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閱讀繪本教案(精選4篇)
早期閱讀繪本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師生共讀,感受語言文字和圖畫的魅力,讓每一個學生喜愛閱讀,享受閱讀的樂趣。
2、培養學生讀書、讀圖的能力,學會用朗讀、猜想、角色體驗等多種形式閱讀,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3、通過閱讀欣賞圖書、討論、表演等方式理解故事內容,體驗小老鼠在漫長一夜中的不安心情以及大老鼠對小老鼠的手足之情。
4、懂得自己遇到困難時要及時向年長一點的人求助,同時,當別人遇到困難時,也要向他伸出援助之手。
設計意圖:
《小老鼠的漫長一夜》是《東方娃娃》推出的英國優秀繪本故事,天真濃情的對白,絲絲入扣的心理刻畫,將快樂和溫情同時點亮在孩子的心田。作者戴安娜.亨德利將小朋友們常見的表現和背后的心理活動升華成一篇親切可愛的睡前故事。繪者簡.查普曼以明快的畫風描繪出許多使人入迷的細節,如老鼠們用郵票掛在墻上的畫、用火柴盒做衣柜、人的手表做成掛鐘……會敏銳讀圖的小朋友們還會樂于發現更多有趣的細節,百看不厭!
本課旨在引領二年級的學生在閱讀繪本故事的同時,學會用朗讀,表演、猜想等多種形式感悟書中字里行間流露出的脈脈溫情,并且用這樣的方法嘗試自主閱讀。所以在設計教學過程中,我重在引領學生們一邊讀文字,一邊看圖,用朗讀、表演和猜想來豐富故事的內涵,同時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想象能力。在閱讀中認識那只既膽小又天真可愛的小老鼠,并且與書共鳴,回憶自己的兒時趣事,成長中的煩惱。
教學設計:
一、談話導入
1、小朋友們,周老師和你們講了很多優秀的繪本,你最喜歡其中的哪一本呢?(學生交流)
2、今天周老師又給你們帶來一本新書,那是一個有趣的童話故事……出示《小老鼠的.漫長一夜》
3、在這只可愛的小老鼠身上可能會發生一個怎樣的故事呢,誰來猜一猜?
4、到底發生了一個什么故事呀,好讓我們輕輕翻開書,故事開始了……
二、講述故事
(一)風聲
1、描述小老鼠的家。(配樂)開始講述故事:夜已經很深了,大老鼠早就躺在他的大床上睡著了。可是,小老鼠卻躺在小床上怎么也睡不著。 “大老鼠,大老鼠!”小老鼠喊著,“有什么東西正呼啦呼啦地繞著房子跑呢?到底是什么聲音呢?小朋友們聽。
2、師讀故事:(播放風聲)那是什么聲音?你們感覺那風聲聽起來像什么呀?
3、聽著這么可怕的風聲,小老鼠的心里怎么樣呢?
4、指名讀指導:“那……我能不能到你的床上去睡啊?”
(二)樹枝敲打窗戶聲
1、師讀:小老鼠躺在床上,忽然,在呼啦呼啦的聲音里,他還聽到——
2、指名讀:啪!啪!啪!啪!
3、看圖說說小老鼠的動作。
4、學生齊讀:“大老鼠,大老鼠!好象有人在啪啪啪地走路,說不定屋頂上有小偷呢!”
5、小老鼠聽著聲音,又請求道:“那……我能不能到你的床上去睡啊?”
6、大老鼠打了個哈欠,回答說:“不行,你睡覺不老實。”
(三)貓頭鷹的叫聲
1、大老鼠沒有同意,小老鼠只好回到自己的床上,他有沒有睡著呢?
2、請你們自己讀讀接下來的故事,可以大聲地讀出來,一邊讀,一邊看看圖,想想小老鼠睡著了嗎?為什么?
3、學生讀10—13頁;
4、小老鼠睡著了嗎?為什么?
5、不過大老鼠仍然沒有同意和小老鼠一起睡。
(四)水龍頭滴水聲
1、這么長時間過去了,現在小老鼠該睡著了吧?我們接著往下讀。
2、這次小老鼠有沒有睡著呢?是什么原因呀?
