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教學參考 > 初中語文教參 > 八年級下冊語文教參 > 義教語文八下教學用書: 組歌(節選)

義教語文八下教學用書: 組歌(節選)

義教語文八下教學用書: 組歌(節選)

 

課文研討

一、整體感知

1.浪之歌

紀伯倫筆下的自然萬物仿佛都是詩人的一個面影,一個道具,浸染著他的氣息,跳動著他的詩心。在他的文學世界里,一切事物都仿佛匯流、回旋在一個巨大的合唱之中,歌頌著生命、自然、愛情,而生命、自然、愛情,似乎也只是宇宙運行的同一個恢弘的過程的不同表現、不同名稱,為了去印證一個最終的和諧──這樣的思想對我們總有似曾相識的感覺,因為它是純然東方的。

不同于真實世界,在這首散文詩里,海浪被詩人賦予了一個浪漫的花的形象,它首先作為“海岸”的情人出現,在前四節里,鋪陳出的是一個熱戀中的女性形象,在周而復始的潮汐的律動中與愛人難舍難分。接下來,這個女性化的形象融進了更深廣的喻義,它成為一個人間世界的守護者──“夜闌人靜,萬物都在夢鄉里沉睡,惟有我徹夜不眠”,在星空、美人魚、礁石和情人組成的畫面中,它發出永恒的共鳴,“時而歌唱,時而嘆息”,而海浪的歌唱也就是海浪的嘆息。

也因此,我們方可領悟到詩中海浪的愛情的內涵,那不僅僅是對海岸的愛情,是更廣闊的對世間萬物所懷的滿腹的愛情,這博大的愛情閃耀著母性的光輝──“愛情的真諦就是清醒”,因為愛著這世界,所以哪怕“徹夜不眠讓我形容憔悴”,也要守護著這個世界,它的和諧,它的美。

在這里,我們恰恰看到了詩人自己的形象,詩人正應是這世間種種美好價值的守護者,正如詩的末尾所寫:“這就是我的生活;這就是我終生的工作”,在這里,海浪的形象已經幻化為詩人自己的堅定的聲音。

詩人的故國地處地中海的東端,這也許是海洋的意象在他的散文詩里如此親切的原由。那在萬籟俱寂的深夜里獨自往復拍打著岸邊,歌唱復如嘆息的大海的夢幻般的圖景,一定是這首散文詩詩思的緣起,而這,是僅僅在地圖上遙想大海,而未曾在海邊久久流連的人所不能寫出的。

2.雨之歌

紀伯倫常被稱作哲理詩人,但他的散文詩的內涵常常多于一般的哲理詩,就這首《雨之歌》而言,和哲理詩相同的是,它主要采用的也是擬人化的手法,但是它并不以得出某種哲理、教諭為目標,它最終形成的是一個具有豐富感性內容的,難以被化約為簡單的道理的形象。

在這首散文詩的絕大部分,雨的形象是一個奉獻者和使者的形象,它滋潤萬物,同時也把距離遙遠的事物聯結起來(“傳情的信使”)。值得注意的是在詩中對擬人手法的靈活的多方面運用:一方面是對雨的擬人化處理,從第三節“我哭”開始,由此引起了一系列相關意象──花草,云彩和田野等等──相應加以擬人化,一方面雨的形象也時時在變化,或擬人的角度不同,或者由擬人很微妙地轉換為擬物,例如第六節“我從湖中升起,借著以太的翅膀翱翔、行進”,似乎又獲得了一只鳥的形象,此外,除了自然界的具體的物象之外,一些抽象的事物也常常被擬人化,如第二節“清晨的女兒”中的清晨,以及第五節“不動聲色的死神的懷抱”中的死亡,可以說是運用于無形。

文中的空間感依然是寬廣浩大的,天上地下,雷電云霓,山河湖海,無所不至,但由于擬人手段的廣泛運用,使文中的世界成為一個“人之境”。不過,直到第七節“窗戶上的玻璃”和“敏感的心扉”出現,才真正引出了人的世界。

