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教案大全 > 最新冀教版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通用16篇)

最新冀教版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發布時間:2023-08-14

最新冀教版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通用16篇)

最新冀教版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篇1

  一、教學內容: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P17——P18

  二、教學目標:

  1、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發現并掌握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學會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

  2、在探索運算律的過程中,發展分析、比較、抽象、概括能力,培養學生的符號感。

  3、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概括能力。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發現并掌握加法交換律、結合律。

  難點:由具體上升到抽象,概括出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

  四、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授

  1、出示教材第17頁情境圖。

  師:在我們班里,有多少同學會騎自行車?你最遠騎到什么地方?

  師生交流后,課件出示李叔叔騎車旅行的場景:騎車是一項有益健康的運動,你看,這位李叔叔正在騎車旅行呢!

  2、獲取信息。

  師:從中你知道了哪些數學信息?(學生回答)

  3、師小結信息,引出課題: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

  (二)探索發現

  第一環節探索加法交換律

  1、課件繼續出示:“李叔叔今天上午騎了40km,下午騎了56km,一共騎了多少千米?”

  學生口頭列式,教師板書出示:40+56=96(千米)56+40=96(千米)

  你能用等號把這兩道算式寫成一個等式嗎?40+56=56+40

  你還能再寫出幾個這樣的等式嗎?

  學生獨自寫出幾個這樣的等式,并在小組內交流各自寫出的等式,互相檢驗寫出的等式是否符合要求。

  2、觀察寫出的這些算式,你有什么發現?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示出來。

  全班交流。從這些算式可以發現:兩個數相加,交換加數的位置,和不變。

  可以用符號來表示:△+☆=☆+△;

  可以用文字來表示:甲數十乙數=乙數十甲數。

  3、如果用字母a、b分別表示兩個加數,又可以怎樣來表示發現的這個規律呢?

  a+b=b+a

  教師指出:這就是加法交換律。

  4、初步應用:在里填上合適的數。

  37+36=36+305+49=+305b+100=+b

  47+=126+m+=n+13+24=+第二環節探索加法結合律

  1、課件出示教材第18頁例2情境圖。

  師:從例2的情境圖中,你獲得了哪些信息?

  師生交流后提出問題:要求“李叔叔三天一共騎了多少千米”可以怎樣列式?

  學生獨立列式,指名匯報。

  匯報預設:

  方法一:先算出“第一天和第二天共騎了多少千米”:

  (88+104)+96

  =192+96

  =288(千米)

  方法二:先算出“第二天和第三天共騎了多少千米”:

  88+(104+96)

  =88+200

  =288(千米)

  把這兩道算式寫成一道等式:

  (88+104)+96=88+(104+96)

  2、算一算,下面的○里能填上等號嗎?

  (45+25)+13○45+(25+13)(36+18)+22○36+(18+22)

  小組討論。先比較每組的兩個算式,再比較這三組算式,在小組里說說你有什么發現。

  集體交流,使學生明確:三個算式加數沒變,加數的位置也沒變,運算的順序變了,它們的和不變。也就是:三個數相加,先把前兩個數相加,或者先把后兩個數相加,和不變。

  3、如果用字母a、b、c分別表示三個加數,可以怎樣用字母來表示這個規律呢?

  (a+b)+c=a+(b+c)

  教師指出:這就是加法結合律。

  4、初步應用。

  在橫線上填上合適的數。

  (45+36)+64=45+(36+)

  (560+)+=560+(140+70)

  (360+)+108=360+(92+)

  (57+c)+d=57+(+)

  (三)鞏固發散

  1、完成教材第18頁“做一做”。

  學生獨立填寫,組織匯報時,讓學生說說是根據什么運算律填寫的。

  2、下面各等式哪些符合加法交換律,哪些符合加法結合律?

  (1)470+320=320+470

  (2)a+55+45=55+45+a

  (3)(27+65)+35=27+(65+35)

  (4)70+80+40=70+40+80

  (5)60+(a+50)=(60+a)+50

  (6)b+900=900+b

  (四)評價反饋

  通過今天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師生交流后總結:學習了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并知道了如何用符號和字母來表示發現的規律。

  (五)板書設計

  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

  加法交換律加法結合律

  例1:李叔叔今天一共騎了多少千米?例2:李叔叔三天一共騎了多少千米?

  40+56=96(千米)(88+104)+9688+(104+96)

  56+40=96(千米)=192+96=88+200

  =288(千米)=288(千米)

  40+56=56+40(88+104)+96=88+(104+96)

  a+b=b+a(a+b)+c=a+(b+c)

  兩個數相加,交換加數的位置,和不變。三個數相加,先把前兩個數相加,或者先把后兩個數相加,和不變。

  六、教學后記

最新冀教版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篇2

  一、教學內容:

  冀教20__課標版小學四年級數學上冊第20—21頁商不變的規律。

  二、教學目標

  1.經歷探索的過程,發現商不變的規律。

  2.能運用商不變的規律,進行一些除法運算的簡便計算。

  3.在探索規律的過程中,經歷觀察、比較、綜合、歸納等思維活動,獲得一些探索的經驗,發展思維能力。

  4.進一步感受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三、教學重點

  讓學生在探索過程中發現規律。

  四、教學難點

  理解商不變的規律以及在實際中的應用。

  五、教學準備:課件

  六、教學過程

  (一)創設《和尚分面包》的故事情境,引入新課

  1.從這個故事中你發現了哪些數學信息?根據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2.大家猜一猜,三種分法,每天吃到的面包數一樣嗎?

  3.你會用算式表示出小和尚們平均每天能吃到幾個面包嗎?

  (二)探索規律

  1.板書學生的算式

  8÷2=4(個)

  16÷4=4(個)

  32÷8=4(個)

  師:通過計算,我們發現三次分面包看起來分的面包數越來越多,分的天數也越來越多,其實平均每天能吃到的面包數是一樣的。老和尚是運用了什么知識幫助教育了肥肥小和尚的,現在就讓我們來探究這個問題。

  2.小組合作探究,發現規律。

  活動要求:

  從上往下仔細觀察這組算式的被除數、除數、商,說一說它們是怎樣變化的?

  (2)結合算式用準確的語言表述這一規律。

  (3) 舉例驗證商不變的規律。

  3.小組匯報學習成果。

  4.歸納小結。

  師:誰能將你的發現用自己的語言試著說一說。

  生:在除法里,被除數和除數同時乘相同的數,商不變。

  生:在除法里,被除數和除數同時乘相同的數(0除外),商不變。(幻燈片出示規律)

  師:你能給同學們說說這里為什么0要除外?

  生:因為0不能作除數。

  5. 同桌討論,發現規律。

  師:從下往上觀察,相信同學們會有新的發現?

  生:匯報學習成果。

  師:你能像前面的發現一樣,用你的語言表述一下你的發現嗎?

  生:在除法里,被除數和除數同時除以相同的數(0除外),商不變。(幻燈片出示規律)

  6.總結規律。

  師:誰能把兩次的發現合并在一起,用規范的語言表述出來。

  生:在除法里,被除數和除數同時乘(或除以)相同的數(0除外),商不變。(板書規律)

  師:板書課題《商不變的規律》(學生齊讀課題一遍)。

  師:你認為商不變的規律中,哪些詞語比較重要?(同時、相同、0除外)學生齊讀商不變的規律。

  7.舉例驗證(再次小組合作完成)。

  師:你還能舉出像這樣的例子說明你的發現嗎?

