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單元 走向現代世界
③婦女地位的提高 原因: 受民主觀念的影響
表現: 夫妻雙方男女平等
婦女走出家庭,走入社會,在教育、新聞、工商、政治等許多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
思考:我國古代有那么多世界領先的發明,為什么近代的許多發明都是從西方傳進來的?
社會制度的壓抑;教育模式的禁錮;經濟發展的束縛;傳統社會的農業文明不能給以科技為基礎的發明創造良好的土壤。
第五課 萬眾一心的抗日戰爭
一、“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
1.日本侵華的原因與過程:
原因:20世紀30年代,日本卷入了嚴重的世界經濟危機。為了擺脫經濟危機,緩和國內矛盾,日本統治集團發動了對外戰爭,把侵略矛頭指向了中國。
過程:
(1)九一八事變:1931年9月18日,駐東北的日本關東軍炸毀了沈陽附近柳條湖附近的一段路軌,反誣是中國軍隊破壞,向中國東北軍發動進攻。這就是九一八事變。
后果:由于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不到半年,東北三省全部淪陷。
(2)七七事變:(又稱宛平城事變)1937年7月7日,日軍在盧溝橋附近演習,借口一名士 兵失蹤,要進入宛平城內搜查,遭到拒絕后,日軍立即向宛平城和宛平城發動進攻,這就是七七事變。后果:日本向中國發動全面侵略戰爭。
這兩次事變的共同點是:蓄謀已久;尋找借口,嫁禍于人,這是帝國主義發動戰爭慣用的伎倆。
2.日軍在中國犯下的滔天罪行;
(1)南京大屠殺:1937年12月13日,日軍占領南京,進行了長達六個星期的大屠殺,死亡人數至少達30萬。
(2)731部隊:日軍為了進行細菌戰,竟用中國人的身體代替動物做實驗,731部隊就是一支滅絕人性的部隊。
(3)轟炸城市:日軍對重慶、蘭州、昆明等我國后方城市進行轟炸和封鎖,制造了六、五重慶隧道大慘案。
(4)對占領的抗日根據地實行野蠻的“三光”政策。在河北制造“潘家峪慘案”。
二、全民族的抗戰
1.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政府的政策 對內堅持“剿共”
對外一再退讓,實行“不抵抗政策”
后果: ①不到半年,東北三省全部淪陷
②助長了侵華日軍的囂張氣焰,到1941年底,日軍侵占了中國的大片 ,其中包括上海、南京、武漢、廣州、南昌等重要城市。
2.全國各階層人民要求停止內戰,一致抗日
(1)學生:一二.九運動:1935年12月9日,北平學生舉行了反日救國示威游行,掀起了抗日救亡運動的新高潮。
(2)東北人民:組成東北抗日義勇軍,自發起來抗日。
(3)國民黨愛國官兵:發動西安事變: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楊虎城在西安發動“兵諫”,扣押蔣介石,要求他停止內戰,聯共抗日,這就是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
中國共產黨從中華民族利益出發,主張和平解決西安事變。
意義: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國共之間已經進行了十年的內戰基本結束,以國共兩當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