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版小學一年級上冊語文教案(精選2篇)
s版小學一年級上冊語文教案 篇1
《識字一我在家里貼字卡》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認識“電、燈、話”等8個字。在本課的詞語中認識,換個地方也能認識。
2.會寫“小、山、刀”3個字。培養學生正確書寫姿勢,能照田字格的范字,把字寫工整。
3.認識“豎鉤”“豎折”兩個基本筆畫,知道先中間后兩邊的書寫規則。
4.激發學生課外識字的積極性,鼓勵學生多識字。引導學生主動積累有關家庭常用器具名稱的詞語。留心觀察事物,豐富自己的見聞。
【教學重點】
認識本課的生字、新詞。
【教學難點】
采用多種形式識記生字。
【課前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田字格的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前邊我們講到了小明是一個愛學習的孩子,他學會了用觀察人體識字的方法,認識了很多字,又學會了看圖識字的方法認識了很多字。今天小明又要用什么方法來識字呢?(打開書,看圖)。]
二、授新課
(一)認讀字卡
1.同學們讀讀題目。
2.從課題中就能知道小明是用什么方法來識字的?(在家里貼字卡)小明在家里都貼了哪些字卡?]
3.看書讀12個詞語。
△個人讀
△兩個互相讀
△大家一起讀]
4.老師出示帶拼音的詞語卡片。
△指名讀
△大家讀
5.貼出彩色放大圖,指名到圖前貼不帶拼音的詞語卡片,邊貼邊讀,全班齊讀。
6.看書,學習8個會認字。
△自己讀 △兩個人互相讀 △指名讀
s版小學一年級上冊語文教案 篇2
《看畫識字真有趣》教學教案
一、復習導入
1、復習。(出示卡片)
音節:yuè rì shuǐ huǒ
指出整體認讀音節和翹舌音
生字:人 口 手 足 耳 目
2、導入:這些漢字,最早都是通過描畫事物形狀的方法而創造出來的,所以叫象形字。上節課我們通過觀察人體認識了這些字,這節課我們再學習一個好的識字方法——看畫識字,來認識一些新的象形字。
3、揭示課題。
《看畫識字真有趣》,齊讀課題。
4、激趣:通過看畫識字,你會發現,如果認真地研究起漢字來還真有意思,讓我們試試看!
二、認識漢字“日”
1、多媒體顯示太陽圖,設問:這是什么?你喜歡它嗎?為什么?
2、出示“☉”,猜念什么?依次出現“θ”、“日”。引導學生認識日字的演變過程,觀察它們有什么不同。
3、板書“日”,認讀“日”字。
出示:紅日圓圓這句兒歌,齊讀兒歌和兒歌的拼音,說說拼音中不同顏色的字母屬于聲母、韻母還是整體認讀音節。
采取多種讀的形式,讀好整體認讀音節,并讓學生給“日”找個漢字朋友(組詞語)。
4、過渡:看圖識字多有趣呀!我們再學幾個好不好?
三、認識漢字“月”
1、多媒體顯示“月”字的甲骨文,篆書,讓學生猜:像什么圖形,念什么?
2、出示:月亮圖片,現在使用的楷書“月”字卡片。讓學生在音節卡片中找到它的拼音朋友,發現音節特點:整體認讀音節。
3、板書“月”,認讀“月”字。
出示:月兒彎彎這句兒歌,齊讀兒歌和兒歌的拼音,說說拼音中不同顏色的字母屬于聲母、韻母還是整體認讀音節。
采取多種讀的形式,讀好整體認讀音節,并讓學生給“月”找個漢字朋友(組詞語)。
激發想象:月亮像什么?
四、認識漢字“水”和“火”
1、多媒體顯示“水、火”的甲骨文,學生猜根據什么圖形造的字,念什么?
2、分別出示“水”、“火”的圖片,及其甲骨文、篆書、楷書的漢字卡片,并讓學生根據漢字的演變過程依次地排一排圖和字。(小組內討論)使學生進一步認識漢字的發展變化過程,體會祖國文化的韻味,激發學生學習祖國文化的熱情,加深對所學漢字的印象。
出示:河水清清、火苗閃閃這兩句兒歌,學生多種形式讀兒歌及拼音,并說說拼音中不同顏色的字母屬于聲母、韻母還是整體認讀音節。
五、鞏固
生拿出課前準備的生字卡片,教師說出生字,學生快速地找到,并齊讀。小組內互相指讀。
六、學習兒歌
1、過渡:你們學得真認真。現在,這些漢字寶寶要和我們捉迷藏,藏到這首兒歌里了,看看誰能最快地找到他們,并準確地叫出他們的名字?
2、多媒體顯示兒歌。
紅日圓圓,月牙彎彎。
河水清清,火苗閃閃。
學生指出生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