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知識點總結(通用13篇)
語文知識點總結 篇1
作者作品
1、唐宋八大家: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
2、并稱“韓柳”的是韓愈和柳宗元,他們是唐朝古文運動的倡導者。
3、一門父子三詞客:蘇洵(老蘇)、蘇軾(大蘇)、蘇轍(小蘇)。
4、豪放派詞人:蘇軾、辛棄疾,并稱“蘇辛”; 婉約派詞人:李清照(女詞人)
5、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隱、杜牧。
6、屈原:我國最早的偉大詩人,他創造了“楚辭”這一新詩體,開創了我國詩歌浪漫主義風格。
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時魯國人,他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被稱為“孔圣人”,孟子被稱為“亞圣”,兩人并稱為“孔孟”。
8、蘇軾稱贊王維“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9、杜甫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其詩廣泛深刻的反映社會現實,被稱為“詩史”,杜甫也因此被尊為“詩圣”,有著名的“三吏”:《潼關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別”:《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
10、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是《史記》(又稱《太史公書》),作者是漢朝的司馬遷,魯迅稱《史記》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有:12本紀、30世家、70列傳、10表、8書,共130篇。
11、“四史”:《史記》、《漢書》、《后漢書》、《三國志》。
12、元曲四大家:關漢卿、鄭光祖、白樸、馬致遠。
13、《聊齋志異》是我國第一部優秀文言短篇小說集,作者是清代著名小說家蒲松齡。“聊齋”是他的書屋名,“志”是記敘,“異”是奇怪的事情。
14、書法四大家:顏真卿、柳公權、歐陽詢、趙孟(fǔ)
15、戰國時期百家爭鳴主要流派及代表:
儒家:孔子 孟子
法家:韓非子
道家:莊子、列子
墨家:墨子
16、南宋四大家:陸游、楊萬里、范成大、尤袤
17、邊塞詩人:高適、岑參、王昌齡
18、唐宗:唐太宗李世民 宋祖:宋太祖趙匡胤 秦皇:秦始皇嬴政 漢武:漢武帝劉徹
19、我國第一位田園詩人是東晉的陶淵明(陶潛),他“不為五斗米折腰”。
20、世界文學作品中四大吝嗇鬼:葛朗臺、夏洛克、潑溜希金、阿巴貢。
21、中國吝嗇鬼的典型:嚴監生。
語文知識匯總(三)
中國文學之最
最早的詩歌總集是《詩經》;
最早的愛國詩人是屈原;
最早的田園詩人是東晉的陶淵明;
最早的也是最杰出的邊塞詩人是盛唐的高適和岑參;
古代最杰出的豪放派詞人是北宋的蘇軾;
古代最杰出的女詞人是南宋的李清照;
古代最著名的愛國詞人是南宋的辛棄疾;
古代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是唐代的李白;
古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是唐代的杜甫;
古代寫詩最多的愛國詩人是南宋的陸游;
古代最著名的長篇神話小說是明代吳承恩的《西游記》;
古代最著名的長篇歷史小說是明初羅貫中的《三國演義》;
古代最早寫農民起義的長篇小說是元末明初施耐庵的《水滸傳》;
古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長篇小說是清代曹雪芹的《紅樓夢》;
古代最杰出的長篇諷刺小說是清代吳敬梓的《儒林外史》;
古代最杰出的文言短篇小說集是清代蒲松齡的《聊齋志異》;
古代最早的語錄體散文是《論語》;
古代最早的記事詳備的編年體史書是《左傳》;
古代最早的紀傳體通史是《史記》;
古代最杰出的銘文是唐代劉禹錫的《陋室銘》;
現代最偉大的文學家是魯迅;
現代最杰出的長篇小說是茅盾的《子夜》;
現代最有影響的短篇小說集是魯迅的《吶喊》。
語文知識點總結 篇2
一、常見借代詞語
1、桑梓:家鄉
2、桃李:學生
3、社稷、軒轅:國家
4、南冠:囚犯
5、同窗:同學
6、烽煙:戰爭
7、巾幗:婦女
8、絲竹:音樂
9、須眉:男子
10、嬋娟、嫦娥:月亮
11、手足:兄弟
12、汗青:史冊
13、伉儷:夫妻
14、白丁、布衣:百姓
15、傴僂,黃發:老人
16、桑麻:農事
17、提攜,垂髫:小孩
18、三尺:法律
19、膝下:父母
20、華蓋:運氣
21、函、簡、箋、鴻雁、札:書信
22、廟堂:朝廷
語文知識點總結 篇3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時魯國陬邑(現山東曲阜東南)人.我國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論語》是一部記錄孔子言行的著作,為孔門弟子編寫,是儒家思想的經典之作.南宋朱熹把這部書和《孟子》《大學》《中庸》合稱"四書".相傳,《詩經》為孔子刪定.《詩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記錄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葉約5XX年的詩歌約305篇,分為"風雅頌"三部分,形式以四言為主,手法多用"賦比興",它也稱《詩》或《詩三百》.《詩經》為我國現實主義詩歌創作的源頭.它與《書》《禮》《易》《春秋》合為儒家"五經".
左丘明,春秋時期魯國史官.相傳《國語》《左傳》為其所撰.《國語》是我國最早的國別體史書.以記西周末年和春秋時期周,魯等國貴族的言論為主.《左傳》是我國第一部敘事詳備的編年體史書,按照魯國國君的世系紀年,記載了我國自公元前722年以后250多年的許多史料.也稱《春秋左氏傳》,又名《左氏春秋》,與《公羊傳》《谷梁傳》合稱為《春秋三傳》.
屈原(約前340-前278),名平,戰國時楚國人,我國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騷體詩"(積極浪漫主義)創始人.著有《離騷》《九歌》《九章》等二十五篇,收在西漢劉向編的《楚辭》里.代表作《離騷》是我國古代最長的政治抒情詩.
列子,戰國前期鄭人,名寇,又名御寇.《列子》相傳是列子所作,原書已亡佚,現在流傳的本子是東晉張湛輯注的,內容駁雜,其中保存了一些先秦優秀的寓言和神話傳說.
墨子(約前476-前390),名翟,相傳為戰國時期宋國人,墨家的創始人,主張兼愛,非攻,尚賢,節用.《墨子》為墨家經典之作.
孟軻(約前372-前289),字子輿,戰國時鄒人,儒學大師,有"亞圣"之稱.《孟子》是一部記錄孟子言行的書,由孟軻及其弟子編成.孟子的主要主張是仁政,民貴,君輕.
莊周(約前369-前286),戰國宋人,古代著名思想家,道家學派代表人之一.《莊子》為他和其弟子所作,文學性強,多寓言,道家思想的重要著作.
荀子(約前313-前238),名況,戰國時趙國人,著名思想家.主張"法后王性惡論".《荀子》為荀子和其弟子所作,是先秦儒家重要作品.
韓非( -公元前233),戰國末期韓國的公子,喜歡研究刑名法術,是戰國時代著名的思想家,先秦法家學說的集大成者.《韓非子》為法家重要著作.
呂不韋( -前235),戰國時秦相.《呂氏春秋》相傳是呂不韋召集門客編撰的,一名《呂覽》,是先秦雜家的代表作.
司馬遷(約前145-約前87),字子長,西漢史學家,文學家和思想家.著作《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它包括12本紀(帝王傳記),30世家(諸侯傳記),70列傳(著名人物傳記),10表,8書,共130篇.它與《漢書》《后漢書》《三國志》合稱"四史".魯迅稱贊《史記》是"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賈誼(前200-前168),世稱賈生,西漢文學家,政論家.代表作《過秦論》《論積貯疏》.
