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的多樣性教案
第二章 第一節 生物的多樣性教案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1.領會生物多樣性的涵義,列舉生物多樣性的三個層次,并能概述它們之間的關系。 2.對我國生物多樣性的豐富和獨特性有初步的認識。 3.培養學生調查、收集、分析、處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目標
培養民族自豪感和培養愛護環境的意識。
重點和難點
1、生物多樣性三個層次之間的關系。
2、理解基因的多樣性、生態系統的多樣性。
【教法設計】
實驗法、談話式、啟發引導式、演示式。
【教學準備】1.教師準備:1、收集有關我國生物多樣性的典型事例。
2、搜集生物多樣性的價值方面的材料、powerpoint 課件2.學生準備:1、搜集生物類群方面的材料。 2、復習生態系統的知識,明確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之間的聯系。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組織學生閱讀分析回答,在此基礎上介紹我國豐富的資源情況,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組織交流、評價。 播放錄像片并介紹世界生物資源情況。 鼓勵學生立志投身到生物種類的發現中。 講述美國大豆產量變化的事例。 袁隆顧通過雜交水稻品咱的培育提高水稻產量。 列舉事例:xx年某動物園的華南虎生下兩只小虎,眼睛是瞎的。 引導分析事例使學生明確同種生物不同個體之間的基因型不同。進一步明確基因控制生物性狀。 生動的遺傳事例介紹我國是基因多樣性最豐富的這家之一。 提問生態系統概念。 展示食物鏈、食物網的課件。 提出生態系統的類型問題,引導學生列舉材料并與課本內容結合。 引導學生分析生態系統之間以及生態系統內各種生物之間的關系。 組織引導,評價糾正。講解難點。 引導總結,評價糾正。使知識升華。 引導評價,達成共識。閱讀課本提供的資料,小組之間進行討論,質疑,通過計算表中所列我國生物類群占世界的總百分比,認同我國生物資源豐富。 觀看生物多樣性的錄像片,完成討論題并產生探索自然的愿望。分析案例并思考,小組成員相互交流意見,能夠得出產量提高主要原因是雜交的結果,其根本原因是這兩種生物基因的多樣性。 小組成員分析原因,討論,質疑,達成共識,原因是近親繁殖,根本原因是基因多樣性的喪失。 了解基因控制生物特征并初步理解不同種生物之間、同種生物的個體之間基因是不同的。 分析物種個體數量與基因多樣性之間的關系,理解種類多樣性和基因多樣性的關系。 了解有關事例,產生民族自豪感 。 復習生態系統的概念是在一定地域內生物及其環境所形成的統一整體。 看書,討論,回答。 分生態系統之間以及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的關系,明確生物之間的相互制約性。 在討論基礎上描述三者之間關系。每種生物的個體組成一個基因庫。 通過一步認識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根本措施。 描述三者之間的關系。生物多樣性的價值有哪些?學生看書、討論,回答問題。當堂檢測:1.下列哪種植物不屬于我國特有的珍稀植物的是( )a.水杉 b.珙桐 c.銀杉 d.人參2.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生物多樣性包括生物種類、基因和生態系統的多樣性b.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對策包括就地保護、遷地保護、加強教育和法制管理等c.人類發展經濟必須以人類與自然協調發展為前提d.城市生態系統是最穩定的生態系統3.在野生植物中提取的青篙素是治療瘧疾的特效約,這體現了野生生物的a.直接使用價值 b.間接使用價值 c.潛在使用價值 d.科學研究價值4.下列哪個選項不是說明生物種類多樣性的a.昆蟲綱的很多生物能生活在不同的環境中b.全世界約有植物50多萬種c.全世界大約有動物150多萬種,而且還有許多種生物有待發現d.目前我國已知的裸子植物大約有240多種,高于其他國家,居世界第一位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