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二年語文下冊:《語文園地六》教學設計(精選13篇)
小學二年語文下冊:《語文園地六》教學設計 篇1
教學要求
1、知識與技能
(1)學習含有反義的疊詞。
(2)學習相同偏旁部首的、意義相近的新字。
(3)區別形近字并組詞。
(4)朗讀現代詩。
(5)進行口語交際。
(6)展示才藝。
2、過程與方法
(1)在比較、辨別中學習新字,復習舊的字。
(2)通過交際訓練口語表達能力。
(3)在展示中擴大知識面。
3、情感態度價值觀
提高口語表達能力,培養學習興趣。
教學重、難點
1、學習疊詞。
2、學習新字,復習舊字。
3、口語交際。
課時設計 四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疊詞。
2、學習新字。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新課:
老師開著汽車來了,同學們,今天老師帶大家去“智力王國”逛一逛,趕快上車吧!“嘀嘀嘀……”第一站到了。
二、我的發現
1、出示疊詞:
大大小小多多少少深深淺淺
高高低低長長短短粗粗細細
2、學生自由讀,指名讀,齊讀。
3、師:我發現每一個詞語……
4、生思考。
5、生:我發現每一個詞語都是疊詞。
師:大家能說幾個這樣的詞語?
6、生:干干凈凈、整整齊齊、歡歡喜喜……
師:還有新的發現嗎?
7、生:我發現每一個詞語是反義疊詞。
師:能試著說出這樣的詞語嗎?
8、生:黑黑白白、寬寬窄窄……
8、師:“第一站”我們順利通過了,我們再啟程吧!
二、讀讀認認
1、出示一組新字:蘿、茄、菇
2、學生讀、辯。
3、講每一個字所指的都是植物中的蔬菜類。
4、繼續出示其它的幾組生字進行認讀。
(1)燉燒烤(與“火”有關,都含有煮之意)
(2)扒扛揀(與“手”有關,都含有動手干活之意)
(3)跺踢跳(與“足”有關,都含有動腳的意思)
5、讀詞語:茄子、香菇、燉肉……
6、自由再組幾個詞。
三、作業 。
認讀新字、新詞。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區別形近字并組詞。
2、讀現代詩。
教具準備
教學掛圖、卡片
教學過程
一、我會填
1、出示形近字。
2、學生辨認,口頭組詞。
3、學生填一填,師巡視指導。
二、讀現代詩。
1、學生自由讀詩,要求:讀準字音。
2、指名朗讀,師生糾正讀音。
3、教師范讀。
4、再給學生五分鐘朗讀。
5、指名讀、小組讀、男女生讀、齊讀。
6、學生讀后說說讀懂了什么?想說些什么?
三、學生談感受。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1、能用普通話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與大家討論交流。
2、說話時要態度大方,講文明。
教具準備
課件或圖片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
我們生活在班集體中,我們都愛自己的班集體。可小華作為值周生,卻遇到了一件左右為難的事,想知道是什么事嗎?大家都來幫幫他吧。(板書:大家都來幫幫他)
二、出示課件或圖片
1、學生看圖后,議一議。
2、匯報看圖所得。
3、分小組討論問題:小華怎么辦?
4、匯報討論結果:記下名字,教育小龍,讓他以后不遲到。
5、請學生上臺演一演。
6、學生評價表演者。
三、總結:同學們知道了班集體的榮譽要每個學生來爭取,每個學生要從每一件小事做起,大家齊心協力,這樣的班集體才是優秀的。讓我們共同努力吧!
第四課時
教學目標
展示才藝
教具準備
才藝展示品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課題:
聰明的小朋友們,大家盡情地展示自己的才藝吧!
二、分組展示自己的展品。
三、小組評議后選出幾個展在黑板上。
四、講評或評比。
五、把優秀作品展示在“展示臺”。
六、作業 :
動手辦一份墻報(每人提供一份展品)
小學二年語文下冊:《語文園地六》教學設計 篇2
佚名
一.學習目標:
1.啟發學生采用偏旁歸類的方法復習漢字。
2.通過詞語搭配練習,學習準確運用詞語,不斷積累詞語。
3.了解詞語重疊后在表達上的不同,并學說這樣的詞。學習猜謎語。
二.課前準備
1.“蘋果樂園”圖及“紅蘋果”粘貼紙。
2.“房子”圖。
3.本課第二題中的詞卡。
三.教學過程 :
(一)談話激趣
秋天到了,果園里的果子成熟了,香香甜甜的果子真誘人啊!今天老師要帶著你們漫游語文園地。在園地的深處有一座蘋果樂園,在那里,智慧老人為每個小組準備了一棵蘋果樹。哪個小組的小朋友肯動腦筋、會學習,他們小組的蘋果樹上就會結出一個個有香又甜的紅蘋果。(出示蘋果園)
(二)我會說
1.出示題目。(出示“房子”圖,上面寫著偏旁)同學們知道這些房子里都住著誰嗎?(房子里住著帶有這些偏旁的字)
2.小組學習。
A.小組的伙伴商量一下,你們要拜訪誰的家?(如:我們要拜訪“走字兒”的家)
B.請找出你們拜訪的主人,比一比哪個小組找的又快又好。
3.集體交流。小組派代表匯報,教師板書。哪個小組說的最多,就在哪組的蘋果樹上貼一個紅蘋果。
4.口頭組詞:這些字自己住在房子里多孤單呀,我們給他們找些好朋友吧!
