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教案大全 > 語文的教案(精選17篇)

語文的教案

發布時間:2023-07-27

語文的教案(精選17篇)

語文的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整體感知課文內容,了解文章如何刻畫人物的形象,《老王》教學設計1。

  二、過程與方法:學習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從課文中的人物身上,學會善待他人,關注生活中的弱勢群體。

  課文重點:

  理解課文如何細致刻畫人物形象;學會善待他人。

  課前準備:

  1、要求學生反復閱讀課文,畫出課文中不理解的語句,提出問題。

  2、畫出你對課文感悟最深的地方,并寫上評語。

  3、利用網絡,查找有關極“左”思潮在中國泛濫的資料,了解課文背景。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文章以“我”和老王的交往為線索展開的,主要反映了人物“善良”的性格特征。

  教學設計:

  1、導入:請同學們注意看文中的這副臉部特寫,你從這張臉上讀到了什么?

  學生回答:飽經滄桑、吃盡人間疾苦、凄涼、痛苦等。

  (過渡)同學們的回答是多種多樣的,聯想是豐富的,那么作者寫的是這些內容嗎?讓我們一起去感受一下課文。

  2、教師檢查預習情況。

  (1)教師出示生字,學生識讀。

  傴 攥 惶恐 滯笨 塌敗 荒僻 骷髏

  (2)學生交流查找到的資料,交流對極“左”思潮的了解。

  3、整體感知課文。

  提出問題:學生閱讀課文,談談文章中哪些方面給你的印象最深刻?

  這里可以先讓學生自主閱讀課文,充分感受語言,感悟課文的情感。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線索、事件、文章的剪裁、語言風格、人物個性這些方面去感悟。

  接著,在充分閱讀思考之后,學生分小組交流探討。

  最后,讓學生代表發言。在這個環節中,教師可以用以下幾個問題引導學生,以使學生能更好的理解課文。

  a、文章的線索是什么?

  b、文中寫了“我”與老王交往的幾件事?試著用自己的話概括。

  c、哪件事詳寫,哪件事略寫?為什么?

  d、文中人物哪個方面最使你感動?

  教師小結:文章以“我”和老王之間的交往為線索,記敘了“我”與老王之間的四件事,從這些事中可以看出“我”和老王都是普通的人,但是都有一顆善良的心,初中二年級語文教案《《老王》教學設計1》。尤其老王,在卑微的身份下,卻隱藏著一顆金子般的心。文中詳寫了老王給“我”送雞蛋和油這件事。從這件事中,更見老王的善良,和他身上的知恩圖報的高尚品質。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在上一節課的基礎上,體會課文如何細致的刻畫人物形象,從老王至善的本性中,去學會善待他人。

  教學設計:

  1、導入:上一節課,我們從整體上去把握了文章,知道了文章記敘的是兩個善良的人之間交往的幾個生活片斷。也知道課文詳寫的是第四件事:老王在臨死前送雞蛋和油給“我”。這節課我們主要就是學習這一部分。

  (過渡)我們首先分析老王的.生活境況。

  2、精讀課文

  一、學生精讀課文。

  思考:老王的生活境況怎樣?在文中找出相關的語句,談談你的看法。

  學生討論交流。

  教師小結:老王是生活中的不幸者。生活窘迫,孤苦伶仃,居住條件很差,眼睛又不好。當時的社會對他不夠關心。

  (過渡)但就是這樣一個不幸者,需要別人關心的人,卻在自己最艱難的時候,心里想的卻是去幫助別人。我們下面就去學習第四件事,看看他是怎么做的。

  二、研讀第四件事。

  學生齊讀:從“有一天,我在家聽到大門”直到“我不能想象他是怎么回家的”。

  思考:文中哪些地方給你的印象最深刻,為什么?

  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人物的性格、描寫的方法、細節的描寫等方面去思考。要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去閱讀、思考和討論。

  教師小結:老王在死前,還給我送雞蛋和油,可見他的善良。文章從動作、語言、神態等幾個方面去描寫老王,通過細致入微的細節描寫刻畫老王。通過我的眼睛和心理活動,從側面烘托出老王行動的艱難。

  三、質疑探討。

  學生研讀這一部分有疑問的可以提出,共同探討。

  學生發問舉例:

  a、老王這么對待我的原因是什么?

  b、怎么理解文中80頁的這段話?(“他趕忙止住我說”直到“站著等我”)

  c、怎么理解“我記不清是十個還是二十個,因為在我記憶里多得數不完”這句話?

  d、怎么理解“強笑”這一詞?

  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去體會人物的善良,只要學生言之成理就可以了。

  教師小結:一個社會總有幸運者和不幸者,幸運者有責任關愛不幸者,關注他們的命運,幫助他們。我們要學習他們身上的優點:以善良對待善良。

  3、拓展延伸

  問題:那么,我們周圍是否有需要幫助的人?我們應該怎樣去幫助他們?

  可以引導學生從關注班級入手,進而關注社會。

  4、總結全文

  一、讓學生再談談學習課文后的收獲。

  二、小結:我們生活在幸福中的時候,不要忘了還有許多人需要幫助。遇到不幸時,我們要相信自己不是孤獨的。

  《老王》教學設計1

語文的教案 篇2

  教學重難點:

  1、理解并把握本詩所寄托的高潔情操和對理想境界的追求。

  2、玻學習并鑒賞本詩詩中有畫,畫中含情,詩情畫意渾然一體的藝術美。

  教學方法:

  誦讀法、鑒賞品味法

  媒體設計:錄音機、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導語設計

  王維,唐代大詩人,大畫家,仕途較為順利,官居高位,卻選擇了亦官亦隱的生活方式。他的詩風直接繼承了陶淵明,“似淺實深,似淡實腴”。蘇軾稱贊他“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能體現其詩風的五言律詩《山居秋暝》。

  二、鑒賞品味

  1、聽錄音:要求邊聽邊體會詩中情感,想象詩中意境。

  2、學生誦讀:

  (1)采取多種誦讀方式,體會律詩的音韻美。

  (2)結合本詩談談律詩的特點。

  提示:學生自讀課前知識段落,掌握理解律詩相關知識,然后與本詩比照,談談本詩有幾聯,如何押韻,哪里對仗等等。

  3、鑒賞詩歌的意境美

  (1)找出最喜歡(你認為最美)的一聯,給大家描述一番。

  提示:注意畫面的布局、色彩的搭配等等。

  舉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就是一幅動靜結合、色調清淡的很美的畫。皎潔的月亮把清暉灑向松林,在地上投射出斑駁的影;清澈的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流淌,發出極輕微的聲音,仿佛它也不忍心破壞這詩一般寧靜和諧……

  (2)如何理解本詩主旨?

  明確:尾聯已表明心跡—即使芳草衰敗了,這里依然有美好的景色,是王孫隱居的理想境地。另外,我們從前三聯詩人對空山秋景的美好描繪中也能品味出詩人心志。

  三、延伸閱讀

  提示:顯示王維其他詩作進行比較鑒賞。

  四、布置作業

  1、誦記本詩。

  2、課外閱讀王維作品,有興趣的同學可寫寫讀后感,比如談談王維“詩中有畫”的藝術特色。

  五、板書設計

  山居秋暝

  雨后空山→王孫可留

  景情

  (清淡寧靜)(淡泊出世)

  教案點評:

  1、讓學生在誦讀中品味律詩的音韻美;

  2、通過聯想和想象,把詩句化為畫面,鑒賞品味“詩中有畫”的藝術特色;

  3、鑒賞王維同主題及特色的詩歌,了解其詩歌風格。

語文的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8個生字,能正確讀出生字組成的新詞。

  2、讀課文,自己觀察畫面,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3、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4、繼續培養學生獨立學習的能力,能在學習的過程中提出不懂的問題。

  教學重點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2、讀課文,自己觀察畫面,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1、指導學生學習難字:擦旗衛丹

  2、鼓勵學生進行獨立學習,大膽地提出問題。

  教學用具:

  電腦、卡片。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情導入,揭示課題。

  1、教師板書——風,讓學生認一認:這個字念什么?

  2、讓學生結合資料介紹介紹:風。

  3、今天我們來學習《畫風》(教師板書課題)請同學們讀一讀,說說看到題目有什么問題?

  二、學習本課生字和詞語:

  1、讓學生自己讀課文,邊讀邊標出生字,畫新詞。借助漢語拼音讀一讀。

  2、同桌之間開展相互間的學習:

  (1)打開課后的生字表,分別讀一讀,如果讀得不正確,進行糾正,還可以借助工具書查一查,讀準字音。

  (2)兩個人讀一讀畫的新詞,相互解答不明白的詞意,利用工具書查一查,看看解釋。

  3、教師檢查學生自學情況:

  教師出示生字卡片:擦、旗、衛、丹、顯、斜、男、藝

  (1)讓學生自己練習讀一讀:

  (2)指名讓學生到前面選讀:

  (3)開火車,分小組讀。

  注意:在讀生字的過程中,對讀得不準確的地方及時提醒。

  看電腦,讀詞語:先讓學生自己練習讀,再指名讀:

  旗子擦去潔白顯得眨眼睛小男孩斜斜的雨絲

  讓學生說說遇到了哪些難字,分小組說一說記憶字形的方法。

  教師板書學生遇到的難字,大家共同交流。

  藝:上面是“草”字頭,下面的“乙”字是一筆寫成,筆畫是:橫折彎鉤。這個字是一個上形下聲的形聲字。

  旗:左右結構,部首是“方”字旁,右上邊是“R”下面是“其”字。

  擦:這是左右結構的字,左邊是“提手旁”右邊是“察”字,右半部分中間的筆順是:撇、橫撇、點、點、橫撇、捺。這個字是一個左形右聲的形聲字。

  丹:第三筆是點,中間的橫要長一些。

  衛:筆順是:橫折鉤、豎、橫。

  動手書空寫一寫。(教師進行板演,易錯的地方用彩色筆標出來)

  理解詞意:(結合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理解,讓學生先說一說意思,相互補充,利用工具書查一查)

  三、讀課文,看插圖,初步理解課文內容。

  1、讓學生自己練習讀課文,要做到正確和流利。

  2、同桌之間進行互查。

  3、與小組成員一起看插圖,說說畫面的意思,理解課文內容,而后練習讀書。

  4、教師檢查學生讀書情況:

  (1)指名讀書,大家進行評價。

  (2)想一想: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講的是李衛、丹丹、小藝一起畫畫,他們遇到了一個共同的問題“誰能畫風”,丹丹說畫不出來,小藝開動腦筋畫出了旗子飛舞的樣子,其他同學在他的啟發下,共同合作,用不同的景物描繪了風的樣子。)

  5、學生自己讀課文,一邊讀書一邊提出不動的問題,可以在書中做好記號。教師走下去巡視,收集學生的問題,及時記錄下來。

  四、指導學生進行書寫:

  1、讓學生觀察田字格中的范字,而后描寫。

  2、教師讓學生進行板演,進行評價。

  五、總結本課學習情況。

  六、布置作業:

  1、抄寫生字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思考不懂的問題。

  板書設計:

  20、畫風

  擦旗衛丹顯斜男藝

  第二課時:

  一、復習鞏固:

  1、做游戲:聽字音找生字:

  (1)同桌之間進行,一個同學說字音另一個同學找生字。

  (2)教師說字音,請一組同桌到前面指卡片,大家當小裁判,看誰反應快。

  2、看電腦畫面出示的詞語,讀詞語:先讓學生自己練習讀,再指名讀:

  旗子擦去潔白顯得眨眼睛小男孩斜斜的雨絲

  二、學習課文:

  1、教師范讀:讓學生在文中標出自然段。

  2、抓住重點學習課文:

  第一自然段:

  指名讀,其他同學一邊讀課文一邊標出共有幾句話。

  讓學生說一說每句話的意思,談一談讀懂了什么?

  (第一自然段講李衛、丹丹、小藝一起畫畫,他們用畫筆畫出了房子、太陽、大樹、小鳥。看著美麗的畫面幾位同學感到非常高興。)

  教師指導學生朗讀:結合語言文字體會同學們高興的心情,讀出高興的語氣。

  (讓學生自己練習,而后指名讀,大家進行評價。)

  第二自然段——第八自然段:

  (1)教師出示課文中的插圖,學生一邊看插圖一邊說說圖畫的意思。

  (第一幅圖:重點抓住同學們在畫畫的過程中遇到了困難;第二幅圖:同學們共同努力,用畫筆畫出了不同的景象。)

  (2)教師:開始同學們不知道怎樣畫風,后來怎么畫出不同的景象呢?咱們一起討論討論:看看課文中的小朋友是怎樣開動腦筋的?

  (3)小聲讀第二、三自然段:

  ①邊讀邊想:這個自然段告訴我們什么?(李衛提出了問題,丹丹說誰也畫不出來)(結合學生回答的情況板書:畫不出來)

  ②讀到這里你有什么想法?(讓學生大膽地談自己的感受)

  ③練習分角色朗讀,體會人物的想法。

  (4)指名讀:第四自然段,

  ①讓學生談談讀懂了什么?與大家交流。

  ②說說小藝為什么這樣做?

  ③同桌間練習朗讀。

  教師小結:在問題面前,小藝沒有退讓,她開動腦筋,想出了辦法,真是一個敢于動腦筋的好孩子。在她的啟發下,同學們怎樣做的,你能認認真真地讀讀書,與大家說說嗎?

  (5)讓學生讀第五自

  然段——第八自然段

  讓學生在書中畫出,同學們是怎么做的。(畫出了被大樹吹彎的小樹、被風吹斜的雨絲、小男孩手中轉動的風車。)板書這些要點。

  指名讓學生談想法,相互交流。

  學生練習分角色朗讀,而后指名讀,進行評價。

  思考:同學們,想一想:大家為什么能畫出風呢?(有小藝的啟發;大家知道通過不同的事物表現風;同學們能開動腦筋等。)

  第九自然段: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學習:邊讀邊體會:“為什么說,畫中的景物好像都在動,一張張畫顯得更美了?”

  進行交流:一陣風吹來,三個小同學對畫中的景物產生聯想,真切地感受到風中景物的動態美。

  有感情地朗讀。

  結合課文內容展開想像:讓學生觀察畫面,結合畫面展開想象:如果讓你也畫一畫風,你會怎樣畫呢?如果讓你用動作表現風,你會怎樣做呢?請學生結合一個話題在小組內說一說。

  學生在小組內交流。

  大家談想法,看看誰最有創意。

  三、布置作業:

  1、自己開動腦筋,想想怎樣表現風,試著做一做。

  2、在小組內練習分角色朗讀課文,而后互評。

語文的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整體感知課文,理解文中重點句子的含義,體會文中的語言美。

  2、過程與方法

  通過朗讀,整體感知,并養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習慣。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尊老愛幼、珍愛親情、珍愛生命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1、理解文中重點句子的含義并體會文中的語言美。

  2、感悟文中的人性美,繼承和發揚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

  教學方法:

  朗讀法;討論法;自主探究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播放視頻《讓愛住我家》

  師:聽著這溫馨甜美的音樂,我想同學們一定會想到溫暖的家。我想問問大家,你們一家人在一起都做哪些事呢?(學生自由發言)一家人在一起可以做很多事,每一件事都帶給你不同的回憶、不同的體驗。哪怕是一家人一起散步這樣平常的小事,也能體現出濃濃的親情。《散步》這篇課文就為我們講述了這樣一個感人的故事。

  二、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聽錄音范讀,掃清文字障礙。

  2、學生朗讀課文,要求讀音準確、流利、聲情并茂。

  3、通過搶答游戲,了解掌握課文內容。

  三、自主閱讀,合作探究。

  1、讀了這篇文章,你看到怎樣的一個家庭?

  2、文中描繪了一個幸福的家庭,找出你感受最深的句子,與同學分享。

  3、課文描寫了發生在一家三代之間的感人故事,假如有一束鮮花要送給文中的人物,你會送給誰?為什么?

