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分課優化測控
參考答案:一、1.yǔ yì zuò zuàn2.箱 糊 締 侮3.教誨 侮辱 懺悔 荒僻 逃避 墻壁 捎東西 樹梢 稍稍4.作者的善良是對弱者的同情,老王的善良表現在對他人的幫助。5.提示:敘述時注意人物的語言。二、(一)6.有一天 “我”家門口 “我”和老王 老王為“我”送來香油和雞蛋7.呆滯笨拙 把一物體嵌入另一物體內8.不能。用“鑲嵌”可以看出老王的身體已經很虛弱了,而用“站立”給人的印象,認為老王的身體較好。9.不能換。“強笑”說明笑的不自然,體現出“我”對病危中的老王的同情。10.因為老王身體瘦的讓“我”害怕,他的病態使人害怕。(二)11.b12.為了表明“乞丐”已是沒有勞動能力的老人了 表明女乞年紀還不太大,如果眼睛未瞎,還應該能夠*自己的勞動維持生活。13.物質上的施舍 精神上給予(真誠和友愛) 悲哀(或欺騙) 那位婦人重新尋回自我,做個真誠的人14.自己輕信表面現象,未看到實質 他被人當成騙人的幌子 她本有*勞動為生的條件卻甘心做乞丐,騙取別人的同情或施舍15.人和人之間應該真誠相待。(三)16.施以愛心,不圖回報17.“滿滿一大杯牛奶”使得處在困境中的男孩看到生活中存在著愛心,重新燃起希望,振作起來,繼續拼搏奮斗。18.可以從精神品德方面,只要言之有理即可。19.“給了他滿滿一大杯牛奶”——“送過滿滿一大杯牛奶”“施以愛心,不圖回報”——“回報這位‘施以愛心,不圖回報’的姑娘”使文章前后呼應,上下連貫,線索清晰,結構完整,中心突出等等。20.感恩戴德。三、21.(略) 信 客一、積累與運用1.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唏噓( )( ) 詰問( ) 伎倆( )( )2.下列每組詞語都有錯別字,指出后并加以改正。a.克扣 接濟 噩耗 低媚順眼( )b.唏噓 希罕 呵斥 風塵苦旅( )c.詰問 伎倆 顛沛 窮愁了倒( )d.焦灼 吊唁 雞零狗粹 長途跋涉( )3.請結合上下文解釋詞語。闖碼頭: 吊唁: 窮愁潦倒:4.請你談談對“信客”一詞應當怎樣理解。 二、閱讀閱讀下列文段,回答文后的問題。(一)只要信客一回村,他家里總是人頭濟濟。多數都不是來收發信、物的,只是來看個熱鬧,看看各家的出門人出息如何,帶來了什么稀罕物品。農民的眼光里,有羨慕,有嫉妒;比較得多了,也有輕蔑,有嘲笑。這些眼神,是中國農村對自己的冒險家們的打分。這些眼神,是千年故土對城市的探詢。終于有婦女來給信客說悄悄話:“關照他,往后帶東西幾次并一次,不要雞零狗碎的。”“你給他說說,那些貨色不能在上海存存?我一個女人家,來強盜來賊怎么辦……”信客沉穩地點點頭,他看得太多,對這一切全能理解。都市里的升沉榮辱,震顫著長期遲鈍的農村神經系統,他是最敏感的神經末梢。闖蕩都市的某個謀生者突然得了一場急病死了,這樣的事在那樣的年月經常發生。信客在都市同鄉那里聽到這個消息,就會匆匆趕去,代表家屬鄉親料理后事、收拾遺物。回到鄉間,他就夾上一把黑傘,傘柄朝前,朝死者家里走去。鄉間報死訊的人都以倒夾黑傘為標記,鄉人一看就知道,又有一個人客死他鄉。來到死者家里,信客滿臉戚容,用一路上想了很久的委婉語氣把噩耗通報。可憐的家屬會號啕大哭,會猝然昏厥,他都不能離開,幫著安慰張羅。更會有一些農婦聽了死訊一時性起,咬牙切齒地憎恨城市,憎恨外出,連帶也憎恨信客,把他當做了死神冤鬼,大聲呵斥,他也只能低眉順眼、連聲諾諾。下午,他又要把死者遺物送去,這件事情更有危難。農村婦女會把這堆簡陋的遺物當做丈夫生命的代價,幾乎沒有一個相信只有這一點點。紅紅的眼圈里射出疑惑的利劍,信客渾身不自在,真像做錯了什么事一般。他只好柔聲地匯報在上海處置后事的情況,農村婦女完全不知道上海社會,提出的詰問每每使他無從回答。直到他流了幾身汗,賠了許多罪,才滿臉晦氣地走出死者的家。他能不干這檔子事嗎?不能。