班固(32-92),東漢史學家,文學家.《漢書》是班固在其父班彪所著《史記后傳》的基礎上,歷時二十余年修成的.全書一百二十卷,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
曹操(155-220),即魏武帝,字孟德,沛國譙郡(今安徽亳縣)人,東漢末期的政治家,軍事家,詩人,與其子曹丕,曹植合稱"三曹",為建安文學的代表作家.他的詩以慷慨悲壯見稱.魯迅稱他是"一個改造文章的祖師"
《搜神記》是魏晉志怪小說的代表作,原作散失,有干寶輯錄本.干寶,字令升,東晉蔡(今河南新蔡)人.
陳壽(233-297)字承祚,西晉史學家.著作《三國志》是一部國別體紀傳斷代史.
王羲之(321-379),東晉書法家,有"書圣"之稱.代表作《蘭亭集序》.
陶淵明(365-427),東晉著名詩人.一名潛,字元亮,私謚靖節,自號五柳先生,潯陽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代表作有《桃花源記》《歸去來兮辭》《五柳先生傳》《歸園田居》等.
范曄(398-445)南北朝時南朝宋的史學家.字蔚宗,順陽(今河南淅川東南)人.《后漢書》紀,傳的作者.
劉義慶(403-444),南朝小說家.著有我國第一部筆記體小說《世說新語》,又名《世說》《世說新書》.
劉勰(約465-約532),南朝梁代文藝理論家,著作《文心雕龍》是我國第一部文藝理論專著.
酈道元,北魏地理學家.著有富有文學價值的地理志《水經注》.
鐘嶸,南朝梁文學批評家.著作《詩品》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理論專著.
王勃(650-675),字子安,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市)人.唐初詩人,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一起,被稱為"初唐四杰".代表作有《滕王閣序》等.
王維(701-761),字摩詰,唐代田園詩人,與孟浩然并稱"王孟".作品有《王右丞集》,蘇軾稱他"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偉大詩人,有"詩仙"之稱.藝術上具有浪漫主義風格.著有《李太白集》.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鞏縣(今河南鞏縣)人.唐代著名詩人.有"詩圣"之稱.詩作有"詩史"美稱,其詩具有現實主義風格.著有《杜少陵集》
岑參(約715-770),唐邊塞詩代表詩人.與高適并稱"高岑".
韓愈(768-824),字退之,世稱韓昌黎,唐代河陽(今河南孟縣)人,唐代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與柳宗元倡導古文運動,列唐宋散文八大家之首.他的著作收在《昌黎先生集》里.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有《劉夢得文集》.被時人稱為"詩豪".
白居易(772-846),字樂天,晚號香山居士.太原人.唐代著名詩人.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著有《白氏長慶集》.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東解(今山西運城縣)人,唐代文學家.著有《柳河東集》.他是中國第一個把寓言正式寫成獨立的文學作品的作家,開拓了我國古代寓言文學發展的新階段.
杜牧(803-852),字牧之,號杜樊川,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唐代詩人,散文家.與李商隱齊名,有"小李杜"之稱.著有《樊川文集》.代表作《阿房宮賦》《泊秦淮》等.
李朝威,其作品《柳毅傳》是唐傳奇名作.
李商隱(約813-858),字義山,唐代詩人.有《李義山詩集》.
羅隱(833-909),晚唐文學家.詩歌,雜文在晚唐獨樹一幟,魯迅對其評價很高.
李煜(937-978),南唐后主,世稱"李后主".以清麗精煉的語言,抒寫復雜的思想感情,使詞成為抒情言志的新體詩,對后世詞壇影響極大.著有《南唐二主詞》(包括其父李璟的詞).
柳永(約987-約1053),原名三變,字耆卿,世稱"柳屯田柳郎中".北宋婉約派著名詞人.有《樂章集》.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謚號文正,北宋文學家.著有《范文正公集》
歐陽修(1007-1072),字永叔,號醉翁,六一居士,謚號文忠,北宋吉州永豐(今江西永豐)人.北宋文壇領袖.著有《歐陽文忠公集》.為唐宋八大家之一.
司馬光(1019-1086),字君實,陜州夏縣(今山西夏縣)人,北宋政治家,史學家.主編《資治通鑒》.《資治通鑒》是我國最大的一部編年體通史,記載了從戰國到五代共1362年間的史實.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號半山;因封荊國公,世稱王荊公.宋撫州臨川(今江西撫州)人.宋朝著名的政治革新家,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臨川先生文集》.
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學家.與其父蘇洵,弟蘇轍,合稱"三蘇".是豪放詞派的代表人物.著有《東坡全集》.
秦觀(1049-1100),字少游,宋朝詞人.以文學受知于蘇軾,他與黃庭堅,張耒,晁補之并稱"蘇門四學士".
李清照(1084-1155),號易安居士,宋朝濟南人.著名的女詞人.有《漱玉詞》傳世.其詞婉約清新,被稱為"易安體".
陸游(1125-1210),字務觀,自號放翁.越州山陰人.南宋著名詩人,平生作詩近萬首.有《渭南文集》《劍南詩稿》等傳世.
朱熹(1130-1200),字元晦,婺源人,南宋理學家.主張"文以載道",用形象的詩歌來闡說抽象的理學和人生哲學.
辛棄疾(1140-1207),字幼安,號稼軒,宋朝歷城(今山東濟南)人.著名的愛國詞人,詞風以豪放為主,詞與蘇軾并稱"蘇辛".有《稼軒長短句》.
姜夔(約1155-約1221),字堯章,號白石道人,宋朝詞人.與周邦彥并稱"周姜",兩人都精于音律,自創新調,是格律詞派的代表.
文天祥(1236-1283),字宋瑞,號文山,南宋著名政治家,文學家.有《文山先生全集》.
關漢卿,號已齋叟,元代偉大的戲劇家.他與馬致遠,白樸,鄭光祖合為元曲四大家.代表作有《竇娥冤》《望江亭》《救風塵》等.
王實甫,元戲曲作家.著作《西廂記》是元代劇本中最長的一部,在元雜劇中有"天下奪魁"的藝術成就.
馬致遠(1250-1323),號東籬,元代著名戲曲家和散曲作家.代表作《漢宮秋》《天凈沙?秋思》.
施耐庵,元末明初小說家.《水滸傳》是第一部描寫農民斗爭的長篇章回小說,它與《三國演義》《紅樓夢》《西游記》合稱我國四大古典長篇小說.
羅貫中(約1330-約1400),名本,號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說家.《三國演義》是我國第一部長篇歷史章回小說.
袁宏道(1568-1610),字中郎,號石公,明代公安(今湖北公安)人.與其兄宗道(字伯修),弟中道(字小修),都以文學見長,時號"三袁",被稱為"公安派",其中以袁宏道的成就最高.曾為文反對復古,主張"獨抒性靈,不拘格套."著有《袁中郎全集》.
吳承恩(約1500-約1582),明代小說家.《西游記》是長篇神話小說,也是浪漫主義的杰作.
歸有光(1507-1571),人稱震川先生,明代著名古文家,散文家.后人把他和唐順之,茅坤等人并稱為"唐宋派".代表作《項脊軒志》.有《震川文集》.
湯顯祖(1550-1616),明代雜劇家.《牡丹亭》是一部寫杜麗娘和柳夢梅愛情故事的雜劇,它與《紫釵記》《邯鄲記》《南柯記》合稱"臨川四夢".
