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課科學技術的成就(二)
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分析863計劃提出的背景,使學生認識到面對新技術革命的挑戰,從戰略角度出發認識計劃實施的前瞻性、先進性和帶動性。
2.通過學習使學生認識到863計劃的實施,大大提高了我國高技術研究開發水平與實力,增強我國參與國際競爭的能力和信心,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與競爭意識。
3.通過引用材料使學生感受高科技帶給我們全新的生活,更進一步理解“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的精辟論斷,體會到“創新是每個民族進步的靈魂”。
4.通過學習使學生認識到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在使用高科技成果的同時,要抵制不良因素的影響,提高自我約束意識,遵守法律和道德規范。
知識與能力
1.了解863計劃提出的背景;863計劃涉及的研究領域及總體目標;863計劃目前取得的研究成果;理解“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論斷;計算機網絡技術的應用對人類社會的影響;知道《全國青少年網絡文明公約》。
2.通過引導學生對863計劃提出的背景、總體目標、研究成果的分析,提高學生理解、分析現今國家政策的能力。通過引導學生分析高科技對人類社會生活的影響,培養學生辯證地看待事物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1.學生分組收集成果資料,增強對863計劃的感情認識;通過合作研討形成正確的科學意識。
2.通過多媒體技術的演示,讓學生感受“高技術與我們同行”。
3.在課堂上開展歷史小辯論“學生上網是利大還是弊大”。
4.在了解863計劃取得成果的同時,學生設計未來生活的藍圖。
教學思路
教學重點、難點及處理方法
1.重點:a.863計劃的內容。b.計算機網絡技術的應用產生的影響。
2.處理方法:a.通過課前學生分組查找資料、歸納概括,加強對863計劃涉及領域的理解。b.在課堂上通過開展“學生上網是利大還是弊大”,聯系學生身邊實際,感受網絡技術帶來的積極影響。
3.難點:863計劃涉及的科技領域,學生對科技名詞比較難于理解。
4.處理方法:運用多媒體技術展示相關領域的視頻材料,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選取內容貼近學生生活實際。
課前導學
1.查找863計劃的背景資料及四位科學家的相關材料;
2.學生分組準備863計劃成果演示材料;
3.學生準備辯論活動;
板書設計
第18課 科學技術的成就(二)
教學資源
1.課件。
2.學習網站:
人民教育出版社歷史天地。
863—中國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網站。
3.《高技術通訊》雜志(科技部863計劃聯合辦公室中國科技信息所)。
--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預期效果
導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知道“基因”“克隆”“納米”“數字化”這些名詞嗎,這些名詞的出現與什么領域的發展有關?
正如大家所說,由于科技的發展日新月異,迅速改變著人類社會的方方面面,豐富人們的生活;我們一起學習“科學技術的成就(二)”看看20世紀80年代以后我國如何發展高技術,從決策到實施,這項充滿艱辛、充滿創造的壯麗事業,它需要我們幾代人長期的奮斗。
板書課題:第18課科學技術的成就(二)
學生回答:知道(有可能知道一些),可由其中一點展開話題簡短地談談自己所了解的情況;并進一步回答這些名詞的出現與科技領域的發展有關。
學生觀看多媒體演示資料感受科技的日新月異。
以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展開,調動學生的情緒,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