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理想課堂——中班科學活動《蔬菜一家子》案例分析(精選6篇)
構建理想課堂——中班科學活動《蔬菜一家子》案例分析 篇1
活動目標:
1、根據問題探索變長的方法,有解決問題的信心。
2、能完整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3、在嘗試過程中感受幫助朋友的快樂,能積極參與活動。
活動準備:
1、黑板上貼一棵大樹。
2、小樹枝一根,插塑、繩子、紙條、毛線、吸管、橡皮筋、膠水、回形針、扭扭棒若干。
3、兩只小螞蟻,問號。
活動過程:
1、故事導入
師:今天給大家帶來一個故事,這是個帶問號的故事。
。1)教師講述故事開頭,理解詞語樹梢,
。2)思考第一個問題:點點和小黑可能看到了什么美麗的美景?
2、嘗試把各種材料變長,營救小螞蟻點點。
。1)繼續講述故事創設情境,提出第二個問題:點點一小心掉了下去,危急時刻身邊的材料就可能幫到朋友,你們能把這些生活中常見的`物品變長嗎?
。2)探索變長的方法,引導孩子說出變長的方法。
(3)集體分享變長的方法。
師:你用了什么方法變長的?
教師小結:有的材料可以用擰呀自己可以變長,有的材料要借助工具才能變長。
。4)出示第三個問題:你們一共用了多少個辦法呀?
總結:只要你愿意想、愿意去試一試,辦法總比問題多。
3、嘗試不借助工具把紙條變長,結束活動。
(1)師:你用什么方法把紙條變長了?
。2)如果只有一張報紙你能把它變長嗎?
構建理想課堂——中班科學活動《蔬菜一家子》案例分析 篇2
活動目標:
1.認識晴、雨、雪、霧等天氣符號,發現天氣是多變的,引發對天氣的關注。
2.知道在不同天氣需要做合適的事情,感受天氣與生活的密切關系。
活動準備:
ppt課件 小組操作板(含晴雨雪霧符號、√ × ?符號、圖片插槽設置等)每組8幅生活圖片(曬被子、放風箏、輪船、飛機、傘、墨鏡、帽子、口罩)
活動過程:
一、話題導入,引出天氣符號今天的天氣怎么樣?
。ㄒ郧缣鞛槔,結合幼兒回答,ppt出示晴天圖片假如請你用一個符號來記錄晴天的話,你會怎么記錄?
我們看看生活中是怎么記錄的——出示晴天天氣符號(評析:從今天的天氣導入,自然引發幼兒的興趣,并且利用幼兒已有的記錄經驗,建立起天氣與天氣符號之間的聯系,了解生活中可以用天氣符號來記錄天氣,從天氣轉換到符號)
二、認識各種天氣符號,發現天氣是多變的
1.認識各種天氣符號
。1)認識雨天符號(如當天為雨天,與步驟一中內容互換)出示雨天符號 ——看到這個符號,你知道表示什么天氣嗎?
。ㄔu析:利用ppt鏈接,設計可隨機調換的符號,可結合當天的天氣與步驟一中的圖片內容靈活調換)
。2)認識多種天氣符號出示多種天氣符號(晴、多云、陰、雨、霧、雪、沙塵)除了晴天、雨天,你還知道哪些不同的天氣?從符號中你也能找到嗎?有沒有你看不懂的?(結合幼兒回答,出示相應的`天氣圖片)(評析:當幼兒對符號有了概念之后,又從符號轉換到天氣,從眾多的符號中找出相應的天氣,初步感受天氣的多樣)
2.了解同種天氣不同程度的符號
(1)出示三種雨天符號為什么同樣是雨天,要出現三種不同的符號?
