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案模板錦集(精選14篇)
語文教案模板錦集 篇1
教學目標:
認識6個生字,會寫8個字。
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體會反問句、感嘆句與陳述句的不同語氣。
了解課文內容,初步了解葉子與果實之間的關系。
發(fā)揮學生的想象,續(xù)編結尾。
教學重點:
了解課文內容,初步了解葉子與果實之間的關系。
教學難點:
使學生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間的聯(lián)系。
教學課時: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認識6個生字,會寫8個字。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圖片。
教學過程:
一、解題、導入新課。
從題目中你看出了什么?
二、識字寫字。
1、自由讀課文:借助拼音讀者字音。
2、觀察圖中的人物。
3、同桌交流記字方法。
4、全班匯報。
三、指導書寫。
四、朗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學生質疑。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了解課文內容,使學生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間的聯(lián)系。
教具準備:
圖片。
教學過程:
一、 看圖比較兩幅圖有什么不同。
二、 學生觀察得出。
三、 學生討論。
四、 分角色朗讀對話。
說說你喜歡誰 ?為什么?
五、 想象:
當他看到小葫蘆都落了,會想些什么?
六、 分角色朗讀課文。
說說:從這個故事中你懂得什么?
七、 板書設計。
14、我要的是葫蘆
有幾個蟲子怕什么!
我要的是葫蘆。 }葫蘆落了
語文教案模板錦集 篇2
在一個風和日麗的日子里,只見兩個孩子在猛追著晴空中越飛越遠的一只斷線風箏。
“你倆要是帶翅膀的小天使就好了!”
“快變成一只能遠走高飛的老鷹吧!你們就準能把風箏逮住!”
幾個過路人,見到這番情景,竟哈哈大笑地挖苦這兩個孩子。
“對,我們?yōu)槭裁床荒芟聒B兒似的長上一雙翅膀在空中飛翔?”一個飛向空中的幻想在這兩個幼小心靈里萌發(fā)了。
從此,他們開始留心觀察鳥類高飛向滑翔時雙翅的變化,并精心制作各種“飛”的玩具。他倆長大后,仍然繼續(xù)研究飛行的原理。
科學的幻想經(jīng)過人們的勤奮努力,終于變成了現(xiàn)實。1903年,世界上第一架飛機誕生了。這架螺旋槳飛機的發(fā)明者,正是20多年前,奮力追趕飄蕩在空中斷線風箏的兩個美國孩子——萊特兄弟。
語文教案模板錦集 篇3
教學目標:
1、了解內容,學習布娃娃禮貌待人,小狗有錯就改的品質。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難點:
了解布娃娃態(tài)度的變化與小狗行為變化的原因。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生字詞
小朋友,老師知道你們都是聰明好學的孩子,認識生字的本領可強了,敢不敢挑戰(zhàn)自己呢?出示生字詞,誰來認讀?指名讀,正音,齊讀。
進來 你好 說完 隨便 如果
看見 離開 客人 敲門 馬上
布娃娃 不好意思
一只小狗 一座房子
一把搖椅 一個布娃娃
二、初讀課文
1、播放課文錄音,學生聽讀課文,邊聽邊想,是誰在敲門?填一填( )敲( )的門。
2、自讀課文,邊讀邊想,小狗進了幾次布娃娃的房子?用橫線畫出小狗進布娃娃家的句子,師巡視指導。
3、檢查自讀情況。
三、理解課文
導讀課文,學習課文1、2自然段。
小狗看見一座小房子是怎么做的?
房子里有什么?小狗又是怎么做的?
1、出示燈片,思考:小狗第一次進布娃娃家,布娃娃是怎么說的?(指名讀文)
(1)理解:“你怎么隨便就進來了?”
指導學生朗讀這一句話,初步認識問句。理解“隨便”。
(2)比較句子 你怎么隨便就進來了?
你怎么就進來了?
(3)用“隨便”說句子。
2、指導練讀對話,學習課文3~~9自然段。
(1)你覺得小狗這樣做對嗎?為什么?誰來讀讀布娃娃和小狗的對話?
(2)出示課件,為什么布娃娃說,進來前敲敲門就好了?這說明布娃娃,引導學生回答:懂禮貌。板書,懂禮貌。
(3)聽了布娃娃的話,小狗會怎么想,怎么說,又怎么做了?請找出來讀一讀。出示燈片。敲門?你會嗎?哪位孩子上來示范下,真有禮貌。我們一起來敲敲門,做個有禮貌的好孩子。
出示課件,小狗是一個什么樣的孩子?(板書,知錯就改)
過渡:小狗知道自己錯了就改,真是一個好孩子。現(xiàn)在老師想請兩個孩子來扮演小狗和布娃娃來表演下。
四、拓展延伸
1、你喜歡課文中的誰?為什么喜歡它?
2、我是懂禮貌的好孩子。
早上來到學校,見到老師時,你會怎樣說?
我遲到了,教室門是關著的,我該怎么做了?