馮夢龍(1574-1646),明代文學家.編有《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合稱"三言".
張溥(1602-1641),明代文學家,復社領袖.著有《七錄齋集》.
黃宗羲(1610-約1695),明清之際思想家,史學家.著有《明夷待訪錄》《南雷文定前集》等
李漁(1611-約1680),字笠鴻,號笠翁.清戲曲理論家.著有《李笠翁一家言》.
夏完淳(1631-1647),原名復,字存古,號小隱.松江華亭(金上海松江)人.南明詩人,抗清將領.有《夏完淳集》.
蒲松齡(1640-1715),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清代山東淄川(今山東淄博)人.著有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
方苞(1668-1749),字靈皋,號望溪,清安徽桐城人.他與劉大魁,姚鼐合稱"桐城三祖",為桐城派代表作家.
彭端淑(1699-1779),清代四川人.著有《白鶴堂文集》.
吳敬梓(1701-1754),清代小說家.《儒林外史》為批判科舉制度和封建禮教的諷刺小說.
李汝珍(約1763-約1830),清小說家.長篇小說《鏡花緣》通過敘述唐敖等游歷海外的見聞和唐閨臣等100個才女的故事,批男尊女卑,贊女子才能.
洪升 ,清戲劇家.戲劇《長生殿》,以安史之亂為背景,寫唐明皇,楊貴妃的故事.
孔尚任,清戲曲家.戲劇《桃花扇》,借寫侯方域與秦淮名妓李香君的愛情故事,寫南明王朝興亡的歷史.
曹雪芹( —1763》名沾,字夢阮,號雪芹,又號芹圃,芹溪,我國古代偉大的小說家.《紅樓夢》(又名《石頭記》)是中國古典小說發展的高峰.《紅樓夢》以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為背景,以賈寶玉,林黛玉的愛情悲劇為主要線索,并通過賈家榮寧二府由盛到衰的過程,深刻地揭示了封建制度必然崩潰滅亡的歷史趨勢.
袁枚(1716—1798)字子才,號簡齋,隨園主人.著有《小倉山房文集》.主張性靈說,認為詩應抒寫胸臆,辭貴自然,強調獨創.
趙翼(1727-1814),字云崧,號甌北,清代著名詩人,學者.主張文學的獨創性,反對摹擬.有《甌北集》.
龔自珍(1792—1841)字瑟人,清思想家,文學家.近代文學的開山作家.著有《龔自珍全集》.
劉鶚(1857-1909),字鐵云,筆名洪都百煉生,清末丹徒(今江蘇丹徒)人.代表作《老殘游記》與李寶嘉的《官場現形記》,吳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和曾樸的《孽海花》合稱為晚清"四大譴責小說".
梁啟超(1873—1929)近代資產階級改良主義者,學者,戊戌維新運動的領袖之一.著有《飲冰室合集》.
魯迅(1881-1936),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國無產階級革命文學的主將."魯迅"是他在1918年發表我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是所用的筆名.主要作品有小說集《吶喊》《彷徨》《故事新編》,散文集《野草》《朝花夕拾》,雜文集《墳》《南腔北調集》《且介亭雜文》《華蓋集續編》《準風月談》等等.
周建人(1888-1984),浙江紹興人,魯迅的胞弟.生物學家.著有《生物進化淺說》,譯有達爾文的《物種起源》.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開貞,號尚武,四川樂山人.我國杰出的作家,詩人,戲劇家,歷史學家和古文字家.曾與成仿吾,郁達夫等組織著名的文學社團——"創造社".他的第一部詩集《女神》是我國新詩運動的奠基石.有歷史劇《屈原》《棠棣之花》《蔡文姬》《高漸離》《孔雀膽》《南冠草》等等.
周瘦鵑(1894-1968),現代作家,翻譯家.
葉圣陶(1894-1988),江蘇蘇州人,原名葉紹鈞,字圣陶.作家,教育家,編輯家.長篇小說《倪煥之》是他的代表作.他還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最早寫童話的作家.有童話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
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鴻,字雁冰,浙江桐鄉人.現代杰出作家,"五四"新文學運動的先驅者之一.曾與鄭振鐸,王統照等在北京發起成立我國第一個新文學團體——"文學研究會",主辦刊物《小說月報》,提倡為人生而藝術(文學反映人生,關心人民疾苦).長篇小說《子夜》《腐蝕》和短篇小說《林家鋪子》是他的代表作.他的小說《春蠶》《秋收》《殘冬》合稱為"農村三部曲".
徐志摩(1896-1931),筆名云中鶴,南湖,浙江海寧人.詩人,學者.新月社的主要發起人和主要成員之一.詩集有《志摩的詩》《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等,名篇有《再別康橋》《沙揚娜拉》《在病中》等.
郁達夫(1896-1945),原名郁文,浙江富陽人.現代著名作家."左聯"發起人之一.代表作小說《沉淪》.還有著名小說《春風沉醉的晚上》《薄奠》《遲桂花》等.
朱光潛(1897-1986),現代美學家,文藝理論家.筆名孟實,孟石,安徽桐城人.代表作有《文藝心理學》《詩論》《談美書簡》等.主編的《西方美學史》是我國第一部系統論述西方美學歷史的著作.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蘇揚州人,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士.代表作有詩和散文合集《蹤跡》,散文集《背影》《歐游雜記》和《松堂游記》等.
老舍(1899-1966),作家.原名舒慶春,字舍予,北京人.1950年獲"人民藝術家"稱號.代表作有長篇小說《駱駝祥子》《四世同堂》,戲劇《茶館》等
.聞一多(1899-1946),湖北浠水人,詩人,學者.新月詩派代表人物,提出詩歌的"三美"(建筑美,音樂美,繪畫美)理論.代表作有《紅燭》《死水》等.
冰心(1900-1999),原名謝婉瑩,福建長樂人,現代作家.五四時期開始文學創作,影響很大.代表作有詩集《繁星》《春水》,散文小說集《超人》《往事》和通訊集《寄小讀者》等.
沈從文(1902-1988),原名沈岳煥,湖南鳳凰人,現代作家.代表作品有散文集《湘行散記》,中篇小說《邊城》和長篇小說《長河》等.
夏衍,原名沈端先,浙江杭州人.主要作品有劇本《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細菌》,報告文學《包身工》等.
丁玲,原名蔣冰之,湖南臨澧人,現代作家.長篇小說《太陽照在桑乾河上》獲斯大林文學獎.
周立波,湖南益陽人,現代作家.代表作有長篇小說《暴風驟雨》(獲斯大林文學獎)《山鄉巨變》,短篇小說《湘江一夜》等.
趙樹理,山西人."山藥蛋"派代表作家.代表作有短篇小說《小二黑結婚》,中篇小說《李有才板話》等.
巴金,原名李堯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代表作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愛情三部曲《霧》《雨》《電》等.
曹禺,原名萬家寶,現代著名劇作家.代表作有話劇《雷雨》《日出》《北京人》,歷史劇《王昭君》等.
馮至(1905-1993),原名馮承植,河北涿州市人,詩人,學者.代表詩集有《昨日之歌》《十四行集》等.
艾青,原名蔣海澄,浙江金華人.著名詩人,有詩集《黎明的通知》,代表作《大堰河——我的保姆》.
錢鐘書(1910-1998),現代文學研究家,作家.字默存,號槐聚,曾用筆名中書君.江蘇無錫人.著名的有學術著作《談藝錄》《管錐編》,散文集《寫在人生邊上》,短篇小說《人?獸?鬼》,長篇小說《圍城》等.
