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第二學期語文知識點(精選4篇)
初一第二學期語文知識點 篇1
語文知識點口訣
一. 記敘文知識點 備注 時間地點和人物,主要人物中心定 中心:中心思想 起因經過和結果,記敘要素要分清
記敘順序有四種,順插倒補看事情 順插倒補:順敘 插敘 倒敘 補敘 第一人稱以我寫,局外人寫三人稱
表達方式有五種,敘議抒描和說明 敘議抒描:記敘 議論 抒情描寫 人物描寫有四種,肖像動作和言心 言心:語言描寫和心理活動描寫 環境描寫記分明,社會自然要分清
記敘文體多線索,時空物人和感情 時空物人:時間 空間 事物和人物 抑揚對比和陪襯,象征手法加擬人 抑揚:先抑后揚和先揚后抑 手法:寫作手法
四大體裁有詩歌,戲劇小說和散文
二. 說明文知識點 備注 給人知識說明文,介紹事物闡事理
基本要求抓特征,多用方法來表意 特征:事物的特征 方法:說明方法 圖表數字和舉例,詮釋分類下定義 畫圖表 列數字 舉例子 作詮釋 分類別 還有比較和比方,閱讀寫作要注意 作比較 打比方 說明順序只三種,時間空間和邏輯
初一第二學期語文知識點(三)
修改病句 課標要求:
養成修改自己作文的習慣,修改時能借助語感和語法修辭常識,做到文從字順。 1、修改病句類 (1)用詞不當
①感情色彩不當。如:他那認真刻苦的學習精神,值得我們每個同學效尤。(“效尤’的意思是“學壞的樣子”,是貶義,用在這里不合適,應改為“學習”。)
②關聯詞用錯。 如:只有堅持核查,就能和平解決伊拉克問題。(“只有”和“才”連用,應把“就”改為“才”。) (2)搭配不當
①主謂搭配不當。如:他那崇高的革命品質,經常浮現在我的腦海中。(“品質”不能“浮現”,可改為“他那偉大的革命形象”。)
②動賓搭配不當。如:上海科技開發中心聚集了一批熱心為科技開發服務、善于經營管理的專業化隊伍。(“聚集”的應該是“專業化人才”。)
⑧主賓搭配不當。如:這最后一天的勞動是同學們最緊張、最愉快、最有意義的一天。(“勞動”與“一天”搭配不當,應刪去“的勞動”。)
④修辭語與中心詞搭配不當。如:他在培育良種方面花了很大的心血。(“很大”與“心血”搭配不當,應改為“很多”。)
(3)成分殘缺
① 缺主語。如:通過學習雷鋒的感人事跡,使我明白了許多做人的道理。(“使”字,使“我”喪失了主語 作用,所以,應刪去。)
②缺賓語。如:看到他的照片,我便想起了當年我們一起玩耍、同桌共讀。(這個句子缺少賓語中心詞。應加上“的情景”。)
(4) 語序不當
① 邏輯語序不當。如:學校通過并研究了新的規章制度。(“通過”與“研究”順序顛倒。應是先“研究”后“通過”。)
②關聯詞語序不當。如:A:不但我信任他,而且信任他的朋友。B:我不但信任他,而且以前反對過他的人現在也信任他了。(兩個分句是同—主語時,關聯詞語在主語后邊。如例A,兩個分句的主語都是“我”,“不但”應在主語“我”后邊:兩個分句主語不同時,關聯詞語在主語前邊。如例B,兩個分句主語分別是“我”“人”,關聯詞語“不但”應放在“我”前邊。)
初一第二學期語文知識點 篇2
試卷題目常見的一些術語(問題):
1、有何作用 回答文章中某一內容的作用可從三個方面考慮,一是內容方面,如深化主題、強調感情等;二是結構方面的,如過渡、呼應等;三是語言方面,如引人入勝、生動活潑等。
2、思想內容——基本是指文章的中心思想或主旨。
3、思想感情——作者或作品中人物所表現出來的思想傾向,如善惡、好惡、褒貶等。
課外閱讀 指課本(教材)之外的閱讀內容。不管是課內讀的還是課外讀的內容。
4、感悟——多指發自內心的感受、理解、領悟等。
5、寫作手法——考生要清楚,狹義的寫作手法即“表達方式”,廣義的是指寫文章的一切手法,諸如表達方式、修辭手法,先抑后揚、象征、開門見山、托物言志等。
6、表現手法——從廣義上來講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辭和表達思想感情時所使用的特殊的語句組織方式。
初一第二學期語文知識點 篇3
描寫:
總體來說,描寫有以下一些作用:①再現自然風光。②描繪人物的外貌及內心世界。③交代人物活動的自然及社會環境。
1、五種人物的描寫方法:肖像(外貌)描寫、語言描寫、動作描寫、心理描寫、神態描寫。