5.擴展練習:你們能幫他們找一些新鄰居嗎?(學生交流課外認識的漢字)
A.在老師分的“房子”圖上寫上其他偏旁,并說說誰住在里面。(小組合作學習)
B.集體交流,給說的好的小組貼一個紅蘋果。
(三)我會連
1.小組合作連線,派代表匯報。
2.游戲“找朋友”:老師將詞寫在詞卡上,分給學生,學生找到對應的詞,然后讀出來。(找對了就貼一個紅蘋果)
3.看圖鐵詞語。(出示相應的圖片,讓學生把詞貼在圖下)瞧!這些圖片也來找朋友了,誰來幫幫忙呢?(找對了就貼一個紅蘋果)
(四)讀讀說說
1.過渡:看,蘋果樹上的紅蘋果越來越多,小朋友高興嗎?(高興)那就讓我們一起“高高興興”地來讀讀這些詞語吧!
2.小組討論:每組前后兩個詞語有什么不同?
3.集體交流。(誰說的好就給他們小組貼一個紅蘋果)
4.你知道還有哪些詞也能這樣說嗎?誰愿意向大家展示一下?
(五)我會猜
1.過渡:同學們真聰明,每棵蘋果樹上的蘋果都不相上下。怎么辦呢?智慧老人準備了兩則謎語來考大家,看誰能得到最后的勝利。
2.先自己輕聲讀一讀,讀會了就悄悄告訴自己的好朋友。
3.集體交流:分組讀謎語、猜謎語,猜對的同學要說說是怎么猜出來的。
4.擴展活動。
A.在小組里互相猜謎。
B.小組挑戰:以小組為單位向其他小組挑戰,勝利的一方可以得到一個紅蘋果。
◆[2005
小學二年語文下冊:《語文園地六》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發現“加一加,減一減“的識字方法,區別形近字。
2、認讀5個生字,培養認字的多種途徑。
3、在讀詞語、背詩歌的過程中積累詞語。
4、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兒歌,感受祖國的領土遼闊,培養良好語感。
5、能以“六一“兒童節的慶祝活動為話題進行口語交際,并在口語交際中做到講文明,有禮貌。
6、通過展示課外識字情況,激發學生主動識字的興趣。
7、學習正確運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
重點、難點
1、復習鞏固所學漢字。
2、學會正確運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
教學課時 三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發現“加一加,減一減”的識字方法,區別形近字。
2、認讀5個生字,積累詞語。
教具準備
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我的發現
1、認讀形近字。
a、教師出示生字卡片,請學生認讀。
生字卡片:令今烏鳥廣廠
b、仔細觀察、比較,發現本組漢字的規律。
c、學生歸納,教師小結:這組字中的“烏今廠”比“鳥令廣”少了一筆。
d、教師出示另一組生字卡片,學生認讀。
生字卡片:日白田目電旦舊由甲申
e、仔細觀察,比較,發現這組漢字的規律。
f、學生歸納,教師小結:這組字中,除“日”字外,都在“日”這個字上,加了一筆。
g、反復認讀這兩組生字卡片。
h、教師小結:這就是“加一加,減一減”的識字方法。
i、拓展練習:在你學過的漢字中,還有這樣的例子嗎?
2、我會認。
a、反復朗讀“我會認”中的漢字。
b、想一想用什么辦法能夠記住這五個字?
c、拓展練習:
給“口”字加兩筆,能變成。
二、日積月累
1、我會讀。
a、出示詞語卡片。
b、學生自由練讀。
c、采用多種形式檢查讀。
2、我會連。
a、出示漢字卡片,認讀生字。
b、出示音節卡片,認讀音節。
引導學生區別聲母:z------zh c------ch;
c、連線。
d、檢查連線情況。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兒歌,感受祖國領土的遼闊,培養語感。
2、能用音序查字法正確地查字典。
教具準備
字典、小黑板、中國地形圖。
教學過程
一、讀讀背背
1、借助拼音朗讀兒歌。
注意引導認讀:祖(zu)嶺(ling)盛(sheng)
2、再讀兒歌。思考:短詩中描寫了哪些地方的什么景色?
3、在地圖上指出這些地名的位置。
4、這時,你有什么體會呢?
5、再次練習朗讀兒歌,試著背下來。
6、小組合作練習背誦。
7、展示背誦效果。
二、展示臺。
1、識字加油站。
a、說說你喜歡讀的課外書的名字。
b、把從書上收集下來的生字,在小組里交流。
c、說說看,在小組內交流,你又學會了多少個生字。
2、比比誰最快。
a、復習26個漢語拼音字母。
b、練習找頁數。
c、學習音序查字法。
(1)老師認真指導“寬”的查字過程。
(2)學生練習查找“愛、往、解、準、樓”。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1、通過完成“口語交際”的練習,激發學生說話的欲望,培養學生主動表現,勇敢地發表自己想法的習慣。
2、在交際中訓練學生的傾聽能力。
教具準備
1、提前布置同學想一想,班里怎樣迎接“六一”兒童節。
2、準備小禮品。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播放一段幼兒園小朋友慶祝“六一”的活動錄像,啟發提問:錄像中的小朋友正在做什么?他們為什么這么快樂?
二、討論:上幼兒園的時候,你是怎么過“六一”兒童節的?跟同學交流交流。
三、討論:小學的第一個“六一”兒童節你們想怎樣迎接?