何其芳(1912-1977),四川萬縣人,詩人,文學評論家.代表詩集有《預言》《夜歌和白天的歌》.
孫犁,原名孫樹勛,河北人.現代小說家,散文家.其小說充滿了詩情畫意,有"詩體小說"之稱,是荷花淀派的創始人.《白洋淀紀事》是他最負盛名和最能代表其創作風格的一部作品集.
楊朔,原名楊毓晉,山東蓬萊人,現代小說家,散文家.有長篇小說《三千里江山》,散文集《海市》.其散文《荔枝蜜》《海市》《茶花賦》《香山紅葉》均為名作.
魏巍,現代小說家,散文家.代表作有長篇小說《東方》,通訊集《誰是最可愛的人》等.
峻青,原名孫俊卿,當代作家.代表作有短篇小說集《黎明的河邊》.
賀敬之,山東人,著名詩人,劇作家.作品有大型歌劇《白毛女》(與人合作,獲斯大林文學獎),詩作《回延安》《雷鋒之歌》等.
張愛玲(1920-1995),現代女作家.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說集《傳奇》,散文集《流言》.代表作有敘說"家史性"的小說《沉香屑:第一爐香》《傾城之戀》《金鎖記》.
汪曾祺(1920-1998),江蘇高郵人,當代作家.代表作有小說《受戒》《大淖記事》等.
余秋雨,當代著名作家,學者.代表作有散文集《文化苦旅》《文明的碎片》《山居筆記》等.
史鐵生,北京人,當代作家.作品有《我的遙遠的清平灣》《插隊的故事》《夏日的玫瑰》《合歡樹》等.《我與地壇》是他的散文代表作.
卞德培(1926-),上海人,科普作家.1998年,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小行星命名委員會將1994年4月發現的6742號小行星命名為"卞德培星".
高曉聲(1928-1999),當代作家.以陳奐生為主人公的系列小說是他的優秀作品之一,它包括幾個短篇:《"漏斗戶"主》《陳奐生上城》《陳奐生轉業》《陳奐生包產》等等.
舒婷(1952- ),福建人,當代詩人.是著名朦朧詩派代表.有詩集《雙桅船》《會唱歌的鳶尾花》《舒婷顧城抒情詩選》,散文集《心煙》等.
梁小斌(1954- ),山東蒙城人.當代詩人.朦朧詩派的主要成員.代表作《中國,我的鑰匙丟了》《雪白的墻》.著有詩集《少女軍鼓隊》.
韓東(1961- ),江蘇南京人,是"新生代"詩派舉足輕重的潮頭人物.組詩《山》在《青春》上獲獎以后,年僅19歲的他成了頗有名氣的校園詩人.有詩集《白色的石頭》等.
海子(1964-1989),原名查海生,安徽安慶人,新生代代表詩人.著作有《河流》《傳說》《但是水水》《土地》等詩和詩劇.
易卜生(1828-1906),挪威著名作家.代表作戲劇《玩偶之家》被譽為"婦女獨立的宣言書".
列夫?托爾斯泰(1828-1910),俄國偉大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代表作有《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等.列寧稱贊他的作品是"俄國革命的一面鏡子".
狄金森(1830-1886),美國女詩人.一生寫下一千多首詩,多是短詩,以描寫自然,抒發個人感情為主.
都德(1840-1897),法國現實主義作家.代表作《最后一課》《柏林之圍》.
莫泊桑(1850-1893),法國批判現實主義作家.有"短篇小說巨匠"之稱,一生寫了近300篇短篇小說和6部長篇小說.代表作有短篇小說《羊脂球》《項鏈》和長篇小說《漂亮朋友》等.
契訶夫(1860-1904),俄國批判現實主義作家,短篇小說大師.代表作有中篇小說《第六病室》,劇本《櫻桃園》和短篇小說《變色龍》《裝在套子里的人》等.
泰戈爾(1861-1941),近代印度著名詩人.19xx年獲諾貝爾文學獎.代表作有長篇小說《沉船》和詩集《吉檀迦利》《飛鳥集》等.
歐?亨利(1862-1910),美國作家,與法國的莫泊桑,俄國的契訶夫合稱為"歐美三大短篇小說家".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說《麥祺的禮物》《警察與贊美詩》和長篇小說《白菜與皇帝》等.其作品情節生動,筆調幽默,被譽為"美國生活幽默的百科全書".
梅特林克(1862-1949),比利時象征派詩人,劇作家,用法文寫作.主要作品有《群盲》《青鳥》《莫娜?瓦娜》.19xx年獲諾貝爾文學獎.
羅曼?羅蘭(1866-1944),法國現實主義作家.19xx年獲諾貝爾文學獎.代表作為《約翰?克利斯朵夫》.
高爾基(1868-1936),偉大的無產階級作家,前蘇聯社會主義文學的奠基人.主要作品有反映俄國工人階級革命斗爭的長篇小說《母親》(列寧稱之為一部"非常及時的書")和自傳體三部曲《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
海倫?凱勒(1880-1968)美國女作家及教育家.出生十九個月就失去視力和聽力,不久又變啞.她終身致力于聾盲人的公共救助事業.她曾周游世界,寫了很多書,包括《我生活的故事》《海倫?凱勒日記》等.她小時候受教于莎莉文的情況,由威廉?吉布森寫成劇本《奇跡創造者》,于1960年獲普利策獎并拍成電影.
伍爾夫(1882-1941),英國現代意識流小說的代表作家.他力主"內心真實",在其理論《現代小說》和小說創作《墻上的斑點》《達洛衛夫人》《到燈塔去》中實踐了這種主張.
房龍(1882-1946),荷裔美國人,著名學者.成名作《人類的故事》.《寬容》一書,他縷述人類思想發展的歷史,倡言思想的解放,主張對異己的寬容,譴責反動勢力鎮壓新思想的罪惡.
卡夫卡(1883-1924),奧地利表現主義小說的代表作家,現代派小說的鼻祖.代表作有短篇小說《變形記》等.
伊林(1895-1953),前蘇聯自然科學家,科普作家.代表作有《十萬個為什么》《人怎樣變成巨人》等.
海明威(1899-1961),美國現代小說家,1954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代表小說有《老人與海》《永別了,武器》.
川端康成(1899-1972),日本著名作家.1968年獲諾貝爾文學獎.代表作有《古者》《雪國》《千只鶴》.
奧斯特洛夫斯基(1904-1936),前蘇聯無產階級作家.代表作是自傳體長篇小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薩特(1905-1980),法國存在主義哲學家,文學家,著有哲學著作《存在與虛無》,存在主義小說主要有《惡心》(又譯《厭惡》《作嘔》),短篇小說《墻》,三部曲長篇小說《自由之路》(包括《理性的時代》《延緩》和《心靈之死》),還著有多種"境遇劇",如《蒼蠅》《死無葬身之地》等.
貝克特(1906-1989),英國(后定居法國)荒誕派戲劇的代表作家.《等待戈多》是他的成名作.他的主要劇作還有《劇終》《最后一盤磁帶》《啊!美好的日子》《喜劇》等.
肖洛霍夫,前蘇聯作家.1965年獲諾貝爾文學獎.代表作有長篇小說《靜靜的頓河》和短篇小說《一個人的遭遇》.
海勒(1923-1999),美國當代著名作家,被認為是"黑色幽默"的一面旗幟.代表作《第二十二條軍規》是一部轟動歐美文壇的小說,被譽為"六十年代最好的一部小說".
