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的多樣性
課題:教材分析:本節內容是七年級生物學上冊第一單元認識生命中的第一節形形色色的生物,位于教材p7—14,主要從了解的角度認識生物學,本節內容可分為三個內容:第一,認識生物圈;第二,認識生物的多樣性;第三,認識生物的特征。主要目的在于引領學生走入充滿魅力的生命世界,領略生命的連續性、多樣性、同一性的魅力,區別“生機勃勃”的生命與“死氣沉沉”的非生命;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生物的熱情,并使之以積極的態度去感受生命世界的無窮魅力。
本節內容共安排2課時。第一課時:生物的多樣性;第二課時:生物的特征。
教學分析:由于學校資源、學生素質的限制,在本節課的教學設計中,我考慮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以及學生自主探究、交流相結合的手段進行教學,在教學中盡可能選擇教材中出現的和學生生活相貼切的材料。對于多媒體的使用應結合實際,力爭在教學中適當應用,而不是過多的應用。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培養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興趣。
2、認識生物圈的范圍。
3、述生物多樣性,認識物種多樣性、遺傳多樣性、生態系統多樣性的內在聯系。
4、通過交流,提高語言文字表達能力和信息交流能力。
過程與方法:
1、描述生物圈,掌握認識生物圈包括大氣圈的下層、整個水圈和巖石圈的上層。
2、描述生物多樣性,掌握認識物種多樣性、遺傳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多樣性的內在聯系。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關愛生物的優良品質。
2、在學習生物多樣性中認識所有生物(包括人類)在生物圈中的地位都是平等的,從而樹立對待其他生物的正確觀念。
3、培養學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教學重點:生物的多樣性;生物的基本特征。
教學難點:遺傳多樣性;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設計:
[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我們每天都在呼吸著新鮮的空氣,喝著潔凈的水,沐浴著燦爛的陽光。其實,所有的生物都像人一樣,需要這些條件維持生命。在海平面以下11000m和海平面以上約10000m之間,包括大氣圈的下層、整個稅權和巖石圈的上層,就是我們生存的(板書)生物圈。生物圈里有空氣、水、陽光等條件維持生命;生物圈里的不同環境里都有生物存在,構成了一個生生不息的生物世界。在生物世界中,究竟有多少種生物?它們生活環境怎樣?它們與它們的生活環境之間有什么樣的關系?這就是我們在本章所要共同探究的問題。
“風吹草低見牛羊”里有碧綠的牧草,健康的牛羊;“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里有快樂、自由的小鳥和魚、也有兇狠的鯊魚;浩瀚的森林中,既有參天大樹,又有細小而漂亮的蘑菇,既有龐然大物的猩猩、,又有靈巧可愛的松鼠……這些都是生物,是形形色色的不同的生物。那么,我們該怎樣認識這些生物呢?怎樣將這些生物與非生物區別開來?這就是我們這一節所要探究的問題。今天,我們首先討論生物的多樣性問題。
[合作交流]
(板書)二、生物的多樣性
(板書) 1、物種的多樣性
生物的大家庭中包括有植物、動物、細菌、真菌、病毒等類群。課本p7圖1—2“生物的物種多樣性”就為我們展示了威猛的老虎、狡猾的烏賊、神奇的豬籠草、可口的蘑菇和可惡的炭疽桿菌,它們各有不同,相互區別,這反映出生物物種的多種多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