板書設計:
小狗 推門 布娃娃
(知錯就改) (有禮貌)
敲門
語文教案模板錦集 篇4
教案示例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基本讀懂課文,感悟主動走向生活、廣交朋友的人生態(tài)度。
3.練習收集有關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一個初出茅廬的校報記者去采訪一位前總統(tǒng)夫人,提出了一個自認為“別具一格”的問題,可得到的卻是意料之外的回答。他究竟提出了一個什么問題?總統(tǒng)夫人又是怎樣回答的呢?我們一起來學習課文《走向生活》。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掃除生字、詞障礙。
2.從文中找出“我”提出的問題及總統(tǒng)夫人的回答。
三、分小組學習
1.讀讀“閱讀提示”,明確學習目標:
羅斯福夫人為什么要那樣回答?她的話在科寧斯身上起了怎樣的作用?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畫下來,在旁邊簡要地寫一寫自己的感想。
2.組內交流。
3.集體研討。
教師要幫助學生理解課文題目“走向生活”的真正含義,深化學生對文章中心的理解。
五、總結
結合自身談學習感受。
六、布置作業(yè)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請寫出你的座右銘。
附:板書設計
9 走向生活 → 廣交朋友 → 增添快樂
教案點評:
教師先讓學生利用自己已經(jīng)掌握的閱讀方法自學課文,通過讀、想、畫、寫、議,自主理解課文內容,然后引導學生抓住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談感想。對于含義較深刻的句子,教師適當予以點撥,幫助學生理解,使其深化認識和理解。
探究活動
當一次小記者,采訪校長,老師或社會名人,采訪前,注意收集資料,作好準備。然后把自己采訪的過程寫下來。
走向生活由教案吧收集及整理,轉載請說明出處
語文教案模板錦集 篇5
教案內容:
教學要求:
1、指導學生認真觀察課本插圖或教學掛圖,使學生了解閱讀課外書記籍要有選擇和如何選擇,初步掌握選擇課外讀物的方法,培養(yǎng)選擇課外讀物的'良好習慣。
2、指導學生認真觀察課本插圖或教學掛圖,使學生了解讀書要做記號和如何作記號,初步掌握讀書作記號的方法,培養(yǎng)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習慣。
3、通過指導觀察課本插圖或教學掛圖,使學生初步了解留心觀察事物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留心觀察事物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難點:
1、幫助學生初步掌握選擇課外讀物的方法。
2、幫助學生初步掌握讀書作記號的方法。
3、讓學生了解留心觀察事物的方法。
教學時間: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教學要求
指導學生認真觀察課本插圖或教學掛圖,使學生了解閱讀課外書記籍要有選擇和如何選擇,初步掌握選擇課外讀物的方法,培養(yǎng)選擇課外讀物的良好習慣。
二、教學重點
幫助學生初步掌握選擇課外讀物的方法。
三、課前準備
一排用書夾夾好的書。(約15本左右,并分成三至四類擺放)
四、導入新課
同學們知道的關于書籍的名言一定不少吧,誰想來說說?
教師補充:德國著名作家歌德曾說:“讀一本好書,就如同和一個高尚的人在交談。”確實,一部好的作品,就如同一本好的生活教科書,它能夠陶冶人的情操和氣質,叫人怎樣做一個正直的人。知識就如浩瀚的海洋,一個人一生不可能把所有的書讀完,更何況書也有好書和壞書之分,這就決定了我們讀書要有選擇。(板書課題:讀書要有選擇)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如何選擇我們所需要的書籍。
五、指導學生選擇圖書
1、了解選擇圖書的渠道
(1)過渡:從哪兒可以得到我們所需要的圖書呢?
(2)指導學生看第1頁上面的插圖,說說這些同學在哪兒選擇圖書。
你們平時又是怎樣得到自己所需要的圖書的呢?(指名說)
2、指導學生應如何選擇圖書
(1)過渡:應該如何選擇圖書呢?我們來看第1頁最上面的圖,這位同學是根據(jù)什么選擇圖書的呢?
(2)教師講述:為了方便讀者選擇圖書,圖書館(室)或書店的圖書都是分類擺放的,比如《學生辭海》就是“字典、辭典”類的,《故事大王》就是“故事”類的,《十萬個為什么》就是“科學”類的。我們要選擇自己所需要的書,首先要確定是屬于哪一類,然后在書架上按類查找。
(3)過渡:確定好自己所需圖書是哪一類后,又應該怎樣在書架上查找我們自己所需要的書呢?
(4)教師出示一排用書夾夾好的書,從中輕輕抽出一本書,邊指邊講述:哪兒是封面,哪兒是書脊,書脊告訴了我們書名,我們可以通過看書脊上的書名確定是否是自己需要的書,不必一本本拿下來看封面上的書名。
(5)指導學生觀察書上第1頁上面的圓形特寫圖。找到自己需要的書以后,應該怎樣拿書?怎樣放回去?為什么要這樣拿書呢?(指名說)
小結:找到自己需要的書后,要從書架上輕輕抽出來,也要輕輕放回去,防止圖書卷角,保持圖書整潔。
(6)指導學生觀察第1頁下面的圖。
誰來說說圖上這位同學在干什么?(指名說)
小結:找到自己所需要的書以后,還要打開看一看內容提要或者大致瀏覽一下內容,以便最后確定是否購買或借閱,如果不合適可以重新選擇。
(7)教師示范。
教師按剛才講述的方法,示范從講臺上的一排書中選取一本書。
(8)學生練習。
1.學習了該如何來選擇自己所需要的書,大家都掌握方法了嗎?我請一位同學到講臺上來為大家做個示范,選一本自己感興趣的書,誰愿意給大家做示范?(指名上臺)其他同學一起仔細觀察這位同學做得對不對,如果有錯誤一起給他指出來。
他做得怎樣?(生評價)還有誰要來給大家做一下示范?
2.下面同桌把自己的書拿到桌上,對你的同桌提出要求,讓他選一本書,看看他做得對不對?