  四、拓展延伸

  1、設想一下,晚飯后,如果你們一家人在一起看電視,爺爺奶奶想看潮劇,弟弟妹妹想看動畫片,而遙控器在你手中,你應該怎么辦?又該怎么說?

  2、觀看視頻《幫媽媽洗腳》,你看到了什么?

  五、總結

  幸福的家庭是美好的溫馨的,幸福家庭的生活細節也滲透著濃濃的親情,真切感人的關愛。它不僅在莫懷戚的家中,它也在我們每一個人的家中,在我們每一個人的心中。親情不單靠今天課堂上片刻的時間來體會,它更需要我們用一生的光陰來感悟。親情不單是父母無條件的付出,它更應該是兒女們無言的回報。讓我們的家永遠洋溢著親情,讓我們的家永遠充滿愛!

  六、布置作業

  1、調查爸爸媽媽的生日,并為他們準備一份禮物。

  2、為你的長輩做一件你力所能及的事,把過程記錄下來,寫成一篇300字左右的小作文。

語文的教案 篇5

  目標

  1了解屈原生平,理解詩人熱愛祖國、憂國憂民的高尚品質,從而培養學生愛國憂民的思想感情。

  2反復誦讀,抓住關鍵詞語,疏通詩句,培養學生初步鑒賞、評價古詩文的能力。

  3通過鑒賞重要語句,讓學生理解并感受詩中作者的愛國憂民情感及追求理想九死不悔的精神。

  鎖定重難點

  重點:

  1了解屈原生平及《楚辭》的一般特點。

  2鑒賞重要語句,感受屈原高尚的人格美。

  難點:

  1關鍵詞語的疏通理解。

  2欣賞詩中的比喻手法,了解《離騷》的浪漫主義特色。

  教與學互動設計

  (一)創設情景、激情導入

  使用多媒體課件,讓學生觀看影片《屈原》的幾組鏡頭:

  屈原被越王放逐,形容枯槁,行吟澤畔,抱石沉江,并配以主題歌曲。

  提問你們知道屏幕上這位歷經坎坷,依然忠君愛國的詩人是誰嗎?(學生答:屈原)端午節時民間有一個習俗:吃粽子、賽龍舟(放出粽子,賽龍舟圖畫)就是為了紀念屈原的。

  (二)自主合作探究

  1關于作者及《離騷》

  讓學生結合課文注釋及有關工具書介紹屈原,教師予以補充,多媒體出示有關屈原的鏡頭及生平簡介。

  屈原,戰國末期楚國人,杰出的政治家和愛國詩人。名平,字原。丹陽(今湖北秭歸)人。他出身于楚國貴族,與懷王同祖。屈原學識淵博,對天文、地理、禮樂制度以及周以前各代的治亂興衰等,都很熟悉,善外交辭令。在政治上他推崇“美政”,即圣君賢相的政治,認為只有圣君賢相才能把國家治理好,有強烈的憂國憂民、忠君致治的思想。他曾任左徒,輔佐懷王,參與議論國事及應對賓客,起草憲令及變法,對外參加合縱派與秦斗爭,兩度出使齊國。因受小人陷害,他兩次被流放,最后投汨羅江而死,以明忠貞愛國之懷。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他的代表作《離騷》。

  本文選自《楚辭》。(投影)

  “楚辭”是戰國時期興起于楚國的一種詩歌樣式,是以屈原以及宋玉的作品為主體的詩歌總集。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屈原的代表作:《離騷》,因此后人又把“楚辭”的體裁稱為“騷體”。《離騷》與《詩經》在文學史上并稱“風騷”,是中國古典詩歌的兩大源頭,對后世有著深遠的影響。

  那么“離騷”是什么意思呢?離通“罹”,遭遇;騷:憂愁。“離騷”即作者遭遇憂愁而寫成的詩句。全詩372句,是屈原的思想結晶,是他政治失敗后用血和淚寫成的一篇扣人心弦的抒發憂國之思的作品。

  2.整體感知

  (1)誦讀課文

  ①放錄音或教師范讀

  第一遍:要求學生注意聽準字音及句子的節奏。第二遍:讓學生輕聲跟讀。第三遍:讓學生大聲朗讀。

  ②指名學生朗讀,其他同學指正讀音及節奏。

  ③教師總結騷體詩的誦讀節奏。一般三四個節拍,隨文切分。

  ④集體朗讀,要求讀出語氣。

  提示:“兮”字,語氣助詞,讀時應拉長語氣,齊讀時感受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疏通詩句,初步感知。(要求學生默讀課文并借助課文注釋及工具書,邊讀邊歸納,教師巡視作必要點撥,解答學生的疑問。)

  (3)質疑釋疑(要求學生四人一組,把不理解的地方寫到紙上,并由一名代表提出,教師可讓其他學生一起討論,如若較難,則由教師分析。)

  ①重要詞語(投影)

  苗裔(yì):后代子孫孟陬(zōu):正月揆(kuí)揣度扈(hù)被、披辟芷(zhǐ):香草名,即白芷汨(yù):水急流貌搴(qiān):攀、折阰(pí):山坡、嶺上騏驥(qíjì)駿馬申椒(jiāo)申地產的椒蕙茝(chǎi)香草名

  昌被(pī):穿衣而不系帶的樣子,比喻狂亂不羈憚(dān):害怕捷徑:比喻政治上的邪道

  踵(zhǒng):腳后跟荃(quán):香草名,喻楚懷王謇謇(jiǎn):忠貞的樣子

  羌(qiāng)楚辭中所特有的語氣詞靈修:神明、有遠見的人,喻楚懷王

  ②通假字

  肇錫余以嘉名:錫通“賜”賜給

  來吾道夫先路也:道(dǎo)通“導”向導

  指九天以為正兮:正通“證”

  ③同類活用

  名余曰正則兮。名詞用作動詞命名

  字余田靈均。名詞用作動詞給人取表字

  ④特殊句式

  恐年歲之不吾與:否定句中代詞作賓語,賓語前置,應為“不與吾”全句譯為,只怕年歲不等待我。

  (4)主旨把握

  課文節選部分表達了屈原什么樣的思想感情。(學生討論.教師作適當點撥)

  [明確]節選部分,詩人自述身世、品質、政治理想以及自己的忠誠不為君王理解的苦悶之情,表現了屈原堅持“美政”、至死不悔的高尚節操,抒發了詩人憂國憂民、獻身理想的愛國情感。

  3研讀探究

  (1)在你的想像中,屈原有怎樣的外貌,怎樣的風度?(可先讓學生發揮自己的想像,用自己的語言概括,然后再用課文中的詩句來說)

  [明確]“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乘騏驥以馳騁兮,來尋道夫先路也”,詩人身披香草用以表明自己高潔的品質,詩歌從第一句“帝高陽之苗裔兮”開始,詩人使用大量筆墨,從多方面描述自我的美好而崇高的人格。他自豪地說明他是楚王同姓之臣,既指出自己有高貴的身份,又表示自己對楚國的興亡有義不容辭的責任。他記敘自己降生在一個祥瑞的時辰(寅年寅月寅日〕被卦兆賜命以美好的名字,又強調自己稟賦卓異不凡。在此基礎上,詩人進一步敘述自己及時修身,培養高尚的品德,鍛煉出眾的才干,迫切地希望獻身君國,令楚國振興,使楚王成為“三后”和“堯舜”一樣的圣明君主。總之.詩人自我的形象,代表著美好和正義的一方,作者相信他的理想和三張,能夠把楚國引向康莊大道。

  (2)《離騷》中作者常以“香草”“美人”來比喻自己、賢士和君王,并表達政治理想,這是《離騷》的一大藝術特色,這種方法也叫“移情法”即不直接說出自己想說的話,而是把它寄寓于某一物上,也就是“移情于物”,這種方法在古典詩詞中廣泛運用,在政治不清明的時代,借用“移情”,可言難言之語,可抒難抒之情。

  例:“顛狂柳絮隨風舞,輕薄桃花逐小流”,(出示投影)唐朝杜甫這兩句詩借用對柳絮與桃花的描寫,表達作者對黑暗現實的不滿及自己的政治抱負不能實現的痛苦和愁悶。

  請找出相關詩句,說說詩人是怎樣運用這些比喻來表達政治理想的。(學生小組討論.教師作適當點撥〕

  [明確]“恐美人之遲暮”一句中“美人”喻指楚懷王“固眾芳人之所在”一句中“眾芳”喻指群賢,用“椒、桂、蕙、茝”四種植物喻群賢,用香草“荃”喻楚懷王等等,文中用“香草美人”表明對君王的忠誠,對古代君王舉用群賢的敬佩以及表白自己的高潔情操,希望君王能夠拋棄穢政,不要聽信小人讒言,像古代賢明君主那樣,以社稷為重,舉用群賢,了解自己的憂國憂民的良苦用心。

  (3)文中除了使用比喻手法來表達自己的政治理想,還使用了什么手法?請舉例說明。

  [明確]還使用對比手法。如:古代遇明君王舉用群賢“遵道而得路”與昏庸君王狂亂不羈“路幽昧以險隘”形成對比,以此告誡楚王要任人唯賢:“黨人”貪圖個人享樂與自己為國為民不惜身遭災禍形成對此,表達自己九死不悔,獻身理想的愛國情感。

  4品讀鑒賞

  (1)你對《離騷》的語言有什么感受?

  [明確]①汲取散文的筆法,行文靈活多變。句式以六言為主、加上對偶修辭,使整首詩整齊而節奏鮮明。

  ②大量用“兮”字,不僅加強了生活色彩,而且使詩歌的調子回蕩頓挫,婉轉動人。

  (2)齊讀全文,找出文中能體現屈原高貴品質的詩句,并摘抄。

  “豈余身之憚殃兮,恐皇輿之敗績”“指九天以為正兮,夫維靈修之故也”——忠君報國,雖死不悔。

  “余固知謇謇之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堅持真理,永不言棄。

  這些感天動地的詩句,令我們感受到詩人高貴的品質,寧死不屈的精神。正如司馬遷所贊:“推此志也,雖與日月爭光可也。”而從此,一種永世不曾泯滅的信念——對真理的信仰和對理想的追求,一種千古不變的情愫——對祖國的熱愛和對鄉土的依戀,深探注入到中華文化中來,成為我們民族文化的光輝傳統。

  (3)分析特色:談談你對《離騷》藝術特色的理解。

  ①浪漫主義手法的巧妙運用。詩人盡情地發揮出他那神奇的想像力,用奇特的愛好表達心志。“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朝搴阰之木蘭兮,夕攬洲之宿莽”把現實的背景與虛設的幻境巧妙地融為一體,顯示了濃厚的浪漫主義氣息。而其偉大的人格,為追求真理至死不悔的高尚品德,又向人們展示了詩人的堅貞不屈的精神。

  ②比興手法的運用。依詩取興,引類比喻”《詩經》中的比興傳統在《離騷》中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而以比喻最為突出。如文中用“美人”喻指楚懷王,用“眾芳”喻指群賢,用“椒、桂、蕙、茝”四種植物喻群賢,用香草“荃”喻楚懷王等等,把比興與表現的內容合而為一,使詩中的意名勝具有了象征意義。

  ③對偶句式的運用。如詩中的“名余曰正則兮,字余曰靈均”“朝搴阰之木蘭兮,夕攬洲之宿莽”“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等句,句式整齊.情文并茂。屈原對南方民歌的吸取和發展,在詩中大量錘煉的對偶句,是對詩歌語言發展的重大貢獻,對后來的詩賦詞曲等各種文學樣式的語言運用都有著深遠的影響。

  5探究閱讀

  (1)(多媒體課件播放屈原行吟澤畔、抱石投江的鏡頭)

  面對屈原抱石沉江,你贊成這一舉動嗎?(可在班內展開辯論,只要學生言之成理即可〕

  不贊同:屈原雖遭楚王放逐但楚國人民并沒有拋棄他,他自感面君無望,心中的理想無法實現,便抱石沉江,這其實是文人心理脆弱的表現。他應堅強地活下來,活著便有希望。

  可以理解:作為那個時代的文人,即便他出身貴族,他和君王仍是附庸和主人的關系,他的理想只有在君王賞識并支持下才能實現,他的高潔的節操只有君王幫他力排眾議時才能保持,當君王不賞識他,不支持他,他便失去了支撐他的柱石,若不想改節,不想改變自己,那么,他只有走這一條路。我想屈原走向這條不歸路是無奈的,并不是他真心所愿。

  (2)學習這篇文章,你有哪些啟發?(言之有理即可)

  觀點:①一個人即使身處逆境,也要為崇高遠大的理想而奮斗,決不能動搖和悔改。

  ②人生的道路是曲折而漫長的,但為了追求真理,應不屈不撓,勇往直前。

  ③在污濁的環境中,應保持自己的高潔品質。要熱愛祖國。

  (3)屈原的偉大人格和愛國精神為后人所傳頌。課后搜集有關屈原的對聯、詩歌或評論,寫一篇評價屈原的文章。(請學生上網或到圖書館查閱資料)

  附《離騷》節選原文和譯文

  離騷(原文)

  帝高陽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攝提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覽揆余于初度兮,肇錫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則兮,字余曰靈均;

  紛吾既有此內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

  汩余若將不及兮,恐年歲之不吾與;

  朝搴阰之木蘭兮,夕攬洲之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與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

  不撫壯而棄穢兮,何不改乎此度?

  乘騏驥以馳騁兮,來吾導夫先路。

  昔三后之純粹兮,固眾芳之所在;

  雜申椒與菌桂兮,豈維紉夫蕙芷;

  彼堯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

  何桀紂之猖披兮,夫唯捷徑以窘;

  惟夫黨人之偷樂兮,路幽昧以險隘;

  豈余身之憚殃兮,恐皇輿之敗績;

  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

  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饞而齌怒;

  余固知謇謇之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

  指九天以為正兮,夫唯靈修之故也;

  初既與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

  余既不難夫離別兮,傷靈修之數化。

  余既茲蘭之九畹兮,又樹蕙之百畝;

  畦留夷與揭車兮,雜度蘅與方芷;

  冀枝葉之峻茂兮,愿俟時乎吾將刈;

  雖萎絕其亦何傷兮,哀眾芳之蕪穢;

  眾皆競進以貪婪兮,憑不厭乎求索;

  羌內恕己以量人兮,各興心而嫉妒;

  忽馳騖以追逐兮,非余心之所急;

  老冉冉其將至兮,恐修名之不立;

  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茍余情其信姱以練要兮,長顑頷亦何傷;

  攬木根以結芷兮,貫薜荔之落蕊;

  矯菌桂以紉蕙兮,索胡繩之纚纚;

  謇吾法夫前修兮,非世俗之所服;

  雖不周于今之人兮,愿依彭咸之遺則!

  譯文

  我是古代帝王顓頊高陽的后代,

  我的偉大先父名叫熊伯庸。

  歲星在寅那年的孟春正月,

  恰是庚寅之日我從天降生。

  父親端量我初降儀表,

  通過卜卦賜予我美名:

  給我本名叫做正則,

  給我表字叫做靈均。

  我既有許多內在的美質,

  又兼備外表的端麗姿容。

  身披芳香的江離和白芷,

  編織秋天的蘭花當佩纓。

  光陰似流水我怕追不上,

  歲月不等我令人心著慌;

  朝霞中拔取山嶺的木蘭,

  夕陽下采擷水洲的宿莽。

  日月飛馳一刻也不停,

  陽春金秋輪流來值星;

  想到草木的凋零隕落,

  我唯恐美人霜染兩鬢。

  為何不趁壯年擯棄污穢,

  為何不改變原先的法度?