1、小組討論。
2、派代表進行班級匯報。
3、小組匯報,全班交流。
評議哪一小組提議好而且可行。
四、明確目的,各小組分工合作。
五、同學之間互贈節日禮物。
小學二年語文下冊:《語文園地六》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的】
1、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字的組成,在探究和發現中學并體會,發現的快樂,激發學習的興趣和愿望。
2、引導學生在讀詞組、運用標點、讀詩歌中學會積累。
3、讓學生就幫助殘疾人的問題進行口語交際,培養他們的愛心。
4、通過展示課外學會的歌以及學生寫的日記,培養他們主動識字的好習慣。
【教學重、難點】
1、引導學生自己發現識字方法,主動識字。
2、口語交際。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我的發現
1、出示小黑板,上有書上的六個字。
2、學生自由讀生字、詞語。
3、老師讀學習伙伴的話,小朋友們,你們發現了嗎?
4、同桌討論。
5、用“我發現了……”說話,老師鼓勵學生說的閃光點。
6、出示六個生字的卡片,你記住它們了嗎?認一認。
7、出示小黑板,上有“我會填”。
8、請生自由讀題、做題,你發現了什么?請知道的同學說說。
9、你還知道哪些多音?到黑板上來寫一寫。
10、齊讀“我的發現”。
二、日積月累
1、“讀讀記記”:
⑴ 自由讀詞語。檢查:接力讀、分小組讀、競賽讀。
⑵ 自由選詞組說句子。
2、“我會填”:
⑴ 出示小黑板。
⑵ 四人小組讀句子,討論( )里應該填什么標點符號。
⑶ 請四人小組派代表匯報結果,可以說說理由。
⑷ 齊讀“我會填”。
3、“我會讀”:
⑴ 自由讀詩歌,不認識的字作上記號,再自己動腦筋想辦法解決。(可以問問同學,可以問問老師,還可以查生字表)
⑵ 指導朗讀。指名讀,糾正字音。
⑶ 老師范讀。
⑷ 學生再次練讀,讀熟后背誦,互相檢查背誦,比比誰會背。
⑸ 檢查背誦。指名背,會背的一起背,有感情的背。
4、布置學生收集詩歌,讀詩歌。
三、展示臺
1、讀題,了解要求:
讀學習伙伴的話,了解題意。
2、學生自愿到臺上來長自己在課外學會的歌,可以說說自己是怎樣學會的歌詞中的字是怎樣認識的?
3、展示學生寫的日記,可以請學生來讀一讀。
四、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可的交流、展示,你又認識了哪些字?知道了哪些認字的方法?
第二課時
內容:口語交際
一、讀題,了解要求
二、結合這一單元所學的內容,用“我想做小雷鋒”為題,進行口語交際
1、分成四人小組討論:
⑴ “如果我遇到殘疾人,我會怎么說,怎么做?”
⑵ “僅僅是我們來關心這些殘疾人嗎?你能不能想一個辦法,讓社會上所有的人都來關心他們?”(可以提醒他們用寫倡議書、用畫宣傳畫等方式)
2、四人小組派代表匯報。
三、課堂小結
1、評議:誰說得好?哪個組的計劃好?
2、談談你的收獲。
小學二年語文下冊:《語文園地六》教學設計 篇5
學習目標
①了解一字多義的語言現象和幾種不同的構詞形式,并能在平時自覺積累詞語。
②背誦古人描寫景物的詩句,并能在平時的讀寫中應用。
③增強熱愛祖國壯麗河山的感情,培養口語交際和書面表達的能力。
課前準備
①搜集和整理曾經出游時拍攝過的照片,并回憶當時的情景。
②小黑板,詞語卡片。
第一課時 口語交際
①揭示交際話題:風景優美的地方。
同學們,你們去過或最想去哪些風景優美的地方?
②大家去過的或想去的地方真不少!假如你去過那個地方,你能把觀賞到的優美色向大家介紹嗎?假如你最想去某個地方,能講講想去的原因嗎?
③可是怎么向大家介紹呢?學生討論,教師板書:
結合照片或圖片 說具體說清楚
語言生動形象
④生生交際。
可以與自己同座交流,也可以自由組合成小組進行交流。
⑤全班展示交流。
學生自由上臺介紹,相互評說。
⑥拓展延伸。
a.祖國地大物博,風景優美,可是由于人們缺乏環保意識,使有些優美的風景失去了往日風采,大家想想看,我們怎樣使祖國的山更青,水更美?
b.學生相互討論,談感想,出主意。教師鼓勵學生當環保小衛士。
第二課時 習作
①聯系口語交際導入 。
上節課,同學們有聲有色地介紹了自己去過的地方,真讓我們大開眼界。如果把它寫下來,就會讓更多的人感受到祖國的大好河山了!可是怎么寫呢?我們可以從剛學過的幾篇課文中學到一些方法。
②教師聯系本組課文具體指導。
按順序──寫清楚
《富饒的西沙群島》:海面—海底—海灘—海島
《美麗的小興安嶺》:春—夏—秋—冬
《東方之珠》:萬國市場—美食天堂—旅游勝地—燈的海洋
讓學生背背印象深的語句。
③學生構思,自主習作。
教師對有困難的同學個別指導。
④學生自我修改,同桌互改。
⑤請幾個學生讀習作,師生共同評點,肯定優點,指出修改方向。
⑥學生再次修改習作,謄抄在作文本上。
第三課時 我的發現
①學生自由讀文中兩組句子,注意句子中加點的字。
②教師提問:讀了這兩組句子,大家有什么發現?
