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上第三單元基礎知識復習
第三單元
說明文:是以說明為主要表達方式,以說明事物或闡釋事理為主要內容的文章。它介紹事物的形狀、構造、類別、特點、功能,或者解釋事物的含義、原理、關系、演變等,向讀者傳授相關知識。說明文有三個顯著特點:知識性、條理性、準確性。
說明對象:被說明的事物或事理。說明事物的特征指被說明事物或事理不同于其他事物或事理的根本屬性或事理的根本屬性和標志。
說明順序有:空間順序、時間順序、邏輯順序。
時間順序:按照事物發展變化的先后安排說明順序,多用于說明物體的制造過程,產品的生產過程,事物發展的演變過程,一般以時間先后及發展階段為序進行說明,多用于表示時間的詞語以增強說明的條理性,同時也突出表現了事物變化發展的每個階段的主要特征,
空間順序:以事物的方位為序說明事物,多用于說明實物(特別是建筑物)的形狀和構造。運用空間順序說明事物要選好立足點和觀察點,要注意準確地使用方位詞語。
邏輯順序:按照人們認識事物的規律安排說明順序。介紹比較復雜事物和現象,以及介紹事理的說明文經常使用這種順序,邏輯順序可以分為從特點到用途、從現象到本質、從主要到次要、從概括到具體、從整體到局部、從原因到結果六類。
說明方法:
下定義:用簡明扼要的科學性語言對被定義的概念的本質特征做周全嚴密的規定,形式上往往是判斷句。
舉例子:列舉又代表性的恰當的實例把比較復雜的事物或抽象的事理說得具體明白。
分類別:根據事物的形狀、性質、成因、功用等屬性的異同,把事物分成若干類,然后依照類別逐一加以說明。
作比較:說明某些抽象的或者人們比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體的或者大家已經熟悉的事物和他比較,使讀者通過比較得到具體鮮明的印象。
打比方:利用兩種不同的事物之間的相似之處作比較,以突出事物的性狀特點,增強說明的形象性和生動性。
列數字:有些事物便于從數量上說明特征和發展,用一些數字來說明,往往可以使讀者了解得更精確具體。
列圖表(畫圖表):用示意圖、表格、插圖、照片等來幫助說明事物或事理。
作詮釋:是對事物或事理的某些性質、特點作適當的解釋,揭示其部分含義的說明方法。
摹狀貌:以描寫為主要方式,運用形象、生動、富有文采的語言,具體摹狀出事物的形態、色彩、構造、性質已經運動變化的一種說明方法。
引資料:資料的范圍很廣,可以是經典著作、名家名言、公式定律、典故諺語等。引用資料說明會使說明的內容更充實具體。
中國石拱橋
課文注解:
課文選自1962年3月4日《人民日報》。茅以升(1896-1989),字唐臣,江蘇鎮江人。中國橋梁學家、教育家。他主持修建了錢塘江公路鐵路兩用橋。著有《中國古橋與新橋》等。
《水經注》:南北朝事情北魏酈道元著,使記述我過江河分布的專著。
勻稱(chèn):均勻,比例和諧。
古樸:樸素而有古代的風格。
惟妙惟肖(xiào):這里形容雕刻得是否精妙逼真。肖,相似。
字詞:
雄跨:
雄姿:威武雄壯的姿態。
殘損:殘缺破損。
古樸:樸素而有古代的風格。
推崇:十分推重。
惟妙惟肖(xiào):這里形容雕刻得是否精妙逼真。肖,相似。
巧妙絕倫:靈巧高明,超過尋常的,沒有比得上它的。絕,沒有;倫,同輩,同類。
橋之美
選自《吳冠中人生小品》(花山文藝出版社2001年版)吳冠中(1919-),中國現代畫家,是學貫中西的藝術大師,幾十年來,他一直致力于探索中西繪畫藝術結合在一起的工作。