作用:更好展現人物的內心世界、性格特征。刻畫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動,促進故事情節的發展。等等。具體回答的時候要說明白是什么性格、什么心理等。
2、二種環境描寫:自然環境描寫——具體描寫自然風光,營造一種氣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氣氛等。
社會環境描寫——交代人物活動的(時代)背景,寫明事件發生的時間和地點,渲染氣氛,更好地表現人物。
3、正面描寫、側面描寫:正面直接表現人物、事物;側面烘托突出人物、事物。
4、細節描寫:刻畫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動,促進故事情節的發展。也可描摹人物的語態,收到一種特殊的效果。
初一第二學期語文知識點(三)
字形
攢 拗 確鑿 菜畦 桑葚 輕捷 蟋蟀 臃腫 腦髓 相宜 書塾 方正 博學 蟬蛻 秕谷 倜儻 錫箔 盔甲 衣襟 腫脹 花圃 驪歌 叮囑 恐懼 訕笑 嫉妒 丑陋 憂郁 瞬息 佇立 幽寂 人跡罕至 人聲鼎沸 駭人聽聞 來勢洶洶 荒草萋萋
山巔 澎湃 狂瀾 屏障 哺育 宛轉 哽住 祈禱 郝叟 懊悔 逼狹 崎嶇 阻抑 魄勢 坎坷 熾痛 嗥鳴 斑斕 怪誕 亙古 默契 田壟 蚱蜢 污穢 讕語 九曲連環 回環曲折 絕壁斷崖 亦復如是 叢山疊嶺
宰割 籌劃 彷徨 仰慕 衰微 赫然 迭起 高標 重荷 愁苦 深邃 躊躇 巴望 鎖閉 磐石 鍥而不舍 兀兀窮年 瀝盡心血 潛心貫注 心會神凝 迥乎不同 一反既往 慷慨淋漓 氣沖斗牛 踱來踱去 可歌可泣 鮮為人知 當之無愧 鋒芒畢露 家喻戶曉 婦孺皆知 馬革裹尸 鞠躬盡瘁 死而后已 惹人注目 雜亂無章 不見天日 博學多識 一拍即合 尋歡作樂 忘乎所以 義憤填膺
初一第二學期語文知識點 篇4
記敘文的表達方式: (1)敘述把人物的經歷或事物的發展變化表達出來稱為敘述。學習敘述方法,主要應研究以下三個問題: ①敘述的人稱
敘述的人稱,實質上是作者敘述時的觀察點、立足點問題,也就是敘述一個人、一件事時,是以作者自己的角度來寫,還是以他人的角度來寫的問題。
第一人稱:作者以“我”或“我們”的身份,敘述所歷、所聞、所見,把人物經歷、事 件經過告訴讀者,這便是第一人稱的敘述。依據“我”在事件敘述時地位的輕重,常常表現為:“我”是見證人;“我”是重要人物;“我”是主人公;“我”是穿針引線的人物。第一人稱敘述的長處是有真實感,親切自然;短處是受“我”的限制,不便于反映廣闊的現實生活,很難反映“我”以外的人物的思想。
第二人稱:作者用“你”、“你們”來敘述,是第二人稱敘述。實用寫作中很少用此人稱,文學創作中有通篇為第二人稱的。
第三人稱:作者站在第三者的立場,用敘述他人事情的口吻,把人物經歷、事件經過告 訴讀者,這便是第三人稱的敘述。其用法有:“他”;或者用人名;或者指代。第三人稱敘述的長處是不受時間、空間限制,寫作較自由、靈活,能把人和事直接展現在讀者眼前;短處是沒有第一人稱敘述那樣親切自然,而且,掌握起來比第一人稱敘述較為困難。
在寫作中,還存在第一人稱敘述和第三人稱交替使用的情形。我們在使用兩種人稱敘述事件時應注意:不得頻繁改換;改換時要交代清楚,不能打斷敘述線索。 寫作時到底是用第一個稱還是用第三人稱或第二人稱敘述,應該從用哪一人稱敘述來處 理材料、表現主題最為有利的角度進行考慮。而且,不管采用哪一種人稱敘述,都必須事先確定好,并貫穿文章始終,做到人稱一致。否則,敘述人稱混亂,就會條理不清,影響中心思想或主題的表達。
②敘述的方式
敘述的方式主要有順敘、倒敘、插敘、補敘等。 順敘:按照事情發生、發展的順序來進行敘述。
倒敘:把事件的結局或某個最突出的片斷提在前邊敘述,然后再從事件的開頭進行敘述。使用倒敘應注意交代清楚,有必要的文字過渡,否則會影響表達效果。 插敘:指由于表達的需要,中斷了原來的敘述而插入的另一段敘述。插敘與倒敘的區別在于:插敘只是順敘中的一個片斷,不是全文中心事件的一部分;而倒敘所敘的內容是整個事件中的一個組成部分或一個環節。
補敘:對前面的敘述加以補充、解釋。補敘與插敘的不同在于:文字少,一般沒有情節,前后不必有過渡文字;去掉補敘的文字,前后內容仍可以銜接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