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課(學案) 探索建設社會主義的道路
【課程導入】
從50年代中期開始,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人民進行了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使我國的現代化建設事業蓬勃發展起來。但到了50年代末期,我國卻出現了嚴重的經濟困難,你知道這是為什么嗎?
“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指的是一種什么現象?你能說出這種思想帶來的危害嗎? 我國是世界上第五個擁有原子彈的國家。你知道被稱為中國“兩彈元勛”的人是誰嗎?他為什么放棄留在外國繼續深造的機會而毅然回國呢?
你知道什么是“鐵人精神”嗎?被人民群眾稱為“黨的好干部”的又是誰?我們應該從他們身上學習什么精神?
同學們,學完這一課,你就會弄清以上這些問題的。
毛澤東在八大上致開幕詞
1958年9月10日的《人民日報》
“大躍進”時,北京居民將家中的鐵制品送去煉鋼
【知識網絡】
【學習探索】
1.1956年,中共八大指出黨和人民的主要任務是集中力量發展社會生產力,實現國家工業化,逐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需要。這本來是一條正確的路線,可后來為什么又會在執行過程中發生偏差呢?
2.小組討論:分析1958年提出的總路線的內容、影響,指出我們從中可以吸取的經驗教訓。
3.觀看反映我國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影片(如《焦裕祿》、《創業》或《雷鋒》、《離開雷鋒的日子》等)。想一想,對于今天的現代化建設來說,20世紀五六十年代模范人物身上的優良品質是否已經過時了?
【自我測評】
一、選擇題
1.“鐵人”王進喜是下列哪個領域的勞動模范?()
a.石油工業 b.電子工業 c.原子能工業 d.航天工業
2.下列哪一事件的歷史作用與其他項不同?()
a.1958年總路線的提出 b.“大躍進”的開展
c.中共八大的召開 d.人民公社化運動的掀起
【資料:】
隨著社會主義改造的完成和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全國人民的革命熱情空前高漲,迫切希望迅速改變中國一清二白的落后面貌。再加上黨對社會主義建設的客觀規律還缺乏認識,對社會主義建設的長期性和艱巨性思想準備不足,使得“左”的錯誤在全國各地嚴重泛濫開來!按筌S進”運動是黨在探索社會主義道路中的一次嚴重失誤,它不但沒有加速發展我國的生產力,相反卻極大地破壞了我國生產力的發展,其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國民經濟比例嚴重失調,人民生活水平嚴重下降。
但是,“大躍進”運動終究是我國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上的失誤。對“大躍進”的三年,我們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要把“大躍進”運動指導思想上的錯誤和人民群眾的奮發圖強、艱苦奮斗的革命精神加以區分,要把“大躍進”運動所造成的破壞和“大躍進”期間所取得的一定成績區分開來。
“大躍進”時期的一幅宣傳畫
“衛星田”的稻穗“托住”了小姑娘
全國幾千萬人齊上陣,大搞煉鋼運動
【思維拓展】
1.請采訪你的長輩,搜集了解在“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中,除了“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之外,還有哪些宣傳口號或詩歌可以反映當時的情況?思考一下:這種風氣給我國的經濟建設帶來了什么后果?
2.“大躍進”時期,中國許多地方的農民放棄了耕作,上山采礦、建爐煉鋼。你認為這樣做對我國的自然環境和國民經濟會產生什么影響?在現實生活中你能舉出涉及環境問題的例子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