  8.讓學生看書并齊讀P20頁商不變規律。

  9.前后照應(故事中的疑問得到解決)。

  (三)鞏固規律

  1.試一試: 650 ÷ 40

  (1)讓學生運用商不變的規律試著筆算650÷ 40(把被除數和除數同時除以10)。

  (2)余數是1還是10?

  2.學以致用。

  下面的計算對嗎,說一說你判斷的理由。

  740÷60=12……2

  12

  60 740

  6

  14

  12

  2

  小結:利用商不變規律能使除法運算更簡便。

  (四)嘗試運用規律

  同學們,接下來我們利用所學的規律進行創關練習吧!

  第一關:填空我在行

  (1)在一道除法算式里,如果被除數除以5,除數也除以5,商( )。

  (2)在一道除法算式里,如果被除數乘10,要使商不變,除數( )。

  (3)在除法里,被除數和除數同時乘或除以( )的數(0除外),( )。

  第二關: 判斷我神速(正確的拖進正確的蘑菇屋里,錯誤的拖進錯誤的蘑菇屋里)

  (1)甲乙兩數的商是7,如果甲乙兩數都乘100,商是700。

  (2)被除數乘3,除數也乘3,商不變。

  (3)48÷12=(48÷2)÷(12÷2)

  (4)80÷20=(80+2)÷(20+2)

  第三關: 規律運用我能行(幫小兔過河)

  48÷4=

  240÷20=

  480÷40=

  4800÷400=

  第四關: 解決問題我最棒

  聰聰和紅紅從同一天開始分別看兩本故事書。聰聰看的故事書有70頁,紅紅看的故事書有140頁。聰聰每天看14頁,5天看完。紅紅每天了28頁。不計算,你能說出紅紅幾天能看完嗎?

  引導學生獨立思考,指名回答,并說出理由。

  (五)總結、作業

  1.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2.作業:課本21頁練一練第1、3題。

最新冀教版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篇3

  【教學內容】:

  教材第83頁例6、例7。

  【教學目標】:

  掌握除數是兩位數,商是兩位數的除法筆算方法,歸納總結出除數是兩位數除法的計算法則,提高計算能力。

  【重點難點】:

  重點:掌握筆算的方法。

  難點:確定商是幾位數。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1.復習。

  (1)下面括號里最大能填幾?

  32×<154

  41×<202

  64×<186

  72×<275

  (2)算一算:

  128÷32=

  768÷4=

  158÷31=

  768÷8=

  指名板演,余者練習。訂正時,指名說一說第2個算式和第4個算式在計算時有什么不同,為什么?

  (第2個算式的商是三位數,第4個算式的商是兩位數)

  2.說一說商是一位數的除法計算法則。

  組織學生在小組中共同回顧,相互說一說。

  商是兩位數的除法應該怎么計算呢?

  (板書課題:商是兩位數的除法)

  3.引入:投影出示第83頁的主題插圖,說一說插圖上的內容。(學校開展環保活動,同學們積極參加環保活動)

  二、自主探究

  在環保活動中,我們會遇到什么樣的數學問題呢?

  1.教學例6。

  (1)指名讀題,弄清題意,列出算式。

  板書:612÷18=

  (2)先算18除什么數?商幾?怎么寫?余下的數是多少?接下去該怎樣算?

  學生試著用豎式計算,小組內交流,說說自己是怎樣算的。

  (3)學生匯報計算過程,教師板書:

  a.先試除被除數的前兩位。

  b.余下的數同個位上的數合起來繼續除。

  c.除到哪一位,就在那一位上面寫商。

  2.教學例7。

  (1)出示例7。

  你會算嗎?先用31除幾?商幾?怎么寫?余幾?點名學生回答。

  (2)根據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除到十位余下的數是10,

  31除10夠商1嗎?怎么辦?

  (在商的個位商0占位)

  (3)如果被除數是930,商的個位是幾?算算看。

  (4)學生回答后提問:

  為什么商的個位是0?

  3.練一練:每人各寫一道商是一位數和兩位數的除法算式,同桌交換做一做。

  4.歸納總結計算法則。

  (1)你能說一說商是兩位數的除法的計算方法嗎?

  ①從被除數的高位除起,先用除數試除被除數的前兩位數,如果它比除數小,再試除前三位數。

  ②除到被除數的哪一位,就在那一位上面寫商。

  ③求出每一位商,余下的數必須比除數小。

  (2)議一議:商是兩位數的除法與商是一位數的除法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相同點:都是從被除數的高位起,除到被除數的哪一位,就在那一位上面寫商,每次除后余下的數必須比除數小;不同點:試商的時候一個是試前一位,一個是試前兩位。)

  三、實踐應用

  1.教材第84頁“做一做”。

  獨立練習,指名學生板演,并集體訂正。

  2.教材“練習十六”第1題。

  小組內分工完成,互相說一說上、下兩組題有什么區別,匯報結果。

  3.教材“練習十六”第2題。

  小組議一議,說一說。

  4.教材“練習十六”第3題。

  小組內分工完成,互相交流檢查。

  5.教材“練習十六”第4、5題。

  提醒學生回憶:2月、3月、4月每個月各多少天?

  學生獨立完成,小組內交流檢查。

  四、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你能說一說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與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有哪些相同點,哪些不同點嗎?お

  教學反思】:

  本節課教師以學生為主,力求體現學生的自主性,在新知識的探究中,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經歷探索了商是兩位數筆算除法的過程,培養了學生知識遷移的能力,教師在其中只是一個組織者、合作者。

最新冀教版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認識億、十億、百億、千億。

  2、能正確地讀出億以上的數。

  3、通過歸納億以內數的讀數規則,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整理數位順序表和億上數的讀法。

  教具準備:小黑板、投影片、撥數器

  教學過程:

  一、要求同學說出萬以內數的計數單位。

  二、投影出示:

  1、10個億( );10個十億是( )十個百億是( )

  2、每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是幾?

  三、小黑板出示:讀出下列各數。

  47690000、7002000

  一、學生口答:個、十、百、千。

  二、多名學生口答:

  1、十億、百億、千億

  2、是十。

  三、一名學生讀數,另一名學生寫讀作

  四、板書課題:億以內數的讀法

  五、提出要求:在撥數器上一千萬一千萬地撥,一直撥到九千萬。

  問:九千加一千是多少?千位滿十怎么辦?(板書:億)

  在撥數器上一億一億地撥珠,一直撥到九億。

  問:九億加一億是多少?億位滿十怎么辦?(板書:十億)

  (用同樣的方法認識百億、千萬億。)

  板書:十億、百億、千億

  指出:億、十億、百億、千億都是計數單位。

  學生按要求撥珠九千萬。

  是一億,千萬位滿十向億位進一。

  學生按要求撥珠九億。

  是十億,億位滿十向十億位進一。

  學生認識計數單位。

  1、要求學生在撥數器上撥出六十一億

  引導學生先按個級的方法讀六十一,再在后面加個億字。

  2、要求學生在撥數器上撥出一百億四千萬二千并按剛才的方法讀出這個數。

  3、要求學生讀出做一做中的練習題中的數。

  4、小結:億級上的數和個級上的數的讀法有什么區別和聯系?

