山的魅力,也表現了作者鄙棄名利的思想的句子是: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
寫出富春山全貌的句子是:風煙俱凈,天山共色
八年級語文下冊《敬業與樂業》學案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 了解作者,識記理解并積累文中的字詞
2. 掌握議論文的基本知識,把握本文的中心論點和作者的寫作思路
能力目標
1.學習舉例子和講道理等論證方法
2.培養學生聯系自己的實際用敬業與樂業的態度對待生活
情感態度價值觀:
1. 引導學生品味與領悟“敬業與樂業”的精神。
2. 建立快樂學習觀:尊敬學習,就是尊敬自己。
教學重、難點:
1. 掌握議論文的基本知識
2. 指導學生了解“敬業”與“樂業”的重要性,并聯系自己實際,用敬業與樂業的態度對待生活
教學方法
誦讀法、研討探究法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多媒體播放一組圖片供同學們欣賞,討論并交流心得。
師概括:圖中的人物都肩負著神圣的使命,雖然工作環境、性質不同,但也有其共性存在,同樣令人感動。今天我們來學習《敬業與樂業》。
二. 教學過程
1. 檢查預習
旁騖( ) 揀擇( ) 銜著( ) 承蜩( ) 佝僂( ) 褻瀆( ) 強聒不舍( ) 駢進( )妥當( ) 層累( )
2. 作者及文體簡介
a.作者
梁啟超(1873-1929),中國近代維新派領袖,學者。字卓如,號任公,又號飲冰室主人。廣東新會人。清光緒舉人。和其師康有為一起,倡導變法維新,并稱“康梁”。著述涉及政治、經濟、哲學、歷史、語言、宗教及文化藝術、文字音韻等。其著作編為《飲冰室全集》
b.文體
明確:這是一篇演講稿(以口語表達的方式面對聽眾,就某一個問題發表自己的觀點,闡述某一事理的活動),在問文體上屬于議論文的一種。同學們集體回憶議論文的相關知識。
3. 合作探究
A. 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以挑戰主持人的方式,分三輪進行)
明確:議論文我們學起來總覺得它與我們有距離,它沒有故事,沒有情節,大家覺得很枯燥。下面我們先做個游戲,看看能不能很快地進入文本。
a. 請速讀課文,用不超過十句話概括文章內容。(既縮寫文本)
b. 如果只允許你說四句話該怎么說?
c. 用一句話概括文章主要內容
(我確信“敬業與樂業”四個字,是人類生活的不二法門)
B. 作者先后談論了哪幾個問題?
明確:何為敬?為何敬?怎樣敬?(見課本p24-25頁六、七自然段)
C.本文都運用到了那些論證方法?作者在論證“有業之必要”時,運用了什么論證方法?找出來試作具體分析。
明確:世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葉子,人便是如此,請各自抒發自己的見解,“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俗話說“機不可失,失不再來”。如:道理論證,事例論證等
4. 概括文中名人名言
5. 辯論賽:
梁啟超說我們要敬業樂業,你還有什么要問他的嗎?拉黃包車的和做總統的到底有沒有區別?職業有沒有高低之分?
三. 小結
本文是一篇演講詞,主旨鮮明,層次清晰,語言通俗,文短意長,論證上的最大特點就是大量引用經典格言,語言上充分體現了口語和演講的巧妙結合。
四. 作業
讀了本文后,你認為學生應該如何敬業?
課后反思:
本文是一篇議論文,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使學生更好的掌握了議論文的相關知識,并深層體會了演講與口語特色的巧妙結合。教師依據學生情形,以辯論賽的形式組織學生雙方進行辯論,即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加深了印象,還激發了學生的逆向思維和批評判疑能力,教會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辯證的理解人生問題。但所討論的問題比較復雜,應根據學生的理解水平來把握討論的深度,這部分需要老師適當發問、引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