  快乘上騏驥勇敢地馳騁,

  讓我來為你在前方引路。

  古代三王品德純潔無瑕,

  眾芳都薈萃于他們周圍。

  花椒叢菌桂樹雜糅相間,

  豈只把蕙草白芷來連綴。

  那堯舜是多么耿直光明,

  既遵循正道又走對了路。

  桀與紂是如此猖獗恣肆,

  只因走邪道而難以行步。

  那些小人只曉偷安享樂,

  使國家的前途黑暗險隘。

  豈是我害怕自身遭禍殃,

  只恐國家敗亡猶車毀壞。

  我為君王鞍前馬后奔走,

  想讓你追及前王的腳步;

  楚王你不體察我的衷情,

  反而聽信讒言對我嗔怒。

  我本知忠言會招來禍患,

  想隱忍不語卻難舍難割;

  遙指九天叫它給我作證,

  全都是為你君王的緣故。

  當初你與我曾山盟海誓,

  后來竟然翻悔另有他想;

  我倒不難與你離別疏遠,

  傷心的是君王反復無常。

  我已滋育了九畹春蘭,

  我又種下了百畝惠草;

  分壟栽培留夷和揭車,

  還套植了杜衡和芳芷。

  希冀枝繁葉茂花紅葉綠,

  但愿待成熟時我將收割;

  即便葉萎花謝也不悲傷,

  只痛心眾芳的蕪穢變質。

  眾人爭相鉆營貪婪成性,

  個個貪得無厭欲壑難填;

  他們對內恕己外責他人,

  彼此勾心斗角互相嫉妒。

  急奔馳追逐權勢財富,

  這不是我心中之所急;

  老境慢慢地將要到來,

  我唯恐美名不能建立。

  清晨我飲木蘭花的甘露,

  傍晚再餐山菊花的花瓣;

  只要我的情操確實完美,

  長期饑餓憔悴何須傷感。

  采木蘭的根須聯結白芷,

  再貫串薜荔含露的花蕊;

  舉起菌桂嫩枝縫蕙草,

  把胡繩揉搓得又長又美。

  我真城地效法前賢楷模,

  并非世俗之人所戴所穿;

  雖然不合于今人的時尚,

  我只愿依照彭咸的風范。

語文的教案 篇6

  《畫》是一首經典的五言謎語詩,用淺顯易懂的語言、通過方位或動作的變化描繪了山、水、花、鳥等景物構成謎面,詩句工整的對仗,讀起來朗朗上口。教學中,引導學生在多種形式的朗讀中感受古詩的節奏和韻律,帶領學生多種方法達到識字目的,有效識記生字。

  關注韻文的特點:

  這首古詩,既充滿詩詞的韻律感,又展現著謎語的神秘和趣味性;讀起來有韻味,還能引發學生的思考。因此,教學中教師可以帶領學生以自由讀、分組讀、想象讀等多種形式的朗讀感悟古詩的韻味,通過圖文對照、動作表演、展開想象等方法引導學生理解兒歌內容,感受其趣味。

  關注插圖:

  課文的插圖是一幅裝裱過的水墨畫,與謎語詩相配,景色秀美,意境悠遠,圖文對照的形式,給了學生傳統文化的熏陶和感染。同時,插圖中涉及了詩句中提到的景物,在暗示謎語詩的謎底,有助于學生理解詩句和猜出謎底。

  關注識字:

  本課10個生字中,“色”是平舌音,“聲、水”是翹舌音,“遠、近”是前鼻音,“聽、聲”是后鼻音,讀音要重點指導。字形識記時,帶領學生根據漢字的特點,通過偏旁歸類、反義詞識字等多種方法識字。

  關注寫字:

  本課書寫4個生字,有3個是獨體字。這3個字都有一個縱向支撐的關鍵筆畫豎或豎鉤。教學中,引導學生觀察、領會支撐筆畫的作用,采用教師先范寫、學生再練寫的方式書寫生字。

  【教學目標】

  1.正確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2.圖文結合,感受詩中描繪的景象。

  3.通過偏旁歸類、反義詞識字等方法,認識“遠、色”等10個生字和偏旁走之。會寫“水、去”等4個字。

  【教學重點】

  1.正確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2.通過偏旁歸類、反義詞識字等方法,識記生字。

  3.認識偏旁走之。

  【課前準備】

  1.制作多媒體課件;準備生字卡片。(教師)

  2.預習課文,拼讀生字,自主朗讀古詩。(學生)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正確朗讀古詩,圖文結合,感受詩中描繪的景象。

  2.通過偏旁歸類、反義詞識字等方法,認識“遠、色”等10個生字和偏旁走之。

  【教學過程】

  一、謎語導入,創設情境

  1.教師導入:同學們,你們喜歡猜謎語嗎?請同學們看,謎面是:千條線,萬條線,掉到地上都不見。(打一自然現象)

  出示課件2:

  學生自由表達,謎底是:雨。

  教師引導:誰來給大家講一講,你是怎樣猜到的呢?

  預設1:下雨的時候,雨從天上落下來,就像一條線。

  教師引導:你觀察過雨的樣子,一下子就想到了對嗎?

  預設2:雨點兒落到地上就看不見了。

  教師引導:你補充得很到位!落入雨水中的雨點兒,我們就找不到它了。你們看!

  多媒體課件顯示雨中的圖片。

  出示課件3:

  過渡:這節課,老師還為大家帶來了一個更有趣的謎語,它有些特別哦!謎面是一首古詩,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出示課件4:

  教師過渡:這節課我們就一起走進這首獨特的古詩謎面吧。

  (設計意圖:一年級的入學不久的小朋友,思維非常活躍、好奇心強,有趣的謎語可以直接調動他們的學習興趣,教師的引導啟發抓住契機,訓練語言表達,順應學生樂于表達的天性,巧妙地為新知學習創設情境。)

  二、初讀古詩,讀準讀通

  教師導入:老師想先給大家讀一讀這首古詩,請你認真聽。

  1.聽教師范讀古詩。

  教師過渡:請同學們打開書,自由讀古詩,讀準字音,邊讀邊圈出不認識的字,借助拼音多讀幾遍,把詩句多讀幾遍。

  2.認讀古詩。

  (1)學生自讀古詩。

  (2)開火車檢查認讀,一人讀一行,糾正字音。

  預設需要教師強調的字音:“色”是平舌音,“聲、水”是翹舌音,“遠、近”是前鼻音,“聽、聲”是后鼻音。

  (3)指名讀去掉拼音的古詩,師生一起傾聽,提示糾正。

  出示課件5:

  (4)同桌兩個人互讀,把詩句讀通順。

  指名二到三組同桌在全班展示。

  教師過渡:同學們已經把詩句讀得正確又通順啦!你能找一找古詩中寫到了哪些景物?

  學生自由回答,說出景物的名稱,教師圈畫,學生齊讀。

  出示課件6:

  教師小結:同學們讀通了詩句,還找出了詩中描寫的景物,收獲不小呢。

  (設計意圖:本環節教學中,采用逐漸縮小語境的方法達到帶領學生學習新詞生字的目的,充分考慮了低年級兒童的認知規律和學習興趣,用生動有趣的兒歌切入,落腳在詞語的識記上。)

  三、指導朗讀,關注內容

  1.觀看視頻,調動體驗。

  教師引導:這首小詩寫到了“山、水、花、鳥”這些景物,生活中我們也欣賞過這些景物,讓我們一起去看看。

  多媒體課件播放山水花鳥自然景觀視頻。

  出示課件7:

  教師引導:同學們,大自然中的山水花鳥是怎樣的?

  預設1:大山高高的,河水在嘩嘩地流著。

  教師引導:當我們走近小溪、河流,就能聽見流水的聲音。我們眺望遠處的大山時,大山是青翠青翠的,還是看上去灰蒙蒙的呢?

  學生回答:灰蒙蒙的。

  教師小結:遠看大山的顏色不是那么明亮、青翠。

  預設2:小鳥在喳喳地叫,像唱歌一樣。

  教師引導:小鳥的叫聲很動聽,我想走近它們,可以嗎?

  學生回答:不行,小鳥會被嚇跑的!

  教師小結:哦,好吧,那我還是遠遠地傾聽它們曼妙的歌唱吧。

  預設3:大自然中有好多花,開得好漂亮!

  教師引導:那正是百花爭搶著開放的春天呀!那要是春天過去了,花兒們會怎樣?

  學生回答:花兒就蔫兒了,凋落了。

  教師小結:看來,大自然中的花朵雖然很美,也是有花期的呀!

  2.結合圖畫,領會詩意。

  教師過渡:我們的古詩謎面中也為我們描繪了“山、水、花、鳥”,它們跟我們生活中感受到的有什么不同呢?

  出示課件8:

  學生自由誦讀古詩。

  教師引導:老師也想和同學們一起讀讀,我們來合作一下。老師讀詩句的前半部分,大家讀后半部分。

  師生合作誦讀。

  教師引導:詩句中描繪的山、水、花、鳥是什么樣子的呢?

  預設1:山是有顏色的,水沒有聲音。

  教師引導:詩句中寫的大山再遠些看還是青翠的顏色,那水呢?你走進聽聽,有嘩嘩流動的聲音嗎?為什么呢?

  學生回答:沒有聲音,因為山和水在畫中呢。

  預設2:詩里寫的小鳥不會飛走,花朵一直開著。

  教師引導:為什么和我們生活中感受的景象不一樣呢?

  學生回答:因為是它們在畫里。

  教師小結:是啊!原來這些美麗的景色在“畫”中,這首謎語的謎底就是——畫。

  教師板書課題。

  (板書: 5 畫)

  教師和學生一起誦讀古詩。

  (設計意圖:本環節教學中,教師充分調動學生生活中的見聞和體驗,與詩句中對“山、水、花、鳥”的鮮明對比,進而明白描繪的是畫中的景象,突破理解上的難點,又體會了詩句的巧妙之處。)

  四、構字入手,歸類識記

  教師過渡:古詩大家讀得既準確又流暢,其中的生字朋友你認識它們了嗎?

  偏旁歸類識字:遠、近、還

  出示課件9:

  教師引導:請大家觀察這3個字,你發現了什么?

  預設1:這3個字都是半包圍結構。

  預設2:它們的偏旁是一樣的。

  教師引導:你認識這個偏旁嗎?對,它是走之旁,是由“走”字演變而來的。

  課件顯示3個走之旁的字,加拼音。

  教師引導:你有什么好辦法分清楚并記住它們嗎?

  預設:走之旁加“元”是“遠”,走之旁加“斤”是“近”,走之旁加“不”是“還”。

  教師引導:新學的走之旁加上你已經認識的3個字,就組成了新字,這個方法很棒!

  (二)反義詞識字:遠-近,來-去,有-無。

  教師引導:有幾個生字朋友正在玩“找朋友”的游戲呢!它們要找到自己的伙伴,你能幫幫他們嗎?

  出示課件10:

  指名學生將生字分組,一組反義詞為一組。

  預設:“來”和“去”一組,“有”和“無”一組,“遠”和“近”一組。

  教師引導:為什么這樣分呢?

  預設:兩個字的意思是相反的。

  教師小結:對,像這樣意思相反的兩個漢字互為“反義詞”。我們可以一組一組地來記憶它們,這也是個不錯的方法哦!

  (三)熟字換偏旁識字:無,聽,色

  教師過渡:我們已經認識的漢字換個偏旁,你還認得出來嗎?“天”字的第四筆捺換成豎彎鉤,這個字是什么呢?請你給它組個詞。

  教師引導學生給“近”字換成口字旁,識記“聽”字

  出示課件11:

  學生自主表達。

  (四)易混淆字對比識記

  教師引導:這兩個漢字中有相似的部分,你注意到了嗎?“色”和“聲”都是上下結構的字,下半部分有些相似,好像小牛的尾巴,一個向右甩,一個向左甩,“色”字的最后一筆是豎彎鉤,“聲”字的最后一筆撇。請你用“聲”字說一句話吧。

  出示課件12:

  學生自主表達。

  五、布置作業

  請你將古詩《畫》的詩句誦讀給家人聽,請他們也來猜一猜謎底。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復習10個要求會認的生字和1個新偏旁,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2.會寫“水、去”等4個字。

  3.拓展五言古詩《風》。

  【教學過程】

  一、認讀詞語,復習導入

  導入:同學們,上節課我們一起讀了古詩《畫》,認識10個漢字,這次呀,它們藏在了詞語中,你還能認出它們嗎?

  課件顯示含有生字的詞語。

  出示課件13:

  指名學生朗讀詞語。

  教師引導:我們還認識了3組反義詞伙伴,你能說出它們嗎?

  學生回答,教師隨機板書,書寫時對應漢字在五言古詩中的位置。

  (板書:遠 近 有 無 去 來)

  二、定位聯想,背誦古詩

  教師過渡:《畫》是一首有趣的`謎面古詩,讀懂了就能猜出謎底啦!我們在來讀一讀吧。

  出示課件14:

  學生自由誦讀古詩。

  教師引導:《畫》為我們描述了哪些景物?

  學生回答,教師相機板書,書寫時對應漢字在五言古詩中的位置。

  (板書:山 水 花 鳥)

  教師引導:你能把老師寫好的漢字當作提示,來試著背誦一下這首詩嗎?請你先跟同桌試一試。

  學生自主背誦古詩。

  教師指名學生背誦,全班齊背誦,開火車分句背誦。

  三、聚焦結構,指導書寫

  教師過渡:我們要學寫4個漢字,請看!

  課件顯示要求會寫的4個生字。

  出示課件15:

  教師引導:你能說出它們是什么結構的漢字嗎?

  預設:它們都是獨體字。

  教師引導:請你仔細觀察“去”字,上半部分是什么字?你認識嗎?

  學生回答:是“土”字。

  教師引導:可以分為上、下兩半部分的漢字,那它的結構是怎樣的呢?

  學生回答:“去”字上下結構的字。

  教師小結:另外的三個字“水”“來”“不”是獨體字。

  指導書寫“水、來、不”字。

  出示課件16:

  帶領學生明確筆順,先看老師范寫,在自主描紅書寫。

  教師引導學生跟電腦老師書空,并關注三個字中都有起著支撐作用的關鍵筆畫豎或豎鉤,然后帶領學生口頭組詞,最后在田字格中描一寫二。

  2.指導書寫“去”字。

  教師帶領學生明確筆順。

  出示課件17:

  教師講解:同學們,上下結構的字要先寫上面,后寫下半部分;上半部分“土”字的橫要寫得長一些。

  學生口頭組詞,然后描紅,每個字在田字格中再書寫兩個。

  (設計意圖:低年級寫字教學是一項重要的任務,是關系到學生終身發展的基本功。教學中,先由學生自主觀察發現每個漢字書寫的關鍵點,再通過擴充詞語等方式幫助學生記憶理解記憶漢字,有效增強寫字的趣味性,使學生的寫字能力能夠循序漸進。)

  四、拓展趣詩,共讀共猜

  教師引導:老師還為同學們帶來了謎語詩,請你聽老師讀一讀。

  出示課件18:

  老師讀一句,請大家跟讀一句。

  教師講解:詩句是謎面,打一種自然現象。老師給大家介紹一下,它有神秘的力量,秋天里它一來,樹上的葉子就掉落下來;春天里,它來了,花兒就開放了;它能江面上掀起波浪,它要是來到竹林里,竹子們就會歪歪斜斜。你猜猜它到底是誰呢?

  學生自主表達。

  預設1:學生猜錯了。

  教師引導:你是怎么想到的?愿意聽聽其他同學的想法嗎?