  1、學生撥出六十一億

  學生讀出六十一億。

  2、學生讀出一百億四千萬二千。

  3、學生讀數并相互糾正。

  4、歸納:

  同:億級數要按個級數的讀法來讀。

  異:億級數要在后面加一個億字。

最新冀教版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進一步體會負數的意義。

  2、會用負數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問題。

  教學重點:

  在熟悉的生活情境,進一步體會負數的意義。

  教學難點:

  會用負數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問題。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通過上一課的學習我們初步認識了正負數。

  知道了溫度有零上溫度和零下溫度。

  但是還有零度。零度既不是零上溫度,也不是零下溫度。

  二、新課教學

  同學們回答的都非常好,像5,7,6,20,100,……都是正數,有時我們在正數的前面添上“+”,如+5,+7,+20,+100。

  相反我們都給負數的前面加上“-”。例如:-2,-56,-5……

  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那么這些數該怎樣讀呢?

  誰愿意來讀這些數

  教師出示數。

  三、課堂練習

  1.世界上最高的珠穆朗瑪峰比海平面高出8848米,如果這個高度表示為+8848米,那么比海平面低155米的新疆吐魯番盆地的高度應表示為米;海平面的高度為米。

  2.如果小華家月收入2500元記作:+2500元那么她家這個月水,電,煤氣的支出200應記作元。

  3.如果電梯上升15層記作+15,那么下降6層記作層。

  4.如果進了3個球記作+3,那么失2球記作

  四、課堂練習

  見課本87頁練一練

  教師巡視指導

  五、課堂小結

  教師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鼓勵性的總結。

  板書設計:

  正負數

  5、6、9、12、100、等都是正數,或記做+5、+6、+12、+100。

  -2、-3、-15、-123都是負數。

  5或+5讀做正5,-2讀作負2。

  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最新冀教版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學會用網格法來比較難以數清的對象的數目進行估測。

  教學重點:

  讓學生認識我們所選的對象的大致個數。

  教學難點:

  選取適中的格子作為樣本。

  教學過程:

  一、情景引入

  1、出示畫面:木材廠堆放著一批圓木,數一數有多少根木材?

  2、學生在數的過程中發現:數量太多,數不清楚,怎么辦?

  3、引導學生畫上網格線,進行估算。

  用估測的方法算出圓木的數量。

  劃分成同樣大小的格子。

  數一數一格有多少根。

  乘上格數。

  湊成整數。

  二、小組討論,發現問題

  (1)木材在方格線上怎么算?

  (2)湊成什么樣的整數,是整十數,還是整百數?

  (3)每個人選取的格子一樣嗎,估算的結果一樣嗎?

  小結

  (1)記數對象正好在框線上,可以用四舍五入法計算。

  (2)湊成什么樣的整數,看實際需要。

  (3)每個人選取的樣本不一樣,在估測前要說明選取的是哪一個。

  三、練習提高。

  1、書P83,分別選取不同的格子進行估測。(學生獨立作業,注意書寫格式)

  左上格 左中格 左下格

  右中格 右上格 右下格

  教師可先示范“左上格有44根”的計算過程。

  2、大約有多少顆糖?

  小胖數的是紅框線的格子,進行估算。

  第二行第一格有3顆,

  小亞數的是綠框線的格子,進行估算。

  第一行第四格有6顆,

  自己選一個格子,進行估算。

  四、全課總結。

  五、質疑問難,布置作業。

最新冀教版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積單位—公頃、平方千米(平方公里),通過實際測量和觀察,知道1公頃有多大。

  2、使學生掌握土地面積單位間的進率和簡單換算。

  3、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感受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有著密切的聯系。

  教學重點:

  知道1公頃有多大,掌握土地面積單位間的進率。

  教學難點:

  土地單位間的換算。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到目前為止,你都認識了哪些常用的面積單位?它們之間的進率是多少?

  2、像這些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等都是公制面積單位,是計量面積時使用的。在計算土地面積時要使用土地面積單位(板書課題:土地面積單位)常用的單位有平方米、公頃和平方千米。【演示課件“土地面積單位”】

  二、新授。

  1、認識1公頃。

  (1)將學生帶到操場,畫一個邊長是10米的正方形。引導學生觀察、計算正方形的面積。

  (2)教師指出:100個這樣的正方形土地的大小,叫做1公頃。為學生介紹學校操場、教學樓的占地面積。

  (3)把學生帶回教室,思考討論:公頃和平方米之間的進率是多少?(1公頃=10000平方米)

  2、教學例題。

  (1)出示例題,學生試算。

  一個長方形果園,長250米,寬120米。這個果園有多少公頃?

  (2)匯報展示,全班訂正。【繼續演示課件“土地面積單位”】

  250×120=30000(平方米)

  30000平方米=3公頃

  答:這個果園有3公頃。

  (3)測量土地時,一般用米作長度單位來測量。算出面積是多少平方米以后,再換算成公頃。

  3、認識平方千米。

  (1)我們都知道我們偉大的祖國有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平方公里也就是平方千米,是比公頃還要大的土地面積單位。

  (2)大家想一下,邊長是1000米的正方形面積是多少?1000000平方米也就是1平方千米。想象一下1平方千米有多大?

  (3)誰能計算一下平方千米和公頃之間的進率是多少?【繼續演示課件“土地面積單位”】

  三、鞏固練習。

  1、2公頃=平方米

  50000平方米=公頃

  2平方千米=公頃

  4000公頃=平方千米

  2、(1)北京的廣場是世界上的廣場,面積約40公頃,約合平方米。

  (2)北京的故宮是世界上的宮殿,占地面積是720000平方米,合公頃。

  3、一塊邊長是400米的正方形麥地,有多少公頃?

  四、全課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了些什么新的收獲?

  五、課后作業。

  1、(1)北京的廣場是世界上的廣場,面積約40公頃,約合平方米。

  (2)北京的故宮是世界上的宮殿,占地面積是720000平方米,合公頃。

  2、一個飛機場新建一條跑道,長2500米,寬80米。占地多少公頃?

  3、一塊正方形的果園,周長是2400米。這個果園有多少公頃?

  4、農民給水稻施化肥。每公頃施225千克。在一片長200米,寬150米的長方形稻田里,應施化肥多少千克?