原來,萬物有靈,只是因為人的存在,或者更準確地說,是因為有靈性的人的存在,有了他們的凝視,萬物才顯出人間的情態,有了他們的聆聽,雨點的敲擊才構成一種樂曲。

也是因為人的存在,雨才獲得了一種新的使者的身份──在潺潺的雨水中,我們敏感的心靈常常被引領著去觸及那些平日常常離我們很遙遠的記憶、夢想,一個深邃的精神的世界。

在自然界中,雨水意味著一個循環,正如愛情在人類世界中意味著一個循環,它滋潤生命,傳遞著生命的能量,使之生生不息。紀伯倫散文詩中的世界總處在運動之中,嘆息、淚水和微笑只是人類世界運動過程的諸面,而自然,乃是人類世界的一面運動著的鏡子。

二、問題研究

1.“嗚呼!徹夜不眠使我形容憔悴。縱使我滿腹愛情,而愛情的真諦就是清醒。”這里的連接詞使用好像不合常規?

確實如此。這也正是散文詩不同于抒情散文的地方。這里用“然而”或“但是”來替換“縱使”,在語義上更明白一些,語法上也較合規范。不過,“縱使”,至少在漢語里,有鮮明的強調意味,用在這里,使文意為之一緊,因而在效果上不僅獲得了某種轉折的味道,而且使這段話在語義層次上變得更為豐富和有氣勢。和詩的結尾連在一起,凸顯出詩人一種類似于我們所熟悉的“雖九死其猶未悔”的形象。

2.“塵世人生也是如此:開始于盛氣凌人的物質的鐵蹄之下,終結在不動聲色的死神的懷抱。”這句話如何理解?

“開始于盛氣凌人的物質的鐵蹄之下”一句比較含混,不知道是否與翻譯有關,但基本不影響全篇的理解。和其他大多數篇目不同,這兩篇是翻譯的外國文學作品,同時又是詩歌,因此我們所讀到的已經不再是原著,而是經由母語作為中介的譯作,在語義上可能會有所影響,同時,我們從中所感受到的文字之美相當大程度上也是由我們的母語所構成,而與原作的面貌有所不同,這是在教學時也需要注意的一點。比如兩首散文詩(的譯文)中出現大量成語和雙聲疊韻詞及少量文言詞,除了課后“讀一讀,寫一寫”中所列之外,還有類如“碧海丹霞”“長吁短嘆”“紋絲不動”“夜闌人靜”“嗚呼”“千山萬壑”“鳴鑼開道”“不動聲色”“青枝綠葉”“酷肖”等等,都是為了在翻譯中取得與原作大致對等的詩意效果而采用的,需要有所體察。

練習說明

一、朗讀課文,注意讀出感情和節奏。討論一下,這兩首詩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設題意圖是鍛煉學生的朗讀能力以及理解文章深層內涵的能力。

節奏,主要是就兩首詩詩意推進的肌理和層次而言的,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到漢語譯者的匠心所在。兩首詩在翻譯過來時都著意安排了相當明顯的韻腳,同時,又有很多的換韻和交韻以使得詩在聲音層面不顯得單調。在指導朗讀前,可以讓學生先將詩中的韻腳一一找出來,作為一個練習。比如,在第一首詩中,第一節:“人”、“近”(鄰韻)、“分”;換韻為“里”“體”;第二節:換韻為“晨”“盟”“中”“吟”“吻”(與第一節同,大多為鄰韻);第三節:換韻為“拗”“躁”;又換韻為“心”(與前兩節相同,鄰韻);第四節:換韻為“他”“下”,等等。由此使學生在朗讀時掌握朗讀的要點之一,并加深對兩首詩的體會。

在討論作品中所體現的思想感情時,要設法使學生能把握住兩首詩中各自呈現的總體形象,在這個基礎上如果能使學生進一步分析出詩中語義遞進伸展的層次則更好(均可參見整體感知部分)。