四:總結:
通過這堂課的學習,我們懂得了讀書要有選擇,并且掌握了選擇圖書的方法。在課外,我們要逐步養(yǎng)成有選擇地閱讀課外書的好習慣,從而開拓自己的視野。
五:布置作業(yè):
課后,請大家去學校的圖書館或在家長陪同下到新華書店自己選擇自己所需要的書。
六、板書
讀書要有選擇
一、確定自己需要的書
二、到圖書館借閱
語文教案模板錦集 篇6
7海思
“海”:洶涌澎湃波瀾起伏海天一色
“思”:(聯(lián)想)海的深和闊
(沉思)海與人類的關系
【教學后記】
面朝大海,普通人呼吸到的是海潮,而作者梁衡呼吸到的是海魂。跨越時空的聯(lián)想,奇特的感受,大氣磅礴的語言,不僅增加了本文的藝術魅力,而且也讓讀者受到震撼和啟迪。
如何處理這篇散文的重難點?如何落實新課標下的三個維度?如何讓學生學有所得、學有所獲?
語文教案模板錦集 篇7
一、教材說明
這個語文園地共五項內容,分別是認字、讀標牌、比較形近字、讀句子、背古詩。
二、教學建議
第一項“我會認”,要求認讀一組帶有“木”這一偏旁的字。“木”在字的不同部位,有上有下,有左有右,有兩個“木”,還有三個“木”,使學生覺得漢字很有趣,提高識字的興趣。教學時要讓學生自己認,再讀給旁邊的同學聽。認讀后啟發(fā)學生思考:怎么這些字都有“木”呢?
第二項“我會讀”,是引導學生在生活中認字。標牌上的字多數(shù)沒教過,但天天看見也能認識,如“年級、班、小學”。有的字,學生在路上、食品包裝上常見,也認識了一些。有的同學會在課前問問認認。課堂上,教師要給學生展示的機會,請會讀的同學讀給大家聽,請他們告訴大家是怎么認識的,激發(fā)其他同學也留心觀察周圍的事物,主動認字。最后可讓學生說說在課外還認識了哪些字。
第三項“比比寫寫”,共六組形近字。上面一排每組的第一個字比第二個字少一筆,下面一排每組兩個字筆畫數(shù)相同,但有一筆的樣子不同。教學時可一排一排地進行,讓學生自己看出每組兩個字的差別,說給同桌的同學聽,你說一組,我說一組,看誰說得清楚。比較之后再寫下來。因為這次寫字沒有田字格示范,教師要根據(jù)學生平時的寫字情況給予提示。
第四項“我會讀”,三個句子句式相同,用“越……越……”說明事物在發(fā)展、變化。這個句式在前面的課文中見過,通過再次練習達到鞏固、積累的目的。教學時先讓學生自己讀讀,再提問:發(fā)現(xiàn)三句話有相同的地方嗎?這種句子在哪課讀過?可把那個句子和三句話放在一起再讀讀。
第五項“讀讀背背”,內容是一首古詩,作者李紳。這首詩描寫了農民勞動非常辛苦,告訴人們要愛惜糧食。學古詩只要求讀讀背背,教學時要讓學生自己借助拼音讀通,注意讀準“鋤、誰、知、中、餐”這幾個字。這是一首五言詩,可啟發(fā)學生回憶《詠鵝》的停頓方法,讀好這首詩的節(jié)奏。在熟讀的基礎上啟發(fā)學生邊讀邊想象,懂得糧食來之不易。
三、教學時間
教學本課可用2課時。
語文教案模板錦集 篇8
教學目標
1.認識6個字,1個多音字,會寫6個字。參照“我的詞語庫”自主積累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自然段。
3.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一碗水”給人和動物帶來的方便和樂趣,激發(fā)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感。
教學重點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體會“一碗水”給人和動物帶來的歡樂。
教學難點
了解“一碗水”的形成,體會大自然的神奇與奧妙。
教學準備
課件,小黑板,實驗用品
教學時數(shù)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
1.出示“一水”,思考討論;括號里可以填上哪些詞?
生自由說,出示課題,填入“碗”字。
2.生齊讀課題,思考:讀了課題,你想到了什么?
生自由說,可能說到環(huán)保、節(jié)約用水,可能說到課文內容……
3.師述:在生活中,水是人類生存不可缺少的重要資源,而在文人筆下,水不僅是生命之源,更是歡樂之泉,是歌頌和贊美的對象。作家吳然就以水為主題寫下了許多優(yōu)美的作品,如《歌溪》《珍珠泉》《一碗水》等,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感受“一碗水”的神奇。
二、檢查預習情況。
1.通過預習課文,你知道了什么?
2.指名朗讀,檢查糾正讀錯的字音。
3.認讀生字詞。
重點指導識記“粑、吱、芋”。
出示詞語,指名讀。
苔蘚浸出石墩粑粑芋頭吱吱地叫
盛滿透過蝴蝶蜜蜂擦嘴不緊不慢
4.填空。
的樹林的苔蘚的泉水
的沙地的乳汁的娃娃
5.比一比,說說每組兩個字的異同,再組詞。(在說的過程中進行寫字指導)
透銹
蝴湖
蝶碟
蜂峰
擦察
6.指導寫字。“碗、透、蝴”分別是“宛、秀、胡”加偏旁組成的,“浸、歇”可與“侵、竭”比較識記,“蝴、蝶”都與昆蟲有關。引導學生找到這些規(guī)律,注意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三、讀課文,理思路。
1.自由朗讀課文。邊讀邊想:圍繞這一眼泉水,你有什么問題?
2.讀后交流。能解決的問題互相解決,不能解決的、有價值的問題在小黑板上簡單板書。(以下問題為理解的重點。)
(1)這眼泉為什么被稱為“一碗水”?
(2)這眼泉水給山里的人和動物帶來了哪些歡樂?
(3)老人們?yōu)槭裁凑f它是一眼靈泉?