。2)除了雨天,有沒有其它天氣也會用不同程度的符號表示?(結合幼兒回答,ppt展示雪、風等天氣不同程度符號,拓展經驗)例:小雪、中雪、大雪、暴雪例:不同等級的風(評析:從單一的符號到三種不同程度的符號,是在上一環節基礎上的遞進,上一環節是不同天氣的變化,這一環節是相同天氣不同程度的變化,通過符號→天氣的轉換,再次感受天氣的多變。)
3.小結
原來,天氣的變化有這么多,有晴天、陰天、雨天,還會刮風、下雨、下雪起沙塵,同一種天氣還會有很多不同的變化。
。ㄔu析:小結,將經驗進行適時的提升與總結)
三、合作配對圖片,感受天氣與生活的關系
1.為四種典型的天氣進行生活圖片配對,知道不同天氣下做哪些合適的事情
。1)討論配對方法,了解合作要求
、賞pt展示8幅生活圖片:曬被子、放風箏、輪船、飛機、傘、墨鏡、帽子、口罩這些圖片表示生活中我們會做的事情,你看懂了嗎?
②出示操作板(以晴天為例)怎樣才能從8幅圖中選出所有適合晴天的圖片?三個人一組,該如何合作?遇到有不同意見怎么辦?
。◣熃Y合幼兒回答,梳理配對方法與合作要求,如:可以一張張圖一起看,也可以全部放在桌子上一起討論,一起看;合作時可以一起先看,再配對,再檢查,也可以有人負責配對,有人負責介紹;遇到有疑議的,可以討論或者放在操作板?區)
(2)幼兒三人一組,合作配對圖片(評析:圖片配對,截取了幼兒生活中典型的情境,將天氣與生活的關系,巧妙的用游戲配對的形式呈現,使幼兒在自我分析、配對的過程中獲得發現,而不是機械的學習。)
2.交流討論,感受天氣與生活的密切關系
。1)分享合作經驗哪一組完成最快,你們是怎么合作的?
構建理想課堂——中班科學活動《蔬菜一家子》案例分析 篇3
一、背景
在新《綱要》中提出:“為幼兒的探究活動創造寬松的環境,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參與嘗試,支持、鼓勵他們大膽提出問題,發表不同意見,學會尊重別人的觀點和經驗……提供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為每個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提供活動的條件……”
中班科學活動《蔬菜一家子》,營造了一個說話的寬松氛圍,讓幼兒想說、敢說、會說,同時通過探索,讓幼兒描述蔬菜的各種外形特征。使幼兒形成對蔬菜的正確認識,加深對蔬菜的形狀特征、營養價值等的理解,激發幼兒愛蔬菜的生活情感。
就如《綱要》中所說,“既符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有利于其長遠發展。既貼近幼兒的生活來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有助于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因此,此活動來源于生活,又能服務于幼兒的生活。以下是我對這個活動的粗淺分析。
二、情景再現
鏡頭一:情景導入。教師以擬人化的形式出示了這幾樣蔬菜。
師:剛才是誰來了?它們是怎么介紹自己的?
幼1:茄子。
師:它是怎么介紹自己的?
