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
b.國家對資本主義工商業改造特點主要是通過和平“贖買”的方式進行的。這同蘇俄沒收民族資本主義企業有明顯的不同之處。改造的形式主要是采用“國家資本主義”。
c.三大改造中,對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的社會主義改造,實現和平過渡,這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的偉大創舉。十月革命后列寧曾提出對愿意接受國家資本主義的“文明資本家”實行贖買。但俄國的資本家是階級,不肯接受國家資本主義,所以蘇俄只能采取剝奪的方式進行改造。中俄兩國具體國情不同,對民族資本主義改造的方式也不同。中國共產黨創造性地運用馬克思主義關于“贖買”的思想,結合我國的具體實際,通過對資本主義工商業實行利用、限制、改造的方針,采取加工定貨、統購包銷、經銷代銷、個別企業的公私合營和全行業公私合營等一系列從低級到高級的國家資本主義過渡時期,成功地實現了對資本主義經濟的社會主義改造和對資產階級財產的和平贖買。到1956年底,全國基本上完成了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但在此工作中也存在著工作過急、過粗的缺點和偏差。
3.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
這一問題教師主要講清“三大改造”完成的歷史意義。
從1953年開始,國家對農業、手工業、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改造,改造的實質就是要用社會主義公有制取代私有制。這是我國生產關系領域內一次偉大的變革。到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國家基本上實現了生產資料私有制轉變為社會主義公有制。這標志著以生產資料公有制為基礎的社會主義制度在我國基本上建立起來了。
三、“經濟建設”計劃的超額完成
1953年黨中央根據過渡時期總路線的要求,制定了一個以發展重工業為主的“一五”計劃。1953年~1957年“一五”計劃開始在全國執行,國民經濟建設掀起了一個高潮。
1、新中國開展“一五”計劃建設的重要條件主要有:
a.全國大陸基本實現統一;建國后抗美援朝、土地改革、鎮壓三大運動鞏固了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權。
b.1949~1952年國民經濟的恢復與發展,為國家有計劃的經濟建設準備了條件。
2、 “一五”計劃建設取得的成就:
a.工業建設方面:建成飛機、汽車、重型機器、精密儀器等六百個重要項目,如鞍鋼、長春一汽、沈陽機床廠、飛機制造廠都是在“一五”計劃期間建成投產。這為社會主義工業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礎。
b.農業生產領域喜獲豐收,比歷史最高年產量大幅度增加。
c.交通運輸業成就巨大。建成寶成、鷹廈鐵路;武漢長江大橋建成通車;建成康藏、青藏、新藏等公路,加強西藏同各地交往、聯系。
d.人民生活水平進一步提高。
教師在講述“一五”計劃期間工業建設成就這一問題,可采用多媒體教學方式,創設思維情境。教師用多媒體向學生放映有關1956年7月,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生產的第一批解放牌汽車,1956年,我國制造的第一批噴氣式飛機以及鞍鋼建成投產的有關資料性圖片,讓學生更直觀認識“一五”計劃我國所取得的輝煌成就。從而對學生加強熱愛中國共產黨和社會主義祖國的教育。
3.取得成就的原因
a.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制定正確的方針措施,順利完成三大改造。
b.大批勞動模范,如在“一五”計劃期間出現過的一批勞動模范,工業勞動模范王崇倫、趙夢桃,農業勞動模范有李順達等,為“一五”計劃建設作出了重要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