最新冀教版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篇8

  一、指導思想和理論依據

  數學是研究現實世界的空間形式和數量關系的科學,因此數形結合思想是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之一,也是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有力工具。著名數學家華羅庚指出:“數缺形時少直觀,形少數時難入微”。這句話說明了“數”與“形”是緊密聯系的。我們在研究“數”的時候,往往要借助于“形”,在探討“形”的性質時,又往往離不開“數”。數形結合具體地說就是將抽象的數學語言與直觀圖形結合起來,使抽象思維與形象思維結合起來,通過“數”與“形”之間的對應和轉換來解決數學問題。

  二、教材分析

  乘法分配律的教學是在學習乘法和加法的交換律與結合律的基礎上進行的。目的是讓學生對大量運算中的一類特殊的積和運算進行概括,使學生的計算在積累一定經驗之后上升到一種理性認識,在小學階段滲透恒等變換的思想,從而更好地發展數與代數的運算能力。

  三、學情分析

  在初步學習了三個運算定律后,當學生碰到“計算下面各題,能簡算的要簡算”此類題時,錯誤就更多了。究其原因,因為這類題不僅要求學生能明確運算順序,正確計算,而且還要求學生有一定的觀察能力,甚至要有一些直覺,能夠進行合理的分析,找出其中能夠進行簡便運算的部分,并合理地進行簡便運算。要想順利完成這種題,學生必須要透徹理解簡算的原理,完全把握簡算的本質,既不能把可以簡算的題輕易忽略了簡算,也不能把無法簡算的題錯誤地進行簡算。經過整理歸類,我發現學生簡便運算主要是對運算定律混淆不清。

  如:18×101=18×100×1=1800

  125×48=125×(40+8)=125×40+8=5008

  125×48=125×(40+8)=125×40×125×8=5000000

  101×52=(100+1)×(50+2)=100×50+1×2=5002

  25×64×125=25×(60+4)×125=25×60+4×125=20__

  這些錯誤的發生,說明了學生對乘法結合律和乘法分配律這兩條運算定律產生了混淆。這是由于乘法結合律與乘法分配律在表現形式上十分相近,致使一些學生造成知覺上的錯誤。

  四、我的思考

  著名數學家華羅庚指出:“數缺形時少直觀,形少數時難入微”。這句話說明了“數”與“形”是緊密聯系的。我們在研究“數”的時候,往往要借助于“形”,在探討“形”的性質時,又往往離不開“數”。數形結合具體地說就是將抽象的數學語言與直觀圖形結合起來,使抽象思維與形象思維結合起來,通過“數”與“形”之間的對應和轉換來解決數學問題。

  在教學乘法運算定律:“乘法交換律、結合律和分配律”時出現的各種問題,很多老師都是從“數”的角度來幫孩子加強理解,這對于孩子是有用處的。也有很多老師提出要加強練習,這樣的做法也是有用處的。“練習不等同于重復”,練習不等于簡單機械的重復操練,而是要敏銳發現學生學習的節點,分析成因,找到真正的癥結所在,針對學生的學習困難,設計有價值的課堂教學。“數形結合的思想”是一種數學思想方法。通過“數形結合思想”在乘法運算定律中的教學,使復雜的問題簡單化、使抽象的問題形象化、使模糊的問題明朗化,孩子們對知識本質的理解更加深入了,使他們由最初的迷茫發展至現在的茅塞頓開,達到了非常好的學習效果,提高了學習的效率。

  【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根據以上分析我確定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將結合律、分配律的簡便計算應用于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同時注意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

  2.借用數學模型(點子圖)幫助學生區分結合律和分配律的本質特征。(結合律是拆數等分成相同的幾組,所以連乘,分配律是不等分分成幾個不同的塊,所以乘加或者乘減。)

  3.通過回顧錯題的練習,讓學生自覺用點子圖幫助找錯誤原因,以提高正確率。

  教學重難點:

  重點:借用數學模型(電子圖)幫助學生理解乘法結合律和分配律知識的本質特征,讓學生能夠正確區分使用這兩種定律。

  難點:正確認識乘法結合律和分配律的本質特征。

  教學過程:

  一、借助點子圖幫助學生區分結合律和分配律的本質

  (一)創設情境,引出點子圖

  1.光明學校要組織一些學生參加區運動會的入場式表演,同學們要站成這樣的隊形(PPT出示人站成的圖形15×18),要求一共有多少人,誰會列算式?

  (15×18)

  2.如果用一個黑點來代表一名學生,站好的隊形就成了這樣的方陣(PPT出示點子圖15×18)。

  設計意圖:創設情境,由生活中的方陣計算一共要多少名學生,轉化為點子圖求一共有多少個點,讓學生體會數學來源于生活。

  (二)展示算法多樣化

  1.學生四人一小組,看哪個小組能用盡量多的不同的方法來幫助巧算,并結合點子圖把算式里的想法在點子圖里圈一圈,一種方法用1張圖,用彩筆圈點子圖,圈的時候先要想好了再圈。四人一組,討論操作。

  2.匯報

  (預設)15×18=15×9×2

  15×18=15×6×3

  15×18=15×(10+8)=15×10+15×8

  15×18=15×(20-2)=15×20-15×2

  15×18=5×18×3

  15×18=(10+5)×18=10×18+5×18

  15×18=(20-5)×18=20×18-5×18

  學生分別把7種解法的點子圖做個說明。

  設計意圖:由于本節課是在學生學習了乘法結合律和分配律之后進行的,一方面了解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另一方面展示算法多樣化。

  (三)分類,觀察分析點子圖及算式,找到兩種定律的本質區別

  1.分類

  學生嘗試把這些方法分分類并說一說為什么這么分?

  2.找到結合律的特點:因為等分成幾組,所以連乘

  觀察結合律的點子圖分析其特點。

  學生舉例說明:15×18=15×2×9

  15×18=15×6×3

  15×18=5×18×3

  3.找到分配律的特點:因為不等分,分幾個不同的塊,所以乘加或者乘減

  觀察分配律的點子圖分析其特點。

  學生舉例說明:15×18=15×(10+8)=15×10+15×8

  15×18=15×(20-2)=15×20-15×2

  15×18=(20-5)×18=20×18-5×18

  設計意圖:通過分類,了解學生觀察算式的角度,分類一共有兩種情況:按方法分成結合律(點子圖的特點“等分”)和分配律(點子圖的特點“不等分”);按拆18和拆15分類。通過比較、引導學生觀察“等分”成幾組只能連乘;不等分,分幾個不同的塊,所以乘加或者乘減。從而找到結合律和分配律最本質的區別。

  (四)概括:不同的拆分一定會帶來不同的方法,要時刻想著點子圖

  PPT出示:

  總結:看來我們在做題的時候,腦子里得想著點子圖,是等分成幾組,還是不等分分成幾塊,如果等分成幾組就得連乘,不等分分成幾塊就得乘加或者乘減。看來不同的拆分一定會帶來不同的方法,相同的方法也會有不同的做法。點子圖真是幫了我們的大忙,找到了結合律和分配律最本質的區別。

  設計意圖:通過對比,觀察拆數,讓學生掌握在做相關類型題的時候看著拆數的不同,頭腦中要結合點子圖的特征,從而讓學生明確“不同的拆分一定會帶來不同的方法,相同的方法也會有不同的做法”。

  二、回顧錯題,利用點子圖分析錯誤原因

  回顧過去的學習出現過的錯誤利用點子圖進行分析

  (PPT:錯題1)125×48=125×40×8

  (PPT:錯題2)如:125×48=125×(40+8)=125×40+8

  設計意圖:用探究到的結合律和分配律的本質區別,結合點子圖說明錯誤原因,使學生加深對本質區別的理解。

  三、拓展練習

  8×12+4×36

  四、課堂總結

  今天這節課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總結:今天我們借助圖來幫助我們研究數的問題,其實不光是點子圖,還有其它圖形也能幫助研究數的問題,希望同學們下次在碰到有關數的問題的時候能夠想到我們的圖形朋友。

最新冀教版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篇9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99—100頁的例1。

  教學目標:

  1、 經歷簡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數據的過程。

  2、 使學生初步了解數據的收集和整理過程,學會整理簡單的數據,會看簡單的統計表和統計圖,會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

  3、 使學生體驗解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能發現信息并進行簡單的數據分析。

  4、 體會到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緊密聯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細心觀察的良好學習品質。

  教學重點:

  繪制縱向復式條形統計圖。

  教學難點:

  根據統計圖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生成問題:

  你們知道全球有多少人?中國有多少人嗎?那你們知道自己所在的區有多少人嗎?

