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地生活的動物
第五單元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第一章 各種環境中的動物
第二節 陸地生活的動物
教師寄語: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重點難點:本節的重點是總結概括出陸地生活的動物在運動、呼吸和對刺激的反應等方面適應陸地環境的特點。通過對蚯蚓的實驗、觀察、討論、交流,描述蚯蚓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通過對兔的“觀察與思考”,總結出陸地生活的動物類群適應陸地環境的主要特點,并概括哺乳動物的主要特征。本節難點是引導學生通過比較、實驗、觀察與思考等學習活動來獲取知識,培養總結和概括的能力,并進行情感價值觀的教育。
學習目標:
知識目標:
1.通過比較能夠闡明各類陸生動物適應陸地環境的形態結構特征和生理功能的特征。
2.通過實驗和觀察等活動,闡明蚯蚓和兔在運動、呼吸等方面與其陸地生活環境相適應的特點。概述環節動物、哺乳動物的主要特征;
能力目標: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培養學生提高認識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強化“生物與其生活環境相適應”的觀點。
情感目標:提高學生愛護動物的意識. 關注動物棲息地的保護
學習過程:
一、課前預習:
1、說出陸生動物與陸地干燥環境相適應的一系列的特點。
2、描述蚯蚓的生活環境和生活習性。
3、介紹家兔的形態特點和飼喂方法。
二、導入新課
前面我們通過對水生動物的學習,知道了水生生物對環境的適應,那么,陸生動物的生活環境又是怎樣的?它們又是怎樣適應環境的呢?
三、合作探究
(一)陸地生活的動物對環境的適應
請同學們觀察分析教材第12-13頁圖片資料,討論交流,概括出陸地生活的動物在運動、呼吸和對環境的反應等方面適應陸地環境的特點。
1、
2、
3、
4、
(二)蚯蚓
請同學們仔細閱讀教材14—15頁“飼養和觀察蚯蚓”實驗,并結合自己的經驗,小組內展開討論,暢所欲言,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1、各小組描述采集蚯蚓的環境及生活習性。
2、取一條活蚯蚓放在玻璃板上觀察它的外部形態(身體的分節情況、觸摸感覺其腹面的剛毛及體表是否有黏液,有什么作用;如何區別身體的前后端等)。
3、對比觀察蚯蚓的運動(分別將蚯蚓放在粗糙紙上和光滑的玻璃板上,對比觀察其運動情況及身體的變化)。
4、概括出環節動物的主要特征。
(三)家兔
請同學們仔細閱讀教材16—17頁插圖及資料,小組內展開討論,暢所欲言,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1、家兔體表的毛作用。
2、家兔的牙齒有什么特點?
3、了解家兔的循環系統和神經系統。
4、哺乳動物的主要特征。
(四)動物棲息地的保護
閱讀教材18頁,思考:為什么動物要與它們的生活環境相適應?動物的滅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四、拓展創新
1、在一些地方,大雨后蚯蚓常爬到地面上來,這是為什么?
2、結合生活常識,想一下兔上坡跑得快還是下坡跑得快?
3、根據所學的有關家兔的知識,你能否總結出家兔消化系統方面適于吃草的特點。
4、體溫恒定對動物適應多變環境有何意義?
五、歸航拾貝
六、達標測試
一、選擇題
1、蜥蜴的皮膚干燥而又粗糙,表面覆蓋著角質鱗片,這樣的皮膚可以( )
a.減少體內水分的蒸發 b.輔助呼吸 c.吸收營養 d.利于游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