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和地勢》教學設計(第1課時)
東北平原──地面廣闊平坦,田野莊稼茂盛生長。
四川盆地──四周高中間低,內部是平地或起伏和緩的丘陵。
學生完成下列任務
(1)學生先連接天山山脈─陰山山脈─燕山山脈成一線,連接昆侖山脈─秦嶺─大別山成一線,連接喜馬拉雅山脈─南嶺成一線,再將長白山脈─武夷山脈連接起來,將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連接成一線,將賀蘭山脈─橫斷山脈連接起來,觀察圖形發現:山脈將中國的陸地分割成很多網格,而網格中鑲嵌著高原、盆地和平原。
(2)在圖中找到我國的四大高原、四大盆地和三大平原,完成表格。
山脈名稱
兩側的地形區
西側
東側
橫斷山脈
青藏高原
四川盆地
巫山
四川盆地
長江中下游平原
太行山脈
黃土高原
華北平原
大興安嶺
內蒙古高原
東北平原
山脈名稱
兩側的地形區
北側
南側
天山山脈
準噶爾盆地
塔里木盆地
昆侖山脈
塔里木盆地
青藏高原
(3)在教材后附“中國地形圖”上找出我國的三大丘陵:遼東丘陵、山東丘陵、東南丘陵。
(4)觀看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和三大丘陵景觀圖片、衛星圖片,感性認識每一種地形類型的特點。
設計意圖:通過連線活動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山脈構成我國地形的骨架,而高原、盆地、平原鑲嵌于其中,觀看景觀圖片和衛星圖片:其一,有助于學生更加直觀、感性地認識不同類型地形的特點、我國地形多樣的特點;其二,通過各種途徑感知我國的地形,可以幫助學生積累豐富的地形表象。
步驟3──認識我國地形的特點
教師布置任務
(1)觀察“圖2.3 中國各類地形面積比例”中山地、高原、丘陵的景觀素描畫,它們的共同特點是什么?閱讀教材p23的最后一段,說一說:山區的概念。
(2)根據步驟1、步驟2,結合“圖2.3中國各類地形面積比例”,說一說:我國地形特點。
學生完成下列任務
(1)山地、高原、丘陵的景觀素描畫,它們的共同特點是地表起伏比較大。明確山區的概念:人們習慣上把山地、比較崎嶇的高原和丘陵統稱為山區。
(2)歸納我國地形特點:我國地形復雜多樣,山區的面積廣大。
學生通過數據的對比知道:其中平原的面積僅占1/10多一點,山區的面積約占我國陸地面積的2/3,所以我國是一個山區面積廣大的國家。
設計意圖:能夠結合中國地形圖,幫助學生學會運用文字、圖片資料和數據概括我國地形主要特征,培養學生利用數據進行分析和概括的地理能力。
活動二:認識我國地形特征對我國生產和生活的影響
教師布置任務
閱讀中圖版《地理圖冊(八年級上冊)》p12“山區綜合開發的示意圖”和教材p24的閱讀材料“地形與民俗”、p26的閱讀材料“我國陸地海拔最高和最低的地方”,教師將全班同學分成兩大組,請同學與你的同伴一起探究:地形類型復雜多樣對我國的生產和生活有哪些影響?
探究提綱:
第一組:地形構成特點對我國生產和生活的有利影響。
第二組:地形構成特點對我國生產和生活的不利影響。
學生完成下列任務。
第一組:地形構成特點對我國生產和生活的有利影響。
第二組:地形構成特點對我國生產和生活的不利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