蘄州鎮中2006年秋人教版八年級上冊期中考試語文試卷
眼前是幾根埋在水里的枯木樁子,日久天長,也許人們忘記這是為什么埋的了。這里的水卻是鏡子一樣平,藍天一般清,拉長的水草在水底輕輕地浮動。鬼子們追上來,看看就扒上了船。老頭子又是一篙,卜船旋風一樣繞著鬼子們轉,蓮蓬的清香,在他們的鼻子尖上掃過。鬼子們像是玩著捉迷藏,亂轉著身子,抓上抓下。
一個鬼子尖叫了一聲,就蹲到水里去。他被什么東西狠狠咬了一口,是一只鋒利的鉤子穿透了他的大腿。別的鬼子吃驚地往四下里一散,每個人的腿肚子也就掛上了鉤。他們掙扎著,想擺脫那毒蛇一樣的鉤子。那替女孩子報仇的鉤子卻全找到腿上來,有的兩個,有的三個。鬼子們痛得鬼叫,可是再也不敢動彈了。
老頭子把船一撐來到他們的身邊,舉起篙來砸著鬼子們的腦袋,像敲打頑固的老玉米一樣。
他狠狠地敲打,向著葦塘望了一眼。在那里,鮮嫩的蘆花,一片展開的紫色的絲絨,正在迎風飄撒。(孫犁《蘆花蕩》)
12、用一句話概括上文的故事情節。(2分)
13、“張皇失措”的本義是什么?老頭子為什么張皇失措?(3分)
14、文段交代在水里的枯木樁子有什么用意?(2分)
15、這幾段文字寫老頭子主要運用了哪些描寫方法?突出了老頭子的什么性格?(3分)
16、“那替女孩子報仇的鉤子卻全找到腿上來”中加點詞“找”用得妙,為什么?(2分)
17、“鮮嫩的蘆花;一片展開的紫色的絲絨,正在迎風飄撒”屬于什么描寫?有什么作用?(2分)
(三)課外閱讀(16分)
(1) (10分)
①兩個鄉下人,外出打工。一個去上海,一個去北京。可是在候車廳等車時,都又改變了主意, 因為鄰座的人議論說,上海人精明。外地人問路都收費;北京人質樸,見吃不上飯的人,不僅給饅頭,還送舊衣服。
②去上海的人想,還是北京好,掙不到錢也餓不死,幸虧車還沒到,不然真掉進了火坑。
③去北京的人想,還是上海好,給人帶路都能掙錢,還有什么不能掙錢的?我幸虧還沒上車,不然真失去一次致富的機會。
④于是他們在退票處相遇了。原來要去北京的得到了上海的票,去上海的得到了北京的票。
⑤去北京的人發現,北京果然好。他初到北京的一個月,什么都沒干,竟然沒有餓著。不僅銀行大廳里的太空水可以白喝,而且大商場里歡迎品嘗的點心也可以白吃。
⑥去上海的人發現,上海果然是一個可以發財的城市。干什么都可以賺錢。帶路可以賺錢,看廁所可以賺錢,弄盆涼水讓人洗臉可以賺錢。只要想點辦法,再花點力氣都可以賺錢。
⑦憑著鄉下人對泥土的感情和認識,第二天,他在建筑工地裝了十包含有沙子和樹葉的土,以“花盆土”的名義,向不見泥土而又愛花的上海人兜售。 當天他在城郊間往返六次,凈賺了五元錢。一年后,憑“花盆土”他竟然在大上海擁有了一間小小的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