  下面我們一起對收集到的信息進行整理和分析。

  見課本99頁的例1某地區的城鄉人口統計表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1、根據統計表,分別完成兩個單式條形統計圖

  見課本99頁的統計圖

  2、根據兩個條形統計圖你能發現哪些信息?如果要在一個統計圖中描述這些信息怎么辦?在學習復式統計表時是怎么把兩個單式統計表合并的?

  3、投影展示學生繪制的縱向復式條形統計圖

  板書課題:縱向復式條形統計圖

  4、討論交流:

  復式條形統計圖與單式條形統計圖有什么區別?

  5、全班匯報交流。

  分析:

  (1)那年城市人口數最多?那年最少?

  (2)那年鄉村人口數最多?那年最少?

  (3)那年城鄉人口總數最多?那年最少?

  (4)你還能得到哪些信息?

  三、鞏固應用,內化提高:

  1、 完成102頁的做一做

  2、完成練習十九的第1題和第2題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最新冀教版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篇10

  [數學教案]

  利用商不變的規律進行簡便計算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教科書

  數學》(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第88--90頁內容。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探索筆算被除數和除數末尾有0的除法的算法的過程中,加深對商不變的規律的理解,提高運用這一規律進行簡算的意識。并能在簡算過程中確定余數的大小。

  2.通過觀察、交流、辨析,遷移等活動,使學生體會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性,提高優化意識。

  3.使學生在知識遷移的情境中,增強學好知識的信心,體會規律的生活和數學價值。

  [教學重難點]

  通過觀察、交流、辨析,遷移等活動,使學生體會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性,提高優化意識。

  [教學過程]

  同學們好。今天我們要學習人教版四年級數學上冊第六單元的第八課:《利用商不變的規律進行簡便計算》。請你準備好數學書、練習本和文具,調整好坐姿,開始今天的學習吧!

  一.創設情境,回顧知識

  根據450÷30=15快速說出下列各題的商。

  45÷3=15

  900÷60=15

  150÷10=15

  老師:為什么你們算得這么快?依據是什么?

  學生:這三道題都運用了商不變的規律:被除數和除數同時乘或除以一個相同的數(0除外),商不變,所以我們很快的算出了結果。

  小結:看來運用商不變的規律能使口算變得簡便,那么它能不能使筆算變得簡便呢?我們來一起探究。

  二.親身實踐

  探究新知

  (1)發現:請看這個除法算式,被除數和除數有什么特點?

  780÷30=

  交流:它們都是整十數或幾百幾十數。

  (2)計算:這道題的商是多少?你能用豎式計算嗎?請你在練習本上寫一寫。(停30秒)

  (3)匯報:

  小平:根據以前的經驗我是這樣算的:這是一道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的計算方法,先用30除78個十,商是2個十,還余18個十,再用30除180商6,所以780÷30的商是26。

  教師:說得太好啦!還有和這種豎式計算方法不一樣的嗎?

  小英:

  我和小平的算法不一樣:我將被除數780和除數30同時除以10,得到78除以3,根據商不變的規律,78÷3和780÷30的商相等。因此可以這樣計算,(呈現豎式劃掉0,然后再計算78÷3)

  (4)質疑:屏幕前的同學們,你認同小英的這種新算法嗎?(停2秒)如果認同,請你說一說你是怎么理解的?(停2秒)

  學生:我認同小英的說法,她在豎式中被除數和除數同時除以10,運用了商不變的規律,所以780÷30和78÷3的商是相同的。

  (5)對比:同學們說的很清楚,比較這兩種計算方法,你有什么感受?

  學生:我認為第二種運用商不變的規律,把三位數除以兩位數的除法變成了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的除法,運算簡便多了。

  (6)練習:看來運用商不變的規律能使計算簡便,下面請觀察這兩道題能使用剛才的簡便方法進行筆算嗎?下面請你在練習本算一算。(停30秒)

  出示:600÷40=

  5400÷200=

  交流:算好了嗎?這兩道題有什么特點呢?請你來說一說。

  學生(小英):我發現這兩道題被除數和除數末尾都有0,可以運用商不變的規律。第一道的被除數和除數同時除以10,想成60除以4,商是15.第二道同時除以100,想成54除以2,商是27。這樣計算簡便。

  教師:由此,我們發現用整十數除整十、幾百幾十數時,運用商不變的規律能使計算簡便。

  (1)出示:120÷15=

  (2)計算:請看這道題,我們能不能借助剛才的經驗進行簡便計算呢?趕快試一試吧!(停30秒)

  (3)匯報:

  學生1:

  我是這樣寫的:運用商不變的規律,讓被除數和除數同時乘4,變成了480÷60,這時再同時除以10,變成48÷6,口算得8。被除數和除數除了同時乘4,還可以乘偶數2、6,都可以把除數轉化成整十數的除法,進行簡便計算。

  教師:你們還有其他想法嗎?

  學生2:

  我讓被除數和除數同時除以3,變成了40÷5,數變小了,口算也得8。也可以同時除以5,也會使數值變小,方便計算。

  (3)小結:同學們的思考很有道理,運用商不變的規律,同時乘一個數,可以“湊成整十數”,再進行簡便計算。也可以運用商不變的規律同時除以一個數,使數值變小,進行簡便計算。但是這些都不是唯一的方法,計算時,我們要根據算式的特點進行恰當的選擇,目的是使計算簡便。

  (4)你能在(

  )里填上適當的數,使計算簡便嗎?

  請你在數學書88頁做一做第二題處完成。

  訂正:第一道被除數和除數同時乘2,變成360除以90,想成36除以9,口算得4;第二道,同時除以9,用50除以2,得25。第三道,可以同時乘2,變成240除以30得8。第四道同時除以7變成30除以6,得5。但是但是三四題的答案不唯一!是“湊成整十數”、還是使數值變小,在解題使我們要靈活運用商不變的規律。

  3.例10

  (1)計算:840÷50=

  教師:再來看看這道題,你能簡便計算嗎?在練習本上試一試吧!(停30秒)

  (2)計算

  以下是豎式計算過程:被除數和除數同時除以10后,變成84除以5,商是16。可是君君認為余數是4,麗麗認為余數是40,你猜猜誰說的對?

  (3)對比

  小平:我猜君君同學說的對。計算時,最后一步34減3余數是4。

  小英:我認為麗麗同學說的對。余數4在十位上,應該是40。

  教師:要想知道對錯光靠猜是不行的,怎么辦?對!驗算,請你驗算一下,檢驗對錯。(停15秒)

  小英:驗算時,我們用商16乘原來的除數50得800,如果加余數4,是804,不是原來的被除數840所以是錯的,如果加余數40正好得原來的被除數840,所以麗麗同學說得對,余數是40。

  (4)算理:為什么余數是40而不是4,其中的道理你知道嗎?