  預設2:它是風。

  教師引導:為什么是風?你是怎樣想的,給大家講一講吧。

  四、課堂小結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一首有趣的謎語詩,讀起來好聽,才起來有趣,還認識了不少漢字朋友,讓我們給自己鼓鼓掌吧。

  五、布置作業

  出示課件19:

  六、板書設計

  6 畫

  遠 山有 ,

  近 水無 。

  去花 ,

  來鳥 。

  教學反思

  課堂教學中,在感悟古詩的環節,我通過利用課文插圖與調動學生生活中的見聞和感受相結合的方式,對比后讓孩子理解詩句大義,進而思考、猜測;又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誦,以及學生集體試背、定位聯想試背的方法來回歸古詩。以此實現低年級古詩教學側重積累的目標。對于學生原有認知的調動比較到位,效果較好。因此,我認為,課堂教學不應當是一個封閉系統,也不應拘泥于教材資源,多方面資源相融合的課堂會使我們的孩子獲得更多的情感體驗,使我們的語文教學變得更加靈動。

語文的教案 篇7

  設計理念:

  設計本課教學時,我根據課程標準中提出的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大力提倡綜合性學習這一理念,確立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學時,立足于學生自己體會感悟,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自主性,教師只作適當點撥引導。讓學生在開放自主、歡快合作的學習過程中激發欣賞情趣,調動體驗與感悟,培養學生的人文情懷。

  教學目標

  學習目標:

  (一)認知目標:

  1.學習本課11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會用猶如、像、仿佛,宛如等詞語口頭造句。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全文。了解西湖美麗的自然景觀,體會西湖擁有人間仙境明珠稱謂的獨特內涵。

  (二)情感目標:

  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體會西湖的自然美,感悟文章的語言美,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山河的思想感情。

  (三)技能目標:

  1、通過學習課文,引發課外閱讀的興趣,培養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2、背誦自己喜歡的詞句或段落,積累語言,提高文字欣賞能力。

  3、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能力。

  教學重點、教學難點:

  教學重點:

  1.借助具體的語言材料,使學生在朗讀中品味西湖優美的風景,得到美的享受;

  2.能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初步感知運用打比方手法對增強語言表達效果的作用,嘗試用比喻詞說句子。

  教學準備

  1、課件設計。

  2、課前要求學生查找與西湖有關的資料、及圖片,并根據自己的需要有選擇地收訂和處理資料。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調動積累,激趣揭題

  1、(出示幻燈片)同學們一定都看到了上面這句話:上有天堂,下有蘇杭。(出示句子)蘇杭指哪里,你知道嗎?(板書:杭州 杭是生字,跟讀)。

  2、你覺得天堂是什么樣的地方?而西湖(板書:西湖),就是鑲嵌在天堂杭州的一顆明珠。

  3、天堂是非常神秘、令人向往的、像仙境一樣美好的地方,上有天堂,下有蘇杭這句話就說明蘇州、杭州像天堂一樣美。你知道嗎,杭州向來就有人間天堂的美稱。(出示文字)指名讀,齊讀。這句話中還有什么地方不理解嗎?(理解:素有選擇詞義)

  4、你去過杭州嗎?杭州給你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景點是哪里呢?(板書課題)西湖給你留下了哪些美的印象?(和學生多聊一聊)

  西湖,就是鑲嵌在這天堂里的一顆明珠。(出示文字)

  5、齊讀,你讀懂了什么?還有不理解的地方嗎?(鑲嵌結合生活中媽媽的戒指理解)

  (先讓去過杭州的學生說說給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景點,聊一聊對西湖的印象,激起學生的生活體驗,也讓沒去過西湖的同學對那里產生了想了解的興趣,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二、圖文結合,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1、為什么說西湖是鑲嵌在這天堂里的一顆明珠呢?下面請大家跟隨老師的攝像圖片去游覽一下西湖,好嗎?請大家一邊看一邊聽課文錄音,等會兒請大家來說說看過之后的感受。(播放幻燈片,同時播放課文錄音)

  2、生談感受。

  (通過幻燈片的放映,課文的配音朗讀,讓學生游覽西湖,感受西湖的美,學生仿佛身臨其境,有了較真切的感受,也更加激起了學生學習課文的激情。)

  3、小朋友都聽得很認真。有些都迫不及待地想自己來讀了,那就讀吧,讀的時候要做到:⑴、讀準字音,讀通句子;⑵、碰到生字組成的詞語多讀幾遍,并想想他們在句子中的意思,如果不理解,可以輕輕用鉛筆打個問號;(3)讀完后標好小節。

  4、檢查自學效果:現在,老師想聽聽你們讀得怎么樣。

  (1)出示詞語(帶拼音):誰來讀讀這些詞語?(指名讀詞開火車讀齊讀。重點讀準后鼻音、翹舌音)

  素有 連綿起伏 淡 猶如格外

  漂浮 掩映 一般 令人心曠神怡 夜幕初垂

  ①重點指導:前鼻音:綿、淡、掩、般翹舌音:初 后鼻音:令

  ②去掉拼音讀。

  5、了解大意:小朋友都很聰明。現在請4個小朋友來讀課文,邊讀(聽)邊想:文中描寫了西湖的哪些美景?(板書:山巒 湖水湖堤 小島華燈 )

  6、教師描述引讀,初步學習第1節:西湖三面環山,層巒疊嶂,湖水平靜,碧波蕩漾,倒映著柳絲飄逸的湖堤,黛綠的小島,湖光山色美如仙境。因此人們常說

  (出示課文第一自然段),學生齊讀。

  ①學習生字素,理解素有的意思:

  字典上共有 種解釋:abc這里選第種。

  ②第1自然段告訴我們什么?

  過渡:為什么西湖會被稱為天堂里的一顆明珠呢?下節課再學習。

  三、學習生字,指導書寫

  1、你準備用什么方法記住這些生字?

  換一換:綿棉 猶優、憂 浮乳 掩淹

  加一加:令鈴、嶺、冷、領

  2、如何把字寫漂亮?

  重點提醒:掩:左窄右寬,大要舒展,蓋住電;

  般:注意舟的筆順;右上部分不要寫成幾;

  初:左右部分的起筆一樣高。

  四、作業:

  1、鋼筆生字描紅。

  2、練習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過渡導入

  天下西湖三十六,其中最美數杭州,杭州也因西湖(板書:西湖)而聞名天下,贏得了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美譽。西湖的秀麗,不僅表現在她的一泓碧水,而且表現在環抱她的群山,不論從哪個角度來遠眺、近詳,西湖總是那樣的秀麗,令人流連忘返。現在讓我們一起去領略一下西湖風光吧。看,遠處就是西湖!

  1、出示西湖的圖片。

  (1)眼前的西湖給你留下了什么樣的印象?(柳絲輕拂的圖片)(學生自由說)

  二、學習第二自然段

  1、電腦出示西湖青山綠水的畫面(自由讀第二段)

  思考:你站在柳絲輕拂的西湖邊放眼遠眺,看到了什么?自由讀書

  A:你覺得這山怎樣?(板書: 山巒)從哪里體現出來的?(引導理解:層層疊疊,讀一讀、連綿起伏、)這連綿起伏的山顏色也很有層次,(看圖引說,這山綠,--有濃--有淡:讓我們看了感覺就像一幅優美-----)

  (那你能把這優美的景色讀出來嗎?自己讀,指名,齊讀。)通過你的朗讀,真的使我看見了一幅優美的山水畫。

  B:你還看到了什么?(板書:湖水)讀讀描寫西湖水美的句子。你覺得水怎樣?美在哪里?

  猶如可以換成好像,仿佛,碩大是什么意思?為什么把湖面看作銀鏡?

  靜靜的湖面有了這白鷗,顯得更有生趣了。你能把這兩句讀好嗎?自由試讀,邊讀邊想象西湖湖面上點點白鷗飛掠的景色。指名讀,齊讀。

  2、站在湖邊眺望,真是遠山近水皆有情。真像一幅優美的山水畫。讓我們一起把這畫面展現出來吧!(讓我們有感情地背誦第2自然段。)(你的朗讀讓我感受到了這美麗的山水景色)

  3、過渡:是呀,正因為如此,西湖又有了一個比作美女西施的名字--西子湖。西湖之美,使人賞心悅目。

  三、學習第三自然段

  (電腦出示畫面)

  1、課文中寫了哪些景點呢?自己讀一讀第三自然段,把你喜歡的景點多讀幾遍,想一想為什么喜歡它呢?

  2、文中寫了哪些景點呢?所有這些景點都在這綠色的鑲邊之中。(看,出示圖片,綠色鑲邊)

  你喜歡西湖中的什么景點呢?

  A:十里名湖中,蔥綠的孤山顯得格外秀美典雅。(孤山顏色很美,看多么秀麗雅致的孤山啊!)小結:西湖周圍全都是蔥蔥郁郁的樹木。孤山在碧水之間,顯得格外秀美,它并不險峻,十分典雅。能通過朗讀表現出來它的美嗎?(指名讀)

  B:孤山東邊的白堤和西南的蘇堤,就像兩條綠色的綢帶,輕柔地漂浮在碧水之上。這里的白堤和蘇堤就是為了紀念白居易和蘇軾兩位詩人。(板書:湖堤)

  似青綢綠帶的長堤在漂浮波動的水面上,有著一種動態的美(朗讀體會)

  C;湖心仙境一般。(朗讀體會)小島在樹木的遮掩下,若隱若現,十分迷人。(板書:小島)

  D:這連綿起伏的群山,水平如鏡的湖面,秀美典雅的孤山,似青綢綠帶的湖堤,樹木掩映下的小島,仿佛仙境一般。看了后我們感到十分舒暢,真是心曠神怡啊!

  你能把心曠神怡的舒暢心情讀出來嗎?讀最后一句。

  小結:你還知道哪些景點嗎?下面就請同學們自己來介紹一下搜集到的西湖景點。(曲苑風荷柳浪聞鶯)

  3、說話練習:看到了這樣的美景,我

  4、我們一起把第三段有感情地朗讀好嗎?

  西湖的美景使中外賓客目不暇接。每當秋高氣爽,湖面平靜如鏡,明月當空,月光與湖水交相輝映,別有一番景象。現在,請隨我一起去游賞月下的西湖吧! (板書:夜游)

  四、學習第四自然段

  1、配樂范讀第四自然段。

  (1)游客們,月下的西湖美嗎?你們看到了什么?

  華燈倒映在湖中比作什么?朗讀這個比喻句。(板書:華燈)

  (2)明月東升,湖光燈光交相輝映,此時如果你伴著悠揚的琴聲(板書:琴聲)泛舟湖上,會有什么樣的感覺?指導朗讀最后一句

  2、指名讀(電腦出示畫面)

  3、看著這樣一個畫面,聽著優雅的聲音,你是否也想來做一次配音演員呢?

  4、學生自由朗讀。齊讀

  同學們,置身西湖,眼里的一切,有山,有水,有景。都如詩、如畫,如夢。真像到了人間天堂。所以作者在第一段中就寫到:

  齊讀第一段。

  五、總結:

  西湖,是一首詩,一幅天然圖畫,一個美麗動人的故事,不論是多年居住在這里的人還是匆匆而過的旅人,無不為這天下無雙的美景所傾倒。讓我們以蘇東坡的詩句來結束今天的游覽吧

  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六、作業

  1、背誦課文。

  2、摘抄文中的好詞好句。

  6西湖

  山巒 湖水 (遠眺)

  湖堤 小島 (近賞)

  華燈 琴聲 (夜游)

語文的教案 篇8

  教學目的: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透過課文,教育學生能正確看待別人的長處和自己的短處。培養學生養成以別人之長補自身之短的良好習慣。

  教具準備:

  教學掛圖、動物貼畫。

  教學課時: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新課

  1、請大家看黑板上的兩幅圖。(請同學說說這兩幅圖都畫些什么)

  2、這天,我們要學習第15課《駱駝和羊》(板書課題)

  3、學生讀課題,質疑。

  (高好還矮好?它們是怎樣樣辯的?……)

  (二)新授

  1、打開課本第15課《駱駝和羊》,邊讀邊想這兩幅圖與課文中的哪一段相符?(指名答)

  ①齊讀第一自然段,勾畫找到駱駝和羊爭論的是什么?(高好,還是矮好?)

  ②學習課文第二、三段。

  a、雙方分別提出自己的觀點,能夠抓住重點詞語,也能夠進行補充。

  (學生要提出高好在哪兒,矮為什么不好?矮好在哪,高為什么不好?)

  ⑴下面先請駱駝方的同學先闡述自己的觀點。(邊說邊板書)

  ⑵下面我們請羊方的同學闡述自己的觀點。(邊說邊板書)

  b、你們已經充分地談出自己的觀點,那么你們雙方能不能有感情地讀一讀課文,來證明自己的觀點呢?

  c、為了更能充分說明你的觀點是正確的,那么你們能不能來演一演你的觀點呢?

  學生在辯論的過程中教師指導朗讀。

  ③學習課文第四段。

  那么你們說的都對嗎?我來評評理。(教師讀老牛的話)

  a、學生體會理解。讓羊的一方說一說高好在哪兒,讓代表駱駝的一方說說矮好在哪兒,再說說自己的短處。

  問:駱駝和羊你們此刻覺得是高好還是矮好呢?(高有高的好處,矮有矮的好處)

  b、理解:“長處”、“短處”要在學生歸納時理解。

  c、指導學生朗讀老牛的話。

  ④質疑:聽了老牛的話,你學會了什么?你還有什么問題嗎?

  (三)總結

  (四)布置作業。

  板書設計:

  15、駱駝和羊

  駱駝圖(高好)羊圖(矮好)

  (優點)長處:吃到樹葉(一抬頭…就)吃到草(大模大樣)

  (缺點)短處:吃不到草(跪下、低、鉆)吃不到樹葉(抬、扒、伸)

語文的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學會鑒賞詩詞,實現“披文——及物——物我合一”的教學目的。

  2、強化詩詞的誦讀,讓學生在誦讀詩詞的過程中,感受詩詞意境。

  3、品味富有表現力的語言,體會壯闊深沉的意境,感受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培養詩詞鑒賞能力。

  4、鼓勵學生大膽發表自已的看法,并在實踐中提高學生鑒賞詩詞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1、把握本詞中所描述的景物特點及作者所抒發的情感;(重、難點)

  2、了解詞的結構及有關知識(重點)

  3、指導學生掌握鑒賞詩詞方法,訓練學生的詩詞鑒賞能力。(難點)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一、結合《沁園春·雪》(九年級上),導入課文,引導學生了解有關詞知識。

  1.與學生同背《沁園春·雪》,引導學生談一談作者情況,并指導學生將兩首詞比較,看它們在結構上有什么相似點?

  明確:毛澤東,中國人民的偉大領袖,不但是偉大的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理論家,而且是杰出的文學家。他本身有很高的古典文學修養,對唐“三李”(李白、李賀、李商隱)情有獨鐘,他的詩作洋溢著浪漫主義色彩。他強調以豐富的形象表達豐富的感情,寄寓所表達的事理,其詩詞氣勢磅礴,雄渾瑰麗,富有極高的思想價值、藝術品位和審美魅力。著名詩人臧克家說:“毛澤東詩詞是偉大的篇章。”

  《沁園春·雪》、《沁園春·長沙》字數相同,相應位置的結構相似,韻腳相同。兩首詞同屬“雙調”,一百十四字。前段十三句,后段十二句。一般呈現出曠達疏放、豪邁悲壯的風格。上闕開頭三句為“起句”,中間七句叫“鋪敘”,最后三句叫“煞尾”或“小結”;下闕開頭兩句稱“過變”或“換頭”,下七句是“鋪敘”,最后三句是“煞尾”。

  2.詞,這種文學樣式起源于兩漢,奠基于隋唐,大盛于宋代,又名“長短句”、“詩余”,詞最初稱為“曲詞”或“曲子詞”等,它的特點是“詞有定格,句有定數,字有定聲”。最初的詞都是配樂歌唱的,寫詞時依據的樂譜叫做“詞調”,各種詞調的名稱便是“詞牌”。詞牌:就是詞的格式的名稱。不同的詞牌,其段數、句數、韻律,每句的字數、句式、聲律,均有各自不同的規格,如“沁園春”、“滿江紅”、“西江月”等,由于格式是固定的,因此寫詞叫“填詞”。有的作家在詞牌下另標詞題,如《沁園春·長沙》。詞的標題和詞牌是有嚴格區別的,詞的標題是詞的內容的集中體現,它概括了詞的主要內容。詞可以分為小令、中調、長調,這是依據字數多少來劃分的。小令字數≦58,中調59~90字,長調≧91字。詞可以分上下兩段,叫做“片”或者“闋”。

  沁園春:相傳東漢明帝女兒沁水公主園林,后來被外戚竇憲仗勢奪取,有人作詩詠其事,此詞牌由此而得名。

  豪放派和婉約派是宋代詞壇上的兩大流派。其作品分別表現出不同的風格。豪放派作品氣勢豪放,意境雄渾,詞中充滿豪情壯志,給人一種積極向上的力量,代表作家是蘇軾、辛棄疾。婉約派作品語言清麗含蓄,詞內容中抒寫的感情婉轉纏綿,情調或輕松活潑,或婉約細膩,題材較狹窄,多寫個人遭遇,男女戀情,也間有寫山水,融情于景的。婉約派的代表詞人有柳永、秦觀、李清照等。

  為何以“長沙”為題?(引入時代背影簡介):

  長沙是毛澤東青年時期學習生活、革命活動的中心,他在此先后長達十三年之久。這首詞寫于1925年。這一年的2月,毛澤東在韶山領導農民運動,幾個月內就組織了二十多個農民協會,軍閥趙恒惕要逮捕他,在韶山人民的掩護下,毛澤東同志秘密離開韶山,赴廣州接辦農民運動講習所,途經長沙,游橘子洲,岳麓山,追懷求學、革命斗爭生活,因有此作。

  二、預習檢測(請給下列彩色字注音)

  沁園春(qìn)百舸(gě)崢嶸(zhēng róng)

  寥廓(liáo kuò)揮斥方遒(qiú)浪遏飛舟(è)

  三、朗讀課文,整體感悟

  (一)參看注解,將詞中每句大意順暢地說出來。

  (二)將疑難詞句、關鍵詞句、精妙語句找出來。

  (三)整體感知:

  1、這首詞描述了幾幅畫面?各概括了哪些內容?你可以根據內容給各幅畫加個小標題嗎?這一組典型的畫面塑造了詞人什么樣的形象?體現了詩歌什么樣的特點?

