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單元 走向現代世界
(為什么說西安事變是扭轉時局的關鍵?張學良、楊虎城是千古功臣?
西安事變順應了抗日形勢的發展,符合全國人民的愿望,成為國民黨轉向抗日的關鍵,使國共兩黨由分裂對抗走向合作抗日,也使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 張、楊二人作為西安事變的主角,在民族生死存亡的關頭,置個人利益于不顧,以民族大業為重,體現了他們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所以說他們是千古功臣。)
3.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最終形成: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后,國共實現第二次合作。
4.全民族抗戰:
①中國軍民頑強作戰,給日本侵略者一次次沉重打擊
②共產黨領導敵后軍民開展游擊戰爭,成為抗日戰爭中的中流砥柱
③海外華僑和世界各國人民的大力支持
④人民戰爭的巨大力量
5.抗日戰爭(1937年—1945年)的勝利:1945年8月15日 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
6.抗日戰爭勝利的意義:
① 國內:鴉片戰爭以來中國人民在反抗侵略的斗爭中 取得的第一次完全的勝利,顯示了中華民族的覺醒和民族團結的巨大力量。
②國際:作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一部分,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得到了各國人民的支持和援助;中國人民也付出了重大犧牲,作出了重要貢獻。
7.抗日戰爭勝利的原因:
①實行全民族抗戰,建立抗日民 族統一戰線
②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③海外華僑和國際主義戰士的支持
④人民戰爭的力量
⑤國民黨愛國官兵的英勇奮戰
第六課 新中國的誕生
一、兩種命運的決戰:
1.國統區的黑暗與的欣欣向榮對比表
國統區
根據地[來源:z##]
政治 實行獨裁專政,壓制民主,
特務密探遍布全國
實行民主選舉制度
經濟 少數官僚掌握大量財富,通貨膨脹,物價飛漲,人民生活十分困苦。 開展大生產運動,黨的領導人帶頭參加。
使共產黨“得民心者得天下。”
2.重慶談判:1945.8,蔣介石邀請毛澤東去重慶談判,10月10日,簽定了“雙十協定”
毛澤東為什么要去重慶談判?
1)經過長期抗戰的中國人民,迫切要求和平民主,所以中共應代表人民利益,努力爭取和平;
2)通過談判,能在和平條件下進行改革,這對人民是有利的;
3)通過談判揭露國民黨反動派的陰謀,孤立蔣介石。
4)表明共產黨和平談判的誠意。
3.三大戰役表:
戰役名稱 戰役時間 殲敵數 解放地區
遼沈戰役 1948.9—1948.11. 47萬余人 東北地區
淮海戰役 1948.11—1949.1. 55萬余 華東地區
平津戰役 1948.11—1949.1 52 萬余 華北地區
4.渡江戰役:1949.4月。
戰線:東起江蘇江陰——西至江西湖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