四、了解“一碗水”的形成。
1.出示課件:大自然多美呀!陽光透過密密的樹林,照亮了爬滿石壁的過山藤,照亮了石壁上潮濕的苔蘚。在密林深處、巖石縫中,有一股清澈的泉水潺潺地流著。
指導看圖,從圖中找出這眼泉。
2.分明是一眼泉水,為什么叫它“一碗水”呢?讀課文,從文中找出有關句段。
3.出示第二自然段,讀一讀,討論:你讀出了“一碗水”的什么特點?
(1)小,只有一碗。
(2)一年到頭總不干。
(3)總是滿滿的一碗,不淺下去,也不漫出來。
“漫”是什么意思?“既……也……”說明什么?用關聯(lián)詞說一句話。
“不緊不慢”說明什么?把“浸”換成“流”行嗎?為什么?
再讀體會。
4.太神奇了,真的有這樣的泉水嗎?
啟發(fā)討論,動手實驗,分析原理。
5.小結:在認識事物的過程中,我們光有觀察還不夠,必須深入思考,大膽探究,才能發(fā)現(xiàn)大自然的奧妙,領略大自然的神奇。
五、作業(yè)。
熟讀課文,把自己喜歡的自然段多讀幾遍。
第二課時
一、復習檢查。
1.聽寫詞語。
一碗透過浸歇息蝴蝶
2.說說“一碗水”的特點。
3.讀讀自己喜歡的段落,并說說為什么喜歡。
二、朗讀感悟,解決問題。
(一)“一碗水”給人和動物帶來了哪些歡樂?
1.生自由讀,找畫相關段落。
2.學生匯報。
給人帶來的歡樂:讀第3節(jié)。
理解“歇息”的意思,認識“粑粑”“團飯”“芋頭”。
從哪里看出我們對“一碗水”的喜歡?
讀出我們對“一碗水”的喜歡、“一碗水”給我們帶來的快樂。
3.學生匯報。
給動物帶來的歡樂:讀4—7節(jié)。
(1)有哪些動物來喝這甘甜的泉水?他們怎么喝的?(指導朗讀5、6自然段) (2)還有動物來喝水嗎?你從哪兒看出來的?
A鋇4自然段,省略號省略了什么?
B鋇7自然段,“竹葉”“梅花”分別是誰的爪印?照樣子把省略號的內容說一說。
(3)這些動物怎樣喝水的呢?
A斃∽楹獻鰨思考討論:還有哪些動物來喝水?他們是怎樣來到“一碗水”邊,又是怎樣喝水的?
B敝該說,其他學生評議補充。
C蹦馨涯閬不兜畝物來“一碗水”邊喝水的動作、樣子表演出來嗎?
D弊雜繕咸ū硌藎大家評價,談感受。
E敝傅冀這部分內容寫成作文片段。
(4)你在旁邊看到這樣的情景,會怎么想怎么做?(不驚動,一起玩兒……)
(二)為什么老人們說它是一眼靈泉?
1.自由讀課文,找到相關段落。
2.出示第8、9段。
指名有感情地朗讀,評價,再讀。
3.你喜歡的動物喝了一碗水后會怎樣呢?
小猴子更聰明了。
小兔子跑得更快了。
小蜜蜂變得更勤勞了。
大象喝了會幫人們做更多的事情了。
…………
4.除了森林里的動物,還有誰會喝到這一碗水,又會變得怎樣呢?
旁邊的植物喝了它的水,長得更茂密了。
村里的老人喝了它的水,身體更健康了。
…………
5.最后,作者發(fā)出了由衷的感嘆:它是大山的乳汁吧?它真甜!
齊讀。為什么說它是“大山的乳汁”?
填空:的乳汁
(甘美、甜美、甘甜……)
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感情?(熱愛、贊美)
指導朗讀體會。
三、總結全文。
學習了本文,你有什么收獲?
四、閱讀拓展。
閱讀欣賞吳然的《歌溪》與《珍珠泉》。
五、作業(yè)。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2.寫作文片段:小動物來“一碗水”邊喝水。
板書設計:
一碗水小、不干、不淺不漫
靈泉小松鼠、山喜鵲……
動聽、機靈、聰明……神奇
美妙
備課參考
《一碗水》作者簡介
吳然,原名吳興然。1946年生,云南省宣威縣人。出版有散文、散文詩集《歌溪》《涼山的風》《風雨花集》《珍珠泉》《小鳥在歌唱》《一碗水》《我的小馬》和評論集《兒童文學札記》等。
語文教案模板錦集 篇9
教材分析
這次“積累運用”安排了“讀讀背背”“閱讀”“習作”“實踐活動”四部分內容。
教學目標
讀背《清平樂》,知道這首詞描繪了農村的風光和人們的勞動生活。閱讀短文《怎樣制作樹葉書簽》,了解短文的主要內容和說明順序,能用自己的話講述樹葉書簽的制作步驟,并按短文講述的方法,自己制作樹葉書簽。利用身邊的廢舊物品制成精美的手工制品,將制作過程寫清楚并寫出自己的樂趣或收獲。和同學一起參加一次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以開科技知識介紹會的形式,集閱讀、制作、展示、交流為一體,在活動中拓展科技知識,提高動手實踐的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更好地學語文,用語文。
教學重點難點
利用身邊的廢舊物品制成精美的手工制品,將制作過程寫清楚并寫出自己的.樂趣或收獲。
教學構想
逐題進行練習,使學生學會積累知識,并能在閱讀和習作中加以運用。
教學準備 投影片
教學時間 五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熟讀《清平樂》,大體知道詞的的內容,并能背誦。通過自讀短文,了解制作樹葉書簽的工具材料、步驟和收獲。
學生學習過程
一、 完成“讀讀背背”。
1 檢查預習,自學這首詞。
(1)學生找資料,交流對詞牌及作者生平的了解,教師作適當補充。
(2)自學字詞,讀準字音。
(3)指名讀這首詞。
(4)分別找出詞的上闕和下闋。
2 學習詞的上半闕。
(1)學生自讀詞的上闕。
(2)如果請你根據(jù)上闕的內容畫一幅畫,你會畫些什么?
