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教版八年級歷史下冊全冊教案3
2、承上啟下:舊中國“弱國無外交”。新中國建立以后,如何在外交上確立獨立自主的形象?
二、探究新課
1、講故事:美國國務卿杜勒斯拒絕握手與尼克松主動握手,討論回答:
①當時美國國務卿杜勒斯為什么不許美國代表與中國代表握手?(朝鮮戰爭,敵視中國。)
②那位史密斯實在抑制不住對周恩來的敬佩,采取什么舉動表示自己的心情?(搖晃胳膊)
2、過渡:建國時,周恩來就被毛澤東任命為新中國的政務院總理兼外交部長,他果然在外交戰線上充分施展了自己的才華和魅力,贏得了廣泛的尊敬,包括那些暫時處于敵對狀態下的人們。
3、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①這些原則是在什么情況下提出來的?(可以分解為以下小題目提問、回答。)
a. 新中國剛建立時,奉行什么樣的外交政策?b. 首先與中國建交的是哪個國家?
c. 當時美國怎樣在外交上對付中國?(采取敵視態度,實行外交孤立、軍事封鎖政策)
指出:為了打破這種封鎖,新中國的締造者們進行了卓有成效的外交活動,終于打開了局面。
②是怎樣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具體內容是什么?(閱讀、發現、理解、記憶)
③這些原則提出對新中國的外交產生了什么影響?
4、周恩來出席萬隆會議(閱讀、討論、回答)
①這次會議的主題是什么?②遇到了什么困難?③在上述情況下,周恩來作出什么貢獻?
④周恩來為什么能夠改變萬隆會議的航向?
5、指導學生綜合71頁“導言框”和75頁“自由閱讀卡”有關日內瓦會議的材料,進一步體驗周恩來的外交才干和人格魅力。談談“求同存異”方針的意義。(這個方針不但能在社會制度不同的亞非國家之間架設友好相處的橋梁,也能使得許多本來敵對的國家和平共處,有利于維護世界和平,當然也為新中國國際威望的迅速提高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三、練習鞏固:書后習題、心得與疑問
四、課后反思
第17課 朋友遍天下(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基礎知識 了 解 中美關系改善、中國外交事業重大發展的過程及其原因和表現
掌 握 尼克松訪華和《中美聯合公報》、 中國在聯合國合法席位的恢復、中日建交、中國承辦亞太經合組織會議
能力訓練過程方法 閱讀資料獲取信息 指導學生利用課本圖片和課外網絡等資源,從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中美關系出現轉機的原因
探索歸納 指導學生用用發展的眼光看待歷史事件,總結中國外交所取得的重大成就,理解其原因,并與現實比對,以史鑒今
情感態度價 值 觀 愛國情感 上個世紀70年代,出現了許多國家爭取與我國建交的熱潮,證明美國原先“遏制中國”而進行外交封鎖的僵局已被打破,我國外交出現新局面,值得炎黃子孫引以為榮
開放觀念重視外交 中國承辦亞太經合組織會議,加入wto等外交成果,直接推動了我國現代化建設和統一大業的進展,同時也有利于維護世界和平
【教學重點】我國在聯合國合法席位的恢復,中美建交。
【教學難點】中美關系的演變。中國獨立的、不結盟的、全方位的和平外交政策。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組織學生復習舊課,討論回答:周恩來在建國初期的外交活動有哪些主要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