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和地勢》教學設計(第1課時)
山區地面崎嶇,交通不便;耕地資源不足,耕作業的發展受到限制;山區易發生自然災害,自然災害可造成山區生態環境問題;人類在開發山區、發展經濟時,如果開發不合理也會造成生態環境問題。
設計意圖:初步學會說明地形要素在我國地理環境形成中的作用以及對人類活動的影響。地形構成特點對我國生產和生活的有利、不利影響分析,幫助學生樹立人與自然協調發展的觀念,學生在小組合作中鍛煉了組織、協調、溝通、分享與合作的能力。
課堂小結
本節課我們共同學習了我國地形的主要特點及其對我國生產和生活的影響。通過閱讀教材、地形圖、景觀圖片和觀看視頻資料,我們不僅學習了“地形特點及其對我國生產和生活的影響”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學習了獲取知識和技能的方法,學習了“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為我們終身學習奠定了基礎。
■教學反思:學生在七年級已經具備了地形和地勢的基礎知識,針對中國這樣特定區域的地形和地勢知識,需要學生進一步的學習和歸納,在學習中培養從地形圖中獲取信息、分析信息、歸納信息的能力。對八年級的學生來說,中國地理的《地形和地勢》一節和七年級下冊各區域中地形內容相比,難度不大,更容易學。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布魯納曾經說過:“最好的學習動機莫過于學生對所學材料本身具有內在的興趣”,學生更宜于接受感性材料為主和富含情感色彩的地理內容。所以教師的重要任務之一就是利用視頻資料、地形圖、景觀圖片和衛星圖片多種資源,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欲望,構建認識中國地形的方法,使學生進一步了解五種地形類型的特點,知道山脈是我國地形的骨架,熟悉我國主要山脈的名稱、走向及地理位置,能夠舉例說明我國多種多樣的地形及其對生產和生活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