3、聽到“滴答滴答”的聲音,他是怎么做的?
4、他一邊撐傘,一邊又叫了起來:(指名讀)
“大老鼠,大老鼠!不好了,屋里下雨了!”
5、屋里會下雨嗎?那是什么讓小老鼠覺得屋子里在下雨呢?你們猜那是什么呢?
6、是啊,那是水龍頭滴水的聲音,小老鼠對大老鼠說——(學生齊讀)
(五)大老鼠胡嚕聲
1、小老鼠躺在床上,他迷迷糊糊地快要睡著了,就在這個時候……
2、齊讀:“大老鼠,大老鼠,你在打呼嚕!”
3、困得要命的大老鼠會想出什么好辦法呢?(指名想一想)
4、聽不到任何聲音的小老鼠這下真的應該睡著了吧?
5、害怕的小老鼠哭了起來:(指名)“大老鼠,大老鼠!我好寂寞呀!”
6、小老鼠一次又一次的都沒有睡著,這次怎么很快就進入了夢鄉呢?
7、小老鼠睡著了,困得要命的大老鼠呢?
8、他們又迎來了新的一天,播放鬧鐘的聲音。
9、大老鼠那張小小的床上,他們沉沉地睡著了,他們正做著香甜的美夢呢!
10、小老鼠可能在夢里會夢到什么呢?
三、總結回顧
1、在這個故事里你認識了一只怎樣的小老鼠呀?
2、讀著故事,老師想起了我小時侯的故事。你想到你小時侯的事情了嗎?和大家來說說看。
3、今天我們一邊看圖畫一邊讀書,有時候還猜一猜、說一說、演一演。我們認識了可愛的小老鼠,他的漫長一夜讓我們想起自己的故事!
4、感謝戴安娜亨德利,簡查普曼給我們帶來了這個有趣的故事。他們非常喜歡我們,為我們寫了不少的書,小老鼠的故事還沒有完,想接著看嗎?
5、出示:《小老鼠忙碌的一天》,小老鼠在經過了漫長的一夜后,又迎來了怎樣忙碌的一天呢?
6小朋友們,讓我們展開豐富的想象,自己來編這個故事好嗎?請同桌倆人一起合作,先討論討論,說說:小老鼠忙碌的一天到底在忙什么?他是一只怎樣的小老鼠?
四、布置作業
今天老師帶小朋友們一起讀了一個故事,你們自己又編了一個故事,回家后把你編的故事寫下來,再畫畫。下次的閱讀課上。老師就來講講這個故事,看看作者的故事和你們的故事哪個更精彩呢?
早期閱讀繪本教案 篇2
閱讀目標:
1、能仔細觀察圖畫并理解、掌握故事內容。
2、理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色,要學會尊重、欣賞別人和自己不一樣的地方。
3、樂于參加交流表達自己的意見。
閱讀準備:
繪本《花格子大象艾瑪>>
閱讀過程:
一、繪本簡介:
出示花格子的局部圖案:"這是什么?"
二、繪本共讀:
封面:原來是一只大象
圖1、圖2:想象艾瑪與眾不同,其他大象會怎樣看待和對待他?
圖3:“開心果”在這里是什么意思?你能通過這幅圖說說大家是怎么把艾瑪當作開心果的嗎?。
圖4:大家真的在笑話他嗎?艾瑪為什么這樣認為?艾瑪溜走了,他有什么打算?
圖5:此時,艾瑪的心情是怎樣的?
(盡管內心是自卑、苦惱的,可是仍然笑著回答大家——早安。把不快樂藏在心靈深處,面對大家的是一副微笑著的和善面孔,艾瑪具有的是多么優秀的品質啊!)
圖6:他找的是什么?為什么要找這棵樹?
這棵樹有什么特別?
想象,他會怎么做?
學一學它的動作
圖7、圖8:這個辦法真叫絕!變成跟大伙一樣的青灰色了,艾瑪又會怎么想、怎么做呢?
圖9、圖10:
此時艾瑪回家了,又遇到那些動物?
我們來看看艾瑪離家出走時路過這個地方,現在回家還是這個地方,我們來看看兩幅畫有什么不同?
為什么兩幅畫顏色不同?
