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單元教學設計
簡析: 撰長書-辭甚暢達(書面表達能力)
馬生\\\"善學\\\" 論辯-言和而色夷(口頭表達能力)
學習-用心甚勞(原因)
扣題。道為學之難以勉勵馬生。
2 . 歸納寫作特點。
(1)通過敘述自己親身經歷說明問題,令人有親切感,易于接受。(有情節,選材典型)(2)描寫人物生動形象。
先達──德隆望尊。 門人弟子──虛心好學,尊敬長者。
(3)對比鮮明。
四、小結
1.豐富深刻的思想內涵(現實意義)。
2.對比手法的運用。
五、作業
1、整理課文字、詞知識。 2、書題二、三。
我驕傲,我是一棵樹
教學目的
1、了解詩歌中聯想和想像的作用。
2、理解詩中的思想內容及詩人抒發了熱愛人民、關心人民的深厚情感。
教學重點、難點
1、在反復朗讀中加深對詩的理解。
2、多種修辭方法和象征手法的使用。
第一課時
一、 導入
借助多媒體,演示生長在不同位置、不同形狀的樹,讓學生展開想像,進而引入課文。
作者簡介
李瑛(1926— ),現代詩人。河北豐潤人。少年時代家境貧寒。1945年考入北京大學中文系,并開始在刊物上發表詩作。先后擔任解放軍文藝
社社長,總政文化部副部長,全國作協理事,中國筆會中心理事,《詩刊》編委等職務。他的代表作有長詩《一月的哀思》、《寄自海防前線
的詩》、《在燃燒的戰場》、《獻給火紅的年代》、《站起來的人民》、《難忘的一九七六年》等。《我驕傲,我是一棵樹》是李瑛1980年出
版的一本詩集中的代表作,他的詩作有的已譯成了外文。
二、朗讀詩歌,注意朗讀的節奏及音韻
1、教師范讀,學生邊聽邊劃出本詩朗讀的節奏及押韻的字。
2、學生齊讀。
三、分析結構,理清思路
明確:
第一部分,主要是“樹”的自我介紹:生長地、經歷、成長的過程,屬于誰。
第二部分,主要寫“我”和人民的血肉關系,為人民服務的強烈愿望和崇高精神。
第三部分,是全詩的總結,進一步表現了“我”為人民獻身的崇高精神,把詩人感情的波瀾推向了高峰。
四、分析詩歌內容,理解詩中的聯想和想像
㈠學生朗讀第一部分。
思考:詩人如何塑造“我”——“一棵樹”的形象?
明確:
這部分包括三節詩,第一節,首行點題,六次重復主語“我”,突出“我”——“一棵樹”的形象,主要交代身份(“我是一棵樹”),原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