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興趣激起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
摘要:新課程改革的實施者是廣大的人民教師。在用課改理念指導教學的過程中,既得不斷學習,又得不斷總結。在運用新教材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我最大的體會就是:用活潑多樣的學習形式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而這被激發的學習興趣正是不斷改變學生學習方式的最好老師。在興趣的指導下,他們會主動的學,主動的參與,合作意識也提高了。學生的語文成績有了明顯提高。
關鍵詞:語文教學 課改 興趣 競爭 學習形式 教師語言
新一輪基礎教育改革正和著時代的節拍向廣大教師走來,它以強勁的勢頭掀起了中國教育改革又一個全新的浪潮。他所闡述的全新的教育觀、正確的教材觀、科學的教學過程 觀、新型的師生觀正在沖擊和滌蕩著舊的教育思想和教學模式。作為新時代教師,我們已被推到風口浪尖,大勢所趨勢在必行,不改是不行了。非常有幸,我能首當其沖,站在這個浪尖上,嘗試運用新課改理念進行教學。一年以來,根據自己對課改理念的理解領悟,我勇敢的邁出了第一步。我反復摸索實踐,雖不敢妄稱成功,但也可以說略有心得、頗有收獲。
傳統的教材觀認為,教材是學科知識體系的濃縮和再現,是學科知識的載體。這種教材觀的實質是“教材即知識”。對學生而言,他們的任務是接受、存儲前人已經發現了的知識。所以,學生學習語文的基本方法就是“死記硬背”。久而久之,學習語文就成了學生們心靈上的負擔,對語文毫無興趣。作為一名參與課改的教師,我在思考如何使對知識如饑似渴但又對傳統教學生厭的莘莘學子們產生出對語文的深深迷戀。我想課改就是一次好時機。在參加了全市的新課改教師培訓會后,我最大的感觸就是:要用課堂吸引學生,讓學生把語文的學習當成一次愉快的旅行,盡情在課堂上展現自己的才華,同時發現別人身上的優點,從而不斷學習不斷提高,獲得成功。通過嘗試,我受益非淺。
一、“清華”、“北大”兩隊的競爭,讓學生“活”了起來。既提高了他們的集體意識,又培養了他們的合作精神。
針對所教班級學生生性活潑的特點,我按人數、座位很自然的把全班分為兩隊,采用赫赫有名的兩所大學校名作為隊名,其實暗含了一種對學生的目標教育。隨后選出隊長(清華:甘海維 北大:岳玉慧)作為本隊領頭人,負責帶領全隊同學為隊爭光。記得在第一次采用這個方案時,我讓兩位隊長分別進行了演說。她們兩個措辭得體,情緒激昂,引得學生不時為她們鼓掌。兩隊同學士氣大增,很有一種誠比高低的勁頭。在平時上課時,學生們總是積極舉手發言,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觀點。這種競爭機制的引入,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同時也提高了學生們的集體意識,培養了他們的合作精神。
二、通過多種多樣的形式,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不斷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1、寫字的練習。每天讓學生在田字本上清楚工整的寫半篇生字,并做到天天檢查。對寫的好的給予表揚,并且加上鼓勵性的批語,如“好”、“真好”、“太好了”,以茲鼓勵。而且,我們還定時進行優秀作業 展覽,極大的提高了學生練字的積極性。不到半年,學生的字寫得既整潔又規范。
2、演講與知識寶典。每堂課的前三分鐘由學生進行演講。演講的主題以單元教學主題為準。如第一單元的主題是人生,那么就以人生為話題進行演講,并且要用到自己平時在知識寶典中積累的一條有關人生的格言。通過演講,既提高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又鍛煉了他們的心理素質,還促進了他們對語文知識的積累、運用,可謂一舉三得。
3、注重朗讀的訓練。在講授比較適合朗誦的詩歌、課文時,我總是事先準備好背景音樂,專門進行一節課的朗讀指導與訓練,讓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體味詩文情感,理解詩文主旨。經過訓練,學生的朗讀水平大有提高。
4、課本劇。按語文學習小組自行組織排練,依據課文編劇本,依據劇本進行表演。所有的創作全由學生完成,如《蚊子和獅子》、《兩小兒辯日》等,都被學生們演繹成了幽默短劇,讓學生們在笑聲中領悟了道理。
5、綜合性學習。學生們通過自己查資料、找信息,獲取相關知識,在課上向同學展示自己的成果。如在“漫游語文世界”這一活動課上,學生們在生活中找到了很多歇后語、民間俗語、優秀廣告詞、對聯等等,并制成了“對聯集錦”、“語文知識薈萃”、“健康廣告詞大全”等小冊子,在活動課上向大家做成果展示。學生們樂在其中,參與的積極性非常高。
6、課外閱讀。新課標對課外閱讀的要求非常明確,并且每學期都有指定讀物,是必須完成的。如這學期的是《童年》、《魯濱孫漂流記》、《昆蟲記》,我們采用分組購買或借閱的形式完成了這個任務,達到了開闊眼界拓寬知識面的目的。
以上所陳述的一切,都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通過這些豐富多彩的活動,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學生們在活動中也實現了自身的價值,增加了對語文的情感。語文教學獲得了它本應具有的活力。
三、教師語言藝術的充分運用,更加使學生對語文課產生興趣。
長期以來受“師道尊嚴”尊嚴的影響,多數學生見到老師就象老鼠見到貓一樣,常常敬而遠之,師生之間形成一道鴻溝,給教學蒙上了一層陰影。為了打破這種僵局,無論是課上還是課下,教師都要盡量使自己的語言具有親和力。當學生回答對問題或說出具有個性的觀點時,教師不要吝嗇鼓勵,要及時的用具有親和力的語言熱情的表揚他們。如,“你真棒”、“你的回答讓老師驚喜”等,作為對他們的獎賞。當學生大膽舉手發言卻回答錯誤時,教師也不要急于否定,要用親切委婉的語言提醒他“再好好想想”,保護學生發言的積極性和自尊心。
在講課時,教師的語速、語調、重音等都必須把握準確,這樣可以勃發許多情感。運用語言的誘惑力、感召力,吸引學生的聽覺注意。
在不斷的實踐過程中,我越來越深刻的理解了“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句話的含義。學生有了學習語文的興趣,就可以激發他們學習語文的熱情,有了熱情,就會漸漸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到那時,教師的教學就可以達到得心應手,運籌帷幄的境界了。
一年時間就這樣悄然流逝了,在課改的道路上我只是邁出了第一步。在這么短的時間內,我不可能領悟課改的全部精髓。今后我的教學之路還很長,我會更加努力,摸索出一條富有課改特色的語文教學之路,真正讓每個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張揚,全面提高每位學生的語文素養。
參考文獻:《新課程教學與策略》
《語文教學之友》
祝新華.語文能力結構研究[J].教育研究,199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