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透鏡成像的規律
3.設問:什么是物距(u)、像距(v)、焦距(f)?
學生對照光具座回答:物距是物體到凸透鏡光心的距離;像距是像到凸透鏡光心的距離;焦距是焦點到凸透鏡光心的距離。
。ㄈ⿲W生根據實驗要求和實驗器材,設計實驗方案及進行相關記錄。
學生可采用不同的擺放順序、不同的移動對象來設計方案進行實驗,如:
擺放順序從左到右依次為蠟燭、凸透鏡、光屏。
設問:如何使物體的像呈現在光屏上?
引導學生回答調整物體到凸透鏡的距離。
設問:移動凸透鏡或蠟燭,作用是否相同?
讓學生明確:作用是相同的,都是改變燭焰到凸透鏡的距離。
注意:移動光屏觀察成像時,要保證屏上出現明亮、清晰的燭焰的像。
繼續設問:根據設計方案需要記錄哪些物理量及像的哪些特點?
啟發學生明確要記錄:物距、像距;像的性質(放大、縮小,倒立、正立,虛、實)……
。ㄋ模⿲W生實驗
1.出示實驗要求:
、俣啻螌嶒灒^察物體的成像。
、谟涗浢看慰吹矫髁、清晰的燭焰的像時,像的特點及成像時的物距和像距。
③記錄其他方面的問題及發現。
2.學生兩人一組開始獨立進行實驗。并根據實驗填寫小組觀察實驗記錄表(按上面的文字說明做)。
附表 小組觀察實驗記錄表
小組觀察實驗記錄表
第_______小組 成員_______、_______
要求:1.多次實驗,觀察成像的情況。
2.記錄每次看到明亮、清晰的燭焰的像時,像的特點及所成像的物距和像距。
3.記錄其他方面的問題及發現。
3.教師巡回指導(引導、啟發、點撥或發提示卡片并提示學生。
教師應準備小組實驗活動建議卡片,誰遇到疑難問題或不能繼續進行實可向教師要卡片,按提示繼續實驗)
三、匯報交流
學生實驗基本結束,并填寫好了實驗記錄表。疑難讓學生議;錯誤讓學生析;重要的規律讓學生自己去總結。及時反饋矯正實驗中的問題。對學生進行由量變到質變的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教育?偨Y成功的經驗,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注意學生思維的火花,延伸實驗課的教學。以討論方式進行。
。ㄒ唬⿲W生總結發現的現象、解決的問題及發現的規律性的問題。
學生回答的問題一般有:放大的像、縮小的像、等大(不變)的像、看不到實像(放大的虛像)等,靠移動蠟燭、光屏來解決,或移動凸透鏡來觀察……
看到有關的像時,你們所記錄的物距和像距各是多少?
。ǘ┙處煾鶕鍟鴮W生的記錄數據,引深討論。
設問:對所記錄的數據能分析一下嗎?有規律嗎?
學生討論回答:物距和像距及焦距之間有一定的關系。
1.認識像與物等大這個關鍵點。
2.總結:凡是實像都是倒立的,像與物在透鏡的兩側,在光屏上能得到。凡是虛像都是正立的,像與物在透鏡的同側,在光屏上不能得到。
3.凸透鏡成縮小的實像、放大的實像及放大的虛像的條件,有什么關鍵的位置嗎?
學生思考討論后回答:
1.物體通過透鏡能成什么樣的像決定于物體離開凸透鏡的距離。物體離凸透鏡由遠移近時,成的像逐漸變大,像離凸透鏡的距離也變大。
2.物體在二倍焦距以外時,像總是比物體小。物體移到二倍焦距以內時(焦點以外),像就變大到比物體還大,也就是成了放大的實像了。再移近到凸透鏡一倍焦距以內時,像就由實像變成了虛像,發生了質的變化。(用計算機多媒體突破像變大或變小這個難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