馬爾克斯(1928- ),出生于美國哥倫比亞,拉丁美洲魔幻現實主義最杰出的代表作家.代表作《百年孤獨》被譽為"再現拉丁美洲歷史社會圖景的鴻篇巨著",曾"在拉丁美洲引起了一場文學地震".
語文知識點總結 篇4
二、字形辨別的技巧。
1、以音辨形。
對于因形近而產生的錯別字,如果讀音有異,我們在默讀的時候,就可憑讀音來鎖定它。 例如①“戌邊” (戌讀wū,戍讀shù,此處應為“戍”),②“氣慨”( 慨讀kǎi,概讀gài,此處應為“概”),
[練習](1)“惦量”(惦讀diàn,掂讀diān,此處應為“掂”)。
(2)“裨官野史”(“裨”讀bì,稗讀bài, 此處應為“稗”)。
2、以形辨形。
對于不辨形聲字形旁而產生的錯別字,我們可以通過分析形旁的方式推斷。如①“拌腳石”(“絆”從“纟”,是“擋住或纏住,使跌倒或行走不便”的意思,應為“絆”),②“試目以待”(“試”應為“拭”,“擦拭”應該用手)
[練習](1)“煩燥”(“燥”從“火”,是“缺少水分,干燥”;應為“躁”,從“足”,指心理和情緒)。
(2)“船倉”(“倉”應為“艙”,與船有關)。
(3)“痙孿”(“孿”應為“攣”,與“手”有關,與“子”無關)。
3、以義辨形。
對于不明詞義或誤解詞義而造成的錯別字,我們可以采用逐一釋義的方式來鎖定。如①“毛骨聳然”,成語意思是“見到陰森或凄慘的景象時,感覺恐懼”;“聳”是“高”或“引人注意”,應為“悚”(害怕)。②“穿流不息”,意思是“像河流那樣不停流淌,形容人或車、船來往不斷”;“穿”不合詞義,應為“川”(河流)。
[練習](1)“不徑而走”,成語意思是“沒有腿卻能走,常指消息不待張揚就迅速傳播開來”;“徑”指小路,應為“脛”(小腿)。
(2)“人情事故”,成語意思是“為人處世的經驗、道理”;“事故”指意外災禍,應為“世故”(處世經驗)。
(3)“其實難負”,指“名聲與實際難以相符合”,“負”應為“副”。
4、結構推形。
有的詞語,特別是成語,結構對稱,詞義也相對應,如果書寫錯誤,就可通過對相應字形字義的辨析推斷出來。如① “一張一馳”,“馳”與“張”對應,當用表“松開”的“弛”。②“紛至踏來”,“踏”與“紛”對應,當用表“多而重復”的“沓”。
[練習](1)“察顏觀色”,“顏”與“色”不相對,“色”是臉色,而不是顏色;“顏”應為“言”,即語言。
(2)“唇槍舌箭”,“槍”和“箭”不能配對,“箭”應為“劍”。
以上所舉成語,他們在結構上都是并列關系,我們利用對應位置字的意義相同或相關,詞性相同的特點,就可以辨別出字形的正誤。
5、來源推形。
對于不解詞語來源而寫錯的字,我們可以采用聯想來源的方式推斷。如①“針貶時弊”與古時中醫治病的石針有關,應為“砭”,不能誤作“貶”。②“世外桃園”與陶淵明有關,他曾寫下聞名的《桃花源記》;應為“源”,不能誤作“園”。
[練習](1)“ 默守成規”與墨子有關,戰國時的墨翟以善于守城著名,后因稱善守者為墨守;應為“墨”,不能誤作“默”。
(2)“黃梁美夢”是《枕中記》中的故事:一書生在夢中享盡榮華富貴,一覺醒來,一鍋小米飯還沒有煮熟;應為“粱”,不能誤作“梁”。
(3)“懸梁刺骨”的“骨”應為“股”,該詞就來源于古代“頭懸梁,錐刺股”的故事。
6、關注異形。
漢語中存在著異形字現象,平時要注意辨清記準。記憶字形,要以國家文字工作委員會和教育部整理公布的為準。例如20xx年全國高考乙卷的“班配”,“班配”現在已經規范為“般配”。又如20xx年高考湖南卷的“金壁輝煌”的“壁”現在規范寫成“碧”。對于異形詞,大家考生不可不重視。
7、語境推字。
對于給定語境辨析錯別字的,我們一定要依托語境的限定、選擇功能來判斷。例如“他倆為了迷惑敵人,化妝成夫妻”一句中“化妝”的意思是“用脂粉等使容貌美麗”,而根據語境,應是“假扮成夫妻”的意思,所以此處應該是用“化裝”。
以上是識別錯別字的幾種方法,可以綜合運用。以詞推字,以意斷字,以音定字,對于錯別字的識別還是比較行之有效的。
語文知識點總結 篇5
1、易讀錯
喲yō 目的(dì)地 踮(diǎn)起腳尖 暫(zàn)時 某(mǒu) 奔(bèn)向那里 沉甸甸(diān) 全班之冠(guàn) 分(fèn)外 禁(jīn) 不住 《水滸傳》《濟公傳》(zhuàn)
綠(lù)林好漢 一百單八將(jiàng) 恰似、如饑似(sì)渴 似(shì)的 美差(chāi) 差(chà)不多 2、易寫錯
餓、 懼、 檐、 酸、 撐、 豫、 零、 某 3、形近字
懼( ) 誦 ( ) 編 ( ) 娛( ) 具 ( ) 涌 ( ) 偏 ( ) 蜈( ) 1竊讀記
1.作者:林海音。主題:表達了“我”對讀書的熱愛和對知識的渴望。林海音代表作《城南舊事》。
2.課文以“竊讀”為線索,以放學后急匆匆地趕到書店,到晚上依依不舍離開的時間順序和藏身于眾多顧客、借雨天讀書兩個場景的插入,描繪了“竊讀”的獨特感受與復雜滋味。
五年級上冊語文知識點總結(三)
一、近義詞
饑餓(饑渴) 懼怕(害怕) 鼓勵(鼓舞) 智慧(才智) 急切(著急) 知趣(懂事) 隨便(隨意) 采訪(訪問) 崇高(高尚) 濕潤(潮濕) 興趣(興致) 趕緊(趕忙) 建議(意見) 選擇(選取) 環繞(包圍) 周游(環游) 繼續(持續) 似乎(仿佛) 程度(層面) 親切(親熱) 恰似(好象) 助威(加油) 愛好(熱愛) 遭遇(境遇) 報償(補償) 縷縷(絲絲) 飄泊(飄流) 偶爾(偶然) 慈祥(慈愛) 訓斥(批評) 撩亂(吹亂) 姿態(姿勢) 尤其(特別) 點綴(裝飾) 干涸(干枯) 柔軟(柔順) 環繞(纏繞) 灌溉(澆灌) 浮現(出現) 判斷(判定) 捕獲(捕捉) 格外(特別) 乖巧(靈巧) 警惕(警覺) 惹惱(惱怒) 錯雜(復雜) 通常(平常) 陳列(陳設) 急促 (急切) 采用 (利用) 規定 (規則) 問世 (出現) 對付 (應付) 面臨 (面對) 飄忽(飄浮) 柔和 (溫和) 依附 (依靠) 附近 (近處) 逃脫 (擺脫) 欣賞 (觀看) 和藹 (和氣) 假如 (如果) 教導 (教誨) 居然 (竟然) 開辟 (開拓) 收獲 (收取) 吩咐 (告訴) 可惜 (惋惜) 難得 (不易) 舒適 (舒服) 異常 (特殊) 奇怪 (奇特) 轟動 (震動) 欣賞 (賞識) 調查 (了解) 造詣 (成就) 感觸(感受) 愉悅(愉快) 創造(創新) 安頓(安排) 混亂(紛亂) 昔日(往日) 阻擋(阻攔) 絕望(失望) 堅定(堅決) 從來(向來) 噪音(噪聲) 周圍(四圍) 耽擱(耽誤) 忍心(狠心) 鼓勵(鼓舞) 歧途(歧路) 瞬間(剎那) 接觸(觸摸) 打蔫(萎靡) 愣住(怔住) 鍛煉(磨練) 指導(指點) 損失(損耗) 環繞(纏繞) 仿照(模仿) 名勝(圣地) 散步(漫步) 根據(依據) 地形 (地勢) 掩護 (保護) 依托 (依靠) 停泊 (停留) 郊外(郊區) 重新(重來) 真摯(真誠)