課文注解:
煞它風景:破壞人的興致的意思。
力學:研究物體機械運動規律及其應用的學科。
美感:對于美的感受或體會。
史詩:敘述英雄傳說或重大歷史事件的敘事長詩。
駐足:停止腳步。
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意思詩相差雖小,而造成的誤差或錯誤極大。毫、厘,計量的小單位。
字詞:
美感:對于美的感受或體會。
史詩:敘述英雄傳說或重大歷史事件的敘事長詩。
駐足:停止腳步。
蘇州園林
選自《百科知識》1979年第4期。葉圣陶(1894-1988),原名紹鈞,字圣陶,以字行。江蘇蘇州人。作家、教育家、編輯家。作品收在《葉圣陶集》。
注解:
軒榭(xuān xiè):軒,有窗戶的廊子或小屋;榭,建筑在臺上的房屋。
胸中有丘壑:意思詩設計者和工匠師的胸懷中有山水風景的構思布局。邱,同“丘”。
嶙峋(lín xún):枯瘦的樣子。
字詞:
軒榭(xuān xiè):軒,有窗戶的廊子或小屋;榭,建筑在臺上的房屋。
敗筆:字寫得不好的一筆;畫中欠缺的地方;詩文中表情達意差的語句等。
丘壑:山丘和水溝。比喻心中構思好的腹稿或設計樣式。
嶙峋(lín xún):枯瘦的樣子。
鏤空:雕刻出穿透物體的花紋或文字。
薔薇:(qiáng wéi)
明艷:鮮明艷麗;明麗。
因地制宜:按照各地的具體情況,采取適當的措施。因,根據;宜,適宜,適當。
重巒疊嶂:層層疊疊的山峰。巒,連著的山;嶂,形勢高險像屏障一樣的山峰。
故宮博物院
選自《地理知識》1979年第11期。黃傳惕,湖南省平江縣人,1934年生。
課文注解:
斗拱:我過傳統木結構建筑中的一種支承構件。
額枋(fāng):額,匾額。枋,兩柱之間起聯系作用的橫木,斷面一般為矩形。
瑣:連環形花紋。
藻(zǎo)井:宮殿或廳堂的天花板上的一種裝飾。一般成圓形、方形或多邊形,上有各種花紋、雕刻、或彩畫。
御道:專供皇帝走的路。御,封建社會指與皇帝有關的事物。
磬(qìng):古代的一種石制打擊樂器。
鎏(liú)金:把溶解在水銀里的金子涂在器物的表面。
殿試:科舉制度的最高一級考試,皇帝親臨殿廷主持。
字詞:
磬(qìng):古代的一種石制打擊樂器。
攢:聚攏,拼湊。
鰲頭:指皇宮大殿前的石階上刻的鰲的頭,考上狀元的人可以踏上。后來用‘獨占鰲頭’來比喻占首位或取得第一名。
琉璃:
藻(zǎo)井:宮殿或廳堂的天花板上的一種裝飾。一般成圓形、方形或多邊形,上有各種花紋、雕刻、或彩畫。
蟠龍:蟠曲的龍。
中軸線:中線。
金鑾殿:唐代宮內有金鑾殿,后來舊小說戲曲中泛稱皇帝上朝理政的殿。
說“屏”
選自《陳從周散文》(花城出版社1999年版)。陳從周(1918-2000),浙江杭州人,古建筑園林專家。著有《說園》等。
注解:
天井:宅院中房子和房子或房子和圍墻所圍成的露天空地。
《牡丹亭》:明代戲劇家湯顯祖(1550-1616)的代表作。
傖(cāng)俗:粗俗鄙陋。
得體:恰當,恰如其分。
字詞:
屏風:放在室內用來擋風或隔斷視線的用具,有的單扇,有的多扇相連,可以折疊。
納涼:乘涼。
帷幕:掛在較大的屋子里或舞臺上的遮擋用的幕。
緩沖:使沖突緩和。
造型:創作出來的物體形象,
傖(cāng)俗:粗俗鄙陋。
雅俗之分:文化高低的分別。
因地制宜:按照各地的具體情況,采取適當的措施。因,根據;宜,適宜,適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