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上冊《難忘九一八》導學案
2.找學生閱讀71頁“文獻資料”后思考:蔣介石對日寇的進攻實行什么政策?這種
政策造成什么后果?(學生閱讀,思考回答)
教師明確:不抵抗政策;只有四個多月時間,東北三省100多萬平方公里的錦繡山河淪陷。
3.東北淪陷后,中國人民展開局部抗戰。如楊靖宇等。你知道有哪些值得崇敬的抗日英雄呢?
(多媒體顯示,做為課后作業)
教師小結、過渡:東北人民的抗日斗爭是中國人民局部抗戰的開始。他們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英勇抗敵,為打敗日本帝國主義作出了重大貢獻,同時也激發了國民黨內部愛國人士的抗日決心。
三、精讀課文、小組合作:
(二)西安事變
問題設計: 張學良和楊虎城是蔣介石的部下,為什么會“以下犯上”,扣押蔣介石呢?(大屏幕顯示,啟發學生從課文中歸納。學生活動:認真思考問題,小組交流探討后回答。然后教師進行總結。)
a.根本原因:日軍侵略東北,使中華民族處于亡國的危急關頭,民族矛盾的激化是西安事變的根本原因。
b.直接原因:蔣介石頑固“剿共”、一意孤行,激起愛國學生和官兵的強烈不滿。
問題設計:西安事變震驚全世界,引起了國內外各種政治勢力的強烈反響。如何處置蔣介石呢?是殺,還是放?
教師介紹西安事變爆發后的復雜形勢:(大屏幕顯示)
過渡到中共的態度如何?結合課本73頁的“活動與探究”
討論:在十年內戰中,蔣介石殺害了成千上萬的*人和革命群眾,西安事變捉住了蔣介石,中國不僅主張不殺他,反而主張和平解決,釋放他。說說這是為什么?(學生討論,教師總結)
西安事變后,西安局勢極為動蕩。處死蔣介石,中國就有可能陷于紛爭四起、群雄割據的局面。而內戰一起,必使日本有機可乘,從而利于進一步侵略中國。在此背景下,中國從全民族利益出發,不計宿怨,提出了和平解決西安事變、釋放蔣介石的主張,有力地推動了國民黨向停止內戰、聯共抗日方向轉變。
然后指出西安事變和平解決的重大歷史意義。(讓學生劃在書上)
本課小結:利用板書進行小結并用幾分鐘讓學生識記。(多媒體顯示)教師總結如下:九一八事變使中華民族陷入嚴重危機,反抗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成為中華民族的歷史任務。西安事變的和平解使國共兩黨十年內戰基本結束,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成為扭轉時局的轉折。那么兩黨能否真正實現再次合作?抗戰的決心又有多大呢?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后,抗戰的局勢又會如何發展呢?請同學們預習第15課《寧為戰死鬼,不作亡國奴》。(對本課內容簡單總結;同時設問,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下一課《寧為戰死鬼,不作亡國奴》學習埋下伏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