③學生討論交流,發現同一個字在不同的句子里意思不同。
④引導學生查字典,了解“深”和“封”的多義。
海水有深有淺。 深──與“淺”的意思相反。
夜深了,老師還在工作。 深──久,時間長。
他收到遠方同學的一封信。 封──封起來的或用來封東西的紙袋。紙包。
密密層層的枝葉把森林封得嚴嚴實實的。 封──密閉。
⑤拓展延伸。“封”和“深”除了這兩個意思外還有哪些意思?還可讓學生舉例說說,還有哪些字也有好幾個意思。
讀讀背背
①借助拼音自由讀讀列出的詩句。
②指名讀。集體齊讀。
③學生試著說說詩句的大概意思。
④學生自由地背一背詩句,可以相互抽查。
⑤指名背誦。小組背誦。集體背。
⑥你還記得哪些描寫景物的優美詩句?給大家背一背。
第四課時 讀讀記記
①學生在小組內自讀所列詞語,并說說這些詞語的構成有什么特點。
②全班交流。教師引導學生掌握詞語的構成特點。
AABB式:嚴嚴實實 來來往往 舒舒服服 確確實實
ABAC式:不松不軟 又香又脆 又唱又跳 又說又笑
不慌不忙 不緊不慢 不知不覺 不聞不問
③學生讀讀記記這三組詞語。
④學生根據詞語的構成特點,再說幾個這樣的詞語,看誰說得又多又準確。
寬帶網
①引導學生通過圖書、網絡搜集反映祖國迷人景色、富饒物產的資料。
②指導學生將搜集到的資料進行分類。如:
風景類,物產類;
文字類,圖畫類,文字圖畫結合類;
……
③在大家搜集了比較豐富的資料以后,我們選一個時間召開“可愛的中國”資料展示會,好嗎?
小學二年語文下冊:《語文園地六》教學設計 篇6
作者:陽泉一監子弟小學 鄧海云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發現“加一加,減一減“的識字方法,區別形近字。
2、認讀5個生字,培養認字的多種途徑。
3、在讀詞語、背詩歌的過程中積累詞語。
4、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兒歌,感受祖國的領土遼闊,培養良好語感。
5、能以“六一“兒童節的慶祝活動為話題進行口語交際,并在口語交際中做到講文明,有禮貌。
6、通過展示課外識字情況,激發學生主動識字的興趣。
7、學習正確運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
重點、難點
1、復習鞏固所學漢字。
2、學會正確運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
教學課時 三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發現“加一加,減一減”的識字方法,區別形近字。
2、認讀5個生字,積累詞語。
教具準備
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我的發現
1、認讀形近字。
a、教師出示生字卡片,請學生認讀。
生字卡片:令今烏鳥廣廠
b、仔細觀察、比較,發現本組漢字的規律。
c、學生歸納,教師小結:這組字中的“烏今廠”比“鳥令廣”少了一筆。
d、教師出示另一組生字卡片,學生認讀。
生字卡片:日白田目電旦舊由甲申
e、仔細觀察,比較,發現這組漢字的規律。
f、學生歸納,教師小結:這組字中,除“日”字外,都在“日”這個字上,加了一筆。
g、反復認讀這兩組生字卡片。
h、教師小結:這就是“加一加,減一減”的識字方法。
i、拓展練習:在你學過的漢字中,還有這樣的例子嗎?
2、我會認。
a、反復朗讀“我會認”中的漢字。
b、想一想用什么辦法能夠記住這五個字?
c、拓展練習:
給“口”字加兩筆,能變成。
二、日積月累
1、我會讀。
a、出示詞語卡片。
b、學生自由練讀。
c、采用多種形式檢查讀。
2、我會連。
a、出示漢字卡片,認讀生字。
b、出示音節卡片,認讀音節。
引導學生區別聲母:z------zh c------ch;
c、連線。
d、檢查連線情況。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兒歌,感受祖國領土的遼闊,培養語感。
2、能用音序查字法正確地查字典。
教具準備
字典、小黑板、中國地形圖。
教學過程
一、讀讀背背
1、借助拼音朗讀兒歌。
注意引導認讀:祖(zu)嶺(ling)盛(sheng)
2、再讀兒歌。思考:短詩中描寫了哪些地方的什么景色?
3、在地圖上指出這些地名的位置。
4、這時,你有什么體會呢?
5、再次練習朗讀兒歌,試著背下來。
6、小組合作練習背誦。
7、展示背誦效果。
二、展示臺。
1、識字加油站。
a、說說你喜歡讀的課外書的名字。
b、把從書上收集下來的生字,在小組里交流。
c、說說看,在小組內交流,你又學會了多少個生字。
2、比比誰最快。
a、復習26個漢語拼音字母。
b、練習找頁數。
c、學習音序查字法。
(1)老師認真指導“寬”的查字過程。
(2)學生練習查找“愛、往、解、準、樓”。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1、通過完成“口語交際”的練習,激發學生說話的欲望,培養學生主動表現,勇敢地發表自己想法的習慣。
2、在交際中訓練學生的傾聽能力。
教具準備
1、提前布置同學想一想,班里怎樣迎接“六一”兒童節。
2、準備小禮品。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播放一段幼兒園小朋友慶祝“六一”的活動錄像,啟發提問:錄像中的小朋友正在做什么?他們為什么這么快樂?