說什么我也是同鄉,能不盡一點鄉情鄉誼?老信客說過,這鄉間不能沒有信客。做信客的,就得挑著一副生死禍福的重擔,來回奔忙。四鄉的外出謀生者,都把自己的血汗和眼淚,堆在他的肩上。5.人們喜歡齊集信客家中,這一現象說明了什么? 6.你怎樣理解那些婦女對信客說“悄悄話”? 7.你怎樣理解信客就是他們“最敏感的神經末梢”? 8.選文中重點寫了信客的什么事跡?為什么這樣安排? 9.信客只管通報消息就行了,為何還要一路上很久地考慮如何措辭? 10.指出選文中畫“ ”線的語句所使用的修辭手法。反映了信客的什么品質? 11.你認為信客具有怎樣的品格和精神? (二)擺渡老人①讀中學時,學校設在鄰村,與我們村有一條河隔著,便認識了那擺渡老人。②當時,那老人一直是我們取樂的對象。每到放學,肚子餓得直叫的我們便一窩蜂向渡口跑去,擠在那兒。渡船只要一近岸,大家便爭先恐后地向船上躍去。雖然老人很有經驗,未到岸邊便做好回撐的準備,但超載和落水的事仍然時有發生。超載時,船上的,岸上的,都望著老人手忙腳亂的樣子大笑。夏天下雨時,大家總是把傘迎著風,看著渡船被吹淌到到渡口好遠的地方,老人一番折騰,將船撐到渡口,我們便哄笑著上了岸。③最有意思的要數冬天(當時我是這樣認為的)。冬天很冷,河面結了一層厚厚的冰。每天早晨,當我們趕到渡口時,總看見老人在那邊晃著船,好長時間,才把船晃過來。望著老人跳舞似的笨拙姿勢,我們總是哄笑,一直到船*岸。我們往往因此耽誤了早讀,但我們都挺愿意。于是就希望天再冷些,便可遲點起來,反正去早了也過不了河。我們都為找到一個偷懶的理由而感到高興。當時的我們,是“心憂讀書愿天寒”。④那一天特別冷,我因有事起了個早。吃過早飯后,便不緊不慢地向學校走去。到渡口時我驚奇地發現,那老人不是我預料的那樣正在“跳舞”,卻已經到了這邊。我和他攀談起來。我問他:“你今天怎么這么早?”老人咳嗽了一聲,緩緩地說:“許是人老了,早上總起不來,昨天聽學校說耽誤了學生上早讀,今天我就起了早。誰知等了好長時間,才來了你一個人。”說完,便送我過河。⑤船到河心,老人忽然回頭對我說道:“你們小孩子可要好好讀書啊。”那雙眼中竟滿含著期待和愛意。我心中一震,看著老人瘦弱的身體,沾滿冰碴的白胡子,一雙手凍得發紫,猛地問道:“你干啥要吃這份苦呢?”好久,老人長嘆一聲說道:“干啥?哎,以前我也有一個可愛的兒子,他曾吵著要上學,但終究沒上成。后來他得病去了,我一直感到對不起他,我在這兒擺渡,接送你們上學,心里好受些。”談話間,船已到岸。待我上岸后,老人又把船向河那邊撐去。看著老人的背影,我不再感到笨拙可笑,鼻子有些酸酸的。⑥那天,我把老人的故事講給同學們聽了。以后,我們上船再也沒有起哄。于是老人飽經風霜的臉上出現了笑容。⑦再后來,兩岸之間架起了一座橋。最后一次過河時,老人對我們說:“以后不再送你們過河了,你們要記住,好好讀書。”⑧“好好讀書”,這句話一直留在我記憶中。⑨真想再見見擺渡老人。12.本文具體描述了擺渡老人接送“我們”過河上學的辛勞。先寫老人因“我們”的 而手忙腳亂,一番折騰;再寫因 ,老人好不容易“才把船晃過來”;最后寫老人不顧自己 ,特地起大早送“我們”過河上學。13.第⑤段中擺渡老人說“我在這兒擺渡,接送你們上學,心里好受些。”請你用自己的語言簡要說說為什么老人覺得這樣做“心里好受些”。 14.第⑤段中加點的語句表現了“我”當時 和 的心情。15.原先,擺渡老人在孩子們的眼里是個 的形象;后來,擺渡老人在孩子們的心中卻是一個 的形象。16.“擺渡老人”中的“擺渡”可以理解為老人對“我們”生活、思想上的幫助。其實生活中還有許多這樣的“擺渡者”,請你展開聯想,按照下面的示例仿寫三個句子。示例:(1)作家把讀者擺渡到精神的彼岸。(2)“希望工程”把貧窮的孩子擺渡到求知的校園。仿句:(1)(2)(3)三、寫作17.處處為他人著想的人到處都有,你是否發現了?請把他們的事跡寫下來。題目自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