(3)看圖,用自己的話說說上闕的內容。
(4)直到有感情地朗讀上半闕。
3 學習詞的下半闕。
(1)先默讀,再討論下半闕分別寫了誰,他們在干什么?
(2)匯報討論情況。
(3)教師出示圖,請學生對照課文認真觀察,找出大兒子、二兒子、小兒子分別在哪里,從而理解方位詞。
(4)在老農的三個兒子中,作者最喜歡哪一個?為什么?
(5)指導有感情地朗讀下半闕。
4 有感情地朗讀整首詞。
5 指導背誦這首詞。
二、完成“閱讀”。
1 激趣。展示幾枚精美的樹葉書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看到這么美的書簽,你們一定想知道是怎么制作的,也一定想動手做一做吧。我們一起來讀短文《怎樣制作樹葉書簽》。
2 自讀課文。
(1)思考:說說制作樹葉書簽需要哪些材料和工具?在關鍵詞句下面畫上橫線。
(2)討論:制作樹葉書簽有幾個步驟?
3 用自己的話說說制作樹葉書簽的步驟。
4 請做過樹葉書簽的同學談談自己制作的經(jīng)驗。
作業(yè)設計
根據(jù)短文講述的方法,自己動手做一個樹葉書簽。幾天后在班上展示,評出優(yōu)秀作品。
板書設計
積累運用七
讀讀背背
語文教案模板錦集 篇10
《只有一個地球》是一篇科學知識說明文。樸實、流暢的語言,嚴謹?shù)慕Y構,清晰的條理,又飽含著深情,是這篇文章的特點。它通過地球“美麗而又渺小”、“資源有限”、“不能移居”這三方面介紹地球的有關知識,教育我們要精心保護這唯一可以賴以生存的美麗星球。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了解地球的特點,有限的`資源及人類的開發(fā)對地球產生的危害。
2、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探究能力和搜集、運用資料的能力。
3、情感目標:激發(fā)學生珍愛地球、善待地球的情感,從小樹立環(huán)保意識。
二、教學策略
教法設計
1、對照比較法:開始地球的美麗與最后人類破壞環(huán)境的圖片形成鮮明的對比,激發(fā)學生的情感。
2、社會調查法:讓學生通過課前的調查,搜集資料,說說人類對地球的破壞以及應該怎樣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
3、指導朗讀法:通過學生多種方式的朗讀課文,激發(fā)學生珍愛地球、善待地球的情感。
4、感觀刺激性:通過多媒體課件和動畫歌曲的展示,激發(fā)學生熱愛地球、保護環(huán)境的情感。
學法指導
1、自讀感悟法:通過讀課文討論,找出文中的三大探究主題,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2、合作交流法:通過學生交流我們怎樣保護環(huán)境,發(fā)展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3、自由暢想法:通過將地球擬人化,想象地球的美麗和人類的破壞,發(fā)展學生的想象力。
三、教學媒體(CAI課件)
1、范文朗讀視頻課件;
2、美麗地球動畫課件;
3、地球資源課件;
4、人類破壞地球圖片展示;
5、音樂欣賞課件;
6、重點詞句、段落的文字課件。
四、教學流程
根據(jù)以上分析,我設計了“情境激趣——選讀探究——升華情感——拓展思維”的教學模式。
(一)情境激趣
葉圣陶先生說過:“入境始于親。”在這一節(jié)課剛開始,我先放了一段在宇宙中看到的地球(美麗地球的課件),然后設計了一段導語,激活了學生的思維,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達到了“課伊始,趣亦生”的境界。而后,一句看似不經(jīng)意的發(fā)問:“地球,你還想稱它為什么?”學生親切的稱呼,拉近了孩子們與地球的情感距離,為后面各環(huán)節(jié)的教學作好了情感鋪墊。
(二)選讀探究
上課伊始,我通過播放范文朗讀(朗讀課件),來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再讓孩子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讀課文,可以朗讀、默讀、瀏覽、小組齊讀等,引導抓住“地球太可愛,同時又太容易破碎”這一切入點,將自己最感興趣的問題提出來,共同研究。如:“宇宙中的地球是什么樣的?”“地球提供給人類的有哪些資源?”“人們破壞了哪些地球資源?”“宇宙中那么多的星球,我們可以移居到別的星球上去嗎?”……通過梳理,我歸納為三個探究主題。
這正體現(xiàn)了新課標指出的:教師要為學生留出選擇和拓展的空間,滿足不同學生學習和發(fā)展的需要。
1、地球的美
當學生在選擇這一主題探究時,我首先出示課件(地球的美麗渺小)。再讓他們從文字中去感受美,例如:找出描寫地球外貌的一句話(出示文字課件)“地球,這位人類的母親,這個生命的搖籃,是那樣的美麗壯觀,和藹可親。”讓學生讀,再大家互評,齊讀,試背,使學生從中受到情感熏陶,感受到地球的外在美。引導學生抓住“6300多公里”、“一葉扁舟”體會作者是采用數(shù)字說明和打比方的方法來寫出地球的渺小。
當然,地球的美,不僅在于它的外觀,更在于它對人類的無私奉獻。
2、地球的易碎性
當學生選擇這一主題探究時,首先讓學生自己找出重點詞語“恩賜、慷慨、枯竭、濫用、再生”(文字課件),領會其意思。然后引導他們通過自讀,弄清地球上的“可再生資源”和“不可再生資源”(出示地球資源的課件)。再讓學生看到人類破壞地球的種種行為,看到美麗的家園傷痕累累(出示人類破壞資源的課件)。此時此刻,孩子們禁不住傷心憤怒,發(fā)出和宇航員一樣的感嘆:“我們這個地球太可愛了,同時又太容易破碎了!”