二、討論:上幼兒園的時候,你是怎么過“六一”兒童節的?跟同學交流交流。
三、討論:小學的第一個“六一”兒童節你們想怎樣迎接?
1、小組討論。
2、派代表進行班級匯報。
3、小組匯報,全班交流。
評議哪一小組提議好而且可行。
四、明確目的,各小組分工合作。
五、同學之間互贈節日禮物。
小學二年語文下冊:《語文園地六》教學設計 篇7
【我的發現】
1、我會填:
取+□=趣 干+□=趕 □+方=仿
□+子=字 袋-代=□ 活-氵=□
題-頁=□ 張-弓=□
2、我會認:
【口語交際指導】
1、分小組討論我們身邊有哪些垃圾,這些垃圾都是從哪里來的?
2、再說一說我們應該怎么處理這些垃圾。
3、各小組根據計劃設計未來垃圾處理場,可以寫,可以畫,也可以制作成模型。
【口語交際例文】
我們周圍每天都會有很多垃圾,例如我家每天都有滿滿一大袋,有時家里來了客人,垃圾還要多呢!這些垃圾我們一般都扔到社區專門設立的大垃圾箱里。第二天一大早就會有環衛叔叔開著藍色的大卡車將它們運走,而且社區的街道每天都會有穿著黃色馬夾的阿姨們清掃。他們為了搞好我們社區的衛生付出了很大的努力。
我覺得未來的垃圾處理場應該是全自動的,能變廢為寶的自動化裝置。環衛部門的叔叔們將分門別類的垃圾投入自動化垃圾處理器里,從另一端就會源源不斷地冒出又能重新使用的東西,那該多好呀!
小學二年語文下冊:《語文園地六》教學設計 篇8
【口語交際】
這次口語交際課可與本組課文的學習、寬帶網的活動結合起來進行,要從本組學習開始時就提出要求。請打算介紹自己去過的地方的同學和打算介紹自己最想去的地方的同學做好準備。
教師可以創設有趣的情境,以激發學生口語交際的興趣。如,可以模擬現實生活,學生自由分成小組,組成“旅游團”,組內的每一個人輪流當“導游”;或者把教室布置成展覽館,展覽館里設分館,大家輪流當不同分館的“解說員”。教師要引導好組內交流的形式。“導游” 或“解說員” 和“游客”之間可用多種方式進行交流。教師要盡可能地使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在雙向、多向的互動中活躍思維,提高學生表達、傾聽和應對的能力。
小組交流后,教師可引導學生開展評價活動。發現同學的進步,發現點滴可取之處。然后在小組內評選出活動的“最佳導游”“最佳解說員”“最佳游客”。還可設置一些靈活多樣的獎項,如,給搜集資料最多的學生授予“小博士獎”,給最愛提問的學生授予“小問號獎”,給進步明顯的同學授予“進步獎”。
在小組交流、評價的基礎上,教師可簡單總結一下這次活動的情況。如果大家有興趣,還可以把這次活動搜集的資料整理好,辦一次展覽。
【習作】
這次習作要求學生寫自己去過的地方,也可以是想去的地方,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從自己的實際情況出發,自由選擇。可以將習作和口語交際緊密結合在一起,把口語交際作為習作前的交流或者把習作作為口語交際前的準備。具體如何操作,教師可根據教學的實際情況來決定。在進行口語交際時,向學生作些習作方面的提示。這次習作要達到“使別人讀了也對這個地方感興趣”,關鍵是要抓住“這個地方怎么吸引人”來寫。如果有可能,教師可組織一次活動。習作時,要引導學生抓住這個地方的特點。展開想象,把這個地方的景物或變化寫清楚、具體。可以引導學生運用從課文中學到的一些表達方法。寫好后,讓學生讀一讀,改一改。
【我的發現】
這部分安排的內容是讓學生發現:有些詞有多個義項,同一個詞在不同的語境里,語義是不同的,認識到詞的意義常常要結合語言環境來理解。
在第一組的第一個句子里,“深”是“從上到下或從外到里的距離大(跟‘淺’相對)” 的意思。在第二個句子里的意思是指“距離開始的時間很久”。此外,“深”還有多個意思,⑴ 深度,如,河水有三尺深;⑵ 深奧,這本書內容很深,初學者不容易看懂;⑶ 深刻,這件事影響很深;⑷ 感情厚,他們的感情很深;⑸ (顏色)濃,如,這件衣服是深紅的。
在第二組的第一句里,“封”是量詞,用于裝封套的東西。在弟”二句里“封”是封閉的意思,表現枝葉繁多,好像把森林都包起來了。
教學時,可讓學生先讀讀這兩組句子,再讀讀學習伙伴的話,看自己是否能發現這些特點。教師還可再列舉其他一字多義的例子,或者讓學生說說他們知道的哪些字也有這樣的特點。
【日積月累】
〖讀讀背背〗
本次“讀讀背背”安排了五句寫景的古詩名句。
第一句選自唐朝王維的《山居秋瞑》,全詩是“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這兩句描寫了如畫的景色。浩月當空,照耀在郁郁蔥蔥的青松上,山泉清冽,淙淙流瀉于山石之上。這是多么幽清明凈的自然美呀!