  明確:描述了四幅畫面:“獨立寒秋”圖、“湘江秋景”圖、“崢嶸歲月”圖、“中流擊水”圖。這一組典型畫面刻畫了詞人高大的光輝形象,體現了詩歌最顯著的特點是形象性。

  2、以詩人的活動為主體,找出表現全詞線索的動詞。立、看、悵、問、憶

  3、詞的上下兩闋主要寫什么?它們是從哪些方面、什么角度來寫的?

  看:山、林、江、舸、鷹、魚(萬類,各種并置景物)

  并置式詩人(我)

  憶:指點、激揚、擊水、浪遏飛舟(各種活動并置)

  詞的上下兩闋各有一個“領”字,請找出來,并說說各領起幾句。

  上闋“看”字;領起七句。

  下闋“憶”字;領起八句。(“恰”領起4句。)

  上闋——寫景:描繪湘江絢爛多彩的秋色圖。

  山上:萬山紅遍,層林盡染(遠眺)夸張

  江中:漫江碧透,百舸爭流(近觀)色彩繽紛對仗

  天空:鷹擊長空(仰視)

  水底:魚翔淺底(鳥瞰)

  下闋——抒情:抒發凌云壯志,革命豪情

  戰斗風月:攜來百侶曾游

  年齡氣質: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

  精神狀態:書生意氣,揮斥方遒

  戰斗行動:指點江山,激揚文字

  4、上、下闋的最后一問是否相同?若不同,則請說明。

  明確:上闋為設問,引出下文;下闋為反問,回應前文。

  5、全詩的'詩眼'是什么?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四、閱讀鑒賞

  (一)簡析上闋

  第一層(第一個整句)

  【讀釋】

  l寒秋:深秋。

  l湘江北去:湘江,源出于廣西靈山東,海洋山西麓,流貫湖南東部,經長沙北去,匯入洞庭湖,全長817公里,為湖南境內最大的河流。

  【串解】提問:本整句為了填詞的需要,變動了詞序。據詞義,其正確的詞序應怎樣?

  明確:正確的語序應該是:深秋時節,獨自一人站在橘子洲頭,(只見)湘江水滾滾向北流去。

  詩歌為了押韻,或者為了強化語言的啟示性、傳神性,語序往往倒裝,而且有些成分省略,要明白地讀懂詩句的意思,還得讀者自己通過想象,進行合理的調整和補充。

  【賞析】提問:從上闋看,這個整句的作用有哪幾條?

  明確:其一,點明時令;其二,交代地點和特定的環境;其三,引出作者;其四,作出鋪墊(A、為下文描寫“湘江秋色圖”作鋪墊;B、為下文“萬類……”的哲理作鋪墊)。

  短短十二個字,把詩人獨立顧盼,意氣昂揚的形象烘托如畫,并為全詞奠定了豪邁的基調。

  還要注意:“獨立”、“寒秋”二詞的巧妙:

  “獨”字與下闋的“百侶”相對應,說明作者形獨而心不獨。

  “寒秋”,秋深有寒意,因為深秋,所以楓葉才會“紅遍”;因為深秋,江水才有“碧透”之狀;因為深秋,才覺“長空”,才能賞雄鷹搏擊。可見,好些匠心獨運的字詞,要從宏觀來把握,方悟其妙。

  “獨立寒秋”,表面是切合時令特點和作者處境,實際上讀罷全篇會發現,詩人是“反彈琵琶”,“獨立”而不孤單,“寒秋”卻無冷意。“獨立”,不僅表明是一個人,而且顯示了詩人砥柱中流的氣概。寒秋季節望著日夜不息的江水,詩人陷入了沉思,表達了對祖國和民族前途的憂思之情。

  提問:本整句為了填詞的需要,變動了詞序。據詞義,其正確的詞序應怎樣?

  明確:正確的語序應該是:深秋時節,獨自一人站在橘子洲頭,(只見)湘江水滾滾向北流去。

  2、第二層(第二、三個整句)中間七句的“鋪敘”中意象賞析

  【讀釋】

  l萬山紅遍:萬山,指湘江兩岸岳麓山和附近的許多山峰。紅遍:紅盡之意。

  l層林盡染:見課P3注3。

  l漫江碧透:漫江,滿江,湘江即使到了深秋,水勢仍然很盛,用一個“漫”字來寫它,可謂恰到好處。碧,極言江水之清;碧透,即江水碧綠之極;透,同“遍”意相近,程度副詞。(一說:“透”,言水清。)

  l百舸爭流:舸,大船;百舸,許多船。爭流,爭著行駛。

  l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見課P3注6。

  l萬類霜天競自由:萬類,宇宙成物;霜天,秋天;競,競相,爭。

  【串解】遠望許多的山上,重重疊疊的楓樹林,經霜變紅,像染過一般;近看碧綠至極的湘江上,無數的船只在爭著行駛。雄鷹在廣闊的天空里矯健有力地高飛,魚兒在清澄的江水里自由輕快地游動,宇宙間的萬物,都在這深秋時節中過著自由自在的生活。

  【賞析】提問:這個“看”字,總領幾句?詩人是如何描繪出一幅“湘江秋色圖”的?作者用了什么方法?

  明確:抓住典型,點面結合。多種角度,鋪層描畫。作者選取了山林、行船、雄鷹、游魚等最能體現秋色的典型各作為一個點,再用萬類概括面,從視覺的不同角度:遠望——近看——仰視——俯視;不同色彩:“紅遍”,“碧透”;不同形態:“層林”、“漫江”、“爭流”、“擊”、“翔”等,描寫湘江秋色多姿多彩的畫面,構成“萬類霜天競自由”的哲理圖畫。

  此段描寫用詞精當,極富表現力:“遍”寫楓色之廣,“層”寫楓林之茂,“染”寫樹色之濃,“漫”寫江水之溢,“透”寫湘水之清,“爭”寫行船之奮,“擊”寫雄鷹之健,“翔”寫魚兒之樂。錘煉精妙,令人拍案叫絕。(古詩詞的欣賞,捕捉關鍵性的詞語作分析,是一種重要方法,其技藝往往體現在用詞上,而用詞的技巧又往往體現在動詞、形容詞、副詞的錘煉上。)

  (意象的組合,使這首詞不僅內容豐富,而且氣勢磅礴,畫面壯闊,意境高遠。達到思想內容與藝術的高度融合)

  “意象”是我國古典美學中的一個術語,是我們學習詩詞首先要掌握的一個概念,它包括“意”和“象”兩方面的內容。意:創作者的思想感情;象:作品中的客觀物象。詩人的思想感情與客觀物象融合形成意象,意象就是蘊涵詩人思想感情的具體形象,是表現詩人感情的載體。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這首詩中“千山”“鳥”“孤舟”“蓑笠翁”“寒江”“雪”就不是簡單的事物,而是熔鑄了詩人的感情——不屈服于環境,傲然倔強,充滿主觀情緒意味的意象了。

  意境:詩人通過種種意象的創造和組合所構成的一種充滿詩意的藝術境界

  從空間:山上的“層林”,江中的“百舸”,空中的雄鷹,水底的游魚

  從狀態:靜態的火紅的楓林,動態的“爭流”的“百舸”等。

  作者如何借意象表達思想內涵的呢?

  詩人筆下的意象不應是客觀的白描,而應是“灌注了生氣的形象”。(康德語)

  (“看”字統領幾句中哪些詞表現力特別強)

  山紅水綠的靜景的色彩美

  萬:山之多遍:紅之廣

  層:樹林的重重疊疊染:山林紅葉的斑斕絢麗,紅得深透

  漫:江水溢滿之狀透:強調水的碧綠清澈

  “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中的“萬”、“層”、“漫”以及“遍”、“盡”、“透”這些詞在范圍、程度、層次等方面,使紅綠兩色更為突出,更為豐富,更為濃艷鮮明,令人感到可愛。

  事物動態的雄壯美

  “百舸爭流”中的“爭”增加了昂揚奮進的氣氛,活現出千帆競發、爭先恐后的熱烈場面。“鷹擊長空”、“魚翔淺底”中,“擊”透出猛、勁,飛鷹雄姿,矯健有力,更覺天空秋高氣爽;“翔”突出輕、快,更顯游魚在江水清澈見底水天相映的在水中從容、輕快自如,像鳥一樣盤旋的神態。。“擊”、“翔”準確而生動地刻畫出了在萬里長空中鷹飛的矯健和在清澈見底的江水中魚游的歡愉自在,“萬類霜天競自由”中的“競”字,有力地突出了在寒秋嚴霜下的萬物蓬勃旺盛的生命力,讓人感受到詩人對大自然的無限熱愛和由衷贊美。

  總的說來,這些意象,或廣博,或宏偉,或雄峻,競相向上、生機勃勃、氣勢磅礴,與毛澤東積極向上,昂揚奮進的立意契合。以壯景抒豪情!

  以卞之琳的《斷章》詩歸結: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你裝飾了別人的夢。

  胸懷博大的看景人也便成了“風景”,形成一幅氣勢磅礴的“偉人圖” !

語文的教案 篇10

  一、領悟教材把握重點

  《蒲公英》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五冊第四單元中的講讀課文。這是一篇以植物蒲公英為題的語言故事。全文采用擬人的手法,寫出了成熟的蒲公英種子對太陽公公的囑咐所持的態度、所作出的選擇不相同,結果他們的命運也截然不同,從而告誡人們作任何事都不要被表面現象所迷惑,不要有不切實際的幻想,而應該聽從前輩的正確教導,實事求是,腳踏實地。

  根據課文和學生的特點,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及重點、難點。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有生字組成的詞語,會用“可愛”、“親切”造句。

  3、通過學習、理解課文,知道做任何事情都必須實事求是,腳踏實地,不要被表面現象所迷惑,不要有不切實際的幻想。

  教學重點: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會用“可愛”、“親切”造句。

  教學準備:

  圖片、小黑板、錄音磁帶、投影片

  二、精選教法激趣樂學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為了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本課借助錄音故事導入新課,調動學生的情緒,把學生領入樂學氛圍。

  2、本著新課程標準中“起點低,要求嚴,訓練實”的要求,緊緊抓住課文中每一美的要素和亮點,激發學生去咀嚼,品味,感悟,欣賞,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讀中有所悟,在讀中受到感情的熏陶,使學生的主體狀態得到激活。

  3、根據兒童學習書面語言的規律,在制定教學目標時,將朗讀復述課文等吸收積累語言的訓練放在首要位置,將吸收和積累范文語言作為主要教學目標,將知識、活動和審美融為一體

  三、講究學法貴在探究

  新課程標準強調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教者應創設一定的情境,引導學生主動探究,自主學習,培養學生探究未知的興趣、習慣和能力。本課我準備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課上以學生閱讀、討論、感悟為主,為學生營造能夠讓他們都愿意積極參與,都能自主選擇的開放融洽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在自由而充分的學習活動中生成能力,提高素質。

  四、巧設程序步入意境

  [教學流程及設計意圖]

  根據課文內容和教學目標,我準備用兩課時教學全文。

  第一課時:揭示課題,初讀,整體感知全文,細讀精思,突破教學重點。隨課文進行分散識字。

  第二課時:品讀感悟,突破教學難點。

  這里我主要說一下第一課時的教學流程及設計意圖。

  一、借助媒體步入意境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

  1、聽本文錄音故事,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2、出示圖,導入課文。

  [此環節設計說明:心理學家布魯納認為:學習是一個主動的過程,對學生學習內因的最好激發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即主要是來自學習者本身的內在動機,這是直接推動學生主動學習的心理動機,利用電教媒體圖文、聲像并茂,形象生動,用它導入新課,形象地再現了課文的“語境”,從而豐富和拓展了學生閱讀的“心境”,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望和學習興趣。]

  二、增加密度開闊視野引導學生自主探究

  1、讓學生根據要求自由讀課文,

  (1)自由輕聲讀課文

  (2)畫出生字新詞,多讀幾遍。

  (3)標出小節號,遇到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

  2、學習第一小節(出示圖)

  (1)問:圖上畫的是什么?誰能看圖向我們介紹這種植物?

  (2)引導讀第一自然段。

  (3)相機出示詞語:絨球降落傘,學習生字。

  [此環節設計說明:設計自讀、展示、交流這幾個過程,教師就充分地把學習的主動性交給了學生,讓學生在創設的情景中帶著問題積極探究,用心地品位、揣摩課文中的語言文字,讓學生在自我感悟、討論中自主學習。學生自我探索知識,充分地體現了學生的主導地位,最大限度地調動了學生探求新知的靈氣與悟性,營造了一種師生民主、平等、融洽的課堂氣氛,學生探究知識、積極探索的心理取向得到了激活。]

  3、學習第二小節

  可愛的降落傘們究竟會飄落到哪里去呢?我們繼續讀課文。

  (1)在學生反復讀的基礎上讓他們交流讀懂了什么?

  (2)然后指導朗讀。突出:別也不要只有……才……等詞。

  4、學習第三小節

  (1)聽了太陽公公的囑咐,小降落傘齊聲答到:……(引讀第一句)

  (2)絕大部分的種子聽了太陽公公的話,到泥土中去生長了。可是,有兩顆小種子卻不這樣想。請大家繼續讀課文。采用分角色比賽讀的方法進行教學。

  [第2、3自然段設計說明:第2、3自然段是故事的發展,是全文的重要,教學設計遵循“學生為本”的教學原則,在教學中老師“導”而不“牽”,沒有過多的提問和講述,而是巧妙地引導學生抓著蘊涵豐富形象的重點詞語,適當點撥,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增加知識的容量和密度,開闊學生的視野,以“感知、感受、感悟”三個層次逐層推進,促使學生積極思維,主動地探究知識。始終引導學生抓著課文的重點詞句,以朗讀為主線,讓學生在反復讀、仔細品、認真想中獲得新知。]

  5、學習第四小節

  過渡:種子的選擇不同,它們的結果怎么樣呢?

  (1)自由讀,畫出表示不同結果的詞。

  (2)根據回答補充板書。

  6、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此環節設計說明:從讀通階段的整體到讀懂階段的部分回到整體,將各個部分聯系起來,融合貫通,進一步“入境悟情”,感悟會之于心,誦讀出之于口,心口相應,增強閱讀效果。]

  三、激活想象豐富說話內容

  1、你愿意把介紹給別人聽嗎?

