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級(上)語文期中考試題(A卷)
然而這厚厚的一疊錢卻深深地刻在我的腦海中,我知道其中的每一張都是我父親用辛勞和汗水換來的。于是我開始認真并且努力地學習,是否為了這些錢而努力?我不知道,但我知道我必須努力,我盡量少想其他事,課間也常在教室的一角獨自做題目,因為除了上廁所之外,我也無其他事可干。即使是這樣,所取得的成績仍然非常有限,學期結束后,班主任在我的學生成績聯系冊上寫道:“該生少言寡語,學習態度認真,較為刻苦,有很大的上進的潛力。”
當我很認真地做一件事卻看不到成績時,就會失望、自卑。面對自己兩張試卷的成績之和還不及同桌一張高時,我明白什么叫差距、什么叫無能為力。這樣的痛苦也隨著考試的增多逐漸加深,但令我自己也感到吃驚的是,我從未有過要放棄的念頭。但不久又有一件苦惱的事降臨到我身上。
校領導告訴我,外地戶口的學生只有辦好藍印戶口(即上海戶口),才可在此考上海卷。否則只能回老家去考全國卷,并很干脆地說,回去考很難考大學,因為老家與上海地區教得大不一樣。當晚,我將此事告訴父親。
第二天晚上,父親就拎著幾瓶茅臺和兩條“中華”進了某單位領導家,其實他早就跟那位領導談過此事。領導皺眉說事情很難辦;接著父親又幾次三番地去領導家,當然從不空手,領導改口說盡量辦;當父親再次將這些年的全部積蓄5000元錢從銀行中取出連家也沒回,直接送到領導家時,領導的眉頭終于舒展開了,于是,兩星期后,父親緊鎖的眉頭也舒展了,因為一張嶄新的藍印戶口簿已交到我手中。
以后的學習似乎又有了新的動力,我更加全身心地投入到火熱的學習中去,然而幾次大型考試下來,便將那些動力消耗大半,我在懷疑對于高三的學生來說是否真有“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從高三開學的第二天起,我就進入了只要有任何空閑便有作業要做、便有單詞要背的境地。我仍氣喘吁吁地跟著大隊的步伐,只是自己愈加苦惱,漸漸地我感覺到自己的脾氣也變得越來越躁。在學校中,我不敢對老師和同學發脾氣,因為他們也少與我交往,于是,我將這些無處可使的能量釋放在家里,更具體地說是釋放在母親身上,飯桌上,她一嘮叨,我就會大嚷一聲:“你能不能閉上嘴。”以至于她一說話,就點燃了我脾氣爆發的導火索。
有一天晚上,與往常一樣,我坐在桌邊靜靜地吃飯,父親還沒有回來,屋里很靜,現在吃飯時已沒有人敢說話了,但我注意到母親有什么特別的話要說,幾次欲開口,又都沒有說成。只是眼里好像還噙著淚水。
待我快要吃完的時候,她終于忍不住了,抹著眼淚說,昨天晚上,父親送人時,別人給了他一張100元的人民幣,父親將這幾天掙的錢都做找頭給了他,今天用時,才發現是jia幣,被派出所的沒收了,幾天的辛勞就這樣沒了。
我一聲不響,默默地吃完飯,回到自己的房間,緊閉房門。那一次我哭了,哭了很久,平生第一次為別人而哭,為我的父親,為我的母親,為我們這過于平凡的一家而哭。
(本文選自向國平的《別一種滋味》有較大改動)
12.有人說,此文就像美國的一種叫“災難片”的電影一樣,叫“災難文”,請你說說,“我們一家”的災難都有哪些?(3分)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