第二句選自杜甫《絕句》,全詩是“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詩句的意思是說微風徐來,碧波蕩漾,在碧波的映襯下,水鳥顯得更加潔白,它們正在歡快地徜佯;青山上的草木繁茂、青翠欲滴,山花怒放,在陽光映照下火紅一片。寥寥十個字,就勾畫出一幅色彩絢麗、意境優美的圖畫。
第三句選自杜牧的《江南春》。全詩是“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千里鳥啼、綠樹紅花,有聲有色;水鄉、村莊、青山、城郭、酒旗,有靜有動。作者用十四個字就概括了江南的美景。
第四句選自陸游的《游山西村》,全詩是“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蕭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 教材中所選兩句是膾炙人口的名句。上句通過一個“疑”字,把山巒重選、流水索繞的迷路感覺,刻畫得形神畢現;下句承上,把移步換形所見之繁花似錦的春日美景,描繪得宛然在目。它的妙處,不僅在善于描寫難狀之景,而且出語自然天成,又富于哲理,耐人尋味。
第五句選自王安石的《慶申正月游齊安》,全詩是“水南水北重重柳,山后山前處處梅。未即此身隨物化,年年長趁此時來。”詩人運用詞語的重疊,營造出一幅生機盎然的圖畫。
教學中,要著重指導學生朗讀、背誦。要鼓勵學生從古詩文中摘抄自己喜歡的名句,與同學交流。
〖讀讀記記〗
教學“讀讀記記”,重點是指導學生讀熟、記住,了解一些語言現象,對詞語的意思不必做過多的講解。在學生讀熟的基礎上,可以引導學生發現這三組詞語的特點,第一組是“ aabb”的形式,第二組是“又……又……”形式,第二組是“不……不……”的形式。此外,還可以做一些口頭的擴展練習,如,“明明白白”“蔥蔥蘢蘢”“又肥又厚”“不言不語”。鼓勵學生在生活中要有意識地運用這些詞語。
【寬帶網】
本次寬帶網從“迷人的景色”和“富饒的物產”兩方面給學生提供了一些具體的例子,這部分內容可以讓學生自己閱讀。因“寬帶網”布置的任務與單元的專題相關,所以資料的收集可以結合單元中課文的學習先行提出。資料既可以是“寬帶網” 中所舉的例子,也可以是其他反映祖國風光和物產的資料。資料的交流可以結合語文園地的其他活動而進行,如,“口語交際”,也可以專門進行交流。
小學二年語文下冊:《語文園地六》教學設計 篇9
教學目標
1.通過詞語訓練,提高形象地運用語言的能力。
2.通過綜合性學習,激發學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興趣,培養學生口頭表達和書面表達的能力。
課前準備
1.搜集關于鄉村生活的圖片、文字以及自己獨特的感受。
2.實物投影儀。
第一課時 我的發現 日積月累
復習詞語
1.認讀詞語盤點中的詞語。
2.聽寫詞語。
3.同學們,在學習完這組課文后,你們一定有很多新的發現,試著說一說。
我的發現
今天,我們一起來讀幾個句子,看你有什么發現。(屏幕顯示三個句子)
1.讀一讀,注意加點的部分。
2.看一看,你發現了什么?(把物當作人來寫)
3.組內交流。
4.換一換,將加點部分換成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詞語,再讀一讀,你又會發現什么?(如:第一句中“舞蹈”換成“擺動”)
5.試一試,說一個或幾個這樣的句子。
日積月累
(屏幕上出現詩句)
1.自由朗讀,讀準字音。
2.同桌互讀,體會詩意。
3.背誦詩句。回憶全詩,嘗試背誦。
4.拓展延伸,搜集整理。
(將你了解的描寫景物的其他詩句背給大家聽)
第二、三、四課時 口語交際 習作 展示臺
談話引入
通過本組課文的學習,大家在綜合活動中又搜集了課外資料,一定有很多新的收獲吧!這節課,我們就再次走進田園,去看看你們對田園生活的學習成果吧!
