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山道士》教案3
(四)總結反思,拓展延伸
【總結反思】
《聊齋志異》是一部積極浪漫主義作品。它的浪漫主義精神,主要表現在對正面理想人物的塑造上,特別是表現在由花妖狐魅變來的女性形象上。另外,也表現在對浪漫主義手法的運用上。作者善于運用夢境和上天入地、虛無變幻的大量虛構情節,沖破現實的束縛,表現自己的理想,解決現實中無法解決的矛盾。
《聊齋志異》是一個作家的天才的想像才能和藝術才能的集中表現。到了康熙54年,正月二十二日酉時,這位大作家坐在他清冷的聊齋窗前,永遠地離開了人世,窮秀才——蒲松齡出將入相、飛黃騰達的夢想終于成為泡影,而用中國優秀的文化哺育起來的《聊齋志異》光芒四射,歷史是公正的!希望同學們課余用心去賞讀這部神奇夢幻的小說!
【拓展延伸】
(五)課堂跟蹤反饋
夯實基礎
(1) 走進語音實驗室,給下列加點字詞注音或根據拼音寫漢字
① 惟恐zun 盡( )
② 霓裳舞( )
③ qi首( )
④ 驀然而踣( )
⑤ 觀宇( )
⑥ 逡巡( )
⑦ 未諳此苦( )
(2) 搭上古今義直通車,下列加點詞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 負笈往游(笈:迫近) 薄暮畢集(薄:迫近)
b. 光鑒毫芒(鑒:鏡子) 歸宜潔持(持:遵守戒律)
c. 請師之(師:拜…為師) 勿誤樵蘇(蘇:打草)
d. 驀然而踣(踣:跌倒) 往復挹注(挹:舀)
(3) 鞏固收集資料內容
《勞山道士》一文選自 ,作者 , 言文學家,字 ,別號
(4)讀了這個故事,你得到什么啟示?
能力提升
又一月,苦不可忍,而道士并不傳教一術,心不能待,辭曰:“弟子數百里受業仙師,縱不能得長生術,或小有傳習,亦可慰求教之心。今閱兩三月,不過早樵而暮歸,弟子在家未諳此苦。”道士笑曰:“我固謂不能作苦,今果然。明早當遣汝行。”王曰:“弟子操作多日,師略授小技,此來為不負也。”道士問:“何術之求?”王曰:“每見師行處,墻壁所不能隔,但得些法足矣。”道士笑而允之。乃傳授以訣,令自咒,畢呼曰:“入之!”王面墻,不敢入。又曰:“試入之。”王果從容入,及墻而阻。道士曰:“俯身驟入,勿逡巡!”王果去墻數步,奔而入。及墻,虛若無物,回視果在墻外矣。大喜,入謝。道士早:“歸宜潔持,否則不驗。”遂助資斧,遣之歸。抵家,自詡遇仙,堅壁所不能阻。妻不信。王效其作為,去墻數尺,奔而入。頭觸硬壁,驀然而踣。妻扶視之,額上墳起,如巨卵焉。妻揶揄之,王漸忿,罵老道士之無良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