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學活動萬花筒的秘密(精選4篇)
中班科學活動萬花筒的秘密 篇1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觀察萬花筒中的圖案,學生能觀察并描述出其圖案的特點。 2.學生能用繪畫、剪紙、拼貼等方法畫出或做出類似于萬花筒的圖案。3.了解萬花筒的成像原理,并能主動地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變現(xiàn)。 教學準備:
學生:水彩筆、彩色紙、剪刀等
教師:萬花筒、彩色紙、剪刀、膠棒等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欣賞萬花筒中的美麗圖案,體會其形式美感,并能用中心對稱的方式創(chuàng)作表現(xiàn)。 教學重點:
學生充分體會三棱鏡反射產生的奇妙現(xiàn)象,欣賞萬花筒中的美麗圖案,體會其形式美感。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引導階段
1.教師與學生一起玩萬花筒,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2.傳著看看、玩玩萬花筒,教師提示學生在玩的過程中找一找萬花筒里的花有什么特點?為什么會這樣?
(二)發(fā)展階段
1.分組將各自在萬花筒中看到的圖案簡單的畫一下。
2.展示各組的作業(yè),并引導學生觀察萬花筒的花樣是如何對稱的。放課件引導學生觀察萬花筒中最亮的那個六角形圖案,它是由六個三角形組成的,其中只有一個三角形的花樣是真實的,其余五個都是鏡子反射出來的,它們都是相同的并且圍繞一個中心點對稱。
3.教師示范萬花筒圖案的繪制方法:(1)畫基本形;(2)畫細節(jié);(3)涂色完成。
(三)學生實踐
1.通過采用繪畫的方式,創(chuàng)作出各種萬花筒的圖案作品。 2.教師巡視指導。
(四)展示與評價階段
1.學生展示創(chuàng)作的圖案作品,介紹自己的創(chuàng)作意圖,體現(xiàn)創(chuàng)作的成就感。 2.學生評價,教師點評。
(五)課后拓展
在萬花筒中最亮的那個六邊形圖案的外邊,還有無數個三角形花樣,所以,我們才叫它萬花筒。不同的學生看萬花筒,得到的感覺也不一樣。建議學生試著用多種外形來概括萬花筒圖案的形狀,表現(xiàn)它的繽紛。
第二課時
(一)引導階段 展示萬花筒成像圖片,提出疑問:小小的萬花筒中,為什么能有千變萬化的圖案呢?
1.了解萬花筒的內部構造,了解萬花筒是利用三棱鏡的成像特點,通過光的反射產生影像的原理。
2.學生選擇萬花筒中某一圖案,簡單畫一畫。并把畫的圖案分組觀察交流?偨Y出萬花筒圖案中心對稱的特點。
3.欣賞萬花筒圖案,感受其形式美感。
(二)發(fā)展階段
1.教師采用剪紙的方法,師范制作出簡單的中心對稱圖案。
2.學生觀察總結表現(xiàn)方法:(1)對折,找到中心點;(2)剪出圖案;(3)打開后成形。
3.啟發(fā)學生在自己剪出的簡單圖形上,運用繪畫、剪貼等方式進行再加工,使萬花筒的圖案更加豐富。
(三)學生創(chuàng)作
1.學生獨立地運用剪紙、拼貼和添畫的方法,創(chuàng)作出豐富多彩的萬花筒圖案。 2.教師巡視指導。
(四)展示與評價階段
1.學生展示創(chuàng)作的圖案作品,介紹自己的創(chuàng)作意圖,體會創(chuàng)作的成就感。 2.學生評價,教師點評。
(五)課后拓展
展示中心對稱的形式在美術領域的運用,如標志設計等。
(六)收拾與整理階段
引導學生整理好制作工具和材料,注意環(huán)境衛(wèi)生。
中班科學活動萬花筒的秘密 篇2
教學目標
1、能快速地聽辨出本期學過的歌曲,并自信流暢地進行接唱。
2、能為歌曲和樂曲選擇正確的速度和力度記號。
3、熟悉本期聽賞過的樂曲主題,能在聽賞后說出具體的曲名。
教學過程
一、我是最炫的小歌星
1、在歡快的音樂聲中輕松愉快地進行師生問候。
2、組織學生分成三組。
3、活動規(guī)則
A、接唱(注意老師的聲音,教師唱完第一句學生就進行接唱,要完整地演唱一段,要完整地說出歌名。)
(展示:萬花筒點將----被點到的組演唱某首歌曲的前半部分----相鄰組接唱歌曲后半部分----第三組說出歌名。)
B、出示相關的風景和圖片,請學生唱出本期學過的少數民族的歌曲。
C、評獎
二、超級英雄搶答賽
師:我們都記得哪些速度和力度記號?