口頭交流展示
1.小組交流,互說互評。邊說邊展示自己課外學習的成果,如:搜集的圖片、文字或自己的感受、有關農村生活的人、事或故事等等。
2.代表交流,師生共評。評一評誰的收獲大,感受深。
習作
1.精彩回放:
a.讀一讀:上節課整理的好詞佳句。
b.想一想:作者是怎樣運用這些詞句的。
c.寫一寫:你感受最深的內容。
d.用一用:本組課文作者抓住生活中最平凡的事物、最普通的場面來展現鄉村生活的表達方法。
2.學生習作:
a.教師啟發思路。
(將自己知道的有關農村的故事講給大家聽;把自己農村家的景象和生活描繪下來)
b.教師個別指導。
c.同桌互相交流。
d.推薦代表交流。
e.師生共同評議。
f.獨立進行修改。
3.展示臺:
將自己的習作展示在“學習園地”中,請同學們觀看、評議。
反映自己農村家的景象和生活的文字、畫面或照片。
(內蒙古包頭市 姜杰)
小學二年語文下冊:《語文園地六》教學設計 篇10
本課時注重了學生的積累能力的培養和訓練,做到了以“游戲”“創新思維”的智力開發為主,拓寬了教材所要求的知識度,為學生掌握“難音字”提供了巧記的捷徑。
不足之處在于,教學內容的容量過大,還可精簡一些,讓課程的知識緊跟“難音字積累”的主題,從而,讓學生以此方法,去自學《語文園地六》的前四項內容。如這樣改進后,本課的教學會在學生“積累難音字”能力方面,有較高的突破和提高,又可留出很多時間,讓學生靈活運用,去發現和尋找“難音字”,教學效果會更好。
小學二年語文下冊:《語文園地六》教學設計 篇11
我的發現
本部分包含發現識字規律和多音字用法兩項內容。
教材首先是字、詞同時呈現,做到了字不離詞;然后突出呈現“我會認”的六個生字,便于學生前后聯系把握學習目標。學習伙伴的提示暗示了一種識字方法,即:運用“熟字相加”的方法記生字。
教學時可先讓學生借助拼音讀一讀字詞,再讀一讀“小泡泡”里的話,自己發現漢字的構字規律,找同學交流交流。也可以啟發學生想想這些字還可以用什么方法識記。
可以用拼字游戲鞏固識字。學生自制生字部件的卡片,進行拼字練習。老師還可以制作幾個本課生字以外的漢字部件,讓學生與自己的卡片拼一拼,看看拼成什么字。如,戶—方→房、田—心→思、口—貝→唄、月—各→胳。
“我會填”是讓學生在讀讀、說說、用用的過程中,發現漢字的一字多音現象。
“我會認”里的六個生字要當堂認識。可以用生字卡鞏固,或通過讀字、讀詞、用字組新詞來鞏固。如:歷史、經歷、歷歷在目。
可采取激勵的方式組織教學。如,“書上的小女孩發現了“歷”字是由兩個認識的字組成的,你們誰發現其他幾個字的特點了嗎?”
日積月累
本部分包括讀記短語、填標點、讀兒歌三項內容。意圖是積累語言、學習使用標點符號、培養學生的愛心。
“讀讀記記”有六個偏正式短語,要求反復朗讀。“健康的身體”要求讀出自信的語氣,“火紅的太陽”要讀出灼熱的激情,其他要分別讀出“羨慕”、“寒冷”、“遙遠”、“心愛”的意味來。可以進行口頭擴展練習:如的身體,的眼光。還可以創設情境進行感悟。如,“羨慕的眼光”:××同學學習好,品德也好,被學校評為“十佳少先隊員”,我們掌聲祝賀!(這時稍停,學生就會看××同學),這種眼光就是“羨慕的眼光”。
“我會填”是根據例句,通過自己讀句子,填標點,引導學生學習使用句號、問號、感嘆號。要填的第一句也可以填問號。要通過朗讀來體會不同標點符號所表達的語氣。教師可口頭再說幾個句子,讓學生根據語氣說說應該用什么標點符號。
“我會讀”要求誦讀兒歌。重點是通過各種形式的讀,讓學生讀出感情。要求做到邊讀邊想,不會認的字可以問一問周圍的同學。在學生自讀的基礎上,讓學生說說從兒歌中體會到什么。然后創設情境,讓學生進行對讀或表演讀,體會語言的韻味和兒歌中蘊含的情感,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口語交際
本次口語交際的話題是《我想這樣做》。教材已經為學生創設了情境。口語交際活動可以安排以下環節。
一、創設情境
播放幫助殘疾人的有關錄像或展示有關圖片,讓學生說說自己的想法。
二、情境對話
介紹幾種幫助殘疾人的情況(如,盲人過馬路、公共汽車上上來一位有腿疾的乘客、身體有缺陷的同學上體育課),讓學生說說應該對殘疾人說些什么,做些什么。
先在小組里說,再全班交流。
三、說唱結合,讀說結合
1結合“展示臺”的《愛的奉獻》或者其他歌曲,說說為什么要關愛殘疾人。
2朗讀有關殘疾人的故事或其他文章,提出問題來討論,或者交流自己聽后的感想。
展示臺
展示活動可以讓學生自己組織、開展,體現自主性。教師要做好指導。
1在教學《日記兩則》時就鼓勵學生記日記,并提醒學生注意保存。
2讓學生把課桌圍成一個大圈,作簡單的舞臺布置。
3課前讓有興趣的學生收集《愛的奉獻》的歌詞,并主動地識字、學唱。課堂教學中展示學生新識的字,把他們新識的字貼在課室“生活識字區”里。可以進行個人表演或小合唱。
4讓學生從不同的方面展示自己的才能。如,唱其他歌、跳舞;講關愛和奉獻的故事;說一件令自己感動的事;記名言。
小學二年語文下冊:《語文園地六》教學設計 篇12
【教學目標】
1、樂于探究,能發現詞語的結構規律。
2、能獨立識字,區分形近字,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3、通過口語交際,調動學生參與討論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4、能向大家展示自己的課外學習心得,能向大家展示跟伙伴合作辦的墻報、以及其他有關記錄“六一”活動的內容。
【教學方法】自主探究識字、小組合作、交流共享。
【教學準備】投影儀、生字卡片、收集資料。
【課時安排】三課時。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我的發現
1、自讀詞語,體會詞語朗讀時的節奏。同桌互相交流自己的發現。
2、說出發現:
全班交流后歸納:這些詞語不僅重疊形式相同,而且都是由兩個意思相反的詞構成的。
3、照樣子說詞語:
大大小小(大小) 多多少少( )
深深淺淺( ) 高高低低( )
長長短短( ) 粗粗細細( )
4、拓展。再說出幾個這樣的詞語。(教師相機板書)
如:上上下下、前前后后、左左右右、進進出出、里里外外、走走停停……
5、讀一讀書中和剛剛積累的詞語。
6、選擇三個詞語補充在書上。
二、日積月累
1、讀讀認認:
⑴ 現在,我們到字詞游戲宮去看看吧!
