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動的紙造型》教案及反思(精選4篇)
《會動的紙造型》教案及反思 篇1
一、活動目標:
1、學生通過無拘無束的廢舊紙造型的創作活動,獲得豐富的感受和自信,樹立保護環境的意識。
2、通過對廢舊紙的再利用,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從而使學生認識美、發現美和創造美。
3、學生將創造能力與在勞動、美術、手工等課上學過的技能結合起來,實現對廢舊紙的再利用。
二、活動時間:
3學時。
三、活動用具及材料:
1、教師用:已制作好的廢舊紙造型、錄像。
2、學生用:剪刀、膠水、圓規、尺子、刻刀、廢煙盒、牙膏盒、廢鞋盒 、廢郵票、舊掛歷、廢報紙、包裝紙、糖紙。
四、活動重點:
對廢舊紙的設計再利用。
五、注意問題:
1、課前讓學生收集各種廢舊紙、廢紙盒。
2、教師在課前要準備一些較精致的作品。
六、教學過程。
(一)創造,制作。
每組同學根據自己的設計方案,親自動手制作。
要求:
(1)要充分利用材料
(2)制作出的作品可以是一件或多件
(3)新作品要設計新穎、實用、美觀。(教師不要提出過多的要求,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在制作過程中,教師巡視,滿足學生材料上的需要,必要時可給予適當的輔導)(復雜的作品,可以由兩名或幾名同學合作完成)
(二)評議、展示、匯報。
1、小組評議。
(1)評選出組內較好的作品(可以是多件),待在全班同學面前展示。
匯報展示。
(2)以小組為單位,拿出本組較好的作品,向全班同學展示,并介紹作品的設計思路。(教師作為一名欣賞者)(因學生的能力不同,制作出的作品多種多樣,有簡單也有復雜的,只要充分利用廢舊紙就可以了。)
2、全班評比。
對較好的作品再次進行評選,選出全班最新穎、實用、美觀的作品。教師對其進行表揚,同時,對其他同學的作品加以肯定,鼓勵他們把自己的作品展示一下。
3、教師補充。
(放錄像)展示學生沒有想到的作品或比較精美的作品。
(三)活動總結。
學生暢談 主要談談這次活動的.收獲及今后的計劃。
七、教師總結。
這節課,你們開動腦筋充分利用手中的廢舊紙制作出了這么多的作品,變廢為“美”。希望你們在平日多觀察、多思考、勤動手,充分利用廢舊物品,使我們的環境變得更美!
《會動的紙造型》教案及反思 篇2
作者:徐菲 煙臺開發區海河幼兒園
【活動目標】
1、能使用正確的方法補洞洞。
2、發揮想象,嘗試根據洞洞的形狀添畫出各種形象。
3、體驗洞洞添畫的樂趣。
【活動準備】
1、油畫棒、膠棒、記號筆
2、各種服裝雜志、彩紙、彩色報紙等
3、PPT:教師登山照片;各種形象(動物、車、水果、人物等)
4、 音樂:《撕報紙》、《森林狂想曲》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出課題。
師:前幾天放假,你們出去玩了嗎?(去公園了、沒出去···)你們猜我去哪了?(打開登山照片)對我去爬山了!爬山很開心。哎!只有一件事讓我特別的郁悶,我把衣服弄破了好幾個洞,你們瞧!(出示刮出洞的T恤)
你們說我該怎么辦呀?(縫一縫、補一補)
師:你們真聰明!(出示各種紙)假如這是一塊布,我把它補在洞洞的背面。看洞洞補好了。怎么讓洞洞看起來更漂亮?(在里面填上圖案,裝飾上花紋···)
二、游戲—撕洞洞。
師:你們說的很好!今天我把你們請來,就是想讓你們幫我把這些洞洞設計一下。
1、提出設計要求:老師準備了各種T恤紙,但現在上面還沒有洞,我們一起玩個游戲,把上面撕出各種形狀的洞洞,然后再來設計。(記住:洞洞的形狀越奇怪越好,洞洞之間要有一定的距離。)
2、播放音樂《撕報紙》開始游戲。
三、嘗試想象創作。
1、補洞洞。
師:現在T恤上有許多洞洞,你們把洞洞周圍涂滿膠,選一張喜歡的紙把洞洞補好。
2、添加想象。
師:洞洞補好了,我們看看洞洞能變成什么?(請個別幼兒示范)播放PPT及《森林狂想曲》幼兒開始創作!