二、在這兩首散文詩中,作者分別采用第一人稱,借助豐富的想像,藝術地描繪了“浪”和“雨”的生活,表現出對人生的思考。你不妨模仿這種寫法寫一首散文詩。

設題意圖是初步培養學生創造性感受與表達的能力。

引導學生注意兩首詩中多樣化的擬人手法以及其他修辭手段,使學生更深地體會它們的藝術魅力及其構成,并獲得一些初步的文學想像的技巧鍛煉。

教學建議

一、朗讀和細讀相結合。

通過朗讀使學生對兩首散文詩形成初步的印象,對它們在辭色和聲音上的美有一個感性的體會,用更細致的引導性的逐段分析和讀解引發他們對文意中更細微的內涵的理解,激發他們自己自覺擴展閱讀的興趣。可以把《組歌》其他幾首找來作為學生的課外閱讀,嘗試使他們通過自己的閱讀實踐,加深對全文的印象和理解,同時對散文詩的特征有一個大致的了解。

二、篇章語義分析和自然常識講解相結合。

在這兩首散文詩中,作者的想像大多數時候是緊貼著海浪和雨水的自然物理特征來展開的,如第一首中第二、四節寫到潮汐,第二首第六節中寫到降雨過程的形成,等等,因此既合人之情,也入物之理,不妨把這兩點結合起來,以增強學生理解和接受的興趣。

三、鍛煉學生自由想像的能力。

通過對擬人手法的講解,使學生產生興趣和動手模仿的愿望,人在這個階段的想像力是最為發達的,如果想像力能得到適當的鍛煉,對于學生的理解力、表達能力和觀察力都有莫大的益處,也有益于他們形成對更廣泛的知識領域的興趣。

四、引導學生熱愛自然,敬畏生命。

使他們獲得一雙有靈性的眼,一顆有靈性的心。

有關資料

一、散文詩和紀伯倫(綠原)

近年來我國盛行散文詩的寫作和出版,說明了審美趣味和鑒賞力向簡潔、淡雅、凝練的語境轉移。當然先是變化了的生活方式提出了這個要求,同時外來的啟發和相應的借鑒也不可忽視。其實,各國歷代散文詩的寫作者是很多的,多得在風格上從來沒有統一過。我們所熟知的屠格涅夫和波德萊爾,他們二位就把自己的某些作品確切地標明為“散文詩”;還有一位更熟知的泰戈爾,雖沒有自稱為“散文詩”作者,他的《飛鳥集》《吉檀迦利》等名作已從二三十年代起影響過我國不少作家。但是,世界上還有一位散文詩名家,不論從質或量來說,均堪與以上諸位比肩,他就是阿拉伯世界的紀伯倫。

所謂“散文詩”,顧名思義,是具有散文抒情特征的詩。這就是說,它首先必須是詩,其次在抒情手法上相當隨和地接近散文。它不同于格律詩或自由詩,不僅在于消極方面它不分行,更在于積極方面它具有一般分行詩所缺少的散文美,如內在的韻律,寬廣的抒情層面,以及在一定程度上不排除邏輯思維;它不同于詩意的散文,則在于體裁的短小和詩質的致密,或者不如說,詩意的散文歸根到底是散文,而散文詩實際上就是一種形式特別的詩。至于作者之間,他們則以各自作品內容的獨一無二性而互相區別:屠格涅夫和波德萊爾在散文詩寫作上的內容和風格之不同,恰如二位的國籍和姓名;而他們之于泰戈爾,其不同程度更如歐洲之于亞洲。正是這個緣故,紀伯倫就是紀伯倫,盡管他和以上諸位都寫過散文詩。

紀伯倫以《舊約》式的簡練文筆和宗教式的虔誠情緒,通過瘋人、詩人、哲學家、先知、前驅、流浪漢、人子耶穌之口,歌頌了生命、自然、天真、純潔、美和愛,表達了對和諧完美的向往、對丑惡黑暗的憎惡,通過詩情畫意顯示了對人生各個方面如性愛、婚姻、子女、友誼、社會、時間、死亡等等的透視和徹悟,使讀者所得遠不止于一般的審美愉悅。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了一卷本《紀伯倫文選》,包括作者各個時期的代表作,如《淚與笑》《瘋人》《先知》《先驅者》《沙與沫》等;今年1月份出版的五卷本《紀伯倫全集》,除以上所選外,還增加了過去未曾譯介過的名篇如《叛逆的靈魂》《被折斷的翅膀》《珍趣集》《人子耶穌》《先知園》等,并且還收有他創作的插圖和繪畫作品百余幅。這兩部紀伯倫文集的出版,對于沒有讀過他的任何作品的讀者,無異為他們打開一座寶庫的大門;而對于已經進入這座寶庫大門的讀者,則無異為他們準備了一幅便于登堂入室的導游圖,或者一份聚珍目錄。至于我國散文詩的寫作者,相信他們對于散文詩的寫什么和怎么寫,至少會有與過去所見不大一樣的領略。