二、反義詞
貪婪(無私) 充足 (缺乏) 支撐 (摧毀) 困難 (容易) 喜歡 (討厭) 可靠 (質疑) 偷偷 (公開) 通順 (阻塞) 培養 (摧殘) 熟悉 (陌生) 結束 (開始) 猶豫 (果斷) 忽略 (重視) 欣賞 (討厭) 特殊 (一般) 擴展 (縮小) 吸引 (排斥) 唯獨 (大多) 玷污 (純潔) 愛惜 (破壞) 離別 (相聚) 寶貴 (廉價) 寒冷 (溫暖) 擔心 (放心) 涼爽 (炎熱) 丑陋 (漂亮) 舒服 (難受) 寬敞 (狹窄) 傾斜 (豎直) 退化 (進化) 敏捷 (遲鈍) 警覺 (大意) 銳利 (呆滯) 細膩 (粗糙) 珍貴 (低廉) 自動 (被動) 重要 (普通) 集中 (分散) 嚴寒 (酷暑) 分裂 (團結) 削弱 (增強) 劇烈 (微弱) 單調 (多彩) 折射 (直射) 得意 (失意) 清楚 (模糊) 嚴格 (寬松) 簡單 (復雜) 消失 (出現) 素凈 (艷麗) 巧妙 (拙劣) 愛慕 (厭惡) 便宜 (昂貴) 成熟 (生澀) 答應 (拒絕) 深夜 (黎明) 可貴 (無用) 冷清 (熱鬧) 舒展 (收縮) 僵硬 (柔軟) 飄浮 (下沉) 散發 (收集) 瞬間 (長久) 避免 (參與) 肯定 (否定) 陷入 (突出) 開辟 (開拓) 忙碌 (悠閑) 瘦小 (高大) 精彩 (糟糕) 放肆 (莊重) 得意 (失意) 滾燙 (冰涼) 掙開 (束縛) 獨立 (聯合)
語文知識點總結 篇6
一、句子的構成
句子是由詞構成的。一個句子一般可以分成兩個部分:前一部分說的是“誰”、“什么”,后一部分說的是“怎么樣”“是什么”。例如:“春天來了。”“我們是少先隊員。”這兩個部分大多數句子都不可缺少,它們是句子的基本成分。有些句子在表示動作的詞后面還有一個連帶成分,表示動作對象。例如:“外賓們游覽了狼山。”有些句子除了這三種成份外,還帶一些附加成份。“的、地、得”常常是這些附加成分的標志。例如:“錢學森享受著優厚的待遇。”“老人悠然地談著。”“人們把現場圍得水泄不通。”
二、句式
有的句子可以變換句子的形式。有的是為了突出強調某種事物;有的是根據具體語言環境的需要;有的為使所表達的語句更簡潔,把兩句改寫成一句。
例1、“不勞動,連棵花也養不活,這是真理。”改成“不勞動,連棵花也養不活,這難道不真理嗎?”(把陳述句改成反問句,為了強調突出勞動創造財富這一真理。)
例2、凡卡說,他在給爺爺寫信。改成:凡卡說:“我在給爺爺寫信”。(把第三者的轉述改成某人直接敘述的話,使人讀起更親切。
例3、我羨慕他。他聰明。改成:我羨慕他聰明。(把兩句合并成一句使語句更簡潔。)
例4、我把三百顆菊秧救活了。改成三百棵菊秧被我救活了。(“把”字句改成“被”字句,適應語言環境的需要。
另外還有幾種特殊的句式:
有的一個句子中出現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動詞;如:王老師推開門走進教室。
有的一個句子中兩個詞說法不同但表示同一對象。如:第十一屆亞運會在我國首都北京召開。
三、修飾句子
在學過的課文中,我們要著重掌握以下幾種修飾句子的方法:
⑴比喻。俗話叫“打比方”。一種是明顯地打比方。常用的比喻詞有:象、好像、似、好似、若、如、如同等。例如,太陽象個紅球,慢慢地升起來。另一種是暗暗地打比方,常用的比喻詞有:是、成為、變為等。例如:老師是辛勤的園丁。
⑵夸張。運用豐富的想象,把所要描寫的事物故意夸大或縮小的寫法叫夸張。如:大蟲怒吼一聲,就象晴天里起了個霹靂,震得山岡也動了。
⑶擬人。借助豐富的想象,把物當作人來寫的方法。運用擬人的方法可以使人覺得生動、形象、親切。如:田野里,小蟲為他演奏。
⑷排比。用結構相同或相似、語氣一致的一些句子或詞組排列起來,表達意義密切相關的內容,借以增強語氣。如:我們的同志在困難的時候,要看到成績,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們的勇氣。
⑸對偶。對偶句結構整齊勻稱,讀起來瑯瑯上口。如: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四、修改病句
修改病句,先要找出病因,然后再著手修改。修改時,注意不要改變原句的意思。常見的病句有以下幾種:
⑴成份殘缺。即句子不完整。如:讀了《革命烈士詩二首》后,受到了深刻的教育。是誰“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呢?沒說出來。這個句子應該補上“我”或“同學們”一類詞語。
⑵搭配不當。即句子的主要成份之間,附加成份和主要成份之間搭配不當。
如:春天的蘇州是一年中最美的季節。把這個句子簡縮后就可看出,“蘇州是季節”,顯然不通。只要改成蘇州的春天是一年中最美麗的季節,就通順了。
⑶前后矛盾。一句話必須合乎事理不能自相矛盾。
如:我的回家作業基本上全部做完了。回家作業要么是“基本上”做完(還有少量沒做),要么是“全部”做完(一點兒都沒有剩下)。又說是“基本上”,又說是“全部”顯然是矛盾的,兩種說法只能保留一種。
⑷重復羅嗦。有些句子形容詞用得過多,意思重復,甚至改變了原意。把句子多余的詞語刪去,句子就明白簡潔了。
如:我一定要改正不好的缺點。“缺點”當然是“不好的”,把“不好的”刪去句子就簡潔了。
⑸不合邏輯。
如:商店的貨架上擺滿了葡萄、蘋果、梨和水果。因為“水果”包括了葡萄、蘋果、梨等,不能平列一起,所以應該把“水果”刪去。
⑹詞序不對。即句子里的詞語排列的先后不合適。
如:他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艱巨任務。調整為“他一次又一次完成了艱巨任務”。
⑺形容不當。
如:王老師講完故事,教室里響起排山倒海的掌聲。教室里不可能出現“排山倒海”的掌聲,形容不當,可改為熱烈的掌聲。
語文知識點總結 篇7
我國部分城市別稱。
昆明——春城
蘇州——中國的威尼斯
重慶——山城、霧城
拉薩——日光城
廣州——花城、羊城、五羊城
徐州——彭城
11、長江上的“三個火爐”:重慶、武漢、南京。
語文知識點總結 篇8
初中語文必須掌握的成語
1. 花枝招展:比喻姿態優美。招展:迎風擺動。常用來形容婦女打扮得十分艷麗。