  計算時運用商不變的規律,讓計算變得簡便,但是這僅限于沒有余數的情況。要是有余數就要使用原數去思考,840除以50,先用50除84個十,商1個十,余34個十,把0抄下來,變成340,340里面最多有6個50,所以商5,余數是40。

  (5)教師:有沒有快速判斷余數的方法呢?

  小平:在有余數的除法,進行簡便計算時,要是看余數是在原數的哪一位,這道題4在原數的10位上,表示的是40。

  教師:那這道題的余數是多少呢?4300÷200

  學生:這道題余數1在原數的百位上,因此余數是100。同學們你們想對了嗎?

  (6)練習:請你用簡便方法筆算這兩道題吧!

  670÷30=

  9800÷50=

  第一道余數在哪位上,因此商是22余數是10;第二道,余數3在哪位上?因此商19,余數是300,你們寫對了嗎?

  小結:今天我們發現了運用商不變的規律不僅使口算簡便,也使筆算變得簡便。你們學會了嗎?接下來我們進行練習吧!

  三.鞏固應用,內化提升

  1.

  (1)你能很快說出下面各題的得數嗎?

  120÷30=

  560÷80=

  4800÷40=

  360÷90=

  (2)下面的題你會做嗎?在數學書89頁第1題處完成。

  6300÷700=

  3200÷400=

  8100÷300=

  點撥:為什么這么快?因為運用了商的變化規律。

  2.

  請選擇正確的余數填在里。在數學書89頁第3題處完成。

  (1)830

  ÷40=20……

  (

  3,30)

  (2)640

  ÷50=12……

  (4,40)

  (3)1300

  ÷200=6……

  (1,10,100)

  點撥:第一道余數在原數的十位上,余數是30;第二道余數也在原數的十位上,余數是40,第三道呢?余數在哪一位上?百位,因此余數是100。

  除了用這種方法,我們還可以用商乘除數加余數的方法去選擇正確的余數。

  3.下面的計算對嗎?把不對的改正過來。

  點撥:第一題是錯的,根據商不變的規律,被除數960和除數80同時除以10,變成96除以8得12,那么960除以80的商應該也是12,因此是錯誤的。第二道題呢?是對的,被除數和除數都除以10后變成6510除以21,商是310,65100除以210的商也是310.同學們你們相對了嗎?

  四.全課小結

  回顧反思

  同學們,在今天的這節課中我們一起學習了利用商不變的規律進行簡便計算。我們發現同乘或除以一個適當的數中能使計算變得簡便。還發現了當簡便計算時有余數,要看余數在原數中的數位,來確定余數的大小。你們用這種積極探索的精神一定會發現更多的數學知識的!今天的這節課就上到這里,同學們,再見。

最新冀教版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篇11

  【教學內容】:

  教材第16~18頁。

  【教學目標】:

  1.了解數的產生,理解自然數的概念。

  2.認識億級的計數單位,掌握十進制計數法的含義。.

  【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自然數的概念和十進制計數法。

  難點:掌握含有億級數的數位順序表和十進制計數法。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我們知道數字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應用地非常廣泛,可以說是無處不在,這些數是怎樣產生的呢?這節課我們就來了解關于數的知識。

  (板書:數的產生)

  二、自主探究

  1.探究數的產生過程。

  (1)如果沒有了數字,怎樣表示我手中的粉筆有多少根呢?(教師舉起手中的4根粉筆)

  組織學生在小組中討論:怎樣表示有4根粉筆?

  (學生通過討論,會想到各種不同的表示方法,教師對學生的創造及時給予肯定和表揚)

  (2)在生產勞動中,人們需要數人數、數物體個數或記錄打獵后捕獲的野獸的數量等等,這樣就逐漸產生了數。

  引導學生看教材第17頁中的圖片,讀下面的文字。了解在遠古時代,人們用自己的聰明才智,用各種方法來表示物體的個數。隨著語言的發展,逐漸發明了一些記數的符號,這就是數字。如:巴比倫數字、中國數字、羅馬數字。還有印度人發明的數字,后來流傳到阿拉伯,又從阿拉伯傳入歐洲,人們誤以為是阿拉伯人發明的數字,一直把它叫做阿拉伯數字,即0,1,2,3,4,5,6,7,8,9……經過了幾千年,才產生了現在通用的阿拉伯數字。

  (3)了解了數的產生過程,你有什么想法?

  教師教育學生要珍惜人類燦爛的文化遺產,認真努力地學好知識,創造出更多的知識。

  2.認識自然數。

  (1)表示物體個數的1,2,3,4,5,6,7,8,9,10,11,…都是自然數。(板書:自然數)

  (2)一個物體也沒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數。所有的自然數都是整數。最小的自然數是0,沒有最大的自然數,自然數的個數是無限的。

  3.十進制計數法。

  (1)我們已經學過億以內的數,在日常生活中還經常用到比億大的數,例如我國第六次人口普查的人數是人,世界人口有70多億等。

  (2)用計數器數數,認識十億、百億、千億。

  教師在計數器上先撥珠,讓學生數數:10個一億是十億,10個十億是一百億,10個一百億是一千億。

  (板書:十億、百億、千億)

  指出:十億、百億、千億和以前學過的個(一)、十、百、千……一樣都是計數單位。

  (3)在數位順序表上填出億級的數位和計數單位。

  讓學生獨立填一填,再指名匯報,共同訂正。

  (4)說一說每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關系:

  10個一是十,10個十是一百,10個一百是一千……10個一億是十億,10個十億是一百億,10個一百億是一千億。

  教師指出:每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都是十的計數方法叫做十進制計數法。

  (板書:十進制計數法)

  (5)觀察比較:比較數位順序表上個級、萬級和億級有什么異同?

  組織學生在小組中議一議,再分別說一說各自的看法。

  三、實踐應用

  1.填空。

  (1)一百億里有個十億,個一百億是一千億。

  (2)從個位起,第位是萬位,第位是十億位。

  (3)和億位相鄰的兩個數位是和。

  2.教材“練習三”第1題。

  想一想,說一說。

  3.教材“練習三”第2題

  同桌兩人合作完成。

  四、課堂小結

  通過學習,你對數又有了什么新的認識?

最新冀教版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篇12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引導學生了解直線、射線、線段、角的概念,并引導學生對這些概念進行辨析,使學生進一步明晰直線、射線、線段、角的聯系與區別,建立知識的網絡結構。

  2.能力目標:學生通過活動能夠區分線段、射線與直線,會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這三個圖形的特征。

  3.情感目標:讓學生在活動中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和形象思維,積累認識圖形的經驗,增強動手操作的能力。

  重點難點:

  1.體會線段、涉嫌與直線的區別與聯系,會用字母準確讀出線段、射線和直線,會數簡單圖形的線段。

  2.理解三種線的特征,掌握三種線的讀法。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手電筒,直尺,毛線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出示一根毛線

  師:同學們,這是什么?如果說我把這根彎曲的線拉直,你可以看成我們以前學過的什么?

  生:線段

  師:哎,線段,好了,老師把整個它記下來。線段是我們以前碰到過的,對吧?那誰來說說看線段有什么特點?(引導學生說出線段有兩個端點、線是直直的、可以度量、不可以無限延伸)

  師:誰來畫一條線段。抽生黑板上畫線段其他同學認真觀察看他在黑板上是怎樣畫的。

  一生學生畫線段,其他學生認真觀察

  師:誰看清楚他是怎樣畫的線段?

