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節 動物的主要類群
——請同學們看我這個標本盒中是什么動物?(蜜蜂)
對了,是節肢動物。從這節課開始,我們就要一起邁入奇妙而有趣的節肢動物世界,去探索這個世界的奧秘。
《二》、節肢動物
【活動】:觀察昆蟲標本
同學們是否認識這些節肢動物?觀察它們,找出一種你熟悉的節肢動物,總結出它的形態結構特點;說出其身體的哪些結構特點與其功能相適應。
【討論總結】:( 1)蝗蟲的身體是由很多體節構成,全身可分為頭、胸、腹3部分,
(2)蝗蟲的體表具有 堅硬的外骨骼,其主要作用是保護和支持內部的柔軟器官、防止體內水分的蒸發散失。這是適應陸地生活的特點之一。外骨骼可能隨著蝗蟲身體的生長而長大,所以在蝗蟲的生長發育過程中,有脫掉原來的外骨骼的現象,這就是蛻皮。
【老師點評】:總結出節肢動物的主要特征——身體分為頭、胸、腹3部分 。身體不僅由許多體節構成,而且還分部。
【補充】:昆蟲是唯一能飛行的節肢動物類群,胸部有3對足、兩對翅。
【教師講解】:昆蟲與人類的關系
昆蟲與人類生活的關系可以概括為“極為密切,有利有害”。據科學家調查統計,與人類健康和國民經濟有直接影響的重要害蟲約1萬種,盡管大力防治,但在全世界每年仍有20%的農產品被害蟲毀掉,如蝗蟲、棉鈴蟲、玉米螟蟲等。也有許多昆蟲是有益的:有很多昆蟲是植物傳粉的媒介(這一點在植物學知識中已學到了);有的昆蟲可用于對害蟲進行生物防治,如赤眼蜂可以防治棉鈴蟲;水棲昆蟲是淡水魚類的食物;昆蟲本身或其產物有較高的經濟意義,如蠶絲、蜂蜜、蜂蠟等早已為人類所利用。
同學學習了有關昆蟲的知識后,應該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日常生活中,注意保護對人類有利的昆蟲,消滅對人類有害的昆蟲。
《三》、棘皮動物
【引導活動】:同學們觀察圖片,是否認識這3種動物?——(海星\海膽\海參)
觀察它們的形態特征,它們又屬于哪類動物呢? —— (棘皮動物)
【教師講解】:棘皮動物全部生活在海水中,是海洋生物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身體表面有肉刺,可供人類食用。
第四課時
《一》、復習舊課,引入新課
【復習提問】:無脊椎動物能夠分為哪些類群?
【答】:原生動物、腔腸動物、扁形動物、軟體動物、節肢動物、棘皮動物
【引入】:學習完無脊椎動物之后我們來看看——脊椎動物!脊椎動物是動物界中結構最復雜、進化地位最高的一大類群,包括魚類、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哺乳類等。
《二》、各類脊椎動物——魚類
【學生活動】:看圖,觀察它們的生活環境,總結出規律,體會進化的觀點。
【提問】:脊椎動物里種類最多的是什么呢? —— (魚類)
【點評】:對,雖然它們最低等,但種類最多,有2多種。
【活動】:通過錄像給學生展示各種各樣的魚,使學生了解自然界中魚的種類繁多,主要分為兩大類:即淡水魚和海水魚。
——觀察我國主要的優良淡水魚品種:四大家魚——青魚、草魚、鰱魚、鳙魚,還有常見的鯉魚和鯽魚。(這六種魚先要求學生初步認識,先讓學生說出這六種魚分別叫什么?他們可能會把鳙魚叫“胖頭魚”,鰱魚叫白鰱。)
——介紹海水魚, 如:帶魚、鱈魚、馬面鲀、鰳魚、鮐魚等.
雖然我國有豐富的海洋魚類資源,但現在和以前相比較,魚類資源受到了很大的破壞,可以請同學舉出一些具體的實例來說明。若舉不出來,教師可給學生舉出例子說明,F在我國魚類資源遭到這么大的破壞,我們必須要加強海洋魚類資源的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