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改造 教案
3.農業、手工業合作化
我們這堂課的題目是“三大改造”,那除了資本主義工商業,還有對什么的改造啊?(問)對了,就是農業和手工業了。(寫標題)對農業和手工業是怎樣改造的呢?我們以前就學過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以小農經濟為主體的自己自足的國家,農民的小農意識都比重。新中國建立以后,經過了土地改革,農民都分到了土地,本來就可以自己養活自己過日子了。為什么黨和國家還要進行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呢?哪位同學回答啊?(問)對了,農民雖然有土地,但都很窮,沒有資金,沒有能力去購買農具,也不懂種田的新方法,有了土地仍然過不上好日子。這個時候,黨和國家在農村實行了建立生產合作社的政策。先請一位同學讀一下書上20頁到21頁的小字部分。好,大家看看小字部分能說明什么啊?(問)(老師歸納)對了,說明了我們建立生產合作社的優越性。有些人說你們先走,我們看看再說;有些人說一伙窮光蛋想辦社,沒見過雞毛能上天,最后事實證明了雞毛真的飛上了天。老師又想問一下了,這又能說明什么啊?(問,可提示)說明集體力量大。我們民間有很多俗語和故事都說的這個道理。比如一個巴掌拍不響;三個臭皮匠,勝過諸葛亮;一個籬 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我們古代還有個小故事叫做“一根筷子,十根筷子”。講的是一個老父親在臨終前拿一根 筷子給他一個兒子折一折就斷了,再拿十根給他折怎么折都折不斷。用這個來告誡他要和兄弟團結。再所到現在,大家都知道“溫州模式”吧?為什么浙江人在全國各地做生意都能賺錢?因為他們都抱成團。同學們也要明白這個道理,一個人埋頭苦干,成績有限,可是同學們一起互通有無,互幫互助,就會得到更好的效果。學習上如此,生活上也是如此。(課件)現在大家看大屏幕啊。這兩幅圖,一幅是農民申請假如生產合作社,一幅是農業實現合作化后,農民代表想黨中央和毛主席報喜。農業建立合作社的優越性越來越明顯。1955年,全國掀起農業合作化的高潮。農業的合作化帶動了手工業的改造。到了1956年,90%以上的個體手工業者參加到合作社中。(課件)大家看這張圖表,我們把三大改造的開始,高潮和結束的時間做下總結。1956年底,三大 改造基本完成,這個時間大家要記清楚。
3.三大改造的意義和缺點(課件)
好了,三大改造講完了。那么,這個政策的實行有什么意義,是不是還存在一些失誤呢?現在大家看大屏幕。⑴意義:實現了從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革命的歷史性變革,是社會主義革命取得勝利的重要標志;⑵缺點:《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中有關材料:“在1955年夏季以后,農業合作化以及對手工業和個體工商業的改造要求過急,工作過粗,改變過快,形式也過于簡單劃一,以致長期遺留了一些問題,1956年資本主義工商業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對一部分原 工商業者的使用和處理也不很適當”。
4.練習:
好 了課講完了,現在我們做兩道練習。
⑴課后“練一練” ⑵討論三大改造在當時推動我國社會發展起什么作用?
5.總結:
這堂課我們主要學習三大改造,即農業手工業資本主義工商業的改造形式,意義和缺點。這種改造的形式是正確的,客觀上也起了很大的作用,使剛剛成立新中國落后貧窮的面貌得到了迅速改變。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所以我們看待事物現象政策都得一分為二地評價。三大改造是我們探索建設社會主義道路的開始,下堂課我們就要具體講怎樣探索社會主義道路。好,下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