據新版《不列顛百科全書》,紀伯倫是“黎巴嫩裔美國哲理散文家、小說家、神秘主義詩人、藝術家”。為什么這樣說他呢,他不是屬于阿拉伯世界的么?原來紀伯倫(全名為紀伯倫·哈利勒·紀伯倫)雖然出生于黎巴嫩,具有阿拉伯血統,但一生大部分時間生活在美國。1883年他生于黎巴嫩北部貝什里一個基督教牧民家庭,當時為土耳其奧斯曼帝國所統治;12歲(1895)隨母親去美國波士頓謀生;15歲(1898)他被送回故國,進貝魯特希克瑪學院學習阿拉伯古典文學,同時進修繪畫藝術已露才華;18歲(1901)因思想激進、創辦呼吁民間疾苦、被認為帶有叛逆性的刊物《真理》而被驅逐出境,重新返回美國家中。后不幸家中遭遇變故,母親、長兄和小妹相繼亡故,只得帶著大妹以寫作和繪畫為生,這時認識一位終生資助者M·E·哈斯克爾先生,后者為他謀得赴巴黎深造造型藝術的獎學金;1908年師從大藝術家羅丹學習雕塑,由于在詩歌和藝術兩方面的成就,被羅丹戲稱為“二十世紀的威廉·布萊克”(因為后者也是一位詩人兼銅版雕刻家),這個評語日后經常為出版界作為廣告采用;1910年重返波士頓,1912年移居紐約,與其他阿拉伯作家組織“筆會”,直至1931年(48歲)逝世。由此可見,紀伯倫在故國黎巴嫩,前后只待過15年,在法國2年,在美國生活了共31年,這就是《不列顛百科全書》所以那樣稱呼他的緣故。須知當年,由于民族、宗教等原因而移居美國的阿拉伯作家很多,紀伯倫不過是其中之一。他們在創作生活中致力于將東方文化和西方文化融為一體,為世界讀者作出了重大的貢獻。紀伯倫在中國是他們中間最知名的一位,看來不是由于他的繪畫,也不是由于小說,而是他的天籟自鳴的散文詩。

(選自2000年8月23日《中華讀書報》)

二、黎巴嫩文壇驕子紀伯倫(伊宏)

黎巴嫩文壇驕子紀伯倫(1883—1931),作為哲理詩人和杰出畫家,和泰戈爾一樣是近代東方文學走向世界的先驅。同時,他又是阿拉伯現代小說和藝術散文的主要奠基人,20世紀阿拉伯新文學道路的開拓者之一。上世紀20年代初,以紀伯倫為中堅和代表形成的阿拉伯第一個文學流派“敘美派”(即“阿拉伯僑民文學”)曾聞名全球。

在短暫而輝煌的生命之旅中,紀伯倫飽經顛沛流離、痛失親人、愛情波折、債務纏身與疾病煎熬之苦。他出生在黎巴嫩北部山區的一個農家。故鄉的奇兀群山與秀美風光賦予他藝術的靈感。12歲時,因不堪忍受奧斯曼帝國的殘暴統治,他隨母親去美國,在波士頓唐人街過著清貧的生活。1898年,15歲的紀伯倫只身返回祖國學習民族歷史文化,了解阿拉伯社會。1902年返美后僅一年多的時間,病魔先后奪去了他母親等三位親人。他以寫文賣畫為生,與為人剪裁縫衣的妹妹一起掙扎在金元帝國的底層。1908年,他有幸得到友人的資助赴巴黎學畫,并得到羅丹等藝術大師的親授與指點。1911年他再次返美后長期客居紐約,從事文學與繪畫創作,并領導阿拉伯僑民文化潮流。當他感到死神將臨,決心讓自己的生命之火燃燒得更加光耀,遂不顧病痛,終日伏案,直到48歲英年早逝。

