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教版八年級歷史下冊全冊教案3
川教版八年級歷史下冊全冊教案
第13課 五十六個民族是一家
【課程標準】
了解我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史實。
【課程目標】
一、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了解一些少數民族文化習俗,理解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形成對祖國民族大家庭的認同感,自覺承擔對于國家和民族的歷史責任,確立起為祖國現代化建設做貢獻的遠大理想。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學習“民族區域自治的實行”,培養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的良好習慣,獲得正確分析問題的能力,利用教材有關照片及其說明文字,聯想到全國各民族的大團結。
三、知識與能力:
各民族分布特點、民族區域自治和各民族共同發展的政策及其作用,民族團結的概念。
【教學重、難點】
重點: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難點:國家統一領導與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關系。
【教學步驟】
導
入 1、欣賞《神奇的九寨》,討論少數民族自治區的歌手、藝術家、杰出人物。
2、我國有多少個少數民族?
3、引入課題,朗讀課題。思考:這個課題說明什么?
探
究
新
知 一、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1、新中國實行了什么民族政策?
2、朗讀政策p86的話。看看它表達了幾層意思?然后歸納為:
前提:國家的統一領導;機構: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旗];核心:自治權
3、他們是如何行使自治權的?指導學生閱讀p86-87小字。發言后強調“報請批準”
4、是否有55個民族自治區呢?設有哪些?每個自治區是否只有一個民族?[地圖]
5、四川省是否有少數民族?人口最多的是什么民族?是否有民族自治區域?[地圖]
6、為什么要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呢?討論、歸納、回答。
二、新型民族關系的建立
閱讀教材,思考:
1、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國家實行了哪些具體的措施?[政治、經濟、文化習俗方面]
2、你還知道哪些具體的對少數民族的優惠政策?
3形成了什么樣的民族關系?
三、少數民族地區的發展
國家采取的這些政策措施是否符合我國的國情、是否適合少數民族地區的情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現在我們就來看看、聽聽我們國家在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后,少數民族地區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學生閱讀教材、結合課外所知發言,教師展示。
四、討論: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有何意義?
小結
拓展 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平等團結互助的民族關系-五十六個民族是一家
作為七中的一員,如何為七中大家庭的和諧努力?
鞏固 課堂完成學習測評,心得與疑問。
反思
第14課 “一國兩制”與祖國統一
【課程標準】
簡述香港、澳門回歸的史實,說明一國兩制的科學構想是推進祖國和平統一大業的基本方針。了解祖國大陸與中國臺灣經濟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實,認識祖國的統一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
【課程目標】
一、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課本插圖激動人心的情景,體驗香港、澳門與祖國大家庭血脈相連的深情,從而進一步鞏固愛國情感,深化追求祖國統一的理念;通過香港和澳門的回歸,進一步認識到只有堅持黨的領導,中國人民才真正走上獨立自主的發展道路,培育熱愛共產黨的情感。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教材有關“一國兩制”和香港、澳門回歸等歷史事實的描述,認識其歷史意義,培養綜合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