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節奏》說課稿(精選2篇)
《有趣的節奏》說課稿 篇1
活動設計意圖:
節奏是音樂中最重要的要素,也最易被人感知。自然界和人的生活中無不蘊含著節奏。本次活動讓幼兒把生活中蘊含的節奏與具體的節奏型聯系起來,從而對節奏的認識從感性上升到理性認識上來。
一、 活動目標
1、體驗節奏世界里的樂趣。
2、通過聯想生活中的節奏,感知節奏型的多樣和
有趣。
3、學習創編說白詞并配以節奏進行朗讀。
二、 活動準備
1、多媒體幻燈圖片一套。
2、易拉罐、瓶子、碗、筷、匙、若干。
3、腦白金盒子一個。
三、 活動流程
調動情緒、引發興趣 聯想節奏、引導編節奏語言 看圖編詞句、配節奏朗讀 演奏作品
四、 活動過程
(一)調動情緒、引發興趣。
。1) 用一神秘物引幼兒入活動室。
通過揭開神秘物而引題。
。2) 聽音樂選擇動作:走、跳或跑,
引導幼兒說出節奏的快慢特點。
(二)聯想生活中的節奏。
音樂教案-有趣的節奏由收集及整理,轉載請說明出處
引導幼兒說出生活中的各種節奏。如:打哈欠| | 、掃地| | | 、拍皮球| | |
各環節設計意圖
情感目標
知識目標
技能目標
供幼兒看圖創編說白詞用。
供幼兒演奏作品用。
供調動幼兒情緒及引入主題
用。
抓住幼兒好奇心強的特點,應用神秘物能很好地調動幼兒的情緒和注意力。
幼兒聽著音樂自主反應,快慢不同的節奏調動了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生活中存在許多有趣的節奏,幼兒無時不在使用。這個環
小鳥叫| | 、刷刷牙| | | 牙疼| | |拔河比賽加油聲 | ||等等。
音樂教案-有趣的節奏由收集及整理,轉載請說明出處
。2)啟發引導幼兒想象編節奏語言。
發揮幼兒的想象,讓幼兒自由編說。
(三)看圖創編說白詞
。1) 出示幻燈圖片,引導幼兒說出圖片的意思
及判斷圖片中各種行為的正確或錯誤,并學習創編說白詞。
(2)配節奏朗讀。
引導幼兒為說白詞配節奏。如果幼兒無法完成,
教師可提供節奏型給以提示,讓幼兒編配。
。ㄋ模演奏作品
幼兒演奏作品。請幼兒用生活中的實物,進行打擊伴奏,獲得成功的樂趣。
節把幼兒生活中發現或發生的現象與節奏聯系起來,讓知識得以升華,同時感受節奏型的多樣和有趣。
通過舉一反三的想象練習,既可培養幼兒節奏感又可擴充詞匯。
據省市委、婦聯近段向全市發起的倡導“五不新風”精神為
音樂教案-有趣的節奏由收集及整理,轉載請說明出處
主導,讓幼兒在風趣、幽默、易
懂的漫畫中,感悟出“五不新風”的含義,并讓幼兒嘗試編配節奏,這樣幼兒既能理解并能迅速地記憶。使“五不新風”之花從小在幼兒心中綻放。
以幼兒為主體, 尊重幼兒的編配。
盡情快樂地演奏,感受成功的樂趣。
《有趣的節奏》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音樂是人類社會精神生活的基本組成部分,對幼兒實施音樂教育是促使幼兒和諧發展、健康成長的一種重要手段。培養和訓練幼兒的節奏感是幼兒園音樂活動的主要內容之一。打擊樂活動不僅能幫助幼兒掌握樂器演奏的一般知識和技能,并能培養幼兒基本的合作意識,合作能力,創造能力。
打擊樂活動也是幼兒非常喜歡的一門課程,平常在班級開展的打擊樂活動中,使用的都是正規的樂器,這些樂器對于小朋友們來說已不再那么新奇了,于是我萌發了一個利用空奶粉罐、空餅干盒來替代鼓,在易拉罐內裝些綠豆制作成沙球讓幼兒進行演奏的想法。我選擇了《洋娃娃和小熊跳舞》,作為本次活動的背景音樂,這首曲子旋律歡快,節奏型簡單統一,整首樂曲的節奏型均為|||||與本次活動幼兒要學習、掌握的節奏型相符。
本次活動的重點是:掌握節奏型|||||;顒拥碾y點我定位為看教師的指揮分聲部演奏。
二、說目標:
我們班的幼兒都很喜歡打擊樂活動,打擊樂活動給他們帶來了無窮的歡樂。活動的開展就是為了實現幼兒享受奏樂活動的快樂,體驗音樂和打擊樂器演奏的整體音效的樂趣;發展幼兒運用打擊樂器進行藝術展現的能力,結合我班幼兒的現有水平,我從三個方面提出了本次活動的目標。