紀伯倫是位熱愛祖國、熱愛全人類的藝術家。在生命的最后歲月,他寫下了傳遍阿拉伯世界的詩篇《朦朧中的祖國》,他謳歌畢生苦戀的祖國:“您在我們的靈魂中──是火,是光;您在我的胸膛里──是我悸動的心臟。”愛與美是紀伯倫作品的主旋律。他曾說:“整個地球都是我的祖國,全部人類都是我的鄉親。”他反對愚昧和陳腐,他熱愛自由,崇尚正義,敢于向暴虐的權力、虛偽的圣徒宣戰;他不怕被罵作“瘋人”,呼吁埋葬一切不隨時代前進的“活尸”;他反對無病呻吟,夸夸其談;主張以“血”寫出人民的心聲。

文學與繪畫是紀伯倫藝術生命的雙翼。紀伯倫的前期創作以小說為主,后期創作則以散文詩為主。此外還有詩歌、詩劇、文學評論、書信等。《先知》是紀伯倫步入世界文壇的頂峰之作,曾被譯成二十多種文字在世界各地出版。

紀伯倫的畫風和詩風一樣,都受英國詩人威廉·布萊克(1757—1827)的影響,所以,文壇稱他為“20世紀的布萊克”。1908~1910年在巴黎藝術學院學習繪畫藝術期間,羅丹曾肯定而自信地評價紀伯倫:“這個阿拉伯青年將成為偉大的藝術家。”紀伯倫的繪畫具有濃重的浪漫主義和象征主義色彩,在阿拉伯畫壇占有獨特的地位。他畢生創作了約七百幅繪畫精品,其中的大部分被美國藝術館和黎巴嫩紀伯倫紀念館收藏。

在東方文學史上,紀伯倫的藝術風格獨樹一幟。他的作品既有理性思考的嚴肅與冷峻,又有詠嘆調式的浪漫與抒情。他善于在平易中發掘雋永,在美妙的比喻中啟示深刻的哲理。另一方面,紀伯倫風格還見諸他極有個性的語言。他是一個能用阿拉伯文和英文寫作的雙語作家,而且每種語言都運用得清麗流暢,其作品的語言風格征服了一代又一代的東西方讀者。美國人曾稱譽紀伯倫“像從東方吹來橫掃西方的風暴”,而他帶有強烈東方意識的作品被視為“東方贈給西方的最好禮物”。

早在1923年,紀伯倫的五篇散文詩就先由茅盾先生介紹到中國。1931年冰心先生翻譯了《先知》,為中國讀者進一步了解紀伯倫開闊了文學的窗扉。近十多年來,我國又陸續出版了一些紀伯倫作品。這位黎巴嫩文壇驕子在中國有了越來越多的知音。

(選自1993年11月12日《人民日報》)

三、熾熱的戀情擬人的杰作──《浪之歌》賞析(徐志超)

這是一篇借物抒懷之作,也是紀伯倫著名散文詩篇之一。

讀完《浪之歌》,透過浪花、海岸這些形象,我們不禁想起了詩人自己,想起他對祖國熾熱而苦苦的戀情。熟悉詩人的人都知道,他的祖國──處于封建主義、殖民主義統治下的黎巴嫩──給予他的并不是很多。遠在他少年時代,為了生存,他同家人不得不背井離鄉,不遠萬里來到美國求生。后來,立志報國的詩人,又被“莫須有”地遭到放逐。在自己的國土上,連立足之地也沒有,不得不長期旅居異國,身老他鄉。然而,這種因貧窮和統治階級的罪惡而造成的與故土的別離,不僅沒有淡化他對祖國的思戀,冷卻他熾熱的赤子深情。相反,他愛之更深,思之也更切,他除將海外流離的阿拉伯作家組織起來,共同為祖國獨立和自由民主而抗爭呼號,還常常在自己的詩作里,對祖國寄寓深厚的戀情。《浪之歌》便是這類詩歌的代表作。他借助海浪與海岸這對熱戀形象,曲折表達了他對祖國忠貞不渝的情感和火熱的衷腸。

