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單元教學設計
(黃河岸邊,長城腳下),并告訴讀者“我”并不是一棵剛出生的樹苗,而是有著豐富閱歷的“能講許多許多故事,能唱許多許多支歌”的大
樹。
第二節則告訴讀者“我”是如何造就成長起來的:山、海的教育,光、露的賦予,炎陽、風雪的鑄就,大氣和風的融合——集中了大自然的精
華。
第三節是這部份的總結拓展,從與日俱增廣闊的深層意義上交代“我”的身份:不是一般的具體的“樹”,是“廣闊田野的一部分,大自然的
一部分”,“和美是一個整體”,“屬于人民,屬于歷史”。
㈡學生朗讀第二部分。
思考:詩人怎樣展開想像和聯想,表現了什么樣的情感?
明確:這部分共包括第四~十二節,第四節是這部分的總領,寫“我”的生活態度,表現了“我”對生活的熱愛。第五~十節是從各個方面具體
寫“我”為人民服務的強烈愿望。第五、六節是寫如何去關心、愛護各種各樣的人;第七、八節從樹的特點出發,寫如何竭盡自己之所能去為
人類造福;第九、十節則是借助幻想來表現與自然及社會的和諧之美,但無論是要“流出”“開出”,還是“生長”在各處,都未脫離開樹的
特點。第十一節是寫“我”的理想,第十二節是再次強調“我”和人民的血肉關系。
五、小結
詩人通過想像把“樹”塑造成為一個高尚的人。創造了一個獻身人類的新的藝術形象。
六、布置作業
1、探究、練習二。 2、選用課時作業設計。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課
有表情地朗讀課文。背誦你喜歡的詩節。
二、分析詩歌率三部分
學生朗讀第三部分。
思考:詩人把激情引向高峰,表現了怎樣的崇高精神。
明確:第十三節用假設的方式對“我”的一生加以總結和回顧,更加深刻、更加真實地展示出了“我”的豐富而又微妙的內心世界。第十四節
是結尾,表現了為人類奉獻的精神已經浸透到了“我”的每個細胞,崇高的精神必將化作巨大的能量,因此“我”所獻給人間的不是一般的光
和熱,而是“純潔的”“熾熱的”。這樣就使得“我”——“一棵樹”, 這樣一個崇高的藝術形象完整地矗立在讀者面前了。
三、反復吟讀,體會感情
“詩言志”,讓學生說說讀后的感受,互相交流。
明確:本詩通過“我”——“一棵樹”的自述,抒發了詩人熱愛人民、為人民獻身的強烈感情。詩人抒發的是人民之情,表現的是人民之志,
詩要用形象思維,詩人通過想像把“一棵樹”塑造成一個新風尚的人,創造了一個獻身人類的新的藝術形象。
四、探究活動
1、詩人說“我驕傲,我是一棵樹”。你能體會作者所說的“驕傲”的主要含義嗎?
學生討論、交流。
明確:“驕傲”在這里是褒義詞,自豪的意思,它的主要含義是:①我生長在中國的大地上;②我有美的心靈;③我愿意為全世界的人民奉獻
一切。
2、詩歌運用多種修辭方法和象征手法,請舉例說明。
學生討論、交流。
明確:詩中除了使用比喻、排比、借代等修辭方法外,還使用了象征手法。
如:“我愿摘下耀眼的星星,/ 給新婚的嫁娘,/ 作閃光的耳環;/ 我要挽住軟軟的云霞,/ 給辛勤的母親,/ 作擦汗的手帕。”“我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