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單元教學設計
”“我要……”,詩中的樹有著人的意愿,這是擬人化的手法;“摘下耀眼的星星”
“挽住軟軟的云霞”,立足于樹高大參天的特點,展開奇特的想像,充分表現樹美好而浪漫的情懷;整個詩段以分號為界,前后對稱整齊,節
奏嚴謹。
詩中運用借代之處也不少,如“黃色的、黑色的、白色的多繭的手”,是借代了世界上不同膚色、不同種族的廣大勞動者。“粗糙的手,黝黑
的背,閃光的汗珠”,也是借代勞動群眾。“餓得發藍的眼睛,抽泣時顫動的肩膀,以及浮腫得變形的腿、腳和胳膊”是用身體的有代表意義
的部位借代世界各地受苦受難的人民。
詩中所描寫的:“一棵樹”,是用來象征社會主義新人的崇高形象的,雖然處處是根據樹的特點來進行想像和描寫,但處處都用來表現社會主
義新人的精神和情懷,表現他們的理想和品格,因此也可以說全詩都是采用了象征手法。
3、試借鑒本詩的寫法,以“我驕傲,我是一滴水(一棵草、一朵云、一只蜜蜂、一頭牛……)”為題寫一首詩。
教師指導學生要善于把握所寫事物的特點,明確自己所要抒發的熱情,然后借鑒課文的方法展開。
五、再次有表情地朗讀詩歌,加深理解
六、小結
詩歌通過塑造“一棵樹”這一藝術形象,抒發了熱愛人民,關心人民的深厚情感,表現了為人民服務,為人類獻身的強烈愿望及崇高精神。
七、布置作業
1、探究、練習四。 2、選用課時作業設計。
有的人
[教學目的]
1、 領會詩歌所表達的階級感情和深刻哲理
2、 學習魯迅先生的偉大精神,樹立高尚的人生觀
3、 理解對比的寫法
4、 了解詩中議論的特點
5、 有感情的朗讀全詩
[教學重點難點] 1、在學生感悟的基礎上理解內容
第一課時
一、 導入
我們學習過魯迅先生的文章,知道魯迅先生懷著對祖國前途的深沉的憂慮、懷著對祖國人們的赤誠的愛,始終站在反帝反封建斗爭的前列,用
自己的筆,與帝國主義的附庸、與封建勢力的余孽、與一切人民的敵人做不妥協的斗爭。因此,他得到了廣大人民的崇敬與愛戴,當然也遭到
階級敵人的攻擊與謾罵。這節課我們就來學一篇為紀念魯迅先生逝世13周年而作的詩歌——《有的人》。
二、 熟讀全詩
1、 教師范讀,學生劃節奏,標重音,悟語氣。
2、 教師指導、學生齊讀。
三、 感悟詩歌內容,思考以下問題。(不急于尋求統一答案)
1、“有的人”具體指什么人?詩歌既然為紀念魯迅而作,為何題目卻是《有的人》?
2、詩人寫出了這兩種人各自的什么特點?
3、 全文在寫法上有什么特點?
4、 詩人寫此文有什么深意?
四、 在激起學生求知欲的基礎上介紹詩人及其創作背景。
臧克家:詳見注釋。
從“中華民國”這塊招牌高高掛起之后,看到、親身經歷了舊軍閥、新軍閥的種種罪惡殘暴的迫害,也悲憤地目睹了地主階級和一切達觀貴人