詩中的海浪形象是極為感人的。她對情侶海岸一往情深,愛的熱烈,愛的深沉。黎明,她信誓旦旦地在情人耳畔許下忠誠的誓愿;傍晚,她又為愛情唱著祈禱的詩篇。潮漲時,她熱情洋溢,緊緊與情人擁抱;潮退了,她難舍難分,依戀地撲倒在情侶的腳下。面對她這誠摯熾烈的情愛,海岸是異常感激的,他親吻她,還容忍了她的“任性”。但與海岸連在一起的“山崖”,卻不同情她,理解她,不管她如何向他獻媚,微笑,傾吐心聲,始終裝聾作啞,置之不理。他這種態度,使海浪感到傷感,苦惱。寂靜的夜晚,大地萬物都在睡神懷抱中沉沉酣睡,唯有她輾轉反側,難以安眠。然而,她的戀情并沒有因此而減退,也沒有因此而動搖對愛情的信念,決心只要“一息尚存”,就要“這樣消磨歲月”。顯示出無限的忠誠。海浪對愛情的這種態度,也正是詩人對祖國深厚情愛的反映。

海浪除具有人的特點、能借以很好地表達詩人的情感之外,還具有浪的特點。如她的“任性”,總不能平靜的心胸,晨昏的情感的變化,潮水漲落時不一的舉動等等。都符合海浪的特性。由此也說明,這一擬人形象是塑造得很成功的,顯示了詩人杰出的藝術才能。

(選自《中外散文詩名篇大觀》,百花文藝出版社1996年版)



※版權歸本站或作者所有,僅供大家學習欣賞,任何人不得私自轉載!※

義教語文八下教學用書: 組歌(節選) 相關內容:
  • 二冊語文期末(通用3篇)

    (60分鐘)闖關者:星級指數:qīshù一個學期又結束了,我想你們jīnɡlínɡ一定有很多收獲吧!我是語文小精靈,jiùyóudài是你的合作伙伴。...

  • 語文上學期教案(通用9篇)

    教學目標1、認識14個生字和一個部首,會寫8個生字。2、了解標點符號的用法,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3、分角色朗讀課文,注意把握角色感情。4、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體會個人與集體的關系。教學重點認識14個生字和一個部首,會寫8個生字。...

  • 語文《橋》教案(精選12篇)

    學習目標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悟老支書在危難面前所表現出來的無私無畏、舍己救人的高尚品質和人格魅力。2.積累課文特色語言,了解課文布局謀篇、人物刻畫、環境描寫等方面的表達特點。...

  • 《語文園地五》教學設計集合(精選12篇)

    語文園地五課型精講課時2課時課時教學目標(三維)1、通過“日積月累”中“讀讀認認”,認識10個字。2、 對學生進行字詞的綜合訓練,引導學生積累詞語。...

  • 語文荷花的教學反思合集(通用2篇)

    課件展示池塘里的荷花,讓學生初步感受滿池的荷花千姿百態,生機蓬勃,在碧綠的大圓盤之間冒出來的形態之美。師:請同學們用自己的話談談欣賞荷花后的感受。生:我看到荷花,真想自己變成一只蝴蝶飛到荷花池中。...

  • 語文《燕子》教學反思范文(精選12篇)

    課文描寫了燕子活潑可愛的樣子和它在爛漫無比的春天從南方趕來,在天空中、湖面上飛行,在電線上休息的情景。本文語言清新明快,描寫準確生動。...

  • 《語文園地八》教學雜談(通用12篇)

    【四川省瀘州市古藺縣藺陽中學方靜】 〖淺談口語交際·課外延伸,豐富口語交際內容〗“口語交際”是九年義務教育語文新課程的重要內容,在《語文課程標準》中有著明確規定。...

