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奏教學教案(精選7篇)
節奏教學教案 篇1
教學目的:
1、認識重疊圖案的藝術特點,美術的節奏增強學生審美感受能力。
2、發掘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想象力《美術的節奏》。
教學重點:
學習多種形式的重疊排列方法。
教學難點:
如何處理重疊的遮擋關系。
教學具準備:
課件、彩紙、剪刀、膠水、彩筆。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導入(展示課題)
生活中我們經常能夠看見物體互相重疊排列的現象,今天我們來試試看物體互相重疊會產生什么效果。
三、授課
(一)導入:
感受節奏
1、聽——音樂
2、看——兩幅繪畫作品
(1)繪畫作品中建筑物上窗戶、柱子的有規律的排列、園林別墅中花草的間隔栽培。
(2)二方連續紋樣作品中垂直線、水平線、斜線、曲線的重復配置,冷暖色、明暗色的反復調和。
(二)新授:
1、通過聽和看同學們有什么不同的感覺和相同的感受?
(相同點:都能感受到節奏。不同點:聽覺的節奏感較為強烈,繪畫作品的節奏是一種形式感。)出示課題“美術的節奏”
2、生活中有發現的節奏嗎?這些節奏美嗎?為什么美?
3、節奏的運用和表現
(1)欣賞課本插圖:《自然界中的節奏》、《美術作品中的節奏》
小組討論:圖中分別給你什么感受,你最喜歡哪一種的表現形式,為什么?
(2)師:生活中處處有節奏,表現的形式也多種多樣,古今中外大師、畫家、小朋友都在用不同的工具、不同的材料,表達自已的情感,創作出了一幅幅優秀的帶有節奏感的美術作品。
(3)師生通過投影儀用彩紙、瓶蓋等材進行擺設體驗不同的節奏感。請同學形容一下不同的節奏給人的感受。
四、教師巡視輔導。
五、作品展示。
六、作業要求:
畫出或剪刀動物、人物重疊排列。
節奏教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通過聽音樂、看圖譜,激發幼兒學習打擊樂的興趣。
2、在掌握節奏型及初步合奏的基礎上,培養節奏感和表現欲。
3、學習看簡單的節奏圖譜表打擊節奏。
活動準備:
圖譜 、音樂CD 、打擊樂器若干(響板 小玲 鈴鼓)
活動內容:
律動熱身
播放歡快音樂《牛仔很忙》,讓幼兒邊聽音樂邊用身體部位進行節奏練習。
聽音樂,了解歌曲《鮮花開》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首好聽的歌曲,請小朋友們聽聽歌里唱了什么?
(幼)有鮮花、 有花園、 有蜜蜂、有蝴蝶------
節奏初步練習
(師)接下來請小朋友在欣賞一遍音樂,同時跟著老師拍手打節奏
節奏:X—|X—|X—|X—|
(師)我們再來聽一遍,這一次,老師單獨打節奏,請幼兒仔細聽,聽一聽和第一遍一樣嗎,并說出兩遍的不同之處。
出示完整圖譜
(師)請小朋友們看著圖譜,跟著老師一起來拍手打節奏。
請小朋友們眼睛看著圖譜,耳朵聽著音樂,我們再來一遍。
請小朋友們耳朵聽音樂,眼睛看老師指揮,我們進行分聲部拍手練習。
請小朋友們耳朵聽音樂、眼睛看老師指揮選擇你喜歡的身體部位,進行分聲部節奏練習。
學習配器并演奏
(師)樂器寶寶也想加入我們的活動,看看哪些樂器寶寶來了,我們來認識一下(出示樂器:響板 、小玲、 鈴鼓,并講解樂器的正確使用方法)
(師)現在我們分成3組,請1組2組3組的小朋友分別按順序排隊來取樂器。先用拿到的樂器演奏完一遍之后我們會交換樂器寶寶,所以每個樂器寶寶你都會用到,不要著急。
(師)請小朋友們耳朵聽音樂,眼睛看指揮完整的演奏一遍。
(師)請小朋友自由交換樂器再次演奏兩遍。
(師)現在請小朋友們聽音樂按順序把樂器放回家。
6、 (師)在今天的節奏練習中,我發現1組的小朋友在老師指揮時認真看指揮了,2組的小朋友在取放樂器時很愛惜它,老師讓它發出聲音時,它才發出聲音,3組的小朋友在打節奏時節拍很準確,但有個別的小朋友在取放樂器時發出了不好聽的聲音,請下次注意哦!這節課我們不僅學會了打擊樂器的使用方法,而且,還學會了演奏《鮮花開》真厲害!現在,讓我們跟著音樂放松一下吧!
