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地理結業復習題綱
河流:內流河為主,我國最大的內流河——塔里木河 植被:荒漠為主
富有特色的綠洲農業:①主要農作物:小麥、玉米、高梁;②特色農產品:棉花、甜菜、瓜果等;③特點:產量豐富、品質優良。
珠江三角洲
一、地理位置: 位于廣東省的東南部,珠江下游,毗鄰港澳,與東南亞地區隔海相望。被稱為我國的“南大門”。
對外開放的前沿:①區位因素:②人文因素:僑鄉;③政策因素:“對外開放,優先發展”的政策。
二、經濟特點:外向型經濟:
發展的的利條件:①地理位置優越:緊鄰港澳和東南亞地區;②海陸交通運輸便利;③很多地方是著名的“僑鄉”。
經濟模式:“前店后廠”,“前店”指港澳地區,“后廠”指珠江三角洲地區
三、城鎮的發展
原因:①外向型經濟日益繁榮;②產業結構發生重在變化
西雙版納
一、地理位置: 位于云南省的南部,北回歸線以南,地處橫斷山脈最南端,南部與老撾、緬甸接壤,還以瀾滄江—湄公河與泰國、越南等水路相連。
原始的熱帶雨林(海南、西雙版納)景觀:高大的望天樹、板狀根、絞殺植物、獨木成林;
亞洲象、綠孔雀、長尾猿等。
二、蓬勃發展的旅游業 1、熱帶動植物王國;
2、人文旅游資源:特色的民族文化,如傣族的潑水節、孔雀舞、傣家竹樓、竹筒飯等。
黃土高原
一、地理位置和范圍:
1、東起太行山、西至烏鞘嶺、南至秦嶺、北抵長城。 2、黃土高原的形成:風成說:
二、嚴重的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產生的原因:1、自然因素:主要有地形、降雨、土壤(地面物質組成)、植被等;①地形一般為山區,并且坡度較大;②降水主要集中在7、8月份,且多暴雨;③黃土結構疏松,許多物質易溶于水;④地表光禿裸露,缺少植被的保護。2、人為因素:①毀林、毀草、陡坡開荒破壞了地面植被;②開礦、修路的基本建設不注重水土保持破壞了地面植被和穩定的地形,同時將大量的廢土石隨意向河溝傾到,造成新的沙土流失。
生態建設措施:①采取植樹種草等生物措施與建梯田、修擋土壩等工程措施相結合,治理水土流失;②合理安排生產活動,如陡坡地退耕還林還草,過度放牧的地方減少放牧的牲畜數量。
長江沿岸地區
一、地理位置和范圍: 長江沿江地帶東起上海,西至四川攀枝花,東西綿延3000多千米;南北寬度大致在長江兩岸100—200千米范圍內。
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①地勢低平,以平原、丘陵為主;②屬亞熱帶季風氣候,水熱條件好;③河網密布,湖泊眾多,水資源豐富;④自然資源豐富。
二、沿江地帶的紐帶和輻射作用 1、紐帶作用: 2、輻射作用:
三、沿江地帶的城市
1、上海、南京、武漢、重慶四個特大城市,它們為中心形成的四大城市密集區。
2、這些特大城市是本區域內的濟經、文化、交通中心,對區域內外經濟發展具有強大的輻射和帶動作用。 四、沿江地帶的工業
1、四大工業基地:①以攀枝花、六盤水為中心的鋼鐵、煤炭工業基地;②以宜昌、重慶為中心的電力、冶金等工業基地;③以武漢為中心的工業帶是我國鋼鐵、輕紡工業的重要基地;④由滬寧杭等城市形成的工業帶是我國最大的綜合性基地。
2、四大“工業走廊”雛形:①鋼鐵工業走廊:沿江地帶有上海寶山、安徽馬鞍山、湖北武漢、重慶、四川攀枝花等鋼鐵工業基地;②汽車工業走廊:沿江地帶有上海(桑塔納、別克、賽歐)、南京(依維柯)、武漢、重慶(嘉陵、銀鋼)等汽車摩托基地;③石油化工;④輕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