幼:細細長長的,穿著紫色衣服的。
幼2:我是番茄,長的紅紅的,摸起來滑滑的。
教師帶領幼兒一起說完整句:我是細細長長的,穿了一件紫衣服的茄子;我是紅紅的,穿了一件紅衣服,摸起來滑滑的`西紅柿。
教師請幼兒學一學、說一說,并引導幼兒說完整句。
三、分析:
在這個片段中,首先教師的引導方面做的比較好。教師起了引導者的角色,體現幼兒的主體作用,是學習者。語言能力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并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首先幼兒一點一點說出蔬菜特征,然后教師結合實際情況一步一步地引導幼兒將話說完整,并及時做到表揚,以引導的形式幼兒能感到教師的親切,更能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教師及時組織語句、總結語句,讓幼兒知道如何來完整的講述這句話,讓幼兒學說,能很好的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而且情景設置也非常好,教師以情景表演“青菜奶奶過生日”為主線,為課堂教學提供具體的場景,極大地激發幼兒自主參與的積極性,使他們身臨其境,通過環境的影響,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展。同時也通過形象、生動的語言,讓幼兒了解幾種蔬菜的外形特征,并且進行描述,為下面介紹蔬菜作鋪墊。
構建理想課堂——中班科學活動《蔬菜一家子》案例分析 篇4
新《綱要》中對幼兒的語言要求是:“創造一個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境,支持、鼓勵、吸引幼兒與教師、同伴或其他人交談,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發展幼兒語言的重要途徑是互相滲透在各領域的教育活動中,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去發展幼兒的經驗,提供促進語言發展的條件……”以下是*老師上的研討課,綜合活動——《蔬菜一家子》。本堂課的活動目標制定為: 1、知道幾種常見的蔬菜的名字與外形特征。2、感受蔬菜的多種多樣。3、學習用好聽的語言描述各種蔬菜的特征。
實例:
鏡頭一、說說我知道的菜。教師以擬人化的形式出示了這幾樣蔬菜。
師:剛才是誰來了?它們長得怎么樣?
幼:辣椒。
師:長的怎么樣的?
幼:胖胖綠綠的。
師:完整的說一遍。
教師帶領幼兒、集體一起說完整句:胖胖綠綠的燈籠辣椒。
師:真棒。
教師請多個幼兒講述,并引導幼兒說完整句。
分析:
在這個片段中,首先教師的引導方面做的比較好。教師起了引導者的角色,體現幼兒的主體作用,是學習者。語言能力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并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首先幼兒一點一點說出蔬菜特征,然后教師結合實際情況的一步一步地引導幼兒將話說完整,并及時做到表揚,以引導的形式幼兒能感到教師的親切,更能激發幼兒對學習的興趣,培養幼兒想說、敢說、愿意說的欲望。教師及時組織語句、總結語句,讓幼兒知道如何來完整的講述這句話,讓幼兒學說,能很好的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鏡頭二:請幼兒扮演自己手中的蔬菜,并看一看、說一說自己帶來的菜長的怎么樣?
師示范:我的蔬菜寶寶是青椒,長的綠綠的胖胖的。
幼1:我的是洋蔥。
師:是怎么樣的?
幼:有點白。
師:他說:我是洋蔥寶寶,長的有點白。
幼2:是胡蘿卜,像座山。
