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課 建設之路的探索教學設計
一、中共八大(板書)
(引導同學們閱讀教材相關內容,了解中共八大的情況,之后教師講解,并適當補充《論十大關系》的內容, 以幫助理解)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在中國初步建立起來,但是中國的生產力發展水平還很落后。中國社會主義的政治、經濟、文化應該怎樣建設和發展?這是黨面臨的全新課題。黨的八大的召開,標志著中國共產黨探索建設社會主義的道路取得了初步的成果。在這之前, 毛澤東的《論十大關系》則是這一探索的開始。
(出示投影)
1.重工業和輕工業、農業的關系;
2.沿海工業和內地工業的關系;
3.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的關系;
4.國家 生產單位和生產者個人的關系;
5.中央和地方的關系;
6.漢族和少數民族的關系;
7.黨和非黨的關系;
8.革命和關系;
9.是非關系;
10.中國和外國的關系。
(教師講述)1956年2月至4月間,中共中央政治局分別約集三十多個經濟部門的負責同志座談,討論社會主義建設中存在的各種問題。毛澤東集中大家的意見,在4月的政治局擴大會議上作《論十大關系》的報告。報告確定的基本方針,就是要把國內外一切積極因素調動起來,為社會主義事業服務。報告論述的十個問題是在總結我國經濟建設的經驗和以蘇聯經驗為鑒戒的基礎上提出來的。提出今后我國的經濟計劃應該適當調整,更多地發展農業、輕工業,更多地利用和發展沿海工業,盡量降低軍政費用的比重,多搞經濟建設。論述了國家、生產單位和生產者個人的關系,中央和地方的關系,闡述了漢族和少數民族,黨和非黨,革命和,是和非及中國和外國等屬于政治生活方面的關系。提出“向外國學習”的口號,這樣就初步提出了中國社會主義經濟、政治建設的若干新方針。同《論十大關系》的討論相聯系,在這次政治局擴大 會議上還提出在科學文化工作中實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提出了“向現代科學進軍”的任務。毛澤東在會上講話,號召全黨努力學習科學技術知識,為迅速趕上世界科學先進水平而奮斗。這樣就初步提出中國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若干新方針。
1956年9月15日至27日,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舉行。大會明確指出:由于社會主義改造已經取得決定性的勝利,我國無產階級同資產階級之間的矛盾已經基本上解決,國內的主要矛盾,已經是人民對于建立先進的工業國的要求同落后的農業國的現實之間的矛盾,已經是人民對于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黨和全國人民當前的主要任務,就是要集中力量解決這個矛盾,把我國盡快地從落后的農業國變為先進的工業國。這些論述。是社會主義制度在我國建立起來以后黨確定正確路線的基本依據。大會確定的經濟建設方針為:要從國家的財力物力的實際狀況出發,堅持既反保守又反冒進即在綜合平衡中穩步前進的方針。
我們說,八大一次會議制定的路線是正確的,提出的許多新方針和設想是富于創造精神的。這次會議對我國建設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取得了初步的并且具有深遠歷史意義的成果,為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和黨的建設指明了方向。
(教師補充)八大一次會議后,黨沿著正確的方向繼續探索:按照大會確定的方針調整若干方面的經濟關系和編制1957年經濟計劃;準備全黨整風,正確處理日漸突出的人民內部矛盾。1956年初,黨中央和國務院負責經濟工作的領導人已經發現經濟建設中出現的冒進傾向。經過幾個月的努力,這種傾向初步得到遏制,但是急于求成的思想問題并沒有真正解決。圍繞對1956年經濟工作的估計和1957年經濟計劃的制定,黨的高層領導產生了一些不同意見。在這年11月召開的八屆二中全會上,周恩來提出1957年的計劃應該實行“保證重點,適當收縮”的方針,得到大多數與會者的贊同。根據這個精神制定的1957年計劃,保證了這一年的經濟工作成為建國以來效果最好的年份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