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和地勢》教學設計(第1課時)
活動一:認識我國主要地形區的分布(三步)
步驟1──認識山脈走向和我國主要山脈
教師布置任務
(1)提供“知識鏈接”:山脈走向是指山脈在地表總體或大致的延伸方向。我國的山脈主要有東西走向、東北─西南走向、南北走向、西北─東南走向、弧形山脈等。
(2)給出四種山脈的走向示意圖,要求學生仿照教材p25“圖2.6 中國陸上主要的山脈分布”下方方法指導進行判讀。
① 走向 ② 走向 ③ 走向 ④ 走向
(3)打開教材p25,閱讀“圖2.6 中國陸上主要的山脈分布”,在圖上分別找出我國東西走向、東北─西南走向、南北走向、西北─東南走向、弧形山脈等。
(4)提供“拓展知識”
以上的山脈構成了地形區的自然地理界線,有時山脈還是人文地理的界線,閱讀教材后附“中國地形圖”,找一找:長白山是中國和朝鮮的界山;喜馬拉雅山是中國和印度、尼泊爾、不丹的界山;武夷山是福建與江西的界山。
喜馬拉雅山脈位于我國西南(中印、中尼邊境),它是由幾列平行排列的巨大山脈組成的山系。世界上海拔超過8 000米的山峰大多集中于此,其中珠穆朗瑪峰海拔8 844.43米,是世界最高峰。
學生完成下列任務。
(1)明確山脈走向的概念。
(2)仿照教材p25“圖2.6 中國陸上主要的山脈分布”下方方法指導,學會判斷山脈的走向:①東北─西南走向、②東西走向、③南北走向、④西北─東南走向。
(3)在教材p25“圖2.6 中國陸上主要的山脈分布”上分走向找出我國主要山脈。
東西走向:天山山脈─陰山山脈,昆侖山脈─秦嶺,南部的南嶺
東北─西南走向:中國臺灣山脈,長白山脈─武夷山脈,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南北走向:賀蘭山脈、橫斷山脈
西北─東南走向:小興安嶺、阿爾泰山脈、祁連山脈
弧形山脈:喜馬拉雅山脈
(4)了解山脈的作用和珠峰知識,拓寬視野。
設計意圖:規范認識山脈走向概念,簡筆畫判讀有助于學生理解走向概念,熟悉我國不同走向山脈名稱、分布,為進一步學習山脈構成我國地形的骨架奠定基礎。
步驟2──認識我國鑲嵌在山脈網格中的高原、盆地和平原
教師布置任務
(1)用不同顏色的彩筆,在“圖2.6 中國地形分布”上分別將近似東西走向和南北走向的山脈連接起來。觀察:連接以后形成的圖形特點。
(2)觀察(1)任務的圖形,對照“圖2.2 中國地形分布”,按照圖下方的提示,在圖中分別找出我國的四大高原、四大盆地和三大平原,將找到的地形區填寫在表2.1中。
(3)在教材后附“中國地形圖”上找到我國的三大丘陵:遼東丘陵、山東丘陵、東南丘陵(東南丘陵=江南丘陵+兩廣丘陵+浙閩丘陵)。
(4)ppt展示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和三大丘陵景觀圖片,對照教材p22的“圖2.1 中國的地形類型”和中圖版《地理圖冊(八年級上冊)》p12-13地形景觀圖片、衛星圖片,進一步認識高原、盆地、平原和丘陵的地形特征,感受我國地形類型復雜多樣、地形景觀千姿百態的特點。
天山山脈──海拔高,頂部高聳,雪峰連綿。
東南丘陵──地勢起伏和緩,坡度較小,梯田景觀。
內蒙古高原──地面平坦、遼闊,水草豐茂,牧羊成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