  生1:他是先畫的一條線,再畫的兩個端點。

  生2:他是先畫了一個端點,然后畫的一條線,最后在另一個地方畫的端點。

  師:哎,他是先畫了一個端點,然后畫的一條線,最后在這個地方畫另一個端點。但是一般情況下,我們都是先畫兩個端點,然后畫線連接兩個端點。因為,我們一般讓點來確定我們需要畫線的位置,兩點確定一條線段。

  師:哎,到現在我們就只知道這些有關線的知識了吧。那現在請大家看大屏幕。

  二、探究新知

  1、直線的教學

  課件出示

  師:這是兩條直直的線,給它們表上號,上面是1號,下面是2號,哎,仔細看這兩條線,幾號線是線段?為什么你叫1號線為線段?

  生:因為1號線有兩個端點, 有一條直的線,不能無限延伸。

最新冀教版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篇13

  【教學內容】:

  そ灘牡73頁例1、例2。

  【教學目標】:

  掌握除數是整十數的筆算除法的計算方法,能正確地進行筆算,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提高計算能力。

  【重點難點】:

  重點:掌握試商的方法。

  難點:確定商的位置。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1.口算。

  32÷10≈

  40÷20=

  90÷30=

  152÷30≈

  78÷20≈

  150÷50=

  241÷30≈

  360÷60=

  教師用卡片出示計算題,學生開火車練習。

  2.除數是整十數的除法怎樣筆算呢?

  (板書課題:除數是整十數的除法)

  二、自主探究

  1.教學例1。

  (1)投影出示例1題目,讀題理解題意。

  (2)說一說怎樣列式。

  (板書)

  92÷30=

  (3)你準備怎樣計算?說一說。

  A.口算:92≈90,92÷30≈3。可以分給3個班。

  B.擺小棒,可以看出來:92里面有個30,所以商。

  C.筆算:

  筆算時,余下的2表示什么?

  2.教材第73頁“做一做”第1題。

  指四名學生板演,余者練習,再集體訂正。

  3.教學例2。

  (1)(板書)178÷30=

  (2)你會筆算嗎?試一試。

  指一名學生板演試算,余者試算練習。

  (3)討論:

  ①被除數的前兩位比除數30小,該怎么辦?

  ②為什么商是5?

  因為30×5接近178且小于178,所以商是5。

  ③商應寫在哪一位上?為什么?

  ④余下的數能比30大嗎?

  學生匯報后,師強調:

  被除數的前兩位不夠除時,要看前三位。余下的數要比除數小。

  4.比一比:例1和例2兩題豎式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小組匯報后,教師概括說明三位數除以整十數的筆算方法。

  5.教材第73頁“做一做”第2題。

  指三名學生板演,余者練習,再集體訂正。

  三、實踐應用

  1.教材“練習十三”第1題。

  應該怎么想?指名板演,集體訂正。

  2.教材“練習十三”第2題。

  指名說說后,學生獨立練習,填在教材上。

  3.教材“練習十三”第3、4題。

  學生獨立練習。

  四、課堂小結

  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應注意些什么?

  【教學反思】:

  1.在教學中始終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進行教學,體現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2.學生合作學習、互相交流貫穿本節課的整個過程中,不僅可以拓寬學生的思維,還可以讓每個學生都有表達自己見解的機會,也培養了學生傾聽的習慣,逐步“學會求知、學會做人、學會共處”。

最新冀教版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篇14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理解乘除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會計算乘除混和運算式題,能解決一些簡單應用問題。

  過程與方法

  經歷自主探索并嘗試將分步計算的兩個算式改成一個乘除混合算式的過程。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解決問題的活動中感受混合運算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教學重點:

  將分步計算的兩個算式改寫成一個乘除混合算式,會計算乘除混和運算式題,能解決一些簡單應用問題。

  教學難點:

  將分步計算的兩個算式改寫成一個乘除混合算式。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同學們,你們喜歡讀書嗎?有三個小朋友也特別喜歡讀書,咱們一起來看一看。

  二、探索新知

  1.出示情景圖。

  師:仔細觀察圖,從圖中你發現了哪些數學信息?要解決什么問題?試著解決一下。

  2.學生獨立解決問題。

  3.交流解決問題的方法,說一說每步的算理。

  4.怎樣將兩個算式改寫成一個算式?說一說綜合算式中每步運算求的是什么?

  設計意圖:說綜合算式中每步的算理,進而使學生了解乘除混合運算的順序。

  三、試一試

  出示式題,讓學生獨立完成,然后交流算法和結果。掌握在只有乘除法運算的算式里,運算順序是從左到右依次運算。

  四、本課小結

  本節課我們主要學習了哪些內容?同桌之間互相討論一下!

最新冀教版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篇15

  教學內容:

  課標實驗教材第七冊46頁例1及相應練習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用一位數乘兩位數(積在100以內)或幾百幾十的數的口算方法。

  2、通過問題情境自主掌握整數乘法的一般口算方法。

  教學過程:

  一、自主探索口算方法。

  1、課件分別出示45頁六種交通工具的時速,引導學生理解用復合名數表示的數學術語速度的含義。

  2、根據圖里的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3、人騎自行車3小時可以行多少千米?讓學生獨立口算。

  4、匯報交流。

  二、引導學生對比不同算法的特點。

  1、出示題目:特快列車3小時可以行多少千米?獨立計算后小組交流。

  2、引導學生對比163= 和1603= ,讓學生從16和160的關系中,總結出幾百幾十與一位數相乘的口算方法。

  3、將第1題增加1個條件30小時行多少千米?

  4、讓學生在與163的對比中歸納出簡便算法。

  三、鞏固練習。

  1、練習六第1題。

  讓每位學生獨立口算,將得數寫在該題(樹葉)的旁邊,然后讓部分學生說一說計算的過程,及時反饋學生口算情況。

  2、練習六第2題。

  可向學生展示兩種花卉的部分品種,引發學生的生活美感。

  3、練習六第3題。(開放題)

  在反饋時,引導學生學會有序思考的方法。

  還可利用本題資源,擴大解題視野。

  四、課堂小結。(略)

最新冀教版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篇16

  教材分析

  解決問題的策略是解決問題必要的一種問題解決思想方法,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已經積累了一定的數量關系及解決問題的經驗,初步了解了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方法的基礎上學習的。本節課在列表過程中,分析數量關系尋求解決類似歸一、歸的實際問題的有效方法。學好本節課知識,將為學習用列表等方法解答求兩積之和(差)等實際問題奠定知識和思想方法的基礎。

  學情分析

  1、本節課是用列表的方法整理問題情境中的信息,用從已知條件想起或從所求問題想起的方法分析數量關系。例題從三個小朋友買相同筆記本的信息,分兩次提出要解決的問題,要求學生找出解決第一個問題的條件并進行整理,通過呈現表格讓學生思考怎樣解決問題。隨后學生很自然的自主分析數量關系,解決第二個問題。