  2、作業:有感情地朗讀全文,把讀后的收獲告訴家長。

  [此環節設計說明:語言訓練與思維訓練必須緊密地結合起來。通過表象再現,讓學生對課文內容有所感受。在此基礎上,因勢利導,學生自然地豐富了說話的內容。這種把語言訓練與思維訓練巧妙的結合在一起的方法,對于低年級的學生是非常適宜的。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最大限度地開發學生的潛能,讓學生在優美的情境中復述了課文。]

  四、指導寫字。

  1、蒲公英的種子給我們帶來一些詞語。出示本課生詞,指名讀,適當談一些自己的理解。

  2、出示生字,自讀,指名自選生字,從結構、筆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等方面進行分析。

  3、學生進行部分字的描紅練習。

語文的教案 篇11

  【學習目標】

  1、會人5個生字,理解“鴉雀無聲、截肢”等詞語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3、感受大家對殘疾人博萊克的尊重和保護,以及博萊克自尊、自強的個性。

  【學習過程】

  一、錄象揭題

  1、小朋友,每年國慶節,很多國家都要舉行隆重的檢閱儀式。到時候,部隊首長、國家領導人、甚至外國貴賓都會觀看部隊隊伍和群眾隊伍。

  2、瞧,這是俺們中國的檢閱儀式。(看閱兵式錄象)

  3、看了剛才的錄象,畫面中的軍人、部隊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4、今天,俺們要去波蘭首都華沙看一場特殊的檢閱儀式。(出示課題)

  二、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1、自由讀課文,把課文讀正確。

  2、同桌讀課文。討論課文主要內容:波蘭一所學校的兒童隊員,在國慶節的儀式上,讓的博萊克走在。時,他們的隊伍得到了觀眾的一致。

  3、指名說。

  4、讀了課文,你感覺課文中向俺們描述的這次檢閱和俺們剛才錄象中看到的檢閱有什么不一樣?

  三、學習課文第12段:博萊克的'表示

  1、你瞧,這就是博萊克,他在隊伍中,表示怎么樣?

  2、看看書上是怎么寫博萊克的。指導朗讀12段,讀出自信、投入、有精神的博萊克。(自由讀、指名讀講評、男女讀、全體站起來讀。)

  3、看到博萊克的表示,你想怎么夸他?出示:這個小伙子真棒!(讀一讀)

  4、那為什么有的觀眾說:這些小伙子真棒!(齊讀)

  四、學習課文第2~9段

  1、這些小伙子更棒的表示是在檢閱儀式之前。俺們一起去了解一下檢閱之前的情況吧。請小朋友自由讀課文2~9段,考慮:檢閱儀式之前,這些小伙子在討論一件什么事?

  2、指名回答。(他們在討論該不該讓博萊克去參與檢閱儀式?)

  3、該不該讓博萊克去,為什么要討論呢?分析:

  假如讓他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假如不讓他去,____________________。

  4、大家覺得非常為難。課文中也可以具體看出同學們為難的樣子。請你們讀讀課文第3~6段,找出表示同學們很為難的詞句。

  5、四人小組交流:你找了哪些句子?

  6、全班匯報:誰也不愿意第一個開口。(怕傷害了博萊克)

  終于(終于有一個人開口了,但是也沒有解決問題)

  鴉雀無聲(外表上一點聲音也沒有,其實心里呢?)

  第6段中連續6個問號。指導讀出為難、猶豫不決的心情。

  7、這么為難、這么難辦的事,稱為的事?(板書:棘手)

  8、這么難辦的事最后解決了嗎?怎么解決的呀?再次看圖。再次朗讀第12段。怪不得,博萊克那么努力地表示自身。此時,他在想什么呀?

  9、是呀,能讓博萊克有機會參與這么重大的活動的是他的同學們,能讓博萊克這么有自信地站在隊伍中的是他的同學們。這群小伙子,懂得尊重身體有殘疾的同學,這些小伙子真棒!(朗讀句子)

  五、小結

  這次檢閱,不但檢閱了小朋友整齊的隊伍,更檢閱了他們美好的心靈。

語文的教案 篇12

  教學目標 :

  1、學習《詩經》的有關常識,培養學生結合注釋理解詩作的能力。

  2、反復朗讀并掌握文中重點實詞虛詞的用法。

  3、理解女主人公情感的變化,初步培養鑒賞作品中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

  教學重點:

  1、熟背本詩,掌握文中重點實詞虛詞的用法。

  2、比興手法的運用,及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

  教學難點:

  女主人公情感的變化。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過程

  一、 導入:(放錄音)讓學生聽歌曲《在水一方》。

  提問:誰知道歌詞的出處? [明確]《詩經》中的《蒹葭》,

  教師:今天我們再來學習《詩經》中的其他作品。

  二、 簡介《詩經》

  《詩經》是我國是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記錄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的500年間的社會生活。原本只稱《詩》,共305篇,所以又稱“詩三百”。

  《詩經》按其表現內容可分為“風”“雅”“頌”三部分。

  “風”又稱15國風,共160篇,大都是民間的歌謠,最富思想意義和藝術價值,成為我國現實主義詩歌的源頭 。

  “雅”分大雅和小雅,共105篇是宮廷樂曲歌詞。它是一種正統音樂。

  “頌”分周頌、魯頌、商頌,共40篇,是宗廟祭祀的樂歌。

  《詩經》表現手法來分可分為賦、比、興三類,與 風、雅、頌合稱為《詩經》六義。

  三、 引入《氓》

  在春秋時期,隨著私有財產的形成和父系社會的確立,愛情的不自由和男女的不平等逐漸產生,《氓》就反映了男女不平等的婚姻給女性造成的巨大創傷。

  四、 指導誦讀

  放錄音:第一遍,提醒學生注意 字音和節奏(二二節拍)

  指名兩位學生朗讀,并讓其說明這樣讀的理由。

  集體朗讀(要求讀出詩歌的.語氣 語調,把握主人公起伏的情感)

  五、 詞匯掌握

  1.找出文中的通假字(于—吁 無—毋 說—脫等等

  2.找出文中的古今異義的詞語(至于 以為 泣涕 子 賄 宴)

  3.找出文中活用的詞語并解釋

  其黃而隕:黃,名詞活用作動詞,變黃。

  士貳其行:貳,數量詞作動詞,有二心。

  二三其德:二三,數量詞作動詞,經常改變。

  4、匪:fēi 愆:qiān 將:qiāng 載:zài 于:xū 說:tuō

  徂:cú 湯:shāng 裳:cháng 靡:mǐ 隰:xí 角:jiǎo

  六、小組討論 理清思路(用兩個字概括詩歌大意)

  明確:戀愛 婚變 決絕(板書)

  七、自主 合作 探究

  《氓》是一首敘事詩。敘事詩有故事情節,在敘事中有抒情,議論。作者用第一人稱“我來”敘事,采用回憶追述和對比手法,請一位同學說說故事情節。

  1. 學習“戀愛”部分(一二章)

  ⑴學生集體朗讀此部分后 ,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內容。

  明確:相見 定情 送別 約期 (布置作業:將這一部分改寫成現代文,加入合理想象)

  ⑵品味“相約送別”場景中的語言,概括兩人性情。

  明確:氓:急噪 任性

  姑娘:溫柔 體貼 癡情 遷就男子 這也預示兩人今后的悲劇婚姻生活。

  [3] 從“子無良媒”到“秋以為期”,女子的思想發生了怎樣的變化?(討論)

  明確:女子先言“子無良媒”,是出于對“禮”的一種遵從,古禮認為女子嫁人,須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如不然則父母國人皆“賤”之,后又言“秋以為期”,說明女子沖破了“禮”的束縛,勇敢地與“氓”私訂終身。

  [4]朗讀第二章,請學生展開想象,女子思念男子的具體表現是什么?讓同學用自己的語言表述出當時女子的心理細微變化。(“乘彼垝垣,以望復關。不見復關,泣涕漣漣。既見復關,載笑載言。”)

  提問:從這兩章中我們能不能對當時的社會風俗習慣有所了解?

  明確:

  A、當時的商業活動是物物交換—“抱布貿絲”

  B 、占卜文化—“爾卜爾筮,體無咎言”

  C、婚姻需要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匪我愆期,子無良媒”

  2. 學習“婚變”部分(三 四五章)

  n 朗讀第三章,提問:

  ① 本章講述了什么內容?(明確:勸誡女子不要癡情。)

  ② 既然是勸誡女子不要癡情,為何又要說“桑之未落,其葉沃若。于嗟鳩兮,無食桑葚”是否多余?以及第四章中“桑之落矣,其黃而隕”也同樣提到了桑葉,有何特殊含義?

  明確:

  不多余。使用的是比興手法。以桑葉新鮮潤澤的自然情狀喻女子年輕貌美之情狀,也指兩人戀愛時情意濃密;以桑葉枯黃掉落的自然情狀比喻女子年老珠黃之情狀,也指氓變心感情枯竭。同時由桑樹引發對自己年長色衰,慘遭遺棄的敘述,這是“興”。整體看有以桑葉由鮮嫩而枯黃來比喻愛情生活由幸福而至痛苦。比興手法可以激發聯想,增強意蘊,產生形象鮮明,詩意盎然的藝術效果。

  ⑴ 請一學生朗讀,提問:開頭幾句用了什么藝術手法?試舉例說明。

  [明確]比興,“桑之未落,其葉沃若” “桑之落矣,其黃而隕”。

  ⑵文中的比興有何特點?

  [明確] 第三章,前四句“桑之未落,其葉沃若。于嗟鳩兮,無食桑葚。”又桑葉鮮嫩,不要貪吃桑葚。這與后面六句勸說“于嗟女兮,無與士耽”形成對照,詩意是相連的。

  n 朗讀4、5兩章,提問:

  ① 女子婚后生活如何?(明確:女子嫁給男子后辛勤勞作,任勞任怨,盡妻子的職責,而男子卻“至于暴矣” “二三其德” “士貳其行”,且女子家人“咥其笑矣”。)

  ② 兄弟為何嘲笑她?(學生討論)

  總結:(情景想象,女子回家后會對兄弟說什么話?)

  a無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私定終身,違背當時禮節。

  b兄弟認為女子不懂得順從丈夫。

  ③ 推測當時社會女子的地位和命運?(由于社會政治歷史原因,女子將一生所有的幸福

  寄托在愛人身上,這本身就是一個悲劇。聯系現實,不要喪失自我個體的獨立性。)

  ④ 面對男子的背棄,女子是否是忍聲吞氣,苦苦哀求男子回心轉意?

  第四章,前四句“桑之落矣,其黃而隕”,葉由嫩綠變為枯黃,這與士“信誓旦旦”變為“士貳其行”相對照,含有隱喻。

  第三四章起興的詩句,用自然現象來對照女主人公戀愛生活的變化,由起興的詩句引出表達感情生活的詩句,激發讀者聯想,增強意蘊,產生形象鮮明、詩意盎然的藝術效果。有人認為,用桑葉嫩綠而枯黃來比喻戀愛生活由幸福而至痛苦,這種興兼有比的特點,更富有藝術魅力。

  ⑶集體朗讀這部分。

  3. 朗讀第6章,提問:

  ① 女子面對男子的背棄是什么樣的態度?

  明確:女子想到了過去要與他偕老的愿望,而這愿望如今讓她生怨恨之氣。男子的背信棄義斬斷了女子對過去美好生活的回憶,決心要與之斷絕關系,即決絕。

  ②“淇則有岸,隰則有泮”有何含義?(比興)

  A、反襯男子的變化無常

  B、女子的痛苦沒有盡頭

  C、女子的忍耐是有限度的

  ③女主人公最后做出怎樣的選擇?從中反映出什么性格特征?

  明確:“反是不思,亦已焉哉!”反映其清醒 剛烈的性格特征。

  ④ 從文中可以看出女主人公什么樣的性格特點?(教師強調概括人物

  性格特點,要從課文出發。學生自由討論,教師加以總結)

  特點:勤勞 溫柔 善良 堅強

  4、 體朗讀課文后,利用課堂剩余時間背誦本詩

  5、板書 氓

  (情節) 戀愛 婚變 決絕

  (基調) 熱情、幸福 怨恨、沉痛 清醒、剛烈

  八、布置課堂作業:課后練習2、3題

語文的教案 篇13

  【教學依據】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生于憂患,死于安樂”,這些閃爍著人生智慧的警句,不知點燃過多少孜孜不倦的求索者思想的火花,它讓人懂得維護安寧團結的政治局面的重要性;它促人明了“施仁政”“行王道”的治國理想;它讓人徹悟“人才要在困難環境中磨煉造就”的真諦。這些千古絕論,就出自于春秋戰國時孟子的《孟子》兩章。

  《孟子》兩章,皆為說理散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是通過對天時、地利、人和三個條件的比較,說明決定戰爭勝負的根本條件是人心的向背,而決定人心向背的是施行“仁政”與否。從而說明“人和”對戰勝的決定作用,由此推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論斷,說明施行“仁政”的必要性。“生于憂患,死于安樂”論述的是造就人才和治理國家的問題,孟子認為人才是在艱苦環境中造就的,人只有通過艱苦磨煉,才干有所作為。進而由個人談到治國,由此自然導入文章中心論點:“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兩篇文章,篇幅短小,邏輯嚴密,思想深邃,觀點鮮明,論證有力,氣勢充分,感情洋溢,語言精辟,尤善于譬喻,用形象化的語言說明復雜的道理。讀后發人深思,頗受啟迪。

  教學這兩篇短文,切忌把它上成純文言知識傳授的機械枯燥的工具課,而應遵循《語文課程規范》中提出的新理念:“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的過程”“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在教學中,要注重學生的自主理解與體驗,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與見解,真正還學生以主體地位;注重學生發明性思維能力的培養,激發學生發現問題、探究問題的興趣,培養科學釋疑的能力,提倡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從而“逐步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和發明性閱讀的能力”。兩篇短文思想深邃、觀點鮮明,能給讀者以深刻的啟迪,所以在教學中要始終重視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讓學生在獲得知識能力的同時,還受到深刻的德育美育的熏陶。

  【優秀教案】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⑴ 讀準字音,劃準節奏,初步揣測文言文誦讀技巧。

  ⑵ 辨析疑難字詞,疏通疑難句意,積累文言詞匯。如一詞多義,虛詞的作用和通假字現象。

  ⑶ 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初步了解文章大意。

  ⑷ 品讀關鍵詞句,深層挖掘作品內蘊。

  ⑸ 動情背誦課文,理解古代哲人的思想。

  ⑹ 多角度賞讀課文,學習古人說理論證的方法和生動、形象、精辟的語言。

  2、過程與方法:

  ⑴ 反復練習誦讀,在讀中積累文言詞匯,在讀中品味文言韻味,在讀中感知內容要點,在讀中領悟文章內蘊,在讀中鑒賞語言的精辟,在讀中質疑探疑解疑,在讀中走近孟子。

  ⑵ 鼓勵學生對課文內容要有自身的心得,能提出自身的看法和疑問,并通過合作交流,一起研討,解決疑難。

  ⑶ 強調學生與文本對話,生生對話,師生對話,創設互動互學的教學情景。

  ⑷ 引導學生鏈接生活,拓展思維,從縱深角度擴展學生閱讀空間。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作品的閱讀探究,激發學生對人生的考慮,引導學生理解孟子的“仁政”思想,啟迪學生明了“人才是在艱難的環境中磨煉出來的”道理。讓學生認識我國古代哲人的非凡才智和他們對我國和世界文化的發展作出的貢獻,增強民族自豪感。學生對作品的傾心解讀,實際上也就是情感培養的過程,是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過程。