。ǔ鍪靖枨犊蓯鄣难蛉骸纷寣W生用不同的速度和力度演唱一遍,要求每個小組的力度和速度要不同,比一比,看哪組按要求唱得最好。)
1、展示萬花筒,每轉動一次,呈現(xiàn)一個畫面,共三個畫面:
搖籃曲
海娃的歌
軍隊進行曲
2、學生聽歌聲想,以搶先擊掌的方式獲得搶答權。
(教師播放歌曲===學生搶答===教師宣布答案===學生按標記的速度和力度記號再演唱一遍)
3、評獎
。ㄖ挥写鸬糜謱τ殖煤玫男〗M才能獲勝。)
三、盛開著的萬花筒
師:本學期我們聆聽過很多優(yōu)秀的樂曲,現(xiàn)在我們再一起來重溫一下。
1、萬花筒依次展示四朵荷花畫面,每朵荷花中一個曲名:
《牧歌》、《彩云追月》、《回家》、《天鵝》
2、分組討論,說出四朵荷花里的曲名。
3、哼唱樂曲音樂主題。
A、聽一聽
B、唱一唱
4、討論與評價。
四、課堂小結
營造輕松、民主的氛圍,引導學生在情境中暢談自己的收獲與感想。
中班科學活動萬花筒的秘密 篇3
課堂類型:設計應用
教學目標:
1、了解萬花筒的圖案是對稱的,并能描述它的對稱方式。
2、用繪畫,剪紙,拼貼等方式表現(xiàn)類似于萬花筒的圖案。
3、試著按自己的設計來表現(xiàn)色彩。
教學重難點:
1、能否表現(xiàn)對稱的圖案。
2、能否用“先設計一個花樣再復制”的思路來設計對稱的圖案。
3、能否表現(xiàn)記憶中的色彩的感覺。
教具學具:彩色紙,剪刀,繪畫筆
教學過程:
1、引導階段
讓學生看看萬花筒然后討論:萬花筒里的“花”有什么特點?
引導學生觀察萬花筒的花樣是如何對稱的。
引導學生觀察萬花筒中最亮的那個六角形圖案,它是由六個三角形組成的。其中有一個三角形的花樣是真實的。其余五個都是鏡子反射出來的,它們都是相同的并且圍繞一個中心點對稱。
2、發(fā)展階段
我們要創(chuàng)作一個:“真實的”三角形花樣,可以剪,可以畫;再制作其余五個“鏡子里的”花樣,組成要做的圖案。
然后思考用什么方法使圖案對稱。(將紙疊在一起剪,用印的方法來畫……)
色彩也是考慮的一個方面,可以讓學生再一次觀察萬花筒,將其中認為最漂亮的一個色彩組合記住。并且將它表現(xiàn)出來。
3、收拾與整理
學生應該已經習慣將剪下的紙屑放在紙簍中。那么結束時只要再檢查一下周圍是否有紙屑就可以了
中班科學活動萬花筒的秘密 篇4
教材分析:
《創(chuàng)意萬花筒》是引導學生在動手實踐中繼續(xù)探索折射影像原理的載體,旨在制作萬花筒的過程中,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意,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動腦的能力。 教學目的:
1、 引發(fā)學生對鏡子游戲的探索興趣,在探索過程中引導學生總結折射影像的原理。
2、 在探索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感受制作萬花筒的樂趣,獲得成功體驗。
3、 培養(yǎng)學生細致觀察能力及動手能力。 教學準備:
1、 知識儲備:了解鏡子的特征、歷史即簡單折射原理。
2、 物資準備:
教師:可拆裝的萬花筒、簡易萬花筒、水晶萬花筒、卡通萬花筒、六面體飲料瓶、透明膠片、半透明塑料膜、不透明塑料膜、彩色碎紙片、香煙盒、剪刀、鉗子、錐子、雙面膠帶。
學生:六面體飲料瓶、透明膠片、半透明塑料膜、不透明塑料袋、彩色碎紙片、香煙盒、剪刀、鉗子、錐子、雙面膠帶。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 同學們,你們玩過哪些鏡子游戲?
2、 提問:你們所玩的這些游戲體現(xiàn)了哪些光學原理?
二、玩玩萬花筒:
1、 指名玩教師提供的三種萬花筒(簡易萬花筒、水晶萬花筒、卡通萬花筒),并說說玩后的感受。
2、 引導觀察這三種萬花筒(簡易萬花筒、水晶萬花筒、卡通萬花筒),說說自己的觀察所得。
3、 引導學生觀察可拆裝的萬花筒,談談觀察所得。
三、制作萬花筒
1、 提問:想一想這些萬花筒是利用什么原理成像的?
2、 介紹材料:今天我們也來自己制作一個萬花筒,制作萬花筒需要哪些材料呢?
3、 重點指導簡易萬花筒的做法:教師演示。
(1) 將六面體飲料瓶的瓶身剪下來,將其中的三片折成三棱鏡片。
(2) 用黑色紙將三棱鏡片卷起來,再剪一塊大小合適的透明膠片放在卷筒里面。 (3)透明膠片上放一些彩色碎紙片,頂部蓋上一塊半透明塑料膜,用雙面膠帶固定。
(4) 底部蒙上不透明塑料布,用雙面膠帶固定,正中心挖一個小孔。卷筒外貼上包裝紙。
4、 學生動手制作,師巡視指導。
5、 指導水晶萬花筒、卡通萬花筒的做法:
(1) 水晶萬花筒:將小塑料袋里裝水,并將小水袋安在萬花筒的頂部。 (2)卡通萬花筒:挖合適的孔,側面挖對槽,反面挖一方框,準備彩色塑料膜,插入側面長槽即可。
四、展示并自然結束:
請同學們把制作成功的萬花筒拿給其他同學欣賞,并簡單介紹制作過程。 相互評選出最令人欣賞的萬花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