2. 不能自已:不能抑制自己的感情。已:停止。 3. 忍俊不禁:忍不住笑。
4. 黯然神傷:形容心中傷感,情緒低落。
5. 故弄玄虛:本意是故意玩弄使人迷惑的欺騙手段 6. 嘔心瀝血:形容費盡心思。
7. 想入非非:思想進入虛幻境界,完全脫離實際,胡思亂想。 8. 不速之客:指沒有邀請自己來的客人。速:邀請。
9. 人聲鼎沸:人聲喧鬧的意思。鼎:古代一種三足兩耳的鍋。沸:水開。鼎沸:
本意是鍋里的水燒開了,發出響聲。
10. 置之度外:不把它放在心上。度:考慮的意思。 11. 流光溢彩:形容色彩豐富,光亮奪目。 12. 人跡罕至:少有人來。跡:足跡。罕:稀少。
13. 隨聲附和:別人說什么,自己跟著說什么。形容沒有主見。 14.奔走相告:一邊奔跑,一邊告訴別人。 15.一張一翕:形容呼吸時一張一合。 16.異想天開:形容想法離奇,不切實際。 17.相映成趣:互相襯托。
18.禍不單行:表示不幸的事接連發生。
19.觸目傷懷:看到(家庭敗落的情況)心里感到悲傷。懷:心。 20.狼吞虎咽:形容吃東西又猛又急。 21.出神入化:形容技藝達到了絕妙的境界。 22.手足無措:形容舉動慌亂或沒有辦法應付。 23.猝不及防:事情突然襲發生,來不及防備。
24.面面相覷:你看我,我看你,形容大家因驚懼或無可奈何而互相望著,都不說話。覷:看
25.饑腸轆轆:形容非常饑餓。
26.世外桃源:指不受外界影響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
27.小心翼翼:原形容嚴肅虔敬的樣子現用來形容舉動十分謹慎絲毫不敢疏忽。 28.碌碌無為:平庸,沒有特殊能力。 29.血雨腥風:指戰爭的可怕與殘忍。
30.取義成仁:即舍生取義,取:選取。義:正義。
31.敝帚自珍:比喻東西雖然不好,自己卻十分珍惜。敝:破舊。珍:貴重愛惜。 32.幕天席地:把天空當作幕,把大地當作席。 33.天壤之別:比喻差別極大。壤:地。
34.彈指而過:形容時間過得很快,彈一下手指頭就過了很多年。 35.栩栩如生:生動逼真,像活的一樣。
36.才華橫溢:形容很有文藝才能,并顯露出來。
37.深惡痛疾:厭惡、痛恨到極點。惡:厭惡。疾:痛恨。
38.振聾發聵:發出很大的響聲,耳聾的人也能聽見。比喻用語言文字喚醒糊涂麻木的人。聵:耳聾。
39.別具匠心:另有一種巧妙的心思(多指文學,藝術方面創造性的構思)。 40.溘然長逝:突然死去。
語文知識點總結 篇9
文言文閱讀 一、文言實詞
1、文言實詞的古今詞義變化
A、詞義的擴大;B、詞義的縮小;C、詞義的轉化;D、感情色彩的變化;E古今詞義的變化;F、古漢語以單音節詞為主,現代漢語以雙音節詞為主。 2、文言實詞中的一詞多義 3、文言實詞的活用
文言中有些詞的性質可以臨時改變,如名詞用作動詞、名詞用作狀語、形容詞作名詞、使動用法、意動用法、被動用法等。
4、通假字:古書中用一個字替代另一個字的使用現象,叫通假。 二、文言虛詞
準確理解、掌握常見文言虛詞“之”“以”“而”“于”“則”“者”“也”等的用法和意義,準確辨析在不同文句中的用法和意義,以達到對文句的理解。
可以采用以單個虛詞為線索進行歸納整理,完全理解它的意義和用法。
語文知識點總結 篇10
文體知識
1.說是古代的一種散文體裁。
從內容上看,文體可以敘述事情,可以說明事物,也可以發表議論;大多是一事一議,要求說出作者對某個問題的深刻見解。
這種“說”,它的敘事及議論,都是為了表明作者對社會生活中的某個問題或某種現象的看法,從本質上說,它是屬于議論性的文體,與現代的雜文或雜感小品相似。初中階段所學的有《馬說》《愛蓮說》《黃生借書說》等。
2.表是我國古代的一種特殊文體。
在古代,臣子寫給君主的呈文有各種不同的名稱。
戰國時期統稱為“書”,“書”是書信、意見書的總稱。到了漢代,這類文字被分成四個小類,即章、奏、表、議。劉勰在《文心雕龍·章表》里說:“章以謝恩,奏以按劾,表以陳情,議以執異。”
可見,表的主要作用就是表達臣子對君主的忠誠和希望,“動之以情”是這種文體的一個基本特征。此外,這種文體還有自己的特殊格式,如開頭要說“臣某言”,結尾常有“臣某誠惶誠恐,頓首頓首,死罪死罪”之類的話。我們初中課本所選諸葛亮的《出師表》即“表”中范例。
3.序又名“序言”“前言”“引言”,是放在著作或正文之前的文章。
古代另有一種序是惜別贈言的文字,叫做“贈序”,內容多是對所贈親友的贊許、推重或勉勵之辭,如宋濂的《送東陽馬生序》即是作者寫給同鄉晚輩的贈序。
還有一種是寫在詩歌前面的序,叫“詩序”,多交代所詠故事的有關內容或作詩的緣起,如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前面有一段序:“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這段小序即交代了作詞的緣起與過程。
4.銘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者稱述功德的文字,后來成為一種文體。
一般都用韻,形式短小,文字簡潔,內容多含頌揚、鑒戒之意。我們學過的如劉禹錫的《陋室銘》。
5.記是古代的一種散文體裁。
文言文標題中的“……記”,相當于現代文“記……”的形式。如“小石潭記”,就是“記小石潭”,即記述游小石潭的行蹤以及小石潭的景物。
這類文章當中,大多數是游記,一種用來記敘旅途見聞和某地政治生活、社會面貌、風土人情、山川景物及名勝古跡等的散文體裁。其次是些普通的敘事性散文或者“雜記”(包括如《桃花源記》這樣的詩前序文)。
除以上兩篇,我們學到的還有《岳陽樓記》《醉翁亭記》《滿井游記》《核舟記》等。
語文知識點總結 篇11
三、優美語言(讀記)
1、積累描寫春天的詞語
春暖花開 鳥語花香 百花盛開 萬物復蘇 冬去春來 鳥語花香
萬紫千紅 春意盎然 春色滿園 百花爭艷 春風送暖 陽光明媚
風和日麗 春暖花開 和風細雨 萬物爭春 春風拂面 春色滿園
春色宜人 百花盛開 萬象更新 氣象萬千 春風化雨 和風細雨
2、 積累四字詞語
引人注目 興致勃勃 歡歌笑語 自言自語 東張西望 滿山遍野 沒完沒了
3、 詞語搭配
綠油油的柏樹 茁壯的樹苗 難忘的日子 有趣的問題 滿意的笑容 美麗的風景
精彩的球賽 暖和的被子 安靜的港灣 胖乎乎的小手 紅潤潤的小手
高興地說 奇怪地問 仔細地看 悄悄地離開
一群小鳥 一個樹坑 一棵樹苗 一張畫 一個女孩 一場球賽 一個秘密
4、 優美句子
1)春雨,像春姑娘紡出的線,輕輕地落到地上,沙沙沙,沙沙沙……