師:他說我是胡蘿卜寶寶,長的像座山。
……
分析:
這個片段也是整堂課的重點:學習用好聽的語言描述各種蔬菜的特征。新《綱要》指出: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想說的,嘗試說明簡單的事物,能發展幼兒的語言能力和思維能力,語言能力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這里教師在引導的時候,沒有做到位。首先,幼兒還找不到規律,不知道如何來介紹自己的蔬菜,只是講出有點白、洋蔥,都是不連貫的,沒有組織好的語句,教師沒有強調幼兒要說完整句,只是自己總結了一下就請了下一位小朋友講,一帶而過。對于前面講的小朋友沒能及時練習并學說完整句,只是聽老師說一遍,印象就不深刻。對于后面講的小朋友還是不了解應該如何介紹,表達的都不是很完整。如果教師在幼兒回答好后,引導幼兒再將話說完整,并進行很好的組織語句,讓這位幼兒再學說一遍,再請集體也來學習一遍,加深幼兒的印象,這也能為接下來介紹蔬菜的幼兒奠定良好的基礎。
反思:在教學過程中,通過觀察活動讓幼兒大膽講述,教師如何來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并清楚的表達自己想說的,說完整句是很重要的。首先教師要給幼兒一個寬松的環境,讓幼兒有話敢說、想說、愿意說。教師要及時肯定幼兒的回答,要及時表揚激發幼兒對學習的積極性。其次教師要根據幼兒的實際情況做出反應,教師在課前就應該仔細考慮,對于如何講述這件物體有充分的準備,總結好語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就可以清楚的引導幼兒如何表達。
構建理想課堂——中班科學活動《蔬菜一家子》案例分析 篇5
活動目標:
1、知道幾種常見蔬菜的名字和外形特征。
2、感受蔬菜的多種多樣。
3、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
4、在交流活動中能注意傾聽并尊重同伴的講話。
活動準備:
1、擬人化的蔬菜(在青菜上帖上五官和四肢,打扮成老奶奶;辣椒的一家)。
2、幼兒收集各種蔬菜(在家里向爸爸、媽媽了解一種蔬菜的名稱及外型特征)。
3、剪好的五官,四肢(用即時貼)。
4、幼兒圍坐成半圓型。
活動過程:
一、情景表演:青菜奶奶的生日。
——(出示青菜奶奶)"我是青菜奶奶,今天,我特別的高興,因為今天是我的生日,我得去準備準備,等會兒我的孩子都要來為我慶祝生日。"(出示辣椒的一家)辣椒爸爸:"青菜奶奶在家嗎?誰呀?青菜奶奶。我是胖胖、綠綠的燈籠辣椒。"辣椒媽媽:"青菜奶奶,我是長長、綠綠的辣椒。"辣椒娃娃:"我是紅紅的,光光的小辣椒寶寶。"青菜奶奶:"歡迎,歡迎!"辣椒一家"祝青菜奶奶身體健康,生日快樂!"青菜奶奶:"謝謝,請坐,快請坐。"說說我知道的蔬菜。
——猜猜還會有哪些蔬菜會來給青菜奶奶慶祝生日呢?
——幼兒用一句話來介紹自己帶來的蔬菜。如:細細長長的黃瓜,紅紅的番茄,穿著紫外衣的茄子,帶著小紅帽的菠菜等。
——幼兒自選相應的五官、四肢粘貼在蔬菜上。
——說說自己打扮的是誰。
二、給青菜奶奶慶祝生日。
——教師扮演"青菜奶奶"幼兒扮演蔬菜娃娃,給"青菜奶奶"慶祝生日,如:"我是胡蘿卜姐姐,祝青菜奶奶生日快樂!我是小小洋蔥頭,祝奶奶健康快樂!"在生日歌的樂曲聲中,幼兒唱唱、說說,互相交流。
活動反思:
蔬菜家族的種類越來越多,品種越來越復雜,這給幼兒認識蔬菜帶來了一定難度,而且蔬菜對于幼兒來說更是他們健康成長的物質來源。幼兒在進餐時,我發現有些孩子不喜歡吃蔬菜,挑食、偏食現象十分嚴重,對自己不喜歡的蔬菜有嘔吐現象。針對這一情況,為了培養幼兒的認識能力,教育幼兒要合理膳食,多吃蔬菜。于是我設計了“蔬菜一家子”這一活動。