這時,再讓學生結合生活中的現(xiàn)象和課前收集到的資料,談談自己的周圍有哪些破壞環(huán)境的行為。學生舉例如:裝修、做家具(破壞森林資源),把廢舊電池亂扔(污染水資源),用一次性碗筷、杯子、塑料袋等(環(huán)境受到污染)……
接著,我適時出示信息窗,讓學生進一步引起高度重視,心靈受到震憾。(相關的文字課件)
網(wǎng)絡信息,將文字形象化,將語文課堂與大千世界、生活實際緊密相連,正體現(xiàn)了“小語文、大社會”的教育理念。
3、地球的唯一性
當學生選擇這一主題探究時,我首先讓學生閉上眼睛想想:地球媽媽本是年輕美麗,而此刻卻是千瘡百孔、蓬頭垢面地向你走來,不斷地哭訴……那么我們該怎么辦?是躲開,移居到別的星球上去?還是留下來,保護我們的地球?(出示無法移居的課件)因此,我們只有在地球上生活。引導學生得出“我們——只有一個地球”。
(三)升華情感
這時,讓孩子們互相交流,暢所欲言,對地球媽媽說出自己最想說的話。孩子們有的說“我們已經(jīng)醒悟,不會再破壞地球”;有的說“我們會給您再次穿上美麗的紗衣”;有的說“媽媽,親愛的地球媽媽,我們愛您,我們用顆顆美麗的心呵護您”……這樣,情感熏陶與語文實踐活動就完美地結合起來。這樣的設計,既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口語交際的機會,又培養(yǎng)了學生積極、健康的情感,實現(xiàn)了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的整合。
(四)拓展思維
讓學生聯(lián)系實際,交流討論,為了保護地球,保護我們美麗的家園,我們應該做些什么。在交流討論的過程中,相互啟迪,碰撞出創(chuàng)新的火花。
學完這課,我設計了可由孩子們自主選擇的作業(yè)(文字課件)。他們有的發(fā)出環(huán)保倡議,有的畫環(huán)保宣傳畫,有的設計環(huán)保的公益廣告,有的寫出自己的感想……
最后,我在結束課時,通過放邁克爾·杰克遜的歌曲《拯救地球》,來進一步引起學生思想的共鳴,達到感情的升華!(出示歌曲課件)
《只有一個地球》一課的教學設計,根據(jù)新課標精神,使語文教學與媒體運用形成新的整合模式:利用網(wǎng)絡資源,創(chuàng)設情景;利用文字信息,質疑探究;利用協(xié)作學習,升華情感;利用學科整合,拓展思維。最終致力于學生的語文素質的形成與發(fā)展。
語文教案模板錦集 篇11
第1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生字,理解新詞。
2、了解課文內容,感受吹泡泡給我們生活帶來的歡樂。
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是著名作家冰心寫自己小時候和小伙伴們吹肥皂泡泡的童年趣事。表達了冰心對自己童年時代快樂生活的留戀之情。要重點引導學生體會作者是怎樣寫吹泡泡的,體會冰心奶奶是怎樣仔細觀察事物,把吹泡泡的過程寫清楚的。
教學方法:以讀代講法、圖文結合法
教學過程
一、出示插圖,導入新課。
觀察畫面,圖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他們的心情怎么樣?你是怎么看出來的.?
二、朗讀課文,理解內容。
1、自由讀課文。
說說自己喜歡吹泡泡嗎?為什么喜歡吹?
2、分自然段讀,并說出每個自然段的主要內容。
3、組織討論。
⑴朗讀自己喜歡的句子。
⑵說說為什么喜歡?
⑶把自己的體會讀出來。
⑷理解句子。
三、學習生字:
1.認讀生字詞:齊讀生字、詞卡片。
2.強調易錯字:
四、布置作業(yè):
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第2課時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冰心奶奶是怎樣把吹泡泡的過程寫具體、寫清楚的。
2、背誦第四、五自然段。
教學方法:以讀代講法、圖文結合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檢查復習生字詞。
二、學習第三自然段。
1、自由讀第三自然段,邊讀邊思考,看看作者小時候是怎樣玩吹泡泡的,在書中圈圈畫畫,做上記號。
2、學習“吹泡泡”的語句,理解詞語意思,體會作者用詞正確。
①出示吹泡泡的句子后,談談哪個動詞用得好?為什么用得好?練讀句子,體會用詞的準確。
②通過填空練習理解:“慢慢地”吹、“輕輕地”一提、“慢悠悠地”在空中飄游、“輕輕地”扇,用詞準確。
③感情朗讀吹泡泡的句子。
三、學習第四自然段。
1、自由讀第四自然段,自主學習:你最喜歡的哪種泡泡,為什么喜歡?
2、學生匯報交流。
3、指導朗讀。
四、學習最后一個自然段。
自由讀文,思考:冰心奶奶小時候為什么最愛玩吹泡泡的游戲?
