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課 建設之路的探索教學設計
兩個月后,陳永貴又在大寨辦了三個公共食堂,一度還實行了部分供給制,吃飯不要錢,吃糧不定量。恐怕不能說陳永貴辦食堂純粹是為了趕時髦,他好像發自內心地覺得應該這么搞。有一位富裕中農成份的社員說了公共食堂幾句怪話,陳永貴就動了怒,聲色俱厲地說:“反對公共食堂,就是反對人民公社,反對人民公社,就是反對總路線和社會主義!”那位富裕中農被鎮住之后,陳永貴又說:“我們的公共食堂保險搞對了,不然的話富裕中農不會反對。”
在當時,大寨的公共食堂算是辦得好的.現在回頭看來,食堂的伙食實在不怎么樣。縣婦聯在一份經驗總結中寫道:“辦食堂一年來,總共吃白面餃子八頓;蒸饃四頓;油果一頓;烙餅一頓,拉面一頓;大米于飯四頓;生活吃得好,糧食用得少。”
盡管一年才吃了19頓細糧,日常生活仍然以窩頭稀飯為主,陳永貴卻真誠地相信共產主義不遠了。他堅定不移地說:“這一輩子一定要看到共產主義在中國的實現。”說起來也真怨不得陳永貴,毛澤東主席也曾經有過類似的念頭。1958年11月鄭州會議期間,毛主席接到了一份關于某縣“五年進入共產主義’’的報告,垂澤東讀著讀著不由得陶醉了,提筆批道:“美妙如一首詩!我們的秀才伯達、春橋,可否去看一看?”
1958年大寨人的人均年收入只有67元,過慣了苦日子的大寨農民卻以為生活很不錯了。這種情緒在當時的一首贊美大寨新生活的詩歌中表達得相當動人。
“全村吃飯到食堂,花樣多種味美香。七天生活一改善,過節過年宰豬羊。”
“家家鋪蓋疊成堆,每人平均五身衣。春夏秋冬各一身,還有一套省穿衣。”
“群眾文盲已掃完,全黨全民鬧紅專。晚上音樂伴演唱,演唱歌聲震山川。”
吳思《陳永貴:毛澤東的農民》
(教師引導學生思考)那么,“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到底起到了什么樣的作用呢?給當時的經濟帶來了什么影響?我們應該如何來評價這場運動呢?這是我們下面就要學習到的內容。
三、國民經濟的調整(板書)
(教師講解)1959年的路子繼續1958年的走,繼續“以鋼為綱”,擠農業,擠輕工業,擠人民生活,市場情況越來越緊張。1960年又是高指標,國家經委年初就提出“開門紅、滿堂紅、月月紅、紅到底”的口號,要動員7000萬人搞鋼鐵。1958年到1960年這三年“大躍進”,實際上是我國經濟建設史上的三年大冒進。積累率在國民收人中的比重由1957年的24.9%上升到1959年的43.9%,創歷史最高水平。三年基建投資總額超過“一五”期間投資總額的1。5倍,而農業總產值1960年比1957年下降30%。它使我國國民經濟的比例遭到嚴重破壞,給國民經濟造成極大損失。再加上當時的自然災害,1960年7月蘇聯撕毀合同,撤走專家,我國經濟陷入了嚴重的困境:物資缺乏,通貨膨脹,物價上漲,人民生活困難。
1960年糧食產量是2800億斤,比1957年的3900億斤減少了三成。那時候,全國糧食供應十分緊張。全國6億人口,城市人口1.2億多,“大躍進”多了2900萬人進城吃商品糧。國家需要有360億到400億斤的糧食庫存,才能調配得開,保證正常供應,而1960年國家庫存只有180多億斤,除了供應城市外,農村還需返銷上百億斤糧。有的大城市如沈陽、大連只有幾天的存糧,許多省、市天天向中央告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