四、幼兒對自己的作品設計進行簡單的介紹。
《會動的紙造型》教案及反思 篇3
課題:
會動的紙造型
教學目標:
在紙筒基礎上,通過剪、折設計多變的紙筒,利用拉桿使立體紙造型動起來,會動部位和形象巧妙結合。通過制作,培養學生觀察分析能力、設計制作能力、在動手實踐中培養學生紙造型的興趣。
教學重點:
讓動物的哪個部位動,讓紙造型動起來的方法。
教學難點:
讓動物的哪個部位動,讓紙造型動起來的方法。
教學準備:
視頻儀、作品若干件、各色彩紙、剪子、膠水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調動全員參與,開動腦筋,試一試。
1、出示紙筒,‘比一比誰聰明,誰能給紙筒變個樣!’
各小組討論,動手試一試。
2、各組反饋,學生在視頻儀上變形。
二、探究新知
1、送給各組小禮物,出示課題。
各組打開禮物玩一玩;給學生新奇感,在玩中探究新知,培養學生發現問題的能力。
出示研究問題:
它哪個部位能動?
研究它是怎樣動起來的?
會動的部位與形象是怎么巧妙結合的?
2、各組展示會動的紙造型的玩法
小鳥——翅膀扇動
青蛙——舌頭卷動
大魚——吃小魚
房子——出來小主人
小孩子——露出頭
3、自學制作方法
各小組看書研究‘小熊’的制作方法
4、學生反饋,教師演示
構思要表現的內容,重點設計哪部分動。(與形象巧妙的結合)
身體結構——筒狀的變形。
利用拉桿,制作能動的部位。
裝飾美化,突出形象特征。
三、學生設計制作
作業要求:做一個會動、新穎的紙造型玩具。
輔導要點:
1、巧妙的設計。
2、幫助困難的學生讓紙玩具動起來。
3、裝飾美化。
四、課堂
展示學生作品,把自己設計滿意的地方介紹給同學
板書設計:會動的紙造型
小鳥——翅膀扇動
青蛙——舌頭卷動
大魚——吃小魚
房子——出來小主人
課后反思:
通過剪、折設計多變的紙筒,利用拉桿使立體紙造型動起來,會動部位和形象巧妙結合。通過制作,培養學生觀察分析能力、設計制作能力、在動手實踐中培養學生紙造型的興趣。
《會動的紙造型》教案及反思 篇4
活動目標:
1、學習用點、線、面的形狀疏密排列變化裝飾各種各樣的魚。
2、鼓勵幼兒按自己的想象大膽創作,發展幼兒的初步的創新能力。
3、向幼兒進行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環保教育。
4、大膽嘗試繪畫,并用對稱的方法進行裝飾。
5、培養幼兒的技巧和藝術氣質。
活動難點:
1、學習用線條的變化畫各種各樣的魚。
活動準備
1、各種線描畫魚范例;
2、“海底世界”影碟、線描筆、油畫棒、白紙若干。
活動過程
一、播放《海底世界》影碟,激發幼兒認識海底世界的興趣,了解海底各種各樣的形態及花紋的魚。
1、提出問題:海底有什么魚?(幼兒自由交流回答)
2、提出要求:觀察魚的形狀,回答魚身上的花紋有什么不同?(幼兒自由交流回答)
情景導入
1、講述故事:大海媽媽和魚寶寶。
小朋友都知道海底世界非常美,今天,大海媽媽帶著它的魚寶寶到了我們班。
2、在海洋背景圖上出示范例,欣賞討論。
討論:
(1)魚寶寶的身體有什么地方不一樣?(幼兒討論交流)
(2)魚寶寶穿了什么衣服,它和我們剛才在電視里看到的魚有什么不一樣?(自由討論)小結:魚寶寶都有頭、身體、尾、鰭,它和我們在電視里看到的是一樣的,但電視里的魚色彩鮮艷而這些魚寶寶身上穿的衣服是單色的,有許多線條、圖案,有疏有密地排列著。
3、提出要求,續編故事
(1)師:有一天,許多船開來了,船上的人用網把魚寶寶網走了(收起范例),還留下許多垃圾、汽油等。大海媽媽都喘不過氣了,沒有了美麗可愛的魚寶寶,大海媽媽傷心極了,我們該怎樣幫助大海媽媽呢?
(2)啟發幼兒畫個漂亮的魚寶寶送給大海媽媽。
二、幼兒創造性地畫線描畫:各種各樣的魚。
(1)教師提出要求
大海媽媽說:她最喜歡個子大大的穿花紋衣服的魚寶寶,如果是她從沒見過的魚寶寶就會更喜歡。
(2)幼兒作畫,教師巡回啟發引導
a、啟發幼兒先畫出自己喜歡的魚的形狀,要畫滿整張畫紙,然后再給它穿上花紋衣服。
b、鼓勵幼兒發揮想像力、創造力,畫出與別人不一樣的魚的花紋。
重點提醒:畫出線描的黑、白、灰效果。
c、幫助能力弱的幼兒用不同花紋進行裝飾。
d、啟發能力強的幼兒多畫幾條不同的魚。
三、展示并互相評價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