  • 語文教案范文合集(通用17篇)

    教學目標設計1、會認8個生字,會寫9個字。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3、認識泉水“多、清、甜、美”的特點,體會泉水一路奉獻的精神和奉獻的幸福感。教學方法設計1 觀察想象,口頭交流,認真傾聽別人的交流。...

  • 精選語文教案匯編(精選17篇)

    教學目標:1、運用不同的音樂實踐參與活動,體驗歌曲的風格與形式,表現少年活潑、歡樂情緒。2、在歌唱實踐中掌握下滑音的唱法。3、在歌唱實踐中不斷激發學生情感,培養積極向上勇于拼搏的高尚品質。...

  • 跳水語文教案范文(精選2篇)

    教學目的1.能體會課文情感的變化,有感情地朗讀課文。2.能說出讀后的感想,學習船長遇事沉著冷靜,機智果斷的品質。教學難點:1.啟發學生從不同角度去談自己讀后的感想和體會。2.感受課文的特殊寫法。...

  • 語文教師教學工作期末反思(精選3篇)

    xx學年第二學期幼兒教師教學工作計劃本學期我要不斷學習新的知識,多看一些專業書籍,來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讓每一個今天都要比昨天好。小班孩子們經過大半年的培養已經經養成了良好的行為習慣,衛生習慣以及禮貌待人的好習慣。...

  • 語文第三冊教案(通用12篇)

    教學目標: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2、初步理解詩的意境及蘊涵的哲理。教學重點:理解詩意。教學準備:古詩教學過程:一、師生互動預習指導:1、朗讀古詩《登鸛雀樓》2、借助圖理解詩意導入明標。...

  • 二下語文《恐龍的滅絕》第二課時教學設計(精選12篇)

    一、復習生詞,回顧內容。1、開火車認讀生字、詞語。2、默讀課文,說說主要講了什么內容。二、小組合作,研讀感悟。1、各小組選擇感興趣的幾種關于恐龍滅絕的說法(第2~4自然段),進行研究性學習,老師巡視指導。...

  • 語文綜合教學設計合集(精選8篇)

    活動背景:綠色是生命的顏色,也是希望的顏色,如何關愛環境、關愛地球、關愛生命,以成為全社會必須面對和需要解決的問題。解決這一問題的方法有很多,其中之一就是從娃娃抓起,讓他們從小樹立環保意識,用自己的雙手創造一個美好的未來...

  • 精選語文教案集合(精選15篇)

    教學目標學會正確修改自己的作文。教學重難點通過習作訓練,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教學過程修改習作一、自讀習作,初步修改1、請學生大聲朗讀自己的習作,發現問題,進行修改。2、讀別人習作,幫助同學修改。...

  • 八年級下冊語文教參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中国xxxx自慰xxxx | 999久久精品| 免费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伊人网站在线 | 97国产人成视频播放 | 一级二级黄色大片 | 三年片免费观看影视大全视频 | 国产高潮a片羞羞视频涩涩 不用播放器的av网站 | 亚洲美女一二三区 | 成人影片免费 | 中文字幕AV伊人AV无码AV狼人 | 欧美在线高清 | 亚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 | 日日夜夜尻 | 精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夜夜嗨 | 国产精品久久中文字幕 | a级毛片免费观看在线播放 四川xxxxxlmedjyf本电 | 亚洲国产欧美一区二区潘金莲 | 国产精品无码无卡在线观看久 | 特一级黄色 | 暖暖视频日韩欧美在线观看 | 正在播放淫亚洲 | 最新国产一区 | 大美女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91精品国产91久久久 | 国产亚洲日韩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国产成人午夜av影院宅 | 精品中文视频 | 男人和女人日b视频 | 一级片在线免费播放 | 日本www在线观看 | 一区二区视频观看 | 久久视精品 | 麻豆av网站 | 野狼第一精品社区 | 成人精品av一区二区三区网站 | 亚洲男同GV在线观看 | 欧美日本国产在线a观 | 成人黄色小说网站 | 老司机午夜免费精品视频 | 蜜桃av噜噜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