  【教學方式】

  1、本文采取“文言美文六步誦讀法”來教學,六步為:初讀課文,疏通句意;吟讀課文,引情入境;研讀課文,理解文意;賞讀課文,玩味精粹;展讀課文,飛揚神思;背讀課文,積累語言。其核心就是強調“以讀為本”。

  2、倡議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生生互動,師生互動,注重學生的自主理解與考慮,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考慮,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情趣。

  3、創設“質疑──探疑──解疑”的教學情景。“學則須疑”,疑能增進興趣,疑能獲得真知,心中有疑,才會探疑,主動探疑才會科學釋疑,在這個過程中,將充沛突現“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

  4、比較閱讀,遷移拓展。閱讀兩篇短文,要在比較中弄清它們在論點、論證思路、論證方法、論證語言等方面有何異同。這樣聯系起來考慮,將會更有啟發性,同時還可以由此和彼,聯系生活,進行必要的遷移拓展。

  5、將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的實現自然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中,而不應把它當作外在的和加任務,防止上成純文言知識傳授課和思想政治課,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觀。

  【教學構思】

  1、導語激趣,導入課題。激趣是這一環節的重點,方法多種多樣,可由孟子眾多的名言警句說起,可由春秋戰國諸子百家導入,可講孟子的生平故事,……總之,無論用哪種方式導入,其目的都在于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2、初讀課文,疏通句意。辨析疑難字詞句,是本文學習的一個重點,可以放手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發現問題,互相討論、互相解疑,實在不能解決的問題,老師和同學們一起研究解決。

  3、吟讀課文,引情入境。反復吟誦課文,揣測吟誦要領,體味吟讀美感,從而忘我入境,讓讀者與作者相互心心交融。

  4、研讀課文,理解文意。在研讀探究過程中,始終不能離開讀。速讀知大意,細讀明道理,在范讀、齊讀、對讀中質疑發問,研討解疑,挖掘課文內涵,明了作者觀點,懂得作者所講的道理。

  5、賞讀課文,玩味精粹。引導學生學會在誦讀中欣賞,在欣賞中誦讀。一賞其嚴密的邏輯思路。二賞其恰當多樣的論證方法。三賞其精辟生動的論證語言。四賞其獨到鏗鏘的政治見解。

  6、背讀課文,積累語言。熟讀成誦,誦中有思,思中有獲。此項任務可延展到課外完成。

  7、展讀課文,飛揚神思。由此和彼,聯系自我,鏈接生活,拓展閱讀和考慮的空間,從語文小課堂走向生活大課堂。

語文的教案 篇14

  學習目標

  1、體會課文通過跌宕曲折的故事情節、尖銳的戲劇沖突刻畫典型人物的寫作特點;

  2、掌握品讀人物的方法,培養學生對文學作品的品評能力;

  3、激發學生閱讀名著的興趣

  教學重點戲劇人物、戲劇語言的分析

  教學難點個性化的語言(人物思想性格)

  教學過程

  一、作家作品

  莎士比亞,是歐洲文藝復興時期英國最偉大的戲劇家和詩人。1564年4月26日他出生了,默默無聞。1616年4月26日他去世了,舉世聞名。在整整52年的生涯中,他為世人留下了37個劇本,一卷14行詩和兩部敘事長詩。

  馬克思稱他是“最偉大的戲劇天才”。本瓊斯稱他是“時代的靈魂”。

  歷史劇:《亨利四世》(上下)《亨利五世》《亨利六世》(上中下)《理查二世》《理查三世》《約翰王》

  喜劇:《仲夏夜之夢》《威尼斯商人》《無事生非》《皆大歡喜》

  悲劇:《哈姆萊特》《奧賽羅》《李爾白》《麥克白》

  傳奇劇:《辛白林》《冬天的故事》《暴風雨》

  莎翁對自己作品的評價:“給自然照一面鏡子,給德行看一看自己的面目,給荒唐看一看自己的姿態,給時代和社會看一看自己的形象和印記。”

  《哈姆萊特》是莎士比亞著名悲劇之一。

  “悲劇是將人生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喜劇是將人生無價值的東西撕毀給人看。”(魯迅)

  二、劇情梗概和人物簡介

  1、劇情梗概

  《哈姆萊特》也譯作《王子復仇記》,是莎士比亞的代表作。寫的是丹麥王子哈姆萊特為父報仇的故事。具體情節略。

  哈姆萊特的形象代表了當時進步的人文主義的思想和愿望,是世界文學名著中著名的藝術典型之一。

  2、節選劇情結構

  第一部分(從開頭到“霍拉旭不要作聲!誰來了?”)

  第二部分(從“奧斯里克上”到“他們的水泡就破滅了”)

  第三部分(從“一貴族上”到結束)

  3、劇中人物關系

  哈姆萊特(丹麥王子)克勞狄斯(丹麥國王)

  王后(哈姆萊特之母)波洛涅斯(御前大臣)

  奧菲利亞(波洛涅斯之女)霍拉旭(哈姆雷特之友)

  多森格蘭茲(朝臣)吉爾登斯吞(朝臣)奧斯克里(宮廷大臣)

  四、欣賞

  1、跌宕曲折的故事情節

  問題:節選部分安排了哪些懸念呢?

  問題:這樣懸念迭生的情節安排有什么好處?

  2、尖銳的矛盾沖突

  問題:“比劍決斗”一共有多少矛盾沖突?

  3、動作化的語言

  哈姆雷特(二人比劍)又是一劍;你怎么說?

  (哈姆雷特:得意,納悶雷歐提斯:激怒,激起斗志)

  雷歐提斯陛下,現在我一定要擊中他了。(雷歐提斯還不能下定決心殺死哈姆雷特,希望從國王那里獲得勇氣。)

  奧斯里克兩邊都沒有中。(體現奧斯里克膽小謹慎的個性。)

  國王我怕你擊不中他。(克勞狄斯使用激將法,迫使雷歐提斯下定決心殺死哈姆雷特。)

  哈姆雷特你怎么一點也不起勁?請你使出全身的本領來吧;我怕你在開我的玩笑哩。(哈姆雷特的話激怒了雷歐提斯,使他刺出致命的一劍。)

  4、個性化的語言

  哈姆雷特的語言:直率,不加掩飾;喜歡用比喻,喜歡嘲弄人,很多話有一針見血的效果。

  克勞狄斯的語言:親熱,和善,陰毒,足見其是一個言不由衷、笑里藏刀的家伙。

  (請同學們在文中找出相應的句子。)

  五、品評人物形象

  1、品評人物的方法

  聽其言,觀其行,外貌心理和神情。人物關系要理清,勿忘體察作者情。

  2、在你的眼中,哈姆萊特是一個怎樣的人?(學生討論)

  趣味探究竇娥與哈姆雷特

  關漢卿是我國文學史上偉大的作家之一,是中國戲曲的奠基人,在世界文學史中被譽為“中國的莎士比亞”,因此關、莎二人的戲劇作品常被用于比較研究。竇娥與哈姆雷特,這兩個著名的悲劇形象分別誕生于13世紀的中國和17世紀初的歐洲,在反封建的斗爭精神方面存在著一些共性,但二者又有很大不同。

  竇娥是被昏官屈判死罪的,她在滾繡球一曲中指責天地鬼神,發下三大奇愿,要感天動地來顯示冤情。竇娥對神權的大膽譴責,實質上是對封建統治的強烈控訴和根本否定。她那似巖漿迸射如山洪決堤般的憤激之詞,反映了女主人公的覺醒意識和反抗精神,也折射出當時廣大人民的反抗精神。

  哈姆雷特是丹麥王子。他的叔父克勞迪斯毒死了他的父親,篡奪了王位。老國王的鬼魂顯現,把自己被害的經過,告訴兒子哈姆雷特,要他報仇。他弄清真相后,決心殺死奸王,但又顧慮重重。就在下決心動手時,不幸錯殺了戀人的父親。奸王把他送往英國,在去英國途中他逃回丹麥,在一場由克勞迪斯安排的比劍中死去。他在臨死前總算刺死了克勞迪斯,但他改變現實的重大理想并未實現。

  哈姆雷特的主要對手是克勞迪斯,克勞迪斯身上集中了封建、資本主義社會的許多惡德。從這一點看,竇娥與哈姆雷特悲劇的根源都在社會。

  但竇娥的命運從一開始就不能選擇,哈姆雷特則不同。他是個有理想、好思索的人文主義者,因苦苦思考“生存還是毀滅”這個問題而遲遲不能采取積極行動,最后只能憑一時沖動,抱著宿命論觀點行動起來,以至于最終和所愛的、所恨的人同歸于盡。他的悲劇不僅僅在社會,還在人性本身。

語文的教案 篇15

  [教學目標]

  1、會認7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積累本課重點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了解事情發生發展的過程,體會船長在危急之中果斷處理問題的方法。

  3、抓住文中重點詞句進行品讀,體會船長在危急時刻急中生智、沉著果斷處理問題的人格魅力及對孩子深切的愛,明白遇事應先想想后果,不要一時沖動的道理。

  [教學重難點]

  理解課文內容,了解事情發生發展的全過程,體會船長在危急之中果斷處理問題的方法。

  [教學課時]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板書課題,質疑導入

  1、(師板書課題——跳水)看到這個題目,你有什么問題提出來?(誰跳水?為什么跳?誰讓他跳?結果怎樣?)

  2、簡介作者——俄國著名作家列夫·托爾斯泰。

  二、初讀課文,自學生字詞,感知課文內容

  1、自由朗讀課文。提出要求:

  (1)畫出本課的生字,要求讀準字音。

  (2)把課文讀通順、讀流利,并標上自然段序號。

  2、檢查生字詞學習情況,認讀下列詞語。(課件出示詞語)

  3、檢查學生的朗讀情況。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讀后師生評議。

  4、這篇課文有哪些人物,他們之間發生了什么事?(教師相機板書)

  三、品讀第1—4自然段,體會猴子的放肆,孩子的生氣。

  1、教師指著板書,問:孩子為什么要追猴子?就為了那頂帽子?那頂帽子就那么值錢嗎?請默讀課文1—4自然段,用畫出相關的句子。

  課件出示要求:

  (1)學生邊讀書邊做批注。(2)四人小組互相交流個人收獲。

  (3)班級匯報。

  2、重點品讀以下句子。(課件出示)

  (1)“水手們又大笑起來,只有那個孩子哭笑不得,眼巴巴地望著猴子坐在桅桿的第一根橫木上,摘下帽子來用牙齒咬,用爪子撕,好像故意逗他生氣。”

  (猴子逗孩子,水手們在一旁“笑起來”,孩子“哭笑不得”,很尷尬。)

  (2)“孩子嚇唬它,朝著它大喊大叫。猴子不但不理,還撕得更兇了。”“水手們笑得更歡了,孩子卻氣得臉都紅了。”

  (這時,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了傷害,很生氣,于是爬上桅桿去追猴子,想制服它。)

  (3)“猴子還不時回過頭來逗孩子生氣……孩子氣極了,他的手放開了繩子和桅桿,張開胳膊,搖搖晃晃地走上橫木去取帽子。”

  (猴子放肆到了極點,竟然將孩子的帽子掛在離桅桿一米多的地方,還做著怪樣逗孩子。此時孩子被惹怒了,氣急了。)

  3、“孩子氣急了”為了取回帽子,“他的手放開了繩子和桅桿,張開胳膊,搖搖晃晃地走上橫木去取帽子。”結果會怎樣呢?我們下節課繼續學習。

  四、布置作業。

  1、寫生字。

  2、收集有關形容情況緊急和情況危險的成語。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直奔主題

  同學們,當你們有危險的時候,你的爸爸媽媽會怎樣做?(想辦法救人)對呀,做父母的的都很愛自己的孩子。那你們見過這樣一位父親嗎?(課件播放父親用槍瞄準孩子的那一幕)居然用槍來瞄準自己的兒子,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二、以讀促思,體會孩子的危險

  1、你是從哪里看出孩子的處境十分危險?(請學生讀,要求讀出“危險”的感覺)

  (1)孩子的處境十分危險(從文字上體會):

  ①從水手們的表情可以看出“全都嚇呆了”“有個人嚇得大叫了一聲”。

  ②從“橫木的一頭離桅桿一米多”“搖搖晃晃”“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沒有命了……也難以回轉身來。”“兩條腿不由得發起抖來。”等詞句的描述中看出孩子的處境十分危險。

  (2)孩子的處境十分危險(從圖片上體會):讓學生通過觀察圖片中橫木與甲板的距離、橫木的寬度,理解孩子的危險處境——難以回轉身,直觀感受緊張氛圍。

  (3)你能用一個詞形容孩子現在處境的危險嗎?(萬分危急、千鈞一發……)

  齊讀,再次感受孩子處境的危險。

  2、齊動腦,想辦法。

  (1)怎么辦?孩子的兩條腿在發抖,我們得想辦法救他才行。(學生各抒自見)

  (2)討論,分析學生提出的辦法,看哪個辦法既能贏得時間,又有把握。

  3、過渡:那我們一起來看看孩子的父親是怎么做的呢?

  8、作者為什么要詳寫孩子面臨的危急情況?

  三、讀中悟,體會船長的機智、冷靜

  1、指名讀第5自然段。說說船長是怎么樣做的?他為什么要這樣做?

  2、引導讀,感受船長的機智、冷靜、果斷。

  3、在這萬分緊急的情況下,水手們的表現又是怎樣的呢?(水手與船長對比)

  4、你覺得這是一位怎樣的船長?從哪里體會到的?(立刻)

  四、體會船長對兒子深深的愛

  1、在船長剛喊出“三”孩子往下縱身一跳。孩子得救了嗎?齊讀第6自然段。

  2、質疑:“四十秒鐘——大家已經覺得時間太長了”。“四十秒鐘”你覺得長嗎?這里說“時間太長了”是不是矛盾呢?為什么?(每一秒都決定了孩子的安危)

  3、展開討論:如果當時不跳水,作為父親的船長會不會真的開槍呢?船長用槍逼自己的孩子跳水,他是不是不愛自己的孩子了?

  五、總結升華,回歸文本

  1、學習課文后,你最佩服誰?佩服他什么?

  2、齊讀第5自然段,再一次感受船長的沉著、果斷、機智的人格魅力。

  [教學反思]

  怎樣做到不動聲色地把學生帶進故事當中呢?講到那里,我播放了“船長用槍逼孩子跳水”的那一幕的視頻短片,視頻中生動形象的畫面與人物的對話配合得淋漓盡致,讓學生仿佛置身其中,把學生帶到故事發生的現場——船上,感受那種緊張的氣氛,學生學得很投入,達到了預期的效果。由此可見多媒體的運用不一定多就是好,一定要用得恰如其分,恰到好處,這才能對教學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才能令文章增添不少色彩。如果單單靠文字的描述,少了這段動畫片的幫助,我想效果肯定會大打折扣。

  除此,在這節課的教學設計中,我注重以讀為本,以讀促思。對于孩子處于危險那部分,引導學生專心地、投入感情地讀書,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讀中體驗,體會孩子的處境,更深刻地理解文章的內容。課上我還引導學生進行了充分的討論交流,抓住一些關鍵詞句,聯系上下文,結合語境,進一步體會,從而使學生更加入情入境。在討論想辦法使孩子脫險這一部分時,讓學生自己想辦法,真正引導學生深入到課文中去,明白在當時只有這個辦法是最好的。從而感受船長表現出的沉著、果斷、機智,這都是源自于船長豐富的經驗、超人的智慧,以及對孩子深切的愛,這是極大的人格魅力的進一步的展現。

語文的教案 篇16

  【教學目標】

  1、通過理解課文內容,教育同學懂得人與人之間要相互寬容,團結友愛。

  2、學習生字詞。

  3、有感情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聯系課文內容體會最后一段中父親說的話的含義。

  【課時布置】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題質疑

  1、指讀課題,正音“吵”是翹舌音,“爭”翹舌音、后鼻音。

  2、質疑。(誰和誰爭吵,為什么爭吵,怎樣爭吵,爭吵后各有什么表示,爭吵這件事使俺們明白了什么。)

  3、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自身讀書,討論解決)

  二、自讀課文、自同學字

  1、要求:讀準字音,認清字形。不要丟字、添字。把課文讀通讀順。

  2、同學自讀課文,教師借機巡視輔導。

  三、指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

  1、請八位同學分別朗讀課文。

  2、糾正字形“哼”、“御”,正音“肘”是翹舌音,“竟”是后鼻音。

  四、再讀課文,解決問題

  1、“誰和誰爭吵”(“俺”和克萊諦)板書:“俺”、克萊諦

  2、“為什么爭吵”:

  ⑴自讀1~4自然段。

  ⑵指名回答(克萊諦把俺本子弄臟,俺報仇他,把他的本子也弄臟了)板書:弄臟本子

  五、小結

  這節課同學們通過讀書,自身學習了生字、弄清楚了“誰和誰爭吵”和“為什么爭吵”兩個問題,下節課俺們繼續解決大家提出的問題。

  第二課時

  一、再讀課文,解決問題

  1、這節課俺們繼續解決上節課俺們提出的問題。

  2、出示問題:“怎樣爭吵”。

  3、同學自讀1~4自然段。

  4、指導朗讀描寫怎樣爭吵的句子:

  ⑴討論,當克萊諦弄臟俺本子后,俺為什么報仇他,弄臟他的本子?(心里嫉妒)

  ⑵理解“嫉妒”一詞。

  ⑶指導朗讀描寫克萊諦生氣的句子。

  5、解決“爭吵后各有什么表示”的句子:

  ⑴同學自讀5~8自然段。

  ⑵討論爭吵后俺的表示:

  ①“俺覺得……多好!”