  2、在練習中安排了與例題結構相同的實際問題,學生都能運用所學的策略解決問題。

  3、在解答第二個問題時,有大部分同學想不到方法,要從小明的信息算出單價,再用除法求出小軍能買多少本。這是本節課的障外點。

  教學目標

  1、學生在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初步體會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相關信息的作用,學會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簡單實際問題所提供的信息,學會運用從已知條件想起或從所求問題想起的策略分析數量關系,尋找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

  2、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學習活動,學生經歷提取信息,發現問題,列表整理條件,解決問題的知識獲取過程,從而提高學生收集并整理信息,發現并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發展他們的推理能力。

  3、通過學習,學生進一步積累解決問題的經驗,增強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獲得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提高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和難點

  用列表的方法整理問題情境中的信息,用從條件想起或從問題想起的方法分析數量關系。難點:正確整理、分析數學信息關系,學會通過所整理的信息決策問題解決策略,并內化成自己的問題解決策略。

最新冀教版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通用16篇) 相關內容:
  • 滬教版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通用8篇)

    教學目標:1.復習大數的讀法、寫法,復習按四舍五入法湊整。2.掌握用去尾法和進一法湊整。3、能根據生活實際的需求將一個數用合適的方法湊整。重點難點:掌握去尾法和進一法的湊整方法。...

  • 四年級數學上冊集體備課教案最新模板(精選3篇)

    一、學生情況分析:通過上學期的接觸與交流,對所帶班四年級三班、四年級四班的學生有了全面的了解。兩個班學生的學習習慣及個體差異有很大的差別。...

  • 四年級數學上冊總復習第1課時導學案(通用2篇)

    課題 :“乘法”的復習課教學內容:教科書的第118頁的第5、8題,教科書的第121頁練習二十一的第3題。教學目標:1、 通過復習,鞏固所學的乘法口算和筆算的計算方法,在計算過程中能靈活應用因數和積的關系,正確熟練地計算。...

  • 《角的度量》四年級數學上冊復習提綱(精選17篇)

    第二單元 角的度量一、線的分類及特點:1、直線:直線沒有端點,可以向兩端無限延伸。2、射線:有一個端點,可以向一端無限延伸。3、線段:有兩個端點,不可以延伸。二、角:從一點引出兩條射線所組成的圖形叫做角。...

  • 四年級數學上冊《路程、時間與速度》說課(精選7篇)

    一、說教材《路程、時間與速度》是九義教材北師大版四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教學內容。1、說學情分析在學習這部分內容之前,學生已經掌握了乘除法各部分間的關系,具備了除數是兩位數除法的計算能力,能獨立解答求每分鐘行多少米的應用題,在...

  • 2022年四年級數學上冊寒假作業答案(通用11篇)

    一.+ 47 0 0 + 73 + 39 2 21二.91 7 0 60 1200 16 158 173 1800 910三.④ ⑥ ② ④ ② ⑤四.1.24*5*8=960(棵) 2.520805+520=552.5(米) 3.略...

  • 四年級數學上冊第七單元運算律教案

    第七 單元分析 一單元教材分析本單元教學加法交換律、結合律,乘法交換律、結合律。在學生掌握了四則計算和混合運算順序的基礎上,進一步教學運算律,有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運算,掌握運算技巧,提高計算能力。...

  • 四年級數學上冊總復習第1課時導學案

    “多位數的認識” 復習課教學內容:教科書第117、118頁的第1—4題;教科書第121頁練習二十一的第1題、第2題。教學目標:1、 通過復習,鞏固所學的計數單位和相鄰兩個單位之間的進率,掌握數位順序表,能正確地讀寫大數,掌握改寫和省略的方...

  • 四年級數學上冊第一單元期末復習指導

    第一單元 【大數的認識】1. 10個一萬是十萬,10個十萬是一百萬,10個一百萬是一千萬,10個一千萬是一億。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是“十” ,這種計數方法叫做十進制計數法。特別注意:計數單位與數位的區別。...

  • 四年級數學上冊第一單元教學設計人教版

    認識計數單位 、數級與數位教學目標: 1.知道生活中有比萬大的數;認識新的計數單位“十萬”“百萬”“千萬”“億”,知道億以內各個計數單位的名稱,類推每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關系,知道數級、數位,掌握數位順序表。...

  • 四年級數學上冊除法導學案(集體備課)

    學校 班級 姓名 除法——(5)練習二學習內容:第七冊第7頁練習二第1——8題。學習目標:進一步掌握三位數除以兩位數的試商方法,提高計算的正確率和速度;培養善于觀察、發現規律的意識和能力。...

  • 四年級數學上冊第二單元期末復習指導

    第二單元 【角的度量】1、直線、射線、角沒有端點,可以向兩端無限延伸,這種線叫直線。只有一個端點,向一端無限延伸,這種線叫射線。直線、射線與線段有什么聯系和區別?①、直線和射線都可以無限延伸,因此無法量出長短。...

  • 四年級數學上冊復習資料

    一、數與計算1、十個一萬是十萬。十個一十萬是一百萬,十個一百萬是一千萬,十個一千萬是一億,一千萬是十個一百萬。2、整數數位順序表數級億級萬級個級數位千億位百億位十億位億位千萬位百萬位十萬位萬位千位百位十位個位計數單位千億百...

  • 2019年四年級數學上冊寒假作業答案

    下面是第一范文網的小編為您搜集整理的2019年小學四年級數學上冊的寒假作業參考答案,希望對您有所幫助!練習1一.5 7 51 9 6 92 15 3 161233 20 931 1349二.2 1 7 54 8 6 6 999三.略四.=五.1.105/3=35(個/時) 35*(3+2)=175(個)2....

  • 四年級數學上冊期末復習知識點歸納

    第一單元 【大數的認識】1. 10個一萬是十萬,10個十萬是一百萬,10個一百萬是一千萬,10個一千萬是一億。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是“十”,這種計數方法叫做十進制計數法。特別注意:計數單位與數位的區別。...

  • 教案大全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天天操夜操 | 黄一级片| 婷婷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不片 | 欧美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 片黄色毛片黄色毛片 | 成人免费无码大片a | 2020日日夜夜噜噜噜com | 蜜桃一二区 | www亚洲人av.cc.com| 久久国产二区 | 爱情岛论坛亚洲品质自拍hd | 亚洲成人黄色片 | 色琪琪www618seon | 天天爱天天做天天做天天吃中文 | 国产精品欧美亚洲 |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久久久 | 亚洲成在人天堂网 | 麻豆网站免费看 | 国产精品无码人妻无码色情多人 | 日韩人妻无码精品久久久不卡 |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天堂无码 | 森泽佳奈久久久久亚洲首页 | 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蜜臀影院 | 国产精品毛片av999999 | 香蕉乱码成人久久天堂爱免费 | 亚洲欧洲日产国码无码AV一 | 青草伊人久久 | 国产精品日本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 亚洲综合另类小说色六月 | 亚洲Av秘?无码一区二区 | 一二三四视频在线中文2 | 羞羞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国产精品亚洲αv天堂无码 极品白嫩的小少妇 | 国产亚洲欧美一区 | 国产日产亚洲欧美综合另类 | 99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密芽三级 | 亚洲成人综合社区 | 国产欧美日韩精品高清二区综合区 | 91麻豆国产福利在线观看宅福利 | 激情五月婷婷综合网 | 凯蒂夫人在线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