五、練習背誦4、5自然段
語文教案模板錦集 篇12
課前準備:
布置學生收集詩人郭小川的資料。
郭小川(1919~1976)本名郭恩大,當代著名詩人。河北豐寧人。1933年到北平,曾在高級師范及工學院補習班讀書,并參加抗日救亡活動。1936年開始詩歌創(chuàng)作。他一生寫了許多反映人民群眾的火熱生活的詩歌,被譽為“戰(zhàn)士詩人”。他的詩歌富于性,感情真摯,豪放自由,語句鏗鏘,所寫的詩歌樣式以“新辭賦體”著稱。他的著名詩作有《團泊洼的秋天》、《邊塞新歌》、《鄉(xiāng)村大道》、《三門峽》、《甘蔗林―青紗帳》、《將軍三步曲》等。他的詩歌創(chuàng)作在新詩發(fā)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教學目標:
1、采用多種朗讀形式,使學生在讀中感悟詩歌的內在美和形式美,感悟樸實的勞動人民熱愛生活和積極進取的。
2、通過教學,讓學生結合詩人的經(jīng)歷理解本詩,讀透字面背后的內容:經(jīng)歷風雪,生活才有意義,才會美好。
教學重難點:
感悟詩歌內容及內在聯(lián)系,懂得要經(jīng)過千錘百煉才會體會到生活的偉大。
教學過程:
一、交流資料,導入新課
1、路在生活中處處可見,你們都走過什么樣的路,能說一說嗎?它們有什么不同呢?
2、學生交流。
3、:同學們走過很多不同的路,有的平坦,有的坎坷,有的暢通無阻,有的曲曲折折。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是踏著這樣的路,走出家門走向小學,走向中學,走向廣闊的生活。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關于路的詩歌:《鄉(xiāng)村大道》。(板書課題)
4、學生交流本詩作者郭小川的個人資料,弄清詩人寫詩的背景。
(教師可根據(jù)實際情況作適當補充。)
[點評:此環(huán)節(jié)體現(xiàn)了新課程標準的理念:培養(yǎng)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上課時利用學生搜集到的資料組織學生交流匯報,讓學生展示勞動成果,實現(xiàn)資源共享。]
二、初讀感知,讀通詩歌
1、請同學們自己讀讀詩歌。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提醒學生讀好生字。
2、檢查生字掌握情況。
(1)檢查生字讀音。
(2)認清字形。重點指導“簸”、“匍匐”的寫法。
(3)學生獨立書寫,師巡視。同位互檢。
(4)同位檢查讀課文,要達到正確、流利。
(5)指名分節(jié)讀課文。其他學生邊聽邊思考“鄉(xiāng)村大道”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點評:讓學生獨立讀書,掃清生字障礙,通過檢查生字的讀音,指導難寫的生字;學生相互檢查讀課文,生生互動,初步感悟詩歌。]
3、交流匯報。
三、精讀課文,理解感悟
1、理解重點語句。詩人都把鄉(xiāng)村大道比作了什么?鄉(xiāng)村大道有哪些特點?(全班交流。)
2、自己讀課文,小組內學習,解決不理解的詞語,集體解決問題。理解:無始無終、遙遠、天地之交等詞語。
3、就學生提出的問題引導學生懂得把鄉(xiāng)村大道比作什么?(橋和絲絳)
4、這是一座什么樣的橋?指名讀,想一想。指導學生朗讀,體會這又是什么樣的絲絳。
鄉(xiāng)村大道在作者眼中不是普通的一條路,它很長很遠,通向天邊,它美麗壯觀,貫穿了我們的祖國。然而,鄉(xiāng)村大道總是這樣美好的嗎?
5、自己讀詩歌,說說作者又把鄉(xiāng)村大道比做什么?(一條條險峻的黃河、一道道干涸的溝壑)
6、指導朗讀,說說自己體會出了什么?(作者認為,既長遠又險峻,這就是鄉(xiāng)村大道。)
7、理解詞語“顛簸、干涸、溝壑”等。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理解“匍匐”、“侏儒”。
8、朗讀詩歌,談談對詩歌的體會。(鄉(xiāng)村大道是人生的必經(jīng)之路)
9、你能從中了解作者對鄉(xiāng)村大道的感情嗎?引導學生理解“不經(jīng)過這樣的山山水水,黃金的世界怎會開拓!”“如果只會在花磚地上旋舞,那還算什么偉大的生活!”
10、指導朗讀,采取自由讀、默讀、齊讀等多種朗讀形式。
11、最后一小節(jié)與前三小節(jié)有什么聯(lián)系?
(最后一節(jié)是對前三節(jié)詩歌進行概括和,是照應關系。)
12、你懂得了什么?(要經(jīng)過千錘百煉才能體會到生活的偉大)
13、有感情朗讀。小組讀、男女生對讀、齊讀等。選擇自己喜歡的小節(jié)熟讀成誦。
四、感受內容,拓展延伸
1、作者寫“鄉(xiāng)村大道”有什么特別的意思?抒發(fā)了作者怎樣的情懷?