(測:去的時候是晚上,現在是白天所以回來的時候顏色亮了。)
師:不是的,其實出去的時候經過這個地方也是白天,到底為什么顏色不同?
師:因為出去時艾瑪心情不好,再美的景色也不覺得美了。而回家時心情好了所以看到的景色也顯得美了。
你注意到他了嗎?怎么認出的?
圖11:你覺得有什么不對頭呢?
所有動物都沒有認出來它,艾瑪覺得有點不對頭了……為什么覺得總是不對頭?
(前艾瑪艾瑪能給大家帶來快樂,現在別的大象都認不是出艾瑪了,感覺森林死氣沉沉。生:以前的森林很熱鬧,很開心。)
圖12:段1:為什么那些象會這樣嚴肅而沉默?
段2、3、4、5:通過這段故事,你有什么感受?或對艾瑪有什么樣的認識呢?
圖13、圖14、圖15:回顧故事內容,艾瑪改變顏色的原因是什么?
其他大象認為艾瑪為什么改變顏色?
你喜歡這群象嗎?為什么?
(象群對艾瑪的“與眾不同”表現出的是包容與尊重。這讓我們學到了做人的一種美德。)
圖16:大象們的包容與尊重,他們的幽默行為會對艾瑪產生怎樣的影響,此時,你就是艾瑪,你的心里會想什么呢?
總結:每個生命體都是不同的,各有各的特色,這些特點不分好壞,只要大家和睦相處,就能成為好朋友.
你喜歡這只大象嗎?
作者為什么要把大象畫成花格子的?而不是單一的顏色?
三、談談花格子在生活中的運用.
早期閱讀繪本教案 篇3
設計意圖: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指出,教育活動內容的組織應充分考慮幼兒的學習特點和認識規律,各領域內容要有機聯系,相互滲透,注重綜合性、趣味性、活動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戲之中。繪本《擠呀擠》中小動物們形象逼真,動態鮮明,一個一個出場,擠到小床上的情景十分有趣。書中雖然沒有很多文字的描述,但小動物們滑稽搞笑的動作和表情以及圖書對故事連續性、動態性的表現,都非常符合小班幼兒的學習特點和認知規律。幼兒樂于描述和模仿書中動物的動作,完成游戲性的學習。所以我們把繪本《擠呀擠》放在小班年齡段,設計了兩個活動課時。
第一課時
活動目標:
1.體驗與同伴一起擁擠玩樂的快樂情緒。
2.學習自己看書,樂于表述自己的想法和對圖畫的理解。
3.能辨別并模仿各種動物的叫聲,愿意參與表演。
活動準備:
人手一本小書,小床一只,繪本PPT,各種小動物頭飾若干。
活動過程:
一、經驗反饋,游戲體驗
1.出示小床,讓幼兒反饋已有經驗。這是什么?有什么用?你家里有幾個人睡在一張床上?
2.請幼兒由一個到一組再到全班逐一上床,體驗越來越擁擠的感覺,并讓幼兒自由講述這種感覺。
3.出示圖書,請幼兒觀察封面:上面有誰?他們在干什么呀?怎么啦?
二、自主閱讀圖書
幼兒自由自在地看書3分鐘左右,鼓勵幼兒找喜歡的一頁仔細看看、自言自語地說說,并注意不影響同伴。
三、集中交流
1.提問:你喜歡哪一頁,這頁上有誰?在干什么?
2.根據幼兒的回答,教師播放相應的PPT,組織幼兒集體觀察和講述畫面的情景,并及時組織幼兒用語言描述、用動作模仿各種小動物。
(1)如果幼兒反饋小床的信息,教師提問:這是怎么樣的小床?床上有誰?他們在干什么?數數有幾只小動物?
