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化和液化
收集同學們填在表格的數據,進行分析說明,使同學們較好地了解沸騰的特點,知道了沸騰的條件。
[評估]:讓學生回顧自己的操作,評估探究的各個環節,你認為這些探究還有哪些不足和疏漏的地方,請提出來,最好能說出改進的措施本實驗使用的學生溫度計因為質量問題,以及本地的大氣壓影響使測出水的沸點不是100℃,可結合小數據括號中的“在標準大氣壓下”作簡單說明。
[合作與交流]: 由于有許多探究活動不是一個人能完成的,需要同學們之間的相互配合,促使同學們之間要懂得相互合作,在交流過程不知不覺使同學們之間形成一種默契配合,關系融洽的友好氣氛。
活動3:“紙鍋燒水”,它的實驗現象出乎學生意料,可以很好地說明由于水的蒸發吸熱,使紙的溫度低于著火點,紙鍋也能夠燒開水。
活動4:課文里的“想想做做”,1.把酒精擦在手背上,讓學生手背感覺到“涼”而親身體驗蒸發吸熱的效果。2.用沾了酒精的棉花包在溫度計的玻璃泡,并用扇子扇,讓學生看到溫度的降低而感受到的蒸發吸熱過程,致使液體和它依附的物體溫度下降,有蒸發致冷的效果。
活動5:再一次重復活動,讓學生觀察什么是液化,如何使氣體液化,體會液化的一種途徑──溫度“降到足夠低”的含義,而利用壓縮體積進行液化這種方式學生不熟悉,可以舉液化石油氣的例子,還可以讓學生自己找例子。
活動6:指導學生閱讀“sts電冰箱”的內容,讓學生逐步習慣用所學的知識認識生活,解釋實際問題,利用已有的知識去學習和掌握新的知識,注意科學、技術、社會的關系。
本節教學后感
新的課程目標與《九年義務教學大綱》中的教學目標相比,知識目標有所降低,但能力目標、意識目標有所提高。按《九年義務教學大綱》的要求,舊教材將汽化和液化的內容分為3節課進行:蒸發、觀察水的沸騰、液化,通過三節課的學習,要求學生能準確表達所學到的知識。而新教材則把它們放在一節課,正是遵照新課程標準精神:在義務教育階段,不過分強調學科自身的邏輯體系和知識的嚴密性。只要抓住它們的最明顯的特征,讓學生好理解和記憶,使他們可以更多地專注于探究的過程。
通過以上的活動,學生不僅可以學到科學知識,還可以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了解科學的方法,對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實事求是精神和實踐能力以及創新意識都有很大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