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四、教學引入
方法1
激情引入
是誰撥亂反正,糾正文革錯誤?
是誰繪制改革開放宏圖合民愿?
是誰提出一國兩制愿祖國統一?
又是誰提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通過幾句簡短的疑問句,可以激起學生的強烈興趣,在愉快的氣氛中引入新課。
方法2
情境引入
利用多媒體展示“鄧小平在廣東談改革開放問題”的圖片,引導學生回憶有關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內容,然后指出: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標志著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入一個改革開放的新時期,這個時期的主要任務就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而鄧小平是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自然引入新課。
利用多媒體課件,作為教學活動的切入點,可以吸引學生的興趣,促使學生迅速進入最佳學習狀態。
方法3
歌曲引入
播放《走進新時代》的歌曲,提出問題:這首歌曲的名稱是什么?說的是什么?學生回答后,教師明確指出: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標志著我國進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而引領我們走進新時代的鄧小平,就是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由此引入新課。
方法4
主題引入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黨和政府對國情的認識逐步深化,鄧小平為中共十三大闡明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理論。這是在新的歷史時期對國情認識的重大突破。在這一過程中,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對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做出了突出貢獻。由此引入新課:“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五、重點解決和難點突破
本課重點是“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
本課難點是理解為什么說鄧小平理論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新發展。確立這一難點目的在于使學生認識,正因為鄧小平理論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新發展,所以確立它在全黨的指導地位就是必然的了。
通過學生對學習材料的分析,合作找出鄧小平對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貢獻;小組討論,概括出鄧小平理論指導地位的確立。
活動內容1
以問題為導向,通過討論交流,引導學生認識“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
師: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中國歷史進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鄧小平提出的改革開放政策以神奇般的力量使古老的中華大地煥發勃勃生機。正如一首詩詞所寫:
“改革有了鳳陽花鼓,
敲響了農民走向市場的節拍,
開放有了深圳神話,
十年完成一個世紀的跨越;”
“只要生產力發展了,
兩個文明建設搞好了。
這才是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利用詩詞創設情境,引導學生根據收集的資料,結合課文內容,開展探究活動。
活動指導:
1.學生分成若干組,每組推舉出一名組長。
2.各小組互相傳閱收集到的資料,增加學生對課外知識的了解。
3.開展小組討論、交流活動,最后形成較統一的觀點。
4.小組代表可競相發言,教師對發言者進行評價,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探究活動。
師:為什么說鄧小平是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
生: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前,鄧小平提出要實行改革開放。
生: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鄧小平針對改革開放中出現的資產階級自由化問題,又提出“在中國實現四個現代化,必須堅持四項基本原則”。
師:你們說得很好!1979年初,我國改革開放出現了資產階級自由化的問題,其實質就是要否定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否定社會主義道路,否定人民民主專政,否定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審時度勢,提出必須堅持四項基本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