(2)如果幼兒反饋小動物的信息,如“小狗來了”,教師提問:小狗是怎么樣的?鼓勵幼兒用各種詞句描述小狗:汪汪汪、黃黃的、可愛的、吐著舌頭等;并讓幼兒模仿小狗的動作。
3.根據幼兒反饋信息的程度,可安排幼兒第二次自主閱讀,補充信息。
四、表演游戲:擠呀擠
幼兒自選一個喜歡的動物頭飾戴上,教師播放PPT,根據畫面提示,請幼兒扮演該角色表演給大家看。
第二課時
活動目標:
1.感受小動物逐漸增多的畫面變化,練習數數。
2.能根據同伴提供的信息尋找相關的書頁,愿意講述該頁內容。
3.學說簡單的對話,初步形成故事。
活動準備:
人手一本小書,貼絨教具若干,小床一只,繪本PPT,各種小動物頭飾若干
活動過程:
一、回憶前次閱讀的經驗
1.出示圖書,提問:這本書里講到了誰?他們在干什么?
教師根據幼兒回答出示相應的貼絨,在黑板上展示。
2.提出閱讀要求:從封面開始仔細看書,誰先來?誰第二個來?
二、幼兒自主閱讀
教師提醒幼兒逐頁翻看。
三、集中交流
1.提問:誰第一個來到床上?它是怎么來的?
讓個別幼兒反饋信息,集體尋找相關的書頁,同時教師在黑板上有序排列角色順序。
2.繼續提問:小動物來到床上說了些什么?又有誰來了?它們是怎么說的?
教師和幼兒共同模仿角色間的對話,自然形成故事片段,如:小老鼠鉆進被窩,說:“真舒服啊!真暖和呀!”小鴨子“嘎嘎嘎”地走來了,它說:“我也要上來!”小老鼠說:“歡迎你!”兩個好朋友一起鉆進被窩。
3.同法講述2~3個情節片段,根據幼兒的情況可組織第二次閱讀,過程中組織幼兒及時數數,自然滲透點數練習。
四、表演游戲
出示小床,請幼兒自選喜歡的角色頭飾,師幼一起,一邊講述自編故事(教師講述串聯部分,幼兒講述對話)一邊表演。(作者:費含英)
早期閱讀繪本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喜歡閱讀的興趣,理解故事內容。
2、會用簡短的話回答老師提問。
3、初步懂得玩的時候不能憋尿。
活動準備:
《憋呀憋》繪本書,麥麥狼圖片,玩具電話一個。
活動過程:
一、激趣導入:(意圖:營造輕松氛圍,引孩子走近繪本)
1、今天我們的課堂上來了一位小客人。讓我們猜猜它是誰?
2、出示麥麥狼形象:今天麥麥狼給小朋友帶來了什么好聽的故事。
二、導讀故事:一邊看書一邊提問
1、看第一副圖片:小朋友,你們看看,麥麥狼它們在干什么?
(引導孩子觀察圖書)現在是誰在拍皮球,你從哪里看出來的?我們一起來學學它們拍皮球。
(師幼一起做做拍皮球的動作)
2、看第二幅圖片:重點引導幼兒觀察麥麥狼的表情:你們覺得麥麥狼它的表情怎么樣?它要干什么?
(幼兒自由想象,鼓勵幼兒說出不同想法)教師講出它想尿尿。請小朋友說說如果想尿尿時該怎么辦?
(一起做做憋尿的動作,感受麥麥狼的難受)
3、看第三幅圖片:麥麥狼它去尿尿了嗎?你從哪里看書來的?他的臉為什么紅的?(請幼兒模仿麥麥狼憋尿拍球的動作)
4、看第四幅圖片:麥麥狼為什么跑了?它的臉為什么更紅了?叮當豬干什么捂住鼻子?(一起做捂鼻子動作:好臭!)
5、你們覺得麥麥狼它做的對嗎?我們小朋友可不要像它學習呀?要先尿再玩呦!
三、完整欣賞。
1、這個好聽的故事就在這本書上,我們一起再聽一遍。
2、教師完整的用書給幼兒講述一遍故事。
四、情景表演:
叮鈴鈴……電話鈴響了,教師拿起電話:咦!有電話來了。哦!原來是麥麥狼打來的。它對我們小朋友說,它已經改正了這個壞習慣。現在它每次要玩之前都先解好小便。他希望小朋友也能這么做。現在我們先去解個小便,在一起去外面玩吧!
活動延伸:
1、將繪本書放在語言區,供幼兒自由取閱。
2、區域活動時教師在語言區組織幼兒一起閱讀,幫助幼兒復習鞏固,增加閱讀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