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山道士》教案3
我們先看他的生活是怎么樣苦。蒲松齡在年輕的時候,生活不是很苦,因為他的父親是一個棄儒經商的人,家里是小康之家,在父親的保護下,年輕的蒲松齡可以安心地讀書,可以跟朋友搞詩社,但是這個好日子沒有過多久,因為他分家了。他為什么分家,因為家庭矛盾,蒲松齡的兩個哥哥都是秀才,但是兩個嫂子都是潑婦,蒲松齡曾經在他的書里面說過這樣的話,他說“家家床頭有個夜*在”。他這兩個嫂子真是典型的夜*,她為了一點雞毛蒜皮的小事,經常把家里邊鬧得雞犬不寧,這樣蒲松齡的父親只好給兒子分家了。分家又分得很不公平,因為這兩個嫂嫂又能打又能叫又能搶,而蒲松齡的妻子劉氏非常地賢慧,沉默寡言躲在一邊。這樣分家分的結果蒲松齡分到了農場老屋三間,破得連門都沒有,蒲松齡只好借了門板安上,二十畝薄田,二百四十斤糧食。二百四十斤糧食蒲松齡有妻子有兒子,只夠吃三個月,這樣蒲松齡就要自謀生路了,他就開始了長達45年之間的私塾教師生涯。私塾教師就是咱們現在邊遠鄉村的小學教師,而且是私塾,給私人家里面去教書。這個私塾教師的待遇是非常低微的,蒲松齡在《鬧館》里面曾經寫到這樣一個老師,他叫和為貴,他為了請求你接受我做私塾教師,他向東家許諾,我是你的孩子的老師,但是蒲松齡還寫了一篇文章叫做《祭窮神文》他就說“窮神窮神,我和你有什么親,你怎么整天寸步不離地跟著我,我就是你一個護院的家丁,我就是你的護駕的將軍,你也得放我幾天假呀,但是你一步不放松,好像是兩個纏熱了的情人”,這是我們說的蒲松齡的生活之苦。我們要是算算具體的帳,做個私塾老師可以拿多少的工資,最多八兩,八兩銀子是個什么概念?在當時一個農村的三四口之家維持一年的生活二十兩,這個帳是咱們《紅樓夢》里面劉姥姥算出來的,所以咱們的大作家蒲松齡他去辛辛苦苦教一年書,他掙的錢不夠大觀園的半頓螃蟹宴,所以蒲松齡很窮。他到了30歲以后因為他父親去世了,他還要承擔他的老母,他窮到什么程度呢,他窮到“家徒四壁婦愁貧”,沒法過了。他有一首詩,叫《日中飯》就是寫到了快收麥子的時候,家里已經沒有糧食吃了,就只好煮了一鍋稀飯來看,他那時候有三個兒子了,大兒子一看煮好了稀飯搶先把勺子搶到手里面,就到鍋底下找那個最稠的往自己的碗里邊放,小兒子不干了,上去跟哥哥搶,他的女兒就很可憐地遠遠地站在那兒看著自己的父親。蒲松齡非常心疼,我怎么樣養活我這些可憐的孩子啊。蒲松齡還寫了一篇文章叫做《祭窮神文》他就說“窮神窮神,我和你有什么親,你怎么整天寸步不離地跟著我,我就是你一個護院的家丁,我就是你的護駕的將軍,你也得放我幾天假呀,但是你一步不放松,好像是兩個纏熱了的情人”,這是我們說的蒲松齡的生活之苦。
我們再看蒲松齡的科舉考試之苦,蒲松齡一生不得志,但是他這個不得志恰好從他的少年得志開始。蒲松齡在19歲的時候,參加秀才考試,他在淄川縣濟南府山東省,三試第一,成了秀才,錄取蒲松齡的山東學道施閏章。施閏章是個大詩人,在清初號稱詩壇“南施北宋”,“南施”就是安徽人施潤章,“北宋”是山東人宋琬,施閏章給山東秀才考試出的第一道考題叫做《蚤起》,如果大家拿筆記下來這個蚤不要記早上的早,要跳蚤的蚤,這是那種傳統的寫法。這個《蚤起》的題目是從哪兒來的呢?從《孟子》“齊人有一妻一妾”來的,科舉考試考八股文,他的要求是你得揣摩圣賢語氣,就是你得模仿這個話孔子會怎么說,孟子會怎么說,然后你代圣賢立言,你代替孔子代替孟子來闡述這些大道理。既然題目叫《蚤起》,顧名思義,你就要闡述孟子在《蚤起》里面所講的那種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大道理。蒲松齡怎么寫的呢,他是用文言文寫的,我們用白話文把它說出來,蒲松齡說“我曾經觀察過那些追逐富貴的人,君子追求金榜題名,小人追求蠅頭小利,至于那些本身并沒有富貴,但是他經常迫不及待地守在那些富貴人的門前,也大有人在,只有對功名不感興趣,只有那些深閨的女子,她們才可以悠然自在地睡個懶覺,不去追名逐利”,這樣的寫非常生動的,這是描寫人情世態的一個小品文,這樣的寫法,不符合八股文的要求,但是蒲松齡遇到了考官是誰呢?他是個大文學家,他是個愛才如命的學道,他非常欣賞蒲松齡寫的這個文章,他拿起筆來就寫批語,他說蒲松齡的文章“將一時富貴丑態畢露于二字之上”,把人們那種追名逐利的那種丑態通過《蚤起》這兩個字寫絕了,寫活了,接著又寫了八個字的評語,叫做“觀書如月,運筆如風” ,“觀書如月”,就是他看前人的作品,看得明明白白透透徹徹,“運筆如風”,就是他寫起文章來輕松愉快,寫得非常流暢,然后施閏章大筆一揮,蒲松齡山東秀才第一名,蒲松齡縣、府、道三試第一,以后名氣很大。他自己也是躊躇滿志,就義無反顧地踏上了追求下一步功名的地步,下一步功名要考舉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