⑵ 小組內互相合作,說說你有什么發現,你又是怎么記住這些字的。
⑶ 小組匯報。
⑷ 游戲鞏固生字。
⑸ 擴詞游戲。
2、我會填:
⑴ 審題。說說題意。
⑵ 說說每組詞有什么不同點。
⑶ 同桌互相交流、全班交流。
⑷ 獨立完成作業。做好后同桌可互相檢查。
⑸ 拓展練習:
購( ) 評( ) 破( ) 拾( )
溝( ) 坪( ) 玻( ) 給( )
拎( ) 甸( ) 續( ) 錢( )
鈴( ) 句( ) 讀( ) 線( )
3、我會讀:
⑴ 自讀詩歌。
⑵ 說說自己讀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
⑶ 全班交流感悟詩歌。
⑷ 朗讀詩歌。
第二課時
〖口語交際〗
一、再現情境
1、引用書中的第一段話導入。
2、小組討論:他該怎么做?為什么?
3、集體交流。
教師小結學生的做法:◎ 記下小龍的名字。
◎ 不記。
二、提出建議
1、按不同意見分成兩組。相對而座。分別給兩隊取名為正方、反方。
2、選出一名陳述自己觀點的陳述人。在陳述人說明觀點后,各方展開辯論,充分說明自己觀點正確的理由,對方錯誤的理由。
同桌互說,全班交流。
三、小小辯論會
1、陳述觀點。
2、自由辯論。
3、教師總裁、小結。
第三課時
一、展示臺
1、讀讀學習小伙伴的話,說說你知道了什么?
2、感悟“公民道德修養的基本要求”:
可以練習生活實際理解,也可舉例子理解,也可講故事幫助孩子理解。
3、說說自己哪方面做得好,哪方面還做得不夠。
4、你想為集體做些什么?
5、教師小結。
二、展示“六一小報”
1、小組交流:
如:小報的名稱、內容、小組是如何分工、怎樣收集的資料等等。
2、“推銷小報”比賽:
假如自己是推銷員,如何把自己的小報推向市場或讀者。
⑴ 先自由準備。
⑵ 小組內交流,推選一位最佳推銷員。 ⑶ 全班交流。
3、教師小結。
三、粘貼學生的小報作品
小學二年語文下冊:《語文園地六》教學設計 篇13
【口語交際】
〖教學目標〗
在交際中能就自己的真實想法發表自己的建議。
〖教學過程〗
1、想一想:
生活中很多時候一定有人幫助過你,很多時候我們需要伸出雙手幫助別人。向幫助過你的人表示感謝,向需要安慰的人說些安慰的話。想想該怎樣說,想好后和同學分角色進行模擬對話。
提示:可從家人、同伴、鄰居、福利院的孤兒、貧困地區的兒童等方面去想。
2、說一說:
想想為什么接受幫助,你打算怎樣表示感謝;想想怎樣向需要安慰的人表示安慰。在小組內跟同伴們說一說,然后再在班上說一說。
3、議一議:
在小組內商量,開展一次獻愛心活動。就怎樣幫助怎樣安慰等問題發表自己的看法,聽聽同伴的意見。
4、演一演:
根據小組商量的方案,試著表演一下表示感謝或安慰的過程。
【習作】
〖教學目標〗
1、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
2、習作內容具體,句子通順。
〖教學過程〗
1、觀察《勝似親人》這幅圖,說說你都看到了什么。想想圖中的人物的服飾有什么特點。
2、先在小組內說說他們可能是誰,她們之間可能發生了什么事。語言清晰,句子通順,說詳細一點。
3、在全班交流。
4、把你想到的寫下來。內容具體,語句要通順。
5、選擇一個合適的題目。
6、如果不想寫這幅圖,也可以寫現實生活中自己經歷的事情。
7、寫好后先自己讀一讀,聽聽同學或家長的意見,然后認真修改習作。
【我的發現】
〖教學目標〗
引導學生發現一些理解詞語的好方法,學會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
〖教學過程〗
1、讀學習伙伴的話。你發現了嗎?發現了什么?
2、學生自由回答。
3、教師總結:
我們可以通過查字典理解詞語,但要了解這個詞語的具體含義還應該把它放到具體的語言環境里去,即聯系上下文理解。
【日積月累】
〖教學目標〗
1、用“減一減”的方法識字,鞏固對生字的理解。
2、熟讀詩句,嘗試背誦。
3、說說詩的大意。
〖教學過程〗
一、“讀讀認認”
1、自讀生字。
2 齊讀──指名讀
二、“讀讀記記”
1、讀詩句,自讀──指名讀──齊讀
2、說說詩句大意,想象畫面。
三、“讀讀背背”
1、自讀嘗試背誦。
2、在小組里檢查背誦;進行背誦競賽。
【成語故事】
〖教學目標〗
了解中國的一些傳統文化,知道“杏林春滿”的典故。
〖教學過程〗
1、自學這個故事。
2、把這個故事講給同學和老師聽聽。
3、說說“杏林春滿”“譽滿杏林”成語的意思。
4、你還能說出幾個關于成語的來歷的故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