(“鄉(xiāng)村大道”既指自己家鄉(xiāng)的道路,也指人生之路的起點,抒發(fā)了詩人扎根生活、植根人民,永葆勞動人民本色的情懷。)
2、:學完了這課文,老師想起了一句歌詞:不經(jīng)歷風雨,哪能見彩虹。我們人生路不光是平坦的大道,還有艱險的小路,希望同學們在今后遇到坎坷的時候,鼓起勇氣,不怕挫折,勇于戰(zhàn)勝困難,走向成功。
3、推薦文章,課外閱讀。
(1)《甘蔗林――青紗帳》;
(2)《鋼鐵是怎么樣煉成的》。
[點評:新課標對閱讀的要求明確提出加大閱讀量,此環(huán)節(jié)體現(xiàn)了落實課程標準,以教一帶多甚至一本,一方面素材,另一方面引導學生積累詞匯。]
語文教案模板錦集 篇13
教材分析:
《地球爺爺?shù)氖帧肥切W語文一年級手冊的一篇課文,課文以小學生喜愛的童話故事形式出現(xiàn),通過孰桃子自已落地的故事,生動形象、深入淺出地向學生介紹了“地心引力”這一比較深奧的科學現(xiàn)象和科學常識,鼓勵學生留心身邊的科學,從而愛科學 ,學科學。
學生分析:
班內男生占學生總數(shù)的一半,大多數(shù)學生活潑、大膽且獨立,他們對科普烊的讀物十分感興趣,愛讀《少兒十萬個為什么》、《兒童千百問》、《小哥白尼》等書刊。他們的知識面較寬,對許多事情充滿好奇。經(jīng)過一個多學期的培養(yǎng)和訓練,他們已掌握了一些識字方法,絕大多數(shù)的學生識字速度較快,又喜歡朗讀,特別是分角色朗讀更受他們的歡迎,但他們有意注意的時間還比較短,好動、好玩。
設計理念:
讓學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圍中學習,自主地讀、說;在自讀自悟、主動探索中認識生字,讀懂故事,初步了解“地心引力”,對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中的科學奧秘產生興趣。
教學目標:
1、認識“倆、摘”等7個生字,能讀準字音,認清字形。會寫“球、玩”等6個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好有請求語氣的句子。
3、能讀懂課文的內容,對“地心引力”現(xiàn)象發(fā)生濃厚的興趣,并大致了解這一科學常識;從而地身邊的一些科學現(xiàn)明探求的欲望更強。
教學重點:識字、朗讀課文
教學時時:2課時
教學媒體:生字卡片、錄音機、教學媒體
第 一 課 時
教學目標:
1、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
2、認識“倆、摘”等7個生字
3、了解“地心引力”這一科學常識
一、 導 入
同學們,你們喜歡玩紙飛機嗎?你在玩紙飛機的時候最希望的是什么?(學生各抒已見,預測學生理:最希望紙飛機能飛得更高更遠……)好,現(xiàn)在你們想玩一次嗎?我們來比一比誰的紙飛機飛得高、飛得遠。(學生放飛自己的紙飛機)。
不管我們的紙飛機能飛多高,多遠,最后它們總是全掉下來。想知道這是為什么嗎?我們讀懂課本上的故事。(板書課題),你們就能找到答案了。[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學知識越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學生就越感興趣,學生們愛玩紙飛機,而紙飛機必然落下這一現(xiàn)象,正與課文的核心內容密切相連。因而從此為切入點,讓生活走進語文學習,激發(fā)他們的求知欲]。
二、 初讀課文,讀通句子,力爭把課文讀流利
1學生自由讀課文,借助拼音把句子讀正確,標出自然段,教師巡視。
[明確讀的要求,可以提高讀書的效率,有昨于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2錄音范讀
[低年級的學生模仿能力很強,錄音范讀不但吸引學生,而且有利于讓學生學會怎樣讀出有請求的語句]
3模仿錄音練讀,同桌為一組互讀要求讀正確[學生互相讀,有助于朗讀能力的提高]
4指名讀,你喜歡讀哪個自然段就給大家讀哪個自然段,教師指導。
[打破傳統(tǒng)的“串講”形式,以學生的自主閱讀為主,學生自己能讀懂的教師就不再多講,充分讓學生自讀、自悟,讓學生學會主動學習]
5感悟地球爺爺說的話:讀了地球爺爺?shù)姆旁冢麄冎懒耸裁矗?/p>
(4個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交流再匯報)
[從小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學習意識和習慣]
三、識生字
1、在書上圈一圈,讀一讀。
2、“我是小老師”用卡片考一考同桌。
[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努力使學生獲得成就感]
3、教師出示生字,學生認讀,認小組比賽的形式讀。(小組“開火車”認讀生字,讀得全對的小組能得到5顆星)
[比賽是學生特別喜歡的方式,而小組比賽更有助于培養(yǎng)團結合作意識和競爭意識]
三、 總結談話:
關于我們的一球爺爺還有許多有趣的事情呢!只要大家能多看多想,就會有很多新的發(fā)現(xiàn)。
資料提供者:
語文教案模板錦集 篇14
【學習目標】
1、了解《清明上河圖》的創(chuàng)作時間、作者及內容。
2、感受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光輝燦爛,激發(fā)民族自豪感。
【教學設計】
一、緊扣課題、談話引入
1、同學們,我們的祖國歷史悠久,中華民族曾創(chuàng)造了令世人驚嘆的中華文化,出現(xiàn)了許多偉大的詩人、畫家、思想家。今天,我們再來認識一位北宋時期的大畫家張擇端。
教師板書課題:一幅名揚中外的畫。
2、齊讀課題,學生緊扣課題質疑。
二、自主閱讀,理解內容
1、平時我們遇到問題都是怎樣解決的?(學法交流)
教師引導學生回憶本單元學到的學習語文的方法。
2、學生選用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按照閱讀要求自學課文。
三、全班交流,取長補短
1、“我來告訴你!”
學生將自己的閱讀感受講給同學聽。
(注意:相同內容不重復交流)
2、“我要請教你!”
還有什么問題需要同學幫忙解決的?學生提出問題,別的同學幫助解答。
四、再讀課文,加深理解
1、教師啟發(fā)思考:為什么說《清明上河圖》是一幅名揚中外的畫?
2、學生自由讀課文,選出自己最喜歡的段落,準備讀給大家聽。
3、展示臺: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自己最喜歡的段落,并說說自己的感受(引導從內容和表達兩方面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