節奏教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掌握四分音符、休止符,在此基礎上學習混合節奏。
2、初步嘗試創編新節奏。
3、樂于參加活動,愿意大膽表現,體驗節奏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1、掛圖兩幅、樹葉卡片若干、空白表格五份、樹葉胸飾人手一份。
2、打擊樂器若干(鈴鼓、三角鐵、手竄鈴、雙響筒、圓舞板等)。
3、背景音樂。
活動過程
一、導入。
師:秋天來了,小樹葉和媽媽一起去做游戲吧。
(放背景音樂,師幼一起做律動進場。)
二、學習四分音符合休止符。
1、出示掛圖一。
師:我這兒有一棵大樹,秋天來了,大樹媽媽掉了許多的樹葉,秋風一吹,樹葉會發出什么聲音?(沙沙沙)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師:那這個房間沒有樹葉,我們用什么表示呢?(抓手點頭)。
2、指名讀讀樹房子。
3、師幼一起讀樹葉節奏。
師:樹葉說,我除了會發出沙沙沙的聲音,還會模仿小動物的聲音。指名模仿動物聲音讀節奏。
師:樹葉還說,我的名字叫大,看到我就拍手叫我大。幼兒拍手讀節奏。
師:除了拍手,我們還可以用什么動作表示(跺腳點頭抓手)隨機選一種讀一讀。
三、創編新節奏。
1、出示一間樹房子和樹葉,交代要求:有的房間可以有一片樹葉,有的房間可以沒有樹葉。
2、指名創編節奏,其他幼兒認讀。
師:秋風吹著,陽光照著,天氣變涼了,樹葉房子有發生了什么變化?
指名回答:滿了。
有的房間有兩片樹葉了。
師:那兩片樹葉怎么讀呢?誰來試一試。(指名讀)
教師示范讀。
3、完整認讀節奏型。(模仿不同動物的叫聲,加入不同的動作。)
四、幼兒創編新節奏。
1、出示四份表格和樹葉卡片,交代要求:5個小朋友一組,共同完成一份,要求每人貼一行,有的房間可以貼一片樹葉,有的房間可以貼兩片樹葉。完成后要讀一讀。
2、幼兒選樹葉卡創編新節奏。
3、要求幼兒自選打擊樂器敲一敲、打一打。
4、集體交流:指名讀讀新節奏,并用樂器打出節奏。
全體幼兒一起用樂器打擊創編的新節奏。
五、游戲:掃落葉。
節奏教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學唱歌曲《小毛驢》能背唱歌曲,讓學生自然、輕快聲音來演唱曲。
2、通過欣賞圖片、綜合體驗等方法來引導學生學習。
3、從音樂中感受動物可愛的形象并加以想象、合作創作模仿。
教學重點難點:
1、培養學生的創作能力。
2、能掌握歌曲中的八分音符的節奏。
教學教具:
鋼琴、課件等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
1.師:復習歌曲《在農場里》。
師:今天老師還帶來圖片,玩個游戲,讓學生分辯動物,看看唐老鴨農場有哪些動物。 a.老師拿出兩張圖片一張是馬,一張是小毛驢,左手同學說說老師左是什么圖片, 右手同學說說老師右手是什么圖片.
b.師:請同學們以四人小組形式討論,然后說說馬與小毛驢的區別.
c.傳說中的八仙之一張國老,騎著小毛驢遨游天下的形象流傳至今,影響廣泛,很多人都希望自己騎著毛驢過著快樂的生活。驢的優點之一是勤懇。驢的優點之二是純樸老實。
二、新課教學
1、師:這節課學習一首與動物有關的歌曲《小毛驢》,聆聽一次音樂找出《小毛驢》的叫聲,并且進行模仿叫聲。
學生用自然的聲音輕巧的模仿聲,保持笑臉來發聲。指導學生正確用咕、嚕、等音來發聲,并在自然中養成良好的唱歌習慣。
2、歌曲旋律 用Lu來跟鋼琴模唱旋律兩遍,熟悉旋律。
3、節奏歌詞練習。
老師范唱歌曲,聽后教師用打擊樂器來念詞.