1、能力方面的目標:掌握節奏類型|||||;并能根據簡單的節奏圖譜在教師的指揮下互相配合協作,嘗試用教師自制的樂器進行打擊樂活動。
2、情感態度方面的目標:在師生合作中體驗打擊樂活動的樂趣。
3、《綱要》中提出"鼓勵幼兒用自然物、廢舊材料替代樂器進行演奏活動。"所以我從認知方面提出了第三個目標:知道廢舊材料也能發出有趣的節奏,增強幼兒的節儉意識。
三、說教法學法:
本次活動過程中我運用到的教法有:律動導入法、激趣游戲法、圖譜教學法。
1、律動導入法:小朋友們在律動中不僅感受了音樂,還在不經意間拍、踩了本次活動所要掌握的節奏類型。
2、激趣游戲法:玩"猜猜我是誰"的游戲,這個游戲捉住幼兒好奇心強的心理特征,還帶有挑戰性,使小朋友們在不知不覺中主動積極地一遍又一遍地拍打節奏。在游戲的過程中小朋友們體驗了在教師的幫助、鼓勵下獲得成功的快樂。其實游戲的過程就是一個分解、整合學習節奏的過程。
3、圖譜教學法。中班年齡段的幼兒思維具有明顯的具體形象性特點,圖譜上形象的圖案直觀易懂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
《綱要》中指出:"幼兒藝術活動是一種手、眼、腦并用的活動,它需要幼兒用多種感官去感知審美對象,用動作和材料的操作來表現自己的思想情感和所見所聞。"因此活動中讓幼兒聽一聽、看一看、拍一拍、敲一敲等活動安排豐富。與此同時,我還通過個人演奏、集體演奏的形式加強了幼兒的節奏練習。
四、說準備:
1、我為小朋友們準備了歌曲《洋娃娃和小熊跳舞》的CD。
2、節奏譜兩張,《洋娃娃和小熊跳舞》的節奏圖譜一張。
3、我還準備了空奶粉罐、餅干盒和用易拉罐制作的沙球作為本次活動的打擊樂器。
五、說過程:
1、俗話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那么怎樣才是好的開始。我個人認為一個成功的節奏活動莫過于教師把握住幼兒的興趣點,讓幼兒愉快、主動地去學習節奏。本次活動以律動開始,我引領著幼兒在《洋娃娃和小熊跳舞》的音樂聲中聽節奏、拍節奏、踩節奏從而有效地導入活動的目的。
2、通過玩"猜猜我是誰"的游戲,引導幼兒根據節奏譜練習節奏|||||。并提醒他們廢舊材料也能發出美妙的節奏,廢棄物可以收集起來再利用。
3、請幾名幼兒嘗試根據節奏譜進行演奏。
4、出示《洋娃娃和小熊跳舞》的節奏圖譜,引導全體幼兒練習連貫地拍歌曲節奏。
5、分組練習演奏樂器。將幼兒分為兩組:男孩為小熊隊;女孩為洋娃娃隊。兩隊幼兒聽教師的口令分別在活動室的左、右兩邊的方陣坐下,并按音樂節拍練習演奏。
6、在幼兒熟悉整首歌曲節奏、掌握了這些樂器的演奏方法之后,組織幼兒集中。
。ǎ。┰诮處煹闹笓]下,集體演奏。
。2)分聲部演奏:提醒幼兒老師的左手指揮鼓方可演奏,右手指揮沙球演奏,雙手同時指揮就是合奏了。
8、活動的最后,請幼兒放下樂器,輕輕地走到老師的身邊,告訴他們:不單是樂器能發出有趣節奏,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無處不充滿節奏,我們一起去找一找吧!就這樣,大家在《洋娃娃和小熊跳舞》歌聲中,帶著愉快、期待的心情離開了活動室。
六、說反思
整個活動流程,我始終注意遵循逐層深入、循序漸進的原則。從感受節奏到徒手練習節奏,再轉換到配器樂演奏;難度也是由淺到深,從集體演奏到分聲部演奏的過程中幼兒需要看我的指揮迅速做出準確的演奏。正是在這些敲敲打打搖搖中,幼兒享受到了演奏過程的許多樂趣,在合作過程中的相互傾聽,相互配合,使幼兒更多地學習到了合作的精神。從而提高了幼兒對音樂的感受力和表現力,讓幼兒從中發現和理解節奏,感受節奏美。
活動過程中也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在分組演奏樂器這一環節,如能請配班老師用鋼琴為幼兒伴奏效果可能會更好,還有分聲部演奏播放背景音樂時,在第一樂句有一部分幼兒有點跟不上節奏等等。
以上就是我對本次活動的認識與理解,其中存在的不足之處,希望各位評委老師給予寶貴的意見,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