2)一棵綠油油的小柏樹栽好了,就像戰士一樣筆直地站在那里。
3)大大小小的鞋,就像大大小小的船,回到安靜的港灣,享受家的溫暖。
一年級語文知識總結(三)
二、形近字(說區別,口頭組詞)
和—禾 千—干 李—杏 秀—季 香—春 連—車 遠—完 定—家 向—同
以—從 后—右 意—音 先—洗 趕—起 明—朋 級—綠 才—閉 隊—認
螞—媽 空—紅 房—放 網—風 黃—共 童—立 葉—早 那—哪 往—主
三、多音字(讀記)
處理 處方 到處 處長 長大 長進 年長 長處 特長 長遠
望著 走著 著急 著涼 掃帚 掃地
四、近義詞(讀記)
連忙——馬上、趕忙、急忙 仿佛——好像 感激——感謝
五、優美語言(讀記)
1、 積累詞語
和風細雨 萬紫千紅 山清水秀 鳥語花香 焦急不安 聰明活潑 五顏六色 三個一群 五個一伙 游來游去 飛來飛去 跑來跑去 跳來跳去 高高興興 干干凈凈 花花綠綠 洗洗澡 澆澆水 彎彎腰 搖搖頭 透透氣 拍拍手
2、 詞語搭配
花花綠綠的鵝卵石 五顏六色的鮮花 亮晶晶的眼睛 綠油油的荷葉 青青的假山 青青的小蝦 綠綠的草坪 彎彎的小路 雪白的貝殼 鳥蛋涼涼的 涼涼的鳥蛋 小路長長的 長長的小路 楊樹高高的 高高的楊樹 高遠的藍天 會心的微笑 可口的松果 美麗的夏夜 精彩的球賽 有趣的問題 悶熱的天氣 一座花壇
透明的翅膀 淘氣的娃娃 一個松果 一只松鼠 一棵松樹 幾場蒙蒙細雨 一條蛇
一片茂密的松樹林 一把掃帚 一個塑料袋一只螞蟻 一根水草 一陣雷聲
語文知識點總結 篇12
古詩詞鑒賞
課標要求:誦讀古代詩詞,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背誦優秀詩文80篇。
一、古詩鑒賞表述方法常見的套話: 1、思想情感:
憂國傷時:揭露統治者的荒淫殘暴 ;反映離亂給人民造成的痛苦 ;對國家民族命運的擔憂。 建功報國:建功立業的渴望;報國無門的悲傷;山河淪喪的痛苦 ;壯志難酬的悲嘆。 思鄉懷人:羈旅愁思;思親念友;邊關思鄉;閨中懷人。
生活雜感:寄情山水、田園的悠閑;昔勝今衰的感慨 ;借古諷今的情懷;青春易逝的傷感。 2、情感表達:這首詩采用了(表達方式、修辭手法、表現手法),寫出了(意象)的(某某)特點,表現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的作用。
二、創作風格:樸素自然、清新飄逸、沉郁頓挫、淡雅高遠、雄健高昂、悲壯蒼涼、嚴謹細膩、清麗婉約„„ 明特色(用一兩個詞準確點名語言特色)+列例證(用詩中有關語句具體分析這種特色)+析感情(指出表現了詩人怎樣的感情)
語文知識點總結 篇13
《桃花源記》 1 基礎知識 Ø 文學常識
本文選自《陶淵明集》。陶淵明,又名潛,字元亮,世稱靖節先生。潯陽柴桑(今江西九江市)人,東晉著名田園詩人。不滿當時現實,棄官歸隱。《桃花源記》、《歸去來兮辭》都是傳世名篇。我們還學過他的《歸園田居》。 Ø 文言詞語 【一般詞語】
[緣]沿著,順著。[夾岸]兩岸。夾,在兩旁。[數]幾。[芳]香花。[落英]落花。一說,初開的花。英,花。[繽紛]繁多樣子。[復]再。[仿佛]隱隱約約,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樣子。[才]僅。[平曠]平坦開闊。[儼然]整齊的樣子。[屬]類。[阡陌]田間小路。[悉、咸]全,都。[黃發]指老人。[垂髫]指小孩。[怡然]形容喜悅。[乃]竟然。[具]詳細。[問訊]打聽消息。[云]說。 [嘆惋]感嘆驚訝。惋,驚訝,驚奇。[延]邀請。[語(yù)]告訴。[扶]沿,順著。[向]從前,舊的。[及]到。[詣]到。[遣]派。[欣然]高興的樣子。[規]計劃。[果]實現。 【一詞多義】
[中] ①年間。(晉太元中)②中間。(中無雜樹) [志] ①標記。(尋向所志)②做標記。(處處志之)[為] ①(wãi)作為(武陵人捕魚為業)②(wâi)對,向。(不足為外人道也)[尋] ①尋找。(尋向所志)②隨即,不久。(尋病終)[聞]①聽說。(村中聞有此人)②聽到的事情。(具言所聞)[舍]①(shě)舍棄,放下。(便舍船)②(shâ)房舍。(屋舍儼然)[作] ①勞作。(其中往來種作)②做。(設酒殺雞作食) 【古今異義】
[鮮美]古:鮮艷美麗。今:食物味道好。[開朗]古:地方開闊,光線充足。今:樂觀,暢快,不陰郁低沉。[交通]古:交錯相通。今:各種運輸郵電事業的總稱。[妻子]古:妻子兒女。今:男子的配偶。[絕境]古:與世隔絕的地方。今:沒有出路的境地。[無論]古:不要說,(更)不必說。今:連詞,表示條件不同而結果相同。[如此]古:像這樣。今:這樣。[不足]古:不值得。今:不充足;不滿。 【詞類活用】
[異]感到詫異。[窮]盡,有走完或窮究根源之意。[盡]完,文中有消失之意。 【通假字】
[要]通“邀”,邀請。 【成語】
[豁然開朗]形容由狹窄幽暗變得開闊明亮的樣子。也比喻對某個道理長期思索不解而后突然明白。豁然,開闊敞亮的樣子。 [無人問津]比喻無人探問價格或情況。津,渡口。 [怡然自樂]形容高興而滿足的樣子。
[世外桃源]借指一種空想的脫離現實斗爭的美好世界。 1 理解探究
(一)用原文語句回答:
1.描寫桃花林美麗景色的語句是: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2.描寫桃花源社會環境安定平和的語句是: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3.描寫桃花源人熱情好客的語句是:便邀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4.表現桃花源中自然環境美好的句子: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5.表現人民生活恬適的句子:往來種作;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 6.表明漁人總體感受的句子:豁然開朗。
7.表明桃花源中人來桃花源原因的句子:先世避秦時亂。 8.表明漁人背信棄義的句子:詣太守,說如此。 (二)用自己的話概括回答: 1.第一段描寫桃花林又什么作用?
渲染了神秘美麗的氣氛,暗示將會出現奇境,為寫桃花源的美好做鋪墊。 3. “欲窮其林”中的“窮”字表現了漁人怎樣的心理? 由于“甚異之”,想探個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