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數據的分析”簡介
課程教材研究所 左懷玲從《標準》看,本章屬于“統計與概率”領域。對于“統計與概率”領域的內容,本套教科書獨立于“數與代數”和“空間與圖形”領域編寫,共有四章。這四章內容采用統計和概率分開編排的方式,前三章是統計,最后一章是概率。統計部分的三章內容按照數據處理的基本過程來安排。我們在7年級上冊和8年級上冊分別學習了“第4章 數據的收集與整理”“第12章 數據的描述”,本章是統計部分的最后一章,主要學習分析數據的集中趨勢和離散程度的常用方法。
在前兩章中,我們學習了收集、整理和描述數據的常用方法,將收集到的數據進行分組、列表、繪圖等處理工作后,數據分布的一些面貌和特征可以通過統計圖表等反映出來。為了進一步了解數據分布的特征和規律,還需要計算出一些代表數據一般水平(典型水平)或分布狀況的特征量。對于統計數據的分布的特征,可以從三個方面來分析:一是分析數據分布的集中趨勢,反映數據向其中心值(平均數)*攏或聚集的程度;二是分析數據分布的離散程度,反映數據遠離其中心值(平均數)的趨勢,三是分析數據分布的偏態和峰度,反映數據分布的形狀。這三個方面分別反映了數據分布特征的不同側面。根據《標準》的要求,本章從就前兩個方面研究數據的分布特征。
全章教學約需15課時(不包括選學內容的課時數),具體內容和課時分配如下:
20.1 數據的代表 約6課時
20.2 數據的波動 約5課時
20.3 課題學習 約2課時
數學活動
小結 約2課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