用打擊樂器或用拍手的形式,進行節奏訓練,為歌詞伴奏。
讓學生熟悉歌詞,以自己的方式,或打節奏或編小動作配合風趣地來感受歌詞,并掌握節奏。
4、學唱歌曲
a、學生隨琴演唱歌曲.
b、學生唱熟歌曲并背詞,學會歌曲。教師再放一遍歌曲.
5、填譜,讓學生再次熟悉旋律的走向。讓學生分組研究上行、下行、和同音反復,然后請2—3小組展示研究成果。
三、綜合體驗
師:唐老伯農場里有哪些動物。
生:小雞、鴨子、小羊、狗、小毛驢
師:要是讓你們來開農場,你會養什么動物。
師:你們可以為你自己養的開心農場起個名字,相互參觀農場。
生:分組分角色來表演,學生自由展示他們的才能。讓每個學生都活動起來讓學生走進愉快中的音樂,并學會歌曲。
四、音色聽辨 欣賞《Donkey Donkey I Beg You》讓學生感受一首英文的小毛驢的歌曲,走進音樂世界,并在農場里開音樂會。
五、小結:愛護我們動物,保護好環境。熱愛大自然,懂得欣賞動物的美。讓我們生活越來越有趣,如歌般的美好。
節奏教學教案 篇5
目標:
1、幼兒能發現周圍聲音的節奏。
2、幼兒能根據歌曲旋律創編節奏型。
3、通過活動激發幼兒的想象力和發明力。
準備:
歌譜若干張、樂器若干、會發響的玩具若干、筆、紙等。
過程:
一、幼兒隨音樂律動入室。
二、引題:根據動作和聲音找節奏
(1)、師拍球,全體幼兒拍拍節奏,師把節奏型寫出來。
(2)、請一幼兒跳踵趾小跑步,全體幼兒拍出節奏,再請一名幼兒寫出節奏型。
三、尋找節奏:
幼兒自由玩弄周圍會發出聲音的玩具,找出聲音的節奏,并把節奏型寫下來。(可與鄰近的小朋友交流:你拍給我聽、我拍給你聽,且可一起再創作)。
四、創編節奏型:
1、分組創編:幼兒四個人一組一起為曲譜(已學過的曲子)配上節奏型。
重點引導幼兒創編與簡譜對應的有特色的節奏型
2、幼兒自由組合,互相配合合奏。
五、復習舞蹈《扭秧歌》。
六、律動《小燕子》出室.
節奏教學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感受不同條件下心臟不同節奏的跳動,了解心臟跳動與運動間的關系。
2、激發幼兒探索身體奧秘的興趣。
3、發展動手觀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簡單的實驗記錄方法。
4、樂意與同伴合作游戲,體驗游戲的愉悅。
教學準備:
心臟圖、錄音:胎心音、記錄表、筆每個幼兒一份、皮球每個幼兒一只、聽診器每桌一只
教學過程:
一、奇妙的聲音
1、出現胎心音,引導幼兒大膽猜測是什么聲音?
