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世界的中國
教師板書:3.區域合作
教師出示文字資料或錄像和圖片
“三北”防護林東起黑龍江的賓縣,西至新疆的烏孜別里山,跨西北、華北北部和東北西部,包括13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551個縣,占國土面積的42.4%;規劃造林3 508×104公頃,在國際上被譽為“世界生態工程之最”。2050年防護林體系將全面竣工,屆時“三北”地區農田實現林網化,大部分牧場也有了牧場防護林的保護,黃土高原和人為因素造成的荒漠化將得到不同程度的治理,宜林荒山荒地將被綠化,水土流失和風沙危害基本得到控制。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十分巨大。
學生閱讀后思考:
1.為什么在西北、華北和東北地區營造防護林?
2.“三北”防護林的建設對于促進區域發展有何作用和意義?
學生討論發言。(略)
師生共同概括:
1.西北、華北和東北地區風沙危害和水土流失比較嚴重,生態環境惡化,已嚴重阻礙了這些區域的持續發展。國家在這片廣大的地區建設“三北”防護林,是為了涵養水源、保持水土,防風固沙,保護農田和牧場,改善和恢復生態環境。
2.“三北”防護林的建設這一事例說明為了促進各個區域的可持續發展,必須加強區域之間的聯系和合作,共同治理生態環境,減少自然災害。人與環境的協調是任何區域發展的前提條件。
除“三北防護林”外,你知道還有哪些跨區域的工程?請同學們在小組所畫的地圖上用紅筆標出來,并寫上名稱。(3分鐘)
問題:工程主要解決了哪些問題?
1.解決了經濟發達、人口稠密地區因資源短缺而制約經濟發展的問題;
2.使資源豐富地區的資源優勢轉變為經濟優勢,促進區域經濟發展;
3.給工程沿線地區帶來了新的經濟增長點;
4.在資源的跨區域調配中,也有效解決了不同區域的環境生態問題。
總之,跨區域工程加強了區域之間的聯系,發揮了各自的優勢。分工合作,互惠互利,使資源得到充分的利用,進一步促進了各個區域的可持續發展。
教師承轉:通過以上事例我們看到不同區域在經濟社會和生態環境各方面均有長足發展,我們的祖國也在各個區域的發展中不斷發展,在世界中求發展。
教師板書:二、在世界中求發展
教師板書:1.發展中的大國
老師提問:從哪些方面足以體現我國綜合國力的增強?學生列舉:神十升天、蛟龍入海、第一首航母“遼寧號”。
教師出示數據據資料資料和圖片。
我們國家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國,盡管經濟總量和國際競爭力在世界的排名不斷上升,但人均國民生產總值明顯偏低。
學生閱讀上文,結合“從我家看我國的發展”這一話題,討論思考為什么說我們國家是一個“發展中的大國”?
學生討論發言。(略)
師生歸納總結:從發展的角度看,我國人口眾多,人均國民生產總值較低,中國是當今世界上的一個發展中國家。從綜合國力方面看,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經濟總量和國際競爭力在世界的排名不斷上升,綜合國力不斷增強,這在我們家庭中有著具體的體現,衣、食、住、行、玩等方面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家用電器樣樣俱全,許多家庭已購買或計劃購買小汽車。隨著綜合國力的不斷增強,國際地位逐漸提高,中國成為世界上的一個不可小覷的大國。所以我國是“發展中的大國”,這是我們國家的又一基本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