  ②練讀。(讀出后悔的語氣)

  ③指讀。

  ⑶“俺記起……怎么也說不出來”。練讀、指讀(讀出矛盾的心里)

  ⑷克萊諦有怎樣的表示?(克萊諦……悲痛)

  ⑸從這段話中,你覺得克萊諦會想些什么?

  ⑹指尋朗讀第7自然段兩人的對話。

  ⑺這時“俺”卻在想些什么?(只是想到防御)

  6、解決“爭吵的結果”:

  ⑴自讀9~13自然段。

  ⑵請提問的同學回答(重歸于好)板書:重歸于好

  ⑶指讀9~13自然段。

  ⑷理解“舉起尺子”含義。

  ⑸分角色朗讀。

  7、解決“爭吵這件事使俺們明白了什么?”

  ⑴自讀14自然段。

  ⑵討論:結合課文內容理解父親的話的含義。

  8、請同學把懂得的道理對在座的老師和同學們說一說。

  【板書設計】

  弄臟本子

  “俺” 爭吵 克萊諦

  重歸于好

語文的教案 篇17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指導學生理解名著價值,了解作者及作品,把握詩歌的感情基調,培養學生鑒賞詩歌的能力。

  過程和方法:品味詩歌的體裁特點,理解作者獨特的抒情方式。

  知識與能力:指導學生理解名著價值,了解作者及作品,把握詩歌的感情基調,培養學生鑒賞詩歌的能力。

  【教學重點】

  了解作者及作品,品味詩歌的體裁特點。

  【教學難點】

  理解作者獨特的抒情方式,培養學生初步鑒賞詩歌的能力。課前準備:學生搜集作家冰心及《繁星》、《春水》有關資料。

  一、導入本節

  (多媒體播放音樂及荷葉紅蓮圖)

  “母親啊!你是荷葉,我是紅蓮,心中的雨點來了,除了你,誰是我在無遮攔天空下的蔭蔽?”人生路上風風雨雨,坎坷磨難,只有母親是保護自己度過坎坷與磨難的人。母愛是偉大的,可以使我們在痛苦的時候得到安慰,在孤獨中得到歡樂,在失望時看到希望,在冷落時得到幸福。冰心奶奶的這首《荷葉母親》讓我們體會到了那深深的母愛。與對母親的頌揚相聯系的,便是冰心對童真的歌詠,以及對一切新生、初萌的自然事物的珍愛。冰心在她的《繁星》、《春水》里放情地贊美了純真的童心和新生的事物,表現了她的純真與纖弱,對真、善、美的崇仰和堅強的自信心與奮斗精神。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冰心奶奶那晶瑩剔透的心靈,去了解一種獨特的詩歌體裁。

  二、作家、作品介紹

  1、學生依據課外搜集向大家介紹作者。

  2、多媒體出示作家資料

  冰心(1900-1999)原名謝婉瑩,中國現代史上第一位著名女作家,兒童文學家。代表作有:名著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讀者》冰心小說散文選》等。冰心的創作內容大致包括:母愛、童真、自然三個方面。以宣揚“愛的哲學”著稱,而母愛,就是“愛的哲學”的根本出發點。

  3、學生介紹作品信息

  4、多媒體出示作品資料。

  《繁星》是詩集,由164首小詩組成。冰心一生信奉“愛的哲學”,她認為“有了愛,便有了一切”。在《繁星》、《春水》里,她不斷唱出了愛的贊歌。她最熱衷于贊頌的,是母愛。冰心贊頌母愛,贊頌人類之愛,贊頌童心,同時她也贊頌大自然,尤其是贊頌她在童年時代就很熟悉的大海。歌頌大自然,歌頌童心,歌頌母愛,成為冰心終生創作的永恒主題。

  《春水》是《繁星》的姐妹篇,由182首小詩組成。在《春水》里,冰心雖然仍舊在歌頌母愛,歌頌親情,歌頌童心,歌頌大自然,但是,她卻用了更多的篇幅,來含蓄的表述她本人和她那一代青年知識分子的煩惱和苦悶。她用微帶著憂愁的溫柔的筆調,述說著心中的感受,同時也在探索著生命的意義,和表達著要認知世界本相的愿望。

  經典名著的價值在于典范的語言,在于精彩的故事,在于典型的人物,在于深刻而獨到的主

  題,它給予人心靈的滋養。《繁星》《春水》兼采中國古典詩詞和泰戈爾哲理小詩之長,善于捕捉剎那間的靈感,以三言兩語抒寫內心的感受和思考,形式短小而意味深長。語言清新淡雅而又晶瑩明麗,明白曉暢而又情韻悠長。在當時的文學青年中掀起一股模仿的熱潮,很多模仿之作蜂擁而出,這樣的一種創作的方式被稱為“春水體”或“冰心體”。

  三、賞析對母愛的歌頌

  1、《繁星》三三

  母親啊!

  母親啊!撇開你的憂愁,容我沉酣在你的懷里,只有你是我靈魂的安頓。【請學生賞析,其他學生補充,教師總結。】

  【品析】詩人在這首詩中歌頌了母愛。冰心用自己聰慧的心靈去感受,用自己清澈的雙眼去觀察,用童真的態度去審視,才發現原來母親和孩子是一體的,母親是生命的源頭,孩子是生命的派生,孩子的一切都得之于母親。在母親的懷里沉睡,飄蕩無依的心靈才會得到安寧,得到休憩,“只有你是我靈魂的安頓”。

  2、《繁星》·一五九

  母親啊!

  母親啊!天上的風雨來了,鳥兒躲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風雨來了,我只躲到你的懷里。

  【請學生賞析,其他學生補充,教師總結。】

  【品析】在這里詩人選取了“巢”這個意象,非常貼切。對孩子來說,母親的懷抱永遠是最安全的地方。當天上的風雨來時,鳥兒會躲到它的巢中;當孩子心中的風雨來時,她會躲到母親的懷里,母親溫暖的懷抱會象安全的巢一樣庇護她。這首詩體現了作者構思的大膽、想象的奇妙和根深蒂固的母愛情懷。

  【感受與體會】母親的懷抱是我們小時候溫暖的港灣;長大了,我們依然離不開母愛的呵護,母親的愛,依然是我們心中的風雨來臨時的港灣。

  3、《繁星》八十

  母親呵!我的頭發,披在你的膝上,這就是你賦予我的萬縷柔絲。【請學生賞析,其他學生補充,教師總結。】

  【感受與體會】萬縷柔絲,也是我對母親的思念,縱然天涯海角,仍然忘不了母親的斑斑白發.都說兒女是母親的心尖肉,我們的肉身是母親賜予的,精神又何嘗不是?

  4、《繁星》七一

  這些事---【請學生賞析,其他學生補充,教師總結。】這些事---是永不漫滅的回憶;月明的園中,藤蘿的葉下,母親的膝上。

  【感受與體會】也許我們已經可以翱翔藍天,不再需要母親的護羽,但疲倦時,想到的始終是兒時母親膝上撒歡的情景。《繁星》七二西山呵!別了!我不忍離開你,但我苦憶我的母親。

  【教師總結】這是兩篇頌揚母愛的詩歌,冰心筆下的母愛強調的是母親對子女的愛護、體貼、理解,顯露其人類固有的淳樸天性。而且這種"滿蘊著溫柔''的母愛,不是更多的正面刻畫母親形象,而是讓讀者察覺到許多情境,感想的背后,在"月明的園中'',在"藤蘿的葉下'',在"母親的膝上'',隱約存在著母親的音容笑貌。這個母親和藹恩慈、溫純善良、體貼孩子、富有同情心,這位母親不僅讓詩人"苦憶'',也感動著千萬的讀者。

  四、延伸閱讀。悟一悟《繁星》《春水》是冰心在印度詩人泰戈爾《飛鳥集》的影響下寫成的。泰戈爾的詩以靈巧自由活潑的形式和清新恬淡的風格著稱,而他愛自然、愛人類的博愛思想也深深地影響了冰心。賞析泰戈爾經典名句:如果錯過太陽你流了淚,那么也將錯過月亮和星辰。我不能選擇最好的,是那最好的選擇我。鳥兒愿為一片云,云兒愿為一只鳥。

  1、學生誦讀名著

  2、學生自由交流閱讀感受。

  3、討論詩歌體裁

  五、課堂練習寫一寫。

語文的教案(精選17篇) 相關內容:
  • 語文第六冊《翠鳥》教學設計(精選15篇)

    [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18個生字,記住會寫的13個生字。2、利用漢文華系統查音查義、積累詞語、區分形近字、同音字及鞏固生字字形。3、初讀課文,感知大意。[ 教學重點 ]認識本課18個生字,記住會寫的13個生字。...

  • 二冊語文期末(通用3篇)

    (60分鐘)闖關者:星級指數:qīshù一個學期又結束了,我想你們jīnɡlínɡ一定有很多收獲吧!我是語文小精靈,jiùyóudài是你的合作伙伴。...

  • 語文上學期教案(通用9篇)

    教學目標1、認識14個生字和一個部首,會寫8個生字。2、了解標點符號的用法,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3、分角色朗讀課文,注意把握角色感情。4、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體會個人與集體的關系。教學重點認識14個生字和一個部首,會寫8個生字。...

  • 語文《橋》教案(精選12篇)

    學習目標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悟老支書在危難面前所表現出來的無私無畏、舍己救人的高尚品質和人格魅力。2.積累課文特色語言,了解課文布局謀篇、人物刻畫、環境描寫等方面的表達特點。...

  • 《語文園地五》教學設計集合(精選12篇)

    語文園地五課型精講課時2課時課時教學目標(三維)1、通過“日積月累”中“讀讀認認”,認識10個字。2、 對學生進行字詞的綜合訓練,引導學生積累詞語。...

  • 語文荷花的教學反思合集(通用2篇)

    課件展示池塘里的荷花,讓學生初步感受滿池的荷花千姿百態,生機蓬勃,在碧綠的大圓盤之間冒出來的形態之美。師:請同學們用自己的話談談欣賞荷花后的感受。生:我看到荷花,真想自己變成一只蝴蝶飛到荷花池中。...

  • 語文《燕子》教學反思范文(精選12篇)

    課文描寫了燕子活潑可愛的樣子和它在爛漫無比的春天從南方趕來,在天空中、湖面上飛行,在電線上休息的情景。本文語言清新明快,描寫準確生動。...

  • 《語文園地八》教學雜談(通用12篇)

    【四川省瀘州市古藺縣藺陽中學方靜】 〖淺談口語交際·課外延伸,豐富口語交際內容〗“口語交際”是九年義務教育語文新課程的重要內容,在《語文課程標準》中有著明確規定。...

  • 語文教案范文合集(通用17篇)

    教學目標設計1、會認8個生字,會寫9個字。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3、認識泉水“多、清、甜、美”的特點,體會泉水一路奉獻的精神和奉獻的幸福感。教學方法設計1 觀察想象,口頭交流,認真傾聽別人的交流。...

  • 精選語文教案匯編(精選17篇)

    教學目標:1、運用不同的音樂實踐參與活動,體驗歌曲的風格與形式,表現少年活潑、歡樂情緒。2、在歌唱實踐中掌握下滑音的唱法。3、在歌唱實踐中不斷激發學生情感,培養積極向上勇于拼搏的高尚品質。...

  • 跳水語文教案范文(精選2篇)

    教學目的1.能體會課文情感的變化,有感情地朗讀課文。2.能說出讀后的感想,學習船長遇事沉著冷靜,機智果斷的品質。教學難點:1.啟發學生從不同角度去談自己讀后的感想和體會。2.感受課文的特殊寫法。...

  • 語文教師教學工作期末反思(精選3篇)

    xx學年第二學期幼兒教師教學工作計劃本學期我要不斷學習新的知識,多看一些專業書籍,來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讓每一個今天都要比昨天好。小班孩子們經過大半年的培養已經經養成了良好的行為習慣,衛生習慣以及禮貌待人的好習慣。...

  • 語文第三冊教案(通用12篇)

    教學目標: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2、初步理解詩的意境及蘊涵的哲理。教學重點:理解詩意。教學準備:古詩教學過程:一、師生互動預習指導:1、朗讀古詩《登鸛雀樓》2、借助圖理解詩意導入明標。...

  • 二下語文《恐龍的滅絕》第二課時教學設計(精選12篇)

    一、復習生詞,回顧內容。1、開火車認讀生字、詞語。2、默讀課文,說說主要講了什么內容。二、小組合作,研讀感悟。1、各小組選擇感興趣的幾種關于恐龍滅絕的說法(第2~4自然段),進行研究性學習,老師巡視指導。...

  • 語文綜合教學設計合集(精選8篇)

    活動背景:綠色是生命的顏色,也是希望的顏色,如何關愛環境、關愛地球、關愛生命,以成為全社會必須面對和需要解決的問題。解決這一問題的方法有很多,其中之一就是從娃娃抓起,讓他們從小樹立環保意識,用自己的雙手創造一個美好的未來...

  • 教案大全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午夜成人性刺激免费视频 | 无毒av网站 | 香蕉苹果水蜜桃丝瓜视频 | 一二三区不卡 | 一区福利在线 | 亚洲福利中文字幕在线网址 | 秋霞在线观看片无码免费 |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 一级毛片片| 国产精品伊人久久久 | 亚洲欧洲自拍拍偷午夜色无码 | 狠狠躁天天躁无码中文字幕图 | 欧美不卡在线观看 | 99re8这里有精品热视频8在线 | 少妇欲求不满和邻居在线播放 | 国产99热在线观看 | 又大又粗又硬又黄的免费视频 | 亚洲免费久久久 | 本色视频aaaaaa一级网站 | 搞av中文字幕 | 99视频播放 | 大黄无码网站在线观看 | 男人插曲女人免费视频 | 奇米四色中文综合久久 | 精品久久久久一区二区国产 | 国产精品嫩草视频 | 污污汅18禁在线无遮挡免费观看 | 免费av片在线观看网站 | 免费人成A片在线观看免费 国产在线播放av | 国产成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 337p日本欧洲亚洲大胆色噜噜噜 |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观看网站上 | 狠狠色丁香婷婷综合久久来来去 | 在线观看中文字幕视频 | 欧美人与拘性视交 | av毛片免费在线观看 | 成人国产精品一区二区网站 | 国产原创中文视频 | 亚洲中文字幕精品无码avⅤ | xxxx日韩| 国产精选污视频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