2、揭示:“這是小娃娃在媽媽肚子里時心臟跳動的聲音。”
3、引道幼兒說說胎兒心跳的節奏。
二、會唱歌、跳舞的心臟
1、引導幼兒分組合作,聽聽自己或別人的心跳,并說說他的節奏和自己的感受。
2、引導幼兒用手貼緊胸部,感受自己的心跳,并給半分鐘的時間自己數數心跳的次數。
3、小知識介紹:心臟是人體的重要器官之一,每個人都有一顆心臟。人的心臟在胸腔中部,稍稍偏左的地方,大小跟人的拳頭差不多。心臟在人的身體內不停的跳動,而且跳動得非常有節奏。
三、心臟的不同節奏
1、引導幼兒分別拍球(十下)和跳格子(在活動場上來回一次),并感受自己的心跳節奏,用自己的方式在記錄表中分別表示出。
2、幼兒交流記錄結果。
3、小結:原來心臟就像一個頑皮的孩子。當我們進行劇烈運動時,他就跳得快;當我們進行安靜的活動時,他和平時一樣平穩。
教學延伸:
引導幼兒感受還有什么樣的經歷、情形會使心跳加快?
引導幼兒回家聽聽父母的心跳,對比感受和自己的心跳有什么區別。
教學反思:
優點:
1、活動思路較詳細,清晰。
2、在本節課中,大部分幼兒的掌握情況較好,課堂氣氛很活躍,幼兒的興趣很濃,整個活動進行較流暢。
3、給幼兒提供了分組討論,思考的空間,讓幼兒學會通過思考,從中找到答案
4、從中培養幼兒正確的睡眠姿勢,培養幼兒自我保護的能力。
缺點:在活動準備上,能更加多樣化,能運用多媒體更加形象的吸引幼兒。
節奏教學教案 篇7
教學內容:
1、唱河北民歌《對花》,為這首歌配上打擊樂。
2、欣賞歌曲《漁光曲》,為這首歌配上節奏律動。
3、節奏型即興創作。
教學目標:
1、通過教學使同學了解節奏是音樂的骨骼及節奏型在音樂表現中的重大意義。
2、鍛煉提高學生用其他藝術手段演繹歌曲內涵的能力。
3、充分開掘教材中有利因素并結合節奏型即興創作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教學重點、難點:
節奏型的表現力。
教學準備:
錄音機、錄音帶、部分打擊樂器。
教學過程:
一、密集節奏的表現。
1、請全班同學有表情地演唱一遍河北民歌《對花》。
2、請同學們討論歌曲表達了何種情緒,軍愛民、民擁軍的熱烈氣氛是用什么 音樂語匯進行渲染的。
3、請一個同學到黑板上書寫歌曲中模仿鑼鼓的節奏型。
4、全班同學五人一組,每組配給一些打擊樂器,請他們以鑼鼓節奏型為 主要節奏型,給歌曲《對花》配上打擊樂伴奏。
5、請二個小組表演他們為歌曲《對花》所配打擊樂伴奏。
6、教師總結:表揚同學們的創作表演,他們緊扣歌曲中典型的節奏型進行創作, 使整個歌曲的熱烈氣氛更為熾熱。(2)從剛才的藝術實踐中可以清楚地體會到 熱烈,急切的情緒和歡樂的情景常在密集的節奏,快速的節拍中得到體現。
二、寬疏節奏的表現
1、請同學們哼唱課本p32的《漁光曲》旋律片段。
2、教師介紹歌曲創作背景:《漁光曲》為三十年代同名電影《漁光曲》的主題歌。歌曲描繪了當時漁民破產的凄涼景象。由安娥作詞,任光作曲。
3、教師朗讀歌詞。
4、請同學們找出貫穿全曲描繪魚船在茫茫大海中顛簸起伏情景的特定的節奏型。
5、請同學們集體討論用什么樣的舞蹈語匯來演繹歌曲所表達的情感。
6、一組同學表演為歌曲所編配的舞。
7、教師總結:表揚同學們的舞蹈編排得很完美,她們的舞步基本上與歌曲特定的節奏型吻合,舞姿生動地描繪了漁民在顛簸的魚船上苦苦掙扎,等待天明的情景,同時向同學指出悲哀,憂傷的情緒和優美,寧靜的意境常在寬疏的節奏、沉穩的節拍中得到表露。
(建議:舞蹈放在課外,讓部分有一定舞蹈基礎的同學編排。
三、節奏型即興創作
1、請全班同學自學教材p41的單元小節,并要求全班集體朗讀。
2、請一個同學朗讀語文課范文《開國大典》的部分章節。
3、全班共同進行命題節奏型即興創作--《開國大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