這次教學活動我以青菜奶奶過生日,蔬菜朋友來慶祝生日來進行導入,讓幼兒在富有節日氣氛的環境中,很快的被帶入主題,并且在短時間里就激發幼兒的活動興趣,調動幼兒參加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之前幼兒已積累了一定的生活經驗,經管這些經驗比較直觀、膚淺、但是由于是幼兒親身感受的,和他們的生活密切的聯系,總能激活幼兒的興奮點,使科學探索活動順利的展開。我首先問小朋友,你們猜猜看,會有誰呢?為幼兒陳設了一個想象的空間,讓幼兒回憶對蔬菜的已有認識這一活動做為鋪墊,幼兒參與活動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在此得到了很好的激發,參與活動的興趣得到了很好的保留。
本次活動中,孩子們通過觀察蔬菜的形,了解其名稱和特征,教學中,我采用了圖片和蔬菜結合的方式,讓小朋友更直觀、更真實的觀察蔬菜,并讓他們運用自己已有的經驗講一講,擴展對蔬菜的進一步認識。在教學過程中,我以“青菜奶奶生日”為導火線,引出各種蔬菜為她慶祝生日來知道蔬菜的名稱。并請幼兒在小朋友身上找一找與蔬菜相同的顏色。這樣做目的是達到幼兒之間互動的效果。然后,我又請幼兒說一說自己最喜歡吃的蔬菜是什么,這樣做有利于幼兒加深對蔬菜的認識,這一環節中我還請幼兒去告訴自己的好朋友自己喜歡吃什么,并問一問好朋友喜歡吃什么,進一步展示幼兒之間互動的效果。其中我還出示蔬菜排行榜,讓幼兒將自己喜歡吃的蔬菜貼在最喜歡吃的蔬菜的下面。這樣做一是進一步鞏固幼兒對蔬菜名稱與外形的認識;二是教育幼兒樣樣蔬菜都要吃,才能達到營養均衡的效果,從而培養幼兒良好的飲食習慣。最后,我讓幼兒把蔬菜娃娃貼上五官,并在音樂《生日歌》的音樂聲中,為“青菜奶奶”過生日。
我覺得可以在這一環節中增設一個在每個小組里放幾樣蔬菜,讓幼兒去來摸一摸蔬菜的形狀、說一說蔬菜的'顏色,聞一聞蔬菜的氣味,這樣可能效果會更好些。
構建理想課堂——中班科學活動《蔬菜一家子》案例分析 篇6
語言活動《蔬菜一家子》,目標定位為:1、知道幾種常見蔬菜的名字和外型特征;2、感受蔬菜的多種多樣。
我覺得運用多種感官來認識各種蔬菜,要比用一種感官來認識效果好,所以采用了綜合課的形式,這樣幼兒可以看看,說說,摸摸,聞聞,做做,認識的形式多樣,印象肯定會深刻。
首先,我給幼兒創設了一個情境:青菜奶奶要過生日,因為每個小朋友都有過生日的經驗,而且也喜歡過生日,更重要的是,可以把各個活動用這條主線串起來。青菜奶奶要過生日,當然要請客人,請誰呢?我不先急著講,告訴他們最先到的是辣椒一家,然后把三種不同樣子的辣椒出示給大家看,讓幼兒說說他們不同的外形特征,比較他們的相同之處和不同點,鼓勵幼兒用形容詞來描述他們,最后老師進行總結性的談話。
這樣做,不僅教幼兒區分了辣椒的不同種類,而且在教他們怎樣描述物體的外形特征,一方面為下文描述其他蔬菜作好準備,另一方面,由于出示的辣椒都是已經打扮好的,也在為他們打扮蔬菜做了榜樣。當然,仍然是緊扣過生日的主題來上的,所以辣椒一家和青菜奶奶的對話也是圍繞過生日來說的。
青菜奶奶過生日,去參加宴會的當然不止辣椒一家,還有哪些蔬菜寶寶呢?這些蔬菜寶寶就是我們小朋友要認識的,讓他們看看、摸摸、聞聞,和同伴說一說,在自主認識的基礎上滿足他們交流的愿望,然后再來集體認識蘿卜、茄子、黃瓜、西紅柿、土豆。(詳細認識三種,另外兩種稍微簡單些)鼓勵幼兒盡量用描繪性的詞語來說,鼓勵他們多說,然后一起進行總結。
課上到這,好象小朋友們已經認識了蔬菜了,可他們真的認識了嗎?不知道,那就來反饋一下吧。青菜奶奶發來了邀請書,但是邀請書里沒有直接寫名字,只是描述了蔬菜的外形特征。這種根據謎語來猜蔬菜的形式,其實認識蔬菜的另一種形式,而且是更高要求的。由幼兒到底認識不認識這些蔬菜,看他們猜謎的情況就知道了。整堂